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8.27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题型数量分值备注单选题20个20分可能会涉及各组表演中的东西(比如哪个演了啥子角色、哪个得了啥子奖之类的)多选题10个20分解答题3个15分 综合题3个45分类似于计算、案例之类的奖项获奖组人员最佳作品奖第二组李校冲,刘敏,罗妍,罗灿,梁冰雪,李志力,吕祥瑞,胡有利,邓洋,梅娜,陈传娜第四组邹慧敏,杨豫荣,兰聪、刘学飞、程邦彬、尹丽仪、刘娅娟、刘利、张霞、赵文琴、朱敏第六组何艳、江映月,邓燕,白莉,张科,王杰,杨刚,阿嘎以扎,胡若飞,甘川兰最佳导演奖第五组张华第四组邹慧敏最佳女主角第五组訾雯君第一组陈锦第二组梅娜最佳男主角第五组庄平第二组吕祥瑞最佳剧编奖第五组童梦豪,牟小莉,訾雯君,庄平,张华,杨琳,周柳君,邱霞,吴颖涵,崔瑞雪,柯平辉,王军红第八组苏丹,卿良秀,欧雪,伍梦菡,许明英,夏丹,丁富双,高伟翔,邓彬,邵艳,文玲玲最佳后期制作第八组欧雪第四组刘学飞最佳广告创意第三组狗屎糖最佳歌曲奖第三组审计员之歌第六组呼儿嘿哟最佳舞蹈奖第三组蓝精灵最佳才艺奖第二组吕祥瑞最佳主持人第二组刘敏,李校冲,罗妍第六组何艳组别作品主题作品形式第一组一战到底现场表演第二组新闻乱播表演、PPT第三组灰诚勿扰现场模拟非诚勿扰节目,PPT、视频、配音等第四组CPA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照片组成视频以及现场问答第五组微电影之审计诱惑视频第六组某公司审计工作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作假,最终得到惩罚视频第七组看财经CPA系列之审计专题视频、现场演绎第八组审计风险评估视频、配音a.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注册会计师审计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在英国股份公司出现后得以形成,伴随着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c.注册会计师产生的催化剂是: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英国聘请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斯耐尔以“会计师”的名义出具了“查账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d.“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和德勒。e.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条例》,并于同年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也获准。1.注册会计师专业段考试科目有:会计、税法、审计、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共计6门。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2.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陈云)3.简答:CPA行业五大战略:(1)做大做强战略(2)国际准则趋同战略(3)人才培养战略(4)新业务拓展战略(5)信息化建设战略4.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责任,通常是由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失败所引发的。经营失败的极端情况是申请破产。5.审计失败: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6.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种类:(1)财务报表审计(2)经营审计(3)合规性审计7.财务报表审计方法的演进:(1)账项基础审计(19世纪以前)(2)制度基础审计(19世纪结束)(3)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审计方法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构成了审计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8.改革开放以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特征:(1)执业范围得到扩展和延伸(2)人才培养不断加强(3)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加快(4)国际合作更加密切9.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1)违约,指合同一方或多方未能履行合同条款规定的义务。如保密等(2)过失,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普通过失,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重大过失,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行审计。(3)欺诈(舞弊),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故意的错误行为。A.“诉讼爆炸”是注册会计师责任加重的主要表现形式。“保险危机”是注册会计师责任加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10.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注册会计师责任《司法解释》十三条(案例)1.利害关系人(第二条)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提示】利害关系人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信赖或者使用不实报告;(2)遭受损失。2.不实报告(第二条)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的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应认定为不实报告。(1)在界定不实报告时会计师事务所违反了的法规包括:①法律法规;②执业准则和规则;③诚信公允的原则。(2)在界定不实报告时主要看审计业务报告是否存在以下问题:①虚假记载;②误导性陈述;③重大遗漏。【例题4•多选题】会计师事务所在违反下列规定和原则(),出具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报告将会被认定为不实报告。A.法律法规B.执业准则和规则C.内部控制规范D.诚信公允原则【答案】ABD【解析】《司法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选项A、B、D均为不可违反的规定或原则,选项C的内部控制规范不是专门对注册会计师的遵循规范。3.诉讼当事人列置(第三条)(1)基本观点:在利害关系人仅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时,被审计单位必须参加诉讼;(2)利害关系人未对被审计单位提起诉讼而直接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一并提起诉讼。4.被审计单位的诉讼地位(第三条)(1)基本观点:被审计单位作为共同被告而不是列为第三人;(2)如果利害关系人拒不起诉被审计单位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审计单位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5.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提起诉讼(第三条)利害关系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该会计师事务所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6.