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复习资料 17页

  • 40.90 KB
  • 2022-07-30 发布

课程论复习资料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幼儿园课程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0小空,每空一分,共10分)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学科有________、社会学和________。(答案:心理学、哲学)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5道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幼儿园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最为常见的是通过(  )的综合。A.学科(领域)B.专题C.主题D.环境答案:C2.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有(  )。A.观察者B.引导者C.为儿童提供榜样D.评价者答案:A、B、C三、名词解释(4道小题,每题5分,共20分)鹰架教学答: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使用鹰架,并没有使学习任务本身发生变化,但是学习者借助别人给予的帮助,使原先所要做的事情变得简单了。四、简答题(4道小题,每题8分,共32分)\n简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1.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2.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3.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4.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5.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五、论述题(2道小题,每题14分,共28分)你是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各种成分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的?答题要点:1.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即教育理念之所在,幼儿园课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上的不同上。(3分)2.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不同导向的教育理念。(4分)3.两种课程理念对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其他各种成分的影响。(6分)4.总结。(1分)第二部分 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考核内容1.课程概述: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幼儿园课程概述:特点、要素、基础。3.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考核要求1.课程概述了解:课程的四种定义;课程的类型。\n2.幼儿园课程概述了解:幼儿园课程的三个基础及各自解决的问题;成熟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经验论、唯理论、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维果茨基理论的最近发展区、鹰架教学及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成熟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各自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心理学理论不能作为幼儿园课程唯一基础的原因;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受影响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3.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了解: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特征;教学的含义;日常生活活动的含义。理解: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行为主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原理考核内容1.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2.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达、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课程的组织。4.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考核要求了解: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环节;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作用、内容、两种取向、方法、大致过程和原则。理解: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和三种取向;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三种不同取向;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式。运用: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表述。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考核内容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含义和特征、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教育活动示例。2\n.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综合性课程的含义和特征、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综合性课程教育活动示例3.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各种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考核要求了解: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的含义和特征;光谱方案。理解: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倾向;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运用:能运用本章所学原理和原则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及相应的教育活动实例进行分析,尝试设计教育活动。第四章 中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及课程改革动向考核内容1.国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直接教学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教学、瑞吉欧教育体系。2.中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3.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动向:国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向、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和发展动向。考核要求了解: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直接教学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教学;瑞吉欧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国外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第三部分 重难点内容辅导基础知识点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他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的维度来下的;塔巴将课程定义为“一种学习计划”,这种观点倾向于从计划的维度来定义课程。2.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这两种类型的课程可以从学习的计划性、学习的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区分。3.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这4个方面组成。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观察和引导等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4.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5\n.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课程的教育理念。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即教育理念之所在,幼儿园课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上的不同。6.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在课程编制的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模式,会导致课程的编制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在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较大。7.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有时,游戏和教学可以相对分离,即在幼儿园活动的某段时间内安排游戏活动,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插入游戏,或在游戏中插入教学,这种结合方式常被运用。游戏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先导,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可以通过教学加以理性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教学中儿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游戏中得以运用。在儿童游戏时,教师在观察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可以以个别或小组形式插入有益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和指导。运用插入式结合方式的原则是既要有益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要避免干扰儿童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在一种活动中插入另一种活动时,应自然而不要生硬;整合式是实现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使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有机地融合成一体,有时已难以区分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教学了。8.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反映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这种取向相对中、小学课程容易被人接受和采用,也较为多见。对课程内容持这种取向,会使课程编制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活动,并让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9.“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如果用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大系统在发挥作用。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趋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这是因为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各级生态系统所包含的情景类型、各情景内部所存在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各情景之间联系的性质和范围,以及靠价值观念维系和支持的人的行为和组织等等,都与大系统是同源的,是受其制约的”。因此,脱离社会文化去探讨幼儿园课程是没有意义的。10.认知心理学的这一发展新动向已经开始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并将对幼儿园课程产生更大的影响作用。近年来,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和学前教育家们正在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领域特殊性方面,强调各领域中儿童知识形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些研究对当今幼儿园课程中的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等领域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塔夫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德门(Feldman,D.)的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课程方案。