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45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绪论1.论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的关系。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知识经济促进知识管理的产生知识经济既然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那就同过去的经济形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论、制度、方法一样,也必须有适应的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理论、制度、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管理。管理本身是一种知识,但是在新的外部环境下,成功有效的组织管理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新的外部环境是一种知识环境,它表现在:科技进步,新产品不断更新;交通便利,地理空间已经不成障碍;企业跨国,商业的国界已经消失;市场全球化,竞争激烈化,企业国际化;管理过程化,组织扁平化,职能综合化;经济信息化,运营虚拟化,战略短线化。知识经济对管理提出了挑战,需要在管理中运用大量的知识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知识管理应运而生。从知识经济的角度: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关键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更多的是依靠知识的参与,而不是生产要素的消耗来发展经济。知识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正逐渐取代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有效的知识管理往往是知识经济中发展的关键。就企业为例,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如何能将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推向市场?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如何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或者更好的服务?而知识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完善企业内部的架构,提高企业知识共享的能力,从而让企业更有效的运转。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经济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的产物。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换,知识管理将遍及整个经济领域,企业将越来越依赖与知识管理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所以说,有效进行知识管理,就变得尤为关键。不仅如此,知识管理已经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普遍的重视和高度的关注。2.论知识管理的兴起和发展。知识管理的兴起:知识管理的诞生直接根源于组织所处的时代及经济环境的巨变,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主要体现在:全球化、知识化、网络化、扁平化、组织个性化。从微观上来讲,知识管理的崛起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生存环境的变化。2、从长期角度来看,知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3、知识管理不是企业运行的一个独立的过程,它渗透到企业每一个部门和业务过程中。4、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手段。从宏观上讲,知识管理能够为人们重视和接受也得益于知识经济的提出。知识经济解决了物质经济的基本矛盾,知识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因素,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结构越完备,就越能进行创新和实现从知识财富向物质财富的转化。在这种大环境中,知识管理自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经济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的产物。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换,知识管理将遍及整个经济领域,企业将越来越依赖与知识管理来获取新的竞争优势。\n知识管理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为代表的学者,已经开始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知识管理的系统研究与开发开始出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知识作为竞争性资产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许多知识管理项目开始实施。1990年圣吉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在美国出版,成为知识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以野中郁次郎为代表的许多学者为知识管理的运用和推广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1991年至1995年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因为组织为取得竞争优势,开始重视管理和开发隐性和显性知识资源,所以有关知识管理的会议和研究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1996年至1999年知识管理广发推广,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探索,知识管理项目蓬勃发展。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知识管理研究经历了很大的收缩和反弹。IT技术的兴起和应用,是知识管理的可操作性大为提高,知识管理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推动者是国际知名的IT企业和咨询公司,而一些世界顶级企业的成功也起到了相当有影响力的“标杆作用”。此外,这几知识管理的学科宽度不断增加(?)第一章知识1.知识的定义、特性及其类型有哪些?(见书23页、31页)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不同的人、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同。那么总体上来讲: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方式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是组织发展竞争力的基础。人类既要通过信息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又要根据所获信息组成知识并不断地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可见,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一种特定的信息。人类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信息是构成知识的原料,这些原料经过人类接收、选择、处理,才能组合成知识。