贸易史复习资料 9页

  • 50.00 KB
  • 2022-07-30 发布

贸易史复习资料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国对外贸易史期末考试  复习大纲    一、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二、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三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三、以下是大家在备考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但请大家在复习时不能只关注这些知识点,应该尽可能理解课件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否则做题时会感到模棱两可,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同时,这些知识点可能无法直接从课件中找到答案和全部解释,需要大家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总结和概括。涉及题目本身的具体问题,请通过答疑信箱向本课答疑教师提出。  1.丝绸之路的基本涵义  有宏观和微观两种定义。宏观定义为: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东西方间进行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微观定义为:丝绸之路是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古代东西方间的交通贸易路线。  2.丝绸之路形成的推动力量    3.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  答:丝绸之路是东自我国汉唐时代的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向西经河西走廊、新疆,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南亚、西亚,讫于地中海东岸的一条横贯亚洲大陆的商路。  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要方式  答:官方贸易、互市贸易、商人贩运贸易     4.汉唐时期丝路贸易的主要政策  答:1、设置军事行政管理机构2、建立完备的军事防务系统,修整和延长长城公开招募使臣,3、开展官方贸易活动4、优待来华外国商使    5.丝路贸易中的主要中外商品(包括技术)及重要贸易伙伴  答:中国进口的商品有两种,一种是奢侈品及珍禽野兽;另一类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商品,如良种马、植物新品种、手工业品及其技术。出口的商品种类众多,有丝绸、铁器、漆器、大量先进的技术,养蚕缫丝术、冶铁术、造纸术、印刷术等  重要贸易伙伴:    6.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含义、主要分支及主要对外贸易港口  答:这一概念由陆上丝绸之路衍生而来。系指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贸易路线。但与陆上丝绸之路不同,经由海上丝路贩运的商品种类更为多样,除丝绸外,瓷器、香料、茶叶均是大宗货物,因而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瓷器之路、香料之路。  南海丝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西向航线。系指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印度洋至西亚、非洲的贸易航线。  东海丝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向航线。系指自中国东北沿海,经渤海或黄海、东海到达朝鲜,再渡朝鲜海峡,最终抵达日本的贸易航线。  太平洋丝路: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人的东来,形成的亚洲与美洲间的贸易行。系指自中国福建至菲律宾,再横渡太平洋抵达美洲的贸易航线  主要对外贸易港口:  7.自唐至明代主要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市舶制度的演变(机构、港口、管理手段及职能)  唐朝首先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后在交州、扬州、明州等港口设置。  职能:1、“籍其名物”就是将舶货(即进口货)登录入册,改变了过去无人管理的混乱状况,并为征税提高了便利条件2、“纳舶脚”《新唐书》中所记的“下碇税”即吨税3、“禁珍异”..\n.对珍贵的商货,如珠宝、犀象、名贵香料等,限制其自由交易,由朝廷和市舶使所在地的官府收买。朝廷和官府通过专买专卖,获取其利。4、征收货税,唐朝一般不重征货税,而实行什一税法。5、保管外商货物,6、管理外商在华贸易  宋先后设置市舶机构的港口有: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板桥、秀州华亭、温州、江阴军和澉浦  职能:1、对出境商船的管理2、对进境商船的管理3、对进口商货的禁、抽分与博买;禁-宋初,政府进行专卖;后改为对少数珍贵货物和香料。抽分-将货物分作十分,抽取若干分(抽分就是征税,实物形式);博买-官府按市价或低于市价收买抽分后所余的舶货,即变相的抽分4、保管、运送和出卖5、保护和招徕外商  元先后设置广州、泉州、庆安(明州今宁波)、上海、澉浦、杭州、温州  职能:1、抽解和舶税,有别于宋代,不再对部分舶货实行“禁”,并取消了“  博买”,在抽解外增加了一项舶税。1314年提高了税率细货十分抽二分;粗货十五分抽二分2、商船出海和返航手续3、对出口商品的禁限1314年扩大了禁限的种类4、对权贵官吏从事海路贸易的规定  明:前期1、管理“朝贡贸易”2、查禁民间商人的海外贸易3、征税及管理中外互市贸易明后期市舶司对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职责主要是;查验进出口商品和征收进出口税及停泊税。①对外商来华贸易的监督检验②对来华外商的税收管理;对中外商人交易的管理由牙行负责。    8.明代中国的海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明代的海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封闭、保守性。  明王朝之所以实行海禁政策,其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在自然经济体系中,对外贸易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明代外部环境恶化,除继续有北方民族如蒙元残余势力的顽抗外,还出现了海上的威胁,如明初,东南沿海有曾与朱元璋相抗衡的张士诚、方国珍余部盘踞近海岛屿;同时来自日本的倭寇更是不断骚扰沿海各地。为巩固新生的明政权,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明朝一方面派使臣出使各国;另一方面,极力阻断国内外反抗势力的勾结,所以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  9.