11.“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行为目标,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12.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13.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有:是由关联的课程,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联系;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14\n.课程的基础,指的是影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础领域。研究课程的基础,实际上就是要确定课程的基础学科,要考察这些基础学科对课程的含义以及与课程的关系等问题。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心理学、哲学与社会学。1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16.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17.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18.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19.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地采用活动的形式。幼儿园课程与小学、高中等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同属于课程范畴,因此,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各种课程都注重将这些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不过,虽然有共同之处,幼儿园课程在许多方面还是有别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的,“其最明显的差别表现在对教育对象的考虑方面,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地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20.具有源于内在动机、自由选择、过程导向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21.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题的综合。22.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的不同上,主要表现为相对更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还是相对更强调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23.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有以学科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24.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认定,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2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以及对课程效果的评价。26.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心理顺序。27.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28.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发展-互动”。29.按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30\n.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教师和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31.幼儿园教育面对一个两难问题:既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幼儿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在幼儿园课程中,处理好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幼儿园教育中这一两难问题的关键。32.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理论家斯坦豪斯提出的。过程模式是建立在与目标模式完全不同的教育观、知识观以及方法论原理的基础之上的。斯坦豪斯反对目标模式的工具主义的教育观和知识观,倡导一种立足于教育内在价值的、旨在培养儿童智慧、教养和自由品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理解与思维的价值的知识观。33.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4.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①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回答这四个问题,解决的正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四个问题。35.认为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熟,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的心理学家是格塞尔。根据成熟理论,幼儿园应在不施加不适当压力的情况下让儿童得到发展,教师应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和创设环境。教师应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当儿童尚未达成“准备状态”时,应耐心等待儿童的成熟,而不要人为地去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教育机构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支持其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和气氛,让儿童能感受到快乐和满足。36.皮亚杰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37.幼儿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有:形成性评价关注课程问题的起因,总结性评价关注课程问题的程度;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课程编制者改进课程所用,总结性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课程决策者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课程计划的改进,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评定课程计划的整体效果。38.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是: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以及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39.课程编制过程模式的特点有: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提倡儿童主动的学习和建构,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控制性。40.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41.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是艾斯纳(E.W.Eisner)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这种目标取向的提出,是与艾斯纳受其所从事的艺术教育的启发有关。\n42.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这体现了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43.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应;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44.蒙台梭利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年幼的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探索环境,他们所具有的同化周围环境的独特能力使得他们以一种有力和直接的方式吸收每一种经验,正是通过这种吸收过程,智力自身得以形成。基于这种哲学观点,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她设计了一整套训练感觉活动的教具和发展动作的器械、设备,让儿童在教师创造的环境中实现自我教育。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45.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如何教问题。46.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教什么问题。47.“ECCE”(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词汇的出现说明了国外(尤其是西方)幼儿园课程保育与教育相整合的趋势。48.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49.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观察者、儿童的榜样。50.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51.凯兹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建构活动、调查活动、戏剧扮演活动。52.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体现了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53.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54.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他为儿童设计的名为“恩物”的游戏材料均具有象征意义,他旨在通过“恩物”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使儿童天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自然发挥。55.在幼儿园课程领域,有一个影响较大的理论是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U.)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生态系统包括小环境(microsystem)、中间环境(mesosystem)、外环境(exosystem)和大环境(macrosystem),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中心又向四处扩散的网络,前者逐个地被包含在后者之中。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中间系统。\n56.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是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57.方案教学与单元教学相比较,方案教学的结构化程度更低;在方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始终处于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中;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58.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儿童行为的训练者、儿童行为的强化者。59.“行为主义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直接教学课程模式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依据的;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会强调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会强调以小步递进的方式施教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在教学中运用训练和强化的手段是最为基本的。名词解释题及答案1.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创编的。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儿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他所谓的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陈鹤琴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3.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4.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5.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6.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7.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该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主张应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8.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9.