“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各种元素的无序集合,而是被纳入一个动态的,与人或组织交互的系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知识的特性:1、知识具有价值性:由于知识比数据和信息更接近行动,所以知识更具有价值,知识的这种价值应根据它所导致的管理和决策或行动来评价。2、知识来源于实践和经验:经验是指我们做过的事和过去的经历,经验的积累必须要通过实践后的总结。3、知识具有复杂性:知识能用复杂的方式处理复杂的问题。4、知识通过经验规则和直觉起作用。5、知识的隐含性:一部分知识存储在人的大脑中,难以表达。知识越抽象,隐含性越高。\n1、知识的动态性:学习的产生、内化的过程。2、知识的实体性:知识包含一系列操作,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等。3、知识的分布性和合作性。4、知识的共享性:知识的传递不会造成个人的损失。5、知识的延续性和积累性。6、知识的可占用性。7、知识的增值性。8、知识的扩散性。知识的类型:1、知识的经典分类(34页)2、其他的分类(31页之后,简单列举)1.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模式有哪几种?(见书35页)按照野中郁次郎建立的模型,转化过程分为4个部分:1、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包括:编码、排序、分类、综合等)即知识的组合过程:组合各种不同形式的显性知识,如文件或者数据库中的知识。一般来说,组织的知识共享是从这一过程开始的,也较容易实现。此转化过程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融合相应业务流程,实现了个体观念的系统化,将零星的显性知识构成完整的、有特定价值的知识体系,是发挥知识外部性的直接途径。它虽没有扩展企业的知识存量,却通过系统性的综合实现了知识聚变,形成更高水准的知识资本,为企业的知识共享和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2、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包括:比喻、类比、图像、演绎等)即知识的外化过程:通过讨论和文件编辑将知识转化成明确具体的形式。在四种转化过程中,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是核心,是知识生产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此过程是借助先进信息技术,采用隐喻、模拟、观念、假设等手法,将隐性知识通过显性描述,使隐性知识转变成系统化、编码化、成文的、可被理解的显性知识。商务智能、知识挖掘等都属于此种模式。外化过程最终实现了组织知识存量的增值,完成了知识转换的螺旋上升过程,为提升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创造并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了崭新的局面。3、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阅读、聆听、体会、体验等)即知识的内化过程:通过显性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运用各自特定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度加工,从而裂变出不同类型的隐性知识的过程。专家讲座,基于BBS的小组学习等都属于此种模式。显性知识需要及时的转化成隐性知识,否则它的真实价值很快就不复存在\n了。知识的内化过程是知识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实现知识总量的增加和更新。经过内化阶段后,团队和组织的竞争力增强。1、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讨论、交流、换位、实践等)即知识社会化过程:通过观察和对话交流,个体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取新知识。这一过程是知识管理中最高层次也是最难以实现的。此模式属于典型的“师父带徒弟”模式,它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技术诀窍和思维方法,实现个人隐性知识向组织隐性知识的转变。企业内少数专家型员工的隐性知识是组织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而共同化模式的成功实施能有效降低其因离职、退休给企业知识资木带来的损失,是实现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转变的关键,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章知识管理1.何谓知识管理?其主要特征和学派有哪些?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就是把知识作为企业(甚至社会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对知识的采集和编码、知识的积累和处理、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增强组织生存、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管理活动。它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在KM中,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特别重要,能否充分挖掘和管理好隐性知识,往往是KM能否成功的关键。而隐性知识的载体是人一知识人员,所以,对人的管理是KM的核心内容。这也是KM以人为本的特性所在。知识管理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知识采集、加工、储存、积累、传播、共享、应用和创新。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其实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1)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2)法拉普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3)艾莉认为: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交流。(4)马斯(E.Maise,1995)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5)达文波特认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应用。(6)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n(1)国内著名学者乌家培教授(1998,1999)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层,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他还评述道:“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最宽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知识时代的管理,最窄的理解则认为,知识管理只是对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的管理。介于上述理解之间的认识,又有两种,一为对知识的管理,另一为用知识来管理。尽管理解不同,但是对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加以管理的认识却是相同的,对知识管理日趋重要的认识也是一致的。”虽然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清晰的定义。但是有一点却得到了大家的共识,那就是知识管理不是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对人的管理,也不是真正的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更倾向于知识共享、信息系统、组织学习、智力资本管理、绩效管理和加强等。