明代前期与后期的海外贸易政策的比较  1、明前期的海禁政策:即禁止民间海外贸易,一方面禁止百姓出海贸易,另一方面禁止外商以私人身份来华贸易。将“朝贡贸易”视为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方式。  2、明后期有限制的开海贸易政策:隆庆元年(1567),明王朝宣布开放海禁,允许民间商人领引后从福建漳州月港出海贸易。在此之前,明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明后期虽然部分开放海禁,但实质上实行的依然是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性政策。    10.清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1)顺治初年的开海贸易政策顺治初年清王朝允许商人出海贸易。甚至一度鼓励商人从事铜的进口贸易2)顺治13年——康熙23年(1656-1684)全面海禁与局部开放鉴于满汉尖锐的民族矛盾特别是台湾郑成功抗清势力的不断壮大,清王朝力图阻断台湾郑氏集团与大陆的联系。从顺治12年起清王朝颁布了一系列的禁海令。一方面严禁商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对来华外商严加限制。在全面海禁之时,清王朝于康熙19年(1680)宣布开放澳门贸易,允许中外商人前往澳门交易。(3)康熙23年——乾隆22年(1684-1757)多口通商时期康熙23年(1684)清朝统一台湾,康熙帝随即颁布开海令,“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无论满汉人等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次年(1685)清王朝宣布于江南的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后移往上海)、浙江的宁波、福建的厦门、广东的广州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管理中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机构——海关制度诞生。康熙帝认为国家统一后实行开海贸易有积极作用,发展海外贸易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活,活跃商品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但是,康熙实行开海贸易依然是有限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继续。(4)乾隆22年——鸦片战争前(1757-1840年)广州一口通商时期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欧洲殖民主义者的行径引起清王朝的疑惧,中外冲突不断加剧。1757年底,清廷下令禁止外商到江、浙、闽三关贸易,只许在广州一口通商。    11.海关与十三行制度的职能  海关的职能:(1)监管进出口商人、商船及货..\n.清王朝对进出口船舶大小、随船携带物品、商人出港程序、进出商品等均有明确规定,海关依例进行监管。2)征收关税清前期全国各口岸关税制度不尽统一,大体上海关征收的关税主要有:船舶税、货税、附加税三种。  十三行制度职能:十三行制度又称行商制度、公行制度,所谓行商是指清王朝特许的经营海外贸易的垄断商人,其所开商行被称为“洋行”或“洋货行”,统称“十三行”  主要职责如下:  (1)承保税饷外国商船进港后,其进口税由行商向海关保证并于洋船返航时缴纳,故行商又称为保商。外商出口货物由行商为其代买货物时扣缴。  (2)代购代销进出口商货外商在广州的贸易,除少量手工业品在行商加保的条件下可与普通商人贸易外,其它大宗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行商代理经营。即  (3)代办各种交涉事宜清政府官员不与外商直接接触,外商与清政府间的一切交涉都由行商代为传递或转达。即代外商向政府承递文函、代政府宣布对外商的指令。  (4)监督管理外商行商有责任按照《防范外夷规条》对外商及船员在广州活动予以监督、管理。  12.唐宋时期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唐朝主要贸易伙伴:朝鲜半岛、日本、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各古国、斯里兰卡、伊朗、阿拉伯、北非、东非  宋朝:高丽国、日本、印度支那半岛诸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三佛齐国(印度尼西亚)、婆国、渤泥国、菲律宾群岛诸国、印度半岛诸国、西亚的大食国、阿拉伯、非洲诸国、  宋代中阿贸易进一步发展,阿拉伯可以称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13.海路贸易的主要商品  主要进口商品为香料、植物新品种、科学技术;主要出口商品16世纪前主要瓷器和丝绸,16世纪后茶叶和生丝。  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经海上丝绸之路进口的商品及技术除满足统治者奢侈性生活消费需要外,对国计民生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14.海外贸易税收政策的变化    15.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移的动因(陆路贸易到海路贸易;广州到上海)  五口通商后,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很快从广州转移到上海。转移的原因:1、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2、便利的交通;3、靠近出口产品的生产基地(丝、茶)和进口商品的消费市场。    16.地理大发现后,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贸易对象、方式等)    17.鸦片战前中英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1)中英贸易不平衡发展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发展中,中国在正当商品贸易中始终保持顺差,英国有较大的逆差额。  (2)根本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形态,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市场的依赖很小,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较弱,因而英国商品在中国的市场狭小;直接原因则是中英贸易的商品结构。中国主要输英商品——茶叶在英国市场广大。英商向中国输入的商品,19世纪前主要是毛纺织品,因其不适用且价格昂贵,在中国没有销路。英国人认为中英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在于中国对外贸易限制政策。  18.近代通商口岸的分布    19.通商口岸、租界制度、协定关税、外籍税务司制度、子口半税、值百抽五、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含义及其造成的影响..\n.  