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10\n.课程的全纳化:即课程服务于所有的儿童,包括一般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也是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一个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所有儿童和成人都能够学习并体会自己价值的全纳社会,使所有儿童确信自己会获得成功。11.“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展。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12.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13.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14.单元教学: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15.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16.DI直接教学模式:是恩格尔门和贝克为5到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并由此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构成该模式的三个主要来源是:①行为主义理论;②对课堂资源运用的逻辑分析;③对概念和任务的逻辑分析。它的核心内容是读、写、算,主要方法为小组教学和儿童个别练习相结合。17.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18.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19.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教学由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教学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20.日常生活活动:即指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以外的、幼儿在园的其他活动,包括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起床、离园等与日常生活直接关联、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那些活动。21.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科课程注重使教材依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2.直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是在不同的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但是这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n思考题参考答案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和联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2.日常生活活动为什么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则,因此也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需要广泛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2)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而日常生活活动包含了潜在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具有对多领域课程内容的渗透和综合作用,因而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背景和来源。3.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4.课程编制过程模式中的目标与目标模式中的目标相比,具有哪些特征?(1)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泛的目标;(2)这些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3)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教师明确教育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是课程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果。5.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方案活动具有哪些自身特点?(1)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2)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3)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6.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课程内容即教材。这种取向将课程内容作为是预设的的知识和技能。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设计和安排大量的儿童主动参与的活动,会注重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3)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这种取向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验。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会注重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7.为什么说心理学理论不能作为幼儿园课程唯一的基础?\n(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2)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8.行为目标的运用价值和局限。(1)运用价值:行为目标使目标的表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提高了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行为目标的精确和具体还便于教育评价的进行。(2)局限:一些高级心理素质,如情感、态度等,很难用具体化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来反映;具体、精细的行为目标对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利。9.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1)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2)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关注的则是过程。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3)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儿童学生的创造性。10.蒙台梭利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1)目标: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为目标。(2)内容:教育内容由4个方面组成: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观察和引导等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3)方法: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旨在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4)教师的作用:观察者,指导者,为儿童提供榜样。11.低结构教育活动的一般特点有哪些?(1)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2)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3)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4)强调活动的过程。12.简要分析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长处和不足。长处:学科(领域)课程一般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学科(领域)课程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学科(领域)课程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学科(领域)课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弱点:较少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较少顾及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13.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出了哪些发展趋势?\n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14.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都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依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15.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16.生成性目标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生成性目标有利于促进儿童有意义的学习;生成性目标有利于教师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生成性目标的局限:对教师要求高,需要有相当强的研究能力;操作有难度,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所有的儿童对话并生成课程目标。17.方案主题活动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1)选择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并能用于其日常生活。(2)应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并能运用已学的技能。(3)应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4)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5)应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18.课程的四种有代表性的定义。(1)课程即科目: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2)课程即经验: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3)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4)课程即计划: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1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哪些。(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指的是按“广义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即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已有经验联为一体。(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直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是在不同的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但是这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20.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1)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2\n)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近;(3)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应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21.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式,一切应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灵活地确定活动的操作步骤。一般而言,方案教学可以包括以下3个步骤。方案的起始阶段:包括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的编制。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在方案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双方始终处于积极互动状态之中,多种类型的活动保证了这种互动。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回顾儿童在方案活动进行过程中运用过的技巧、策略以及儿童的探索过程。22.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处理好儿童生成的学习活动与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在了解儿童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预设活动;引发儿童的认知冲突,引导儿童的学习向纵深方向发展;创设活动情景,让儿童有选择和自主活动的机会;善于捕捉时机,把握儿童生成活动的教育价值,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23.