这些定义充分强调了要以知识为核心进而发挥其作用。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见书58页)知识管理的学派:国内外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我们可以简单化处理为三个学派: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这些人在传统上,要么是像一个心理学家那样热衷于对个体能力的学习和管理方面进行研究,要么就像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或组织理论家那样在组织的水平上开展研究。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由于综合学派能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实施知识管理,所以能很快被企业界接受。上面列出的大多数学者都应该划人该学派。1.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目标和原则是什么?知识管理的维度:(55页)在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以及知识管理活动中,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人;二是技术。也构成了知识管理的两个维度。知识管理的内容(70页)\n知识管理的目标(73页)知识管理的原则(79页)1.论知识管理的模式与战略(见书86页)知识管理的模式:(81页)国外知识管理模式(1)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2)日本企业的三种知识管理模式(3)自下而上的行动准则管理模式(4)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国内知识管理模式(1)设立知识主管(2)建立知识型企业组织机构和知识共享机制(3)营造环境,促进知识的开发,利用和交流(4)建立递增收益网络知识管理的战略:(86页)第一章知识资源管理1.知识产品的内涵、特点和类型有哪些?(见书98页)第二章第三章知识管理方法1.知识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见书141页)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管理技术1.论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见书189页)第六章知识管理工具1.何谓知识地图?知识地图的产生与发展?如何构建和评价组织的知识地图?概念: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既包括显性的、可编码的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导航系统,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它是知识管理系统得输出模块,输出的内容包括知识的来源,整合后的知识内容,知识流和知识的汇聚。它的作用是协助组织机构发掘其智力资产的价值,所有权,位置和使用方法;使组织机构内各种专家技能转化为显性知识并进而内化为组织的知识资源;鉴定并排除对知识流的限制因素;发挥机构现有的知识资产的杠杆作用。(书本P218)产生与发展:“知识地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布鲁克斯提出的,它所提出的“知识地图”主要是指人类的客观知识,他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可以绘制成以各个知识单元概念为结点的学科认识地图。\n知识地图起源于地理上的地图,美国捷运公司最早的知识地图是一张充满知识资源的美国地理地图,这就是知识地图的雏形。之后,带有索引号或其他方式表示层次关系的表格和文件,以及用来表示信息资源与各部门或人员之间关系的信息资源管理表和信息资源分布图,都是知识地图的早期形式,不过当时主要在纸上构图。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地图进入了电子时代,在Internet和Intranet上普遍使用的超文本链接和应用链接就是知识地图的简单形式。这时,很多绘制知识地图的工具应运而生,如LotusNotes、IBM的KnowledgeX和Microsoft的Visio等,它们都是基于数据库来绘制知识地图,有利于知识地图的动态更新和扩展。如何构建?制作步骤 ①成立一个由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关键用户组成的工作小组; ②识别关键用户群,如企业员工、业务伙伴、客户等j并明确用户的需求; ③明确知识地图的目标、使用范围、基础结构、构成要素、节点关系的定义、链接数据的存贮方法等; ④评价和选择开发工具; ⑤确定知识地图的管理者、维护程序等; ⑥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弄清知识在企业中的存贮情况,确认知识关联,绘制初步的知识地图;⑦扩充知识地图的内容,并在反复测评中更新和完善如何评价?可以从以下 3个方面来评价:①知识地图是否促进了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②知识寻求者使用知识地图所得到的结果是否全面 ,是否具有新颖性 ;③知识地图使用的频率。从实际操作上来说 ,可以借鉴很多网站的做法,在知识地图系统中建立一个反馈系统 ,搜集使用者对使用知识地图的意见等。同时,可以应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计算知识地 图的点击率 。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得 到的反馈 比较少 ,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对知识地 图使用的反馈 ,以不断改进企业知识地图,使之在企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一章第二章应用与实践1.企业知识管理有何特点?简述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特点:总体说来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知识管理不等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n2) 企业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鼓励相互协作,培育知识共享的环境。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识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在知识交流管理中,如果员工为了保证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而隐瞒知识,或企业为保密而设置的各种安全措施给知识共享造成了障碍,那么将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3) 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这些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因此,企业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必须设立知识管理制度,积极加强知识管理。内容:我们将企业知识管理概括为如下十大方面的内容:(1)知识创新管理;(2)知识共享管理;(3)知识应用管理;(4)学习型组织;(5)知识资产管理;(6)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7)知识管理的技术与工具;(8)知识产品的定价与版本;(9)知识员工的管理;(10)学习与创新训练。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可以用知识创新率(力)、知识传播率(力)、知识应用率(力)三维坐标来衡量,其中每个坐标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指标。显然,上述十个内容中的前三个主题是企业知识能力的表现。