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又称“条约口岸”,是近代中国受西方列强控制、受条约规定被迫开放的地区。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地域开放权利的侵犯。影响:开辟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的特权,使中国对外经贸主权受到严重侵犯。西方列强控制了通商口岸的经济,进而由此向周边地区辐射,使通商口岸成为西方国家对华经济渗透的基地。  租界制度:在通商口岸或其它地区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外国人的居留地,外国人在此享有行政、司法大权。影响:开辟通商口岸和租界制度,不但使中国对外通商主权遭到践踏,而且列强以此为基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国对外贸易完全被列强操纵。  协定关税:即中国关税税则必须与西方列强协商制定,是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的一项对外贸易特权,标志着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  外籍税务司制度即外国人掌握中国海关的领导权。从海关总署到各口海关其管理权均由外国人控制,由此剥夺了中国海关主权,是中国的大门有西方人控制,大大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影响:列强凭借外籍税务司制度,将一系列有利于洋商、洋货的措施强加给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被列强的利益所左右。西方国家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得以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攫取经济利益,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子口半税:在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及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规定:外商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除在口岸海关纳5%的进口税或出口税外,只再另纳2.5%的子口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常关税和厘金。因海关所在口岸为母口,内地关为子口,又因所征税率为正税的一半,故名为子口税或子口半税。  影响:“协定关税”制下,中国关税税率被长期固定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不但降低了中国关税的财政作用,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关税完全丧失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而为外国资本主义倾销洋货和掠夺中国农矿原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值百抽五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的税率原则,即按商品价值5%征税。始于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并于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固定化。  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已经给予或将来可能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待遇,也应同样给予缔约的列强。而列强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任何优惠性待遇并不给予中国。结果:只要有一个国家向中国勒索任何一项特权,其他国家必群起相助,中国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共同宰制的对象  20.近代关税中存在的扭曲现象  协定关税”制下,中国不能根据本国利益单独制定税则,由于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导致近代中国关税出现了一系列扭曲的现象。(1)进口税低于出口税;(2)外商纳税低于中国商人;(3)均一税,无论奢侈品还是日用品,无论一般性货物还是资本性货物均按统一税率纳税。(4)固定税,税率制定后,数十年固定不变。(5)单方面的低税率。中国单方面给与缔约国低税待遇,对方并无相应让步或补偿。    21.近代中国海关的主要职能  (1)征税、缉私、对外贸易统计。(2)插手创建北洋海军。(3)操纵清政府外交活动。(4)包揽海务、港务工作。5)参与改造同文馆。(6)兼办邮政。    22.鸦片战后鸦片贸易政策发生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实行严禁鸦片进口的政策,西方商人以走私的方式向中国贩卖鸦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英国胁迫下,中国丧失了对外商走私鸦片的查禁权;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国家在华经贸活动的多样化,在中国民众对鸦片贸易的不断反对形势下,1918年中国宣布除作为药品外,鸦片不再作为合法商品进口。    23.洋务运动对中国外经贸政策的影响  1、中国开始实行利用外资政策2、引进先进技术3、发展对外贸易,实行“进口替代”  24.近代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演变  (1)19世纪60年代,自洋务运动中国开始利用外资,主要方式为贷款。..\n.  (2)甲午战争后,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外商在华投资,开办独资企业。随后,中国为兴修铁路开办矿山,于1898年宣布中外合资合法化。  (3)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实行积极鼓励利用外资政策,利用外资方式、领域、规模及人员均不加以限制。  (4)国民党时期进一步允许开办中外合作企业。    25.近代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    26.国民党政府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战前、抗战时期、战后)      27.近代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及贸易格局的演变  英、日、美三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又随着他们的经济实力和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消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的大致顺序是英—日—美。