低结构化教学和高结构化教学有哪些区别?低结构化教学由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高结构化教学的学习目标主要由教师预定;低结构化教学主要由儿童发起,高结构化教学主要由教师发起;低结构化教学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高结构化教学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教师的奖惩;低结构化教学强调活动的过程,高结构化教学强调活动的结果。24.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长处和弱点是什么?(1)长处:综合性课程是有关联的课程。综合性课程能促进主动的学习;综合性课程由儿童一起参与设计,并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综合性课程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2)弱点:综合性课程不可能达到知识完整性的要求;失却了每个科目的独特性,不利于把握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以及表述方式。25.国外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1)课程多元文化化;(2)保育和教育相整合;(3)课程全纳化;(4)课程综合化;(5)课程个性化;(6)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26.试分析过程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1)过程模式的特点:过程模式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学习是儿童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提倡主动的学习和建构;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2)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产生的影响:在幼儿园课程编制过程中,淡化课程目标的预设,强调儿童活动的过程;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淡化根据客观标准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但是,过程模式赋予教师过分理想化的角色和过高的要求,使课程模式不易推广。27.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n(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②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③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④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28.谈谈你对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理解。(1)综合性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2)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通过专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但是,最为常见的则是通过主题的综合。(3)不管以何种方式综合,综合性课程都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化程度,这就是说,将课程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化,这只是形式,而其本质是,结构化程度高的综合性课程,反映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而结构化程度低的综合性课程,反映的则是以儿童为中心,以课程的过程、原则为取向,以活动过程为评价依据的课程特征。(4)综合性课程的长处在于:综合性课程是有关联的课程,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意义的联系。综合性课程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综合性课程由儿童一起参与设计,并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综合性课程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5)综合性课程也有其弱点:综合性课程不可能达到知识完整性的要求;失却了每个科目的独特性,不利于把握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以及表述方式。29.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及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1)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即教育理念之所在,幼儿园课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2)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上的不同上,主要表现为“相对更强调儿童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还是“相对更强调对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3)课程的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各种成分就有可能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4)各种幼儿园课程都能在反映课程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连续体中找到适合的位置,并以此作为决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等的依据。\n30.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茨基认为,教育要针对儿童发展的这两种水平,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既能适合的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不仅只是去评价儿童的独立行为水平,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水平下的能力;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特别强调教师在互动中应起到的作用,特别强调鹰架教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能正确地组织情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课程应有足够的弹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能及时地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31.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2)日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游戏和教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两者永远不可能是同一的,或者是相互平行的。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它们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前提。将游戏和教学进行最优化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为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在确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哪些教育活动是属于游戏活动,哪些是属于教学活动时,并非可以简单地将活动内容和方式归为“游戏”或者“教学”。如果将纯游戏和完全结构化的(即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看作两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无数种状态,它们反映的是游戏和教学的不同结合的程度。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32.分析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1)特点: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目标模式以行为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2)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目标模式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目标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弊病。首先,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第二,儿童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第三,强调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33.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同结构化程度”的理解。(1)如果从活动的结构性程度对活动性质做出说明,那么可把纯游戏视为是一种无结构的活动,把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视为是完全结构化的活动。由此,幼儿园课程中的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在这两者之间找到相应的位置,反映出不同高低的结构化程度,反映出活动中不同含量的游戏成分和教学成分。(2\n)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强调活动的过程。(3)高结构化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学习的目标主要由教师预定;活动主要由教师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教师的奖惩;强调活动的结果。(4)在幼儿园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在此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5)一般而言,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6)尽管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基本状况趋同,但是由于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等各方面原因,其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34.“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对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有什么启示?(1)社会学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受心理学和哲学的影响,还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关于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陈述。(3)从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观点分析社会文化对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趋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4)具体阐述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35.“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的涵义及对课程和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启示。(1)涵义: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取向反映在连续体的相对位置上。(2)启示:能比较清晰地认识各种常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别是这些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时,能把握该教育活动性质及在结构化程度方面所具有的弹性范围;幼儿园课程整体的价值取向确定以后,能比较清晰和理性地组合该课程的各种教育活动。36.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1)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特征:方案活动是瑞吉欧教育体系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儿童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形式与教师一起合作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类方案活动可以起始于儿童,也可以由教师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发起。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2)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3)结合实际讨论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瑞吉欧的启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