第一个主题是知识创新管理,包括知识创新的模式、条件、环境等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转换引致的创新研究。第二个主题是知识共享的管理,研究如何通过知识转移缩小知识差距。我们认为,“知识转移”比“知识共享”这个词更富有经济管理含义。 知识共享很容易给人们一种免费的感觉,而转移则有一种知识的让渡在里面,知识的让渡意味着价值的让渡,也就意味着让渡方应该得到受让方的回报。第三个主题是知识应用的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如何采取一整套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去实施知识管理项目,如何实现企业的变革管理,等等。知识的应用是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最终手段。 第四、五、六个主题,都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去讨论知识管理在企业的应用。第四个主题是学习型组织,是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讨论企业如何通过“五项修炼” 来使企业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当然,学习不是目的,创新才是目的。第五个主题是知识资产管理,即怎么从财务的角度,管理客户关系资产、人力资本资产、结构资产、知识产权资本,以及上述资产之间如何协调发展。第六个主题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考虑怎么设计一套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来构建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比如,如果是以每个项目年终的业绩来考核,那么各个不同的项目之间拥有的知识就不愿意互相分享。如果分享了,就有可能造成别的团队比自己的团队业绩好。所以在考核体系中也应该有考核一个团队和其他团队分享知识多少的指标。第七个主题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探讨知识管理的支持软件或工具,比如知识地图或知识导航系统就是很好的工具。知识地图是一种帮助用户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知识管理工具。企业知识地图将企业各种资源的人口集合起来,以统一的方式将企业的知识资源介绍给用户。知识地图采用一种智能化的向导代理,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智能化地引导检索者找到目标信息。像IBM推出的Lotus系列软件,就是非常好的工具,我们可以在上面做许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比如项目经验分享系统的开发等。第八、九、十个主题,分别从单项管理的角度去讨论知识管理在企业的应用。第八个主题是关于知识产品的问题,主要考虑知识产品的定价和版本问题。夏皮罗和瓦里安合著的《信息规则》一书,对信息产品的定价和版本有许多讨论,对知识产品的定价与管理有很大的启示。第九个主题是知识员工的管理。因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最终要落实到个人身上。这个主题包括\n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如何配合、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如何成为企业记忆、知识员工如何招聘与培养等问题。最后一个主题也是和个人有关的,既包括学习与创新的技巧和规范训练,也包括比如E—learning(电子学习)平台的学习,以及课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应用:那么如何打造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使企业更快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延长组织寿命,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打造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首先要从整个知识管理的四个环节说起:总的来说,知识管理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分享、知识利用四个环节。(1)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指企业或组织进行知识资产的获得与学习。知识的获取无外乎学习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大部分企业的运作中都涉及到了这部分的内容,只是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流程和运作规范而已。比如,对业务员进行销售知识培训,对办公人员进行办公技能培训,对中层干部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等等,便属于企业知识获取(知识学习)的形式;公司每年都要招收大批各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这属于知识获取的另一种形式——公司借由招募具有新知识的员工,达到增长组织知识的目的;每个新来的员工都有一个实习期,实习期间有老员工或者部门主管传授必要的岗位知识,这样可以将老员工的知识和经验总结顺利的传授给新员工,如果同时形成了相关文档的话,可以顺利的将老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同时公司积极组织学习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这属于知识获取中的“标杆学习”等等。(2)知识存储说到知识存储,最早的由印刷术生产的各类书籍等都是知识存储的方式,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知识的口口相传,其中知识的存储是用人的大脑。而现在信息化的兴起,知识的存储大部分都交付于数据库与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了。知识管理中知识存储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客户资源系统中存储的数据以及相关文件,以及各类合同、单据、会议纪要、公司每年下发的文件等内容,应该都汇存在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但也有许多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部门主管的办公桌里、各个经办人的手上,某个时刻某人需要这些文件和数据时,需要再经过一定的手续去查询获得。(3)知识分享知识分享涉及到公司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分享的意愿,受员工的个人因素影响较多,是知识管理中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大部分的企业和组织内部,经过多年的实际运作,都形成了自己企业或组织特有的知识分享的机制和方法。比如,部门的每周例会、工作总结、先进员工的经验交流会、各类培训、内部网各个部门的工作展示及相关文档,都有各种知识以及先进经验(其实也是一种知识)的共享展示,从而所有相关员工的技能都可能得到提高。总之,知识分享的方式有许多,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发现哪一种方式是四海皆适用的“真理”,因此不同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企业或组织的特点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知识共享方式与方法。(4)知识利用所有管理的目的都在于创造效益,知识管理的目的也不例外,通过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过程是有成本的)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是要求:对基本内容、基本要点、相关内容、发展趋势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