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  (1)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独占鳌头,处于支配地位  (2)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日本占据首位;甲午战争后,尤其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大增。  (3)1931——1936年,美国占据首位  (4)1937——1945年,日本居首位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控制了约占中国外贸近80%的关内沦陷区,日本对华贸易达到高峰。  (5)1946——1949年,中国对外贸易被美国独占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对外贸易集中于英、日、美三国,他们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    28.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经营主体    29.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域分布      30.决定洋行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因素  1、外商在华拥有的政治经济特权(低税收、自由贸易航行、治外法权等)和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  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的垄断及对出口产品加工、包装等的直接经营,从而保证了洋行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操纵。外国洋行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和各种各样的特权,不断加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与控制。  2、洋行操纵中国市场的重要工具--近代买办的产生与发展  买办作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国家特有的现象,其作用既有有利于西方列强加强对华控制的一面,又有推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31.近代进出口商品结构  鸦片战争以前,生丝和茶叶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战后依然是最大宗出口商品。直到19世纪80年代,茶叶在中国出口中始终占据第一位。  2、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丝及丝织品是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  3、20世纪20年代后是东北的大豆和豆饼。  4、1932年东北沦陷后,桐油、植物油上升为出口贸易中的首要商品,此外皮革、蛋及蛋制品、矿砂(战略性矿产品如钨、锑、锡等)均是当时出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其中战略性矿产品..\n.    32.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平衡状况  (1)19世纪70年代以前,进出口贸易的平衡状况  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在正当商品(不包括鸦片)贸易中始终处于顺差的地位  (2)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对外贸易平衡状况逆转  据统计,从1877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就由顺差转为逆差,且从此中国出现了长达73年之久的连续逆差,逆差额总计70-80亿美元,相当于同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    33.近代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主要由三方面:(1)近代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2)中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丧失(3)西方列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超经济掠夺    34.新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建立的途径    35.新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一边倒”,主要集中于苏联和东欧国家。  60年代,转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日本和西欧。70年代,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逐渐多元化。    36.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1、对外贸易规模狭小,发展缓慢。2、对外贸易管理与经营高度集中与垄断。  3、商品结构落后4、外贸企业经营单一化。5、对外经济活动的范围狭窄。    37.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作用的变化  过去,面对西方封锁、禁运及中苏关系恶化,加以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观念的影响,对外贸易被看作是扩大再生产的补充手段,  作用限于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从而影响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交换来加快经济发展,中国实际处于半封闭的状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指导思想:积极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由封闭型经济变为开放型经济,即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由此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用: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国民经济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全局起着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从而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国民经济逐步摆脱了封闭、半封闭的状态,逐步转向开放型经济。    38.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进程  1953年11月,外贸部在明确中国对外贸易统制政策的基本含义:“在中央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法令下,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统制政策的主要内容  1、强化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2、实行保护性关税。  3、逐步加强计划管理。  1956年以后,中国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的经营和管理体制成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n.  对外开放政策1978年以后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79年,中央针对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提出多层次、滚动式的对外开放发展战略。  (一)90年代前,沿海地区对外开放  )90年代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3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  2、商品结构明显优化  3、地理方向更加广阔,到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伙伴达220多个,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  4、对外贸易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除外贸企业外,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还有自营进出口企业、科研院所、外经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的外贸企业、私营进出口公司等。  5、对外贸易管理市场化,过去以行政管理为主,变为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6、外经贸业务综合化,从进出口到对外承包劳务、对外援助、境外投资、境外加工组装等。          附:中国对外贸易史课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远程教育中心姓名层次专业   学号分数   考生注意:本试卷采用机读阅卷,考生务必认真填涂答题卡上的各类信息。填涂学号以网上注册的学号为准。A型学员从左起第一位填涂学号(15位),学号前一位的Y涂成2;B型学员从左起第一位填涂学号(15位),学号前两位的YB涂成22。因不按要求填涂而导致机读时出现错误的,后果自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丝绸之路出现于(C)。  A.汉以前B.唐代  C.汉代D.元代  2、唐代征收的对外贸易税主要是(A)。  A.船税B.货税  C.船货税并征D.引税  3、沿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进口的最大宗货物是(C)。  A.宝石B.皮毛  C.香料D.纺织品  4、元代中国最大的外贸口岸是(B)。  A.广州B.泉州  C.杭州D.宁波  5、明后期管理外商来华贸易的机构是(C)。  A.市舶司B.海关  C.督饷馆D.海防馆  6、19世纪,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是(B)。  A.美国B.英国  C.荷兰D.日本..\n.  7、协定关税时期中国关税水平被长期固定为(C)。  A.3%B.2.5%  C.5%D.7.5%  8.甲午战前,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是(A)。  A.贷款B.外商独资  C.中外合资D.中外合作  9.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挥了(B)的作用。  A.发动机B.调剂余缺  C.优化资源配置D.发挥比较优势  10.近代中外合资企业合法化始于(B)。  A.鸦片战后B.甲午战后  C.辛亥革命后D.国民党统治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汉以前推动丝绸之路交通道路形成的主要力量是(ad)。  A.民族迁徙B.军事征服  C.政府推动D.商人冒险  12、元代官方贸易的主要方式有(acd)。  A.朝贡贸易B.互市贸易  C.官本船贸易D.斡脱贸易  13、沿丝绸之路中国输出的技术主要有(bcd)。  A.指南针B.养蚕缫丝术  C.印刷术D.造纸术  14、过所制度实行的朝代有(bcd)。  A.汉代B.魏晋  C.隋代D.唐代  15.沿丝绸之路中国进口的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商品主要有(ad)。  A.良种马B.珍禽异兽  C.宝石D.植物新品种   16、抗战时期与中国开展易货偿债贸易的国家有(acd)。  A.英国B.法国  C.苏联D.美国  17、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包括(bd)。  A.南京B.广州  C.泉州D.上海  18、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bc)。  A.世界市场波动B.落后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C.西方列强的超经济掠夺D.洋行对价格的操纵  19、新中国对外贸易建立的途径(acd)。  A.没收官僚资本的对外贸易B.建立中外合资企业企业  C.新建国营进出口企业D.改造私营进出口  20、近代上海取代广州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地位的原因主要在于(ab)。  A.地理位置优越B.传统势力较弱  C.政府的扶持D.条约的规定..\n.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对的选A,错的选B)  21、汉代时期,广州尚不是中国海路贸易的主要口岸。(+)  22、伊朗在出中国后的丝绸之路上处于咽喉要地。(+)  23、从康熙年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实行海关管理。(+)  24、宋代中国已经制定实施了海外贸易管理法规。(+)  25、17世纪,中国与美洲间的贸易主要控制在葡萄牙人手中。(-)  26、第一次鸦片战后,鸦片贸易成为合法贸易(-)。  27、近代的租界即唐宋时代的蕃坊(-)。  28、养蚕缫丝技术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最大的技术贡献。(-)  29、国民党国定关税政策的实施并未使对外贸易保护水平提高。(+)  30、1978年以前,国营对外贸易企业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经营主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