出资人列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第三条)(1)基本观点:利害关系人提出被审计单位的出资人虚假出资或者出资不实、抽逃出资,且事后未补足的,人民法院可以将该出资人列为第三人参加诉讼;(2)相关总结: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认定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侵权行为法逻辑与社会公共政策之间进行权衡的问题,我国《司法解释》采取在“被审计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利害关系人”的三角关系中公平分配损失的框架。7.归责原则(第四条)(1)过错推定原则下,采取举证责任倒置模式;(2)会计师事务所因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对外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但其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8.举证分配(第四条)会计师事务所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与该案件相关的执业准则、规则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等。9.侵权责任的四个要素(第六条)(1)民法学界一般采纳“四要件说”,即“行为的违法性—过错—损害事实—因果关系”;(2)会计师事务所侵权责任“四要件说”,即“存在不实报告—注册会计师有过失—利害关系人遭受损失—会计师事务所的过失与利害关系人遭受损失存在因果关系”;(3)会计师事务所的故意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过失的区分决定会计师事务所是承担连带责任还是承担过失责任的关键。10.连带责任的认定(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出具不实报告并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认定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1)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2)明知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3)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报告;(4)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5)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不实的内容,而不予指明;(6)被审计单位示意其作不实报告,而不予拒绝。【例题5•多选题】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如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将会以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为由追究连带责任。A.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B.明知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C.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直接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作不实报告D.被审计单位示意作不实报告,而不予拒绝【答案】ABCD【解析】《司法解释》明确了六种典型的可能被追究连带责任的情形,以上四个选项均属于将被追究连带责任的情形。11.过失责任的认定(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并导致报告不实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过失:(1)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条第(二)、(三)项的规定;(2)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以低于行业一般成员应具备的专业水准执业;(3)制定的审计计划存在明显疏漏;(4)未依据执业准则、规则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5)在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的迹象时,未能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予以证实或者排除;(6)未能合理地运用执业准则和规则所要求的重要性原则;(7)未根据审计的要求采用必要的调查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8)明知对总体结论有重大影响的特定审计对象缺少判断能力,未能寻求专家意见而直接形成审计结论;(9)错误判断和评价审计证据;(10)其他违反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的行为。12.举证免除民事责任(第七条)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1)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的会计资料错误;(2)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其虚假或者不实;(3)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业务报告中予以指明;(4)已经遵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但被审验单位在注册登记后抽逃资金;(5)为登记时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但出资人在登记后已补足出资。12.举证免除民事责任(第七条)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1)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的会计资料错误;(2)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其虚假或者不实;(3)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业务报告中予以指明;(4)已经遵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但被审验单位在注册登记后抽逃资金;(5)为登记时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但出资人在登记后已补足出资。13.会计师事务所赔偿责任减责的认定(第八条)利害关系人明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为不实报告而仍然使用的,人民法院应当酌情减轻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责任。14.无效免责(第九条)会计师事务所在报告中注明“本报告仅供年检使用”、“本报告仅供工商登记使用”等类似内容的,不能作为其免责的事由,是无效免责。15.赔偿顺位和最高限额(第十条)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与其过失程度相应的赔偿责任时,应按照下列情形处理:(1)应先由被审计单位赔偿利害关系人的损失被审计单位的出资人虚假出资、不实出资或者抽逃出资,事后未补足,且依法强制执行被审计单位财产后仍不足以赔偿损失的,出资人应在虚假出资、不实出资或者抽逃出资数额范围内向利害关系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2)对被审计单位、出资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足以赔偿损失的,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不实审计金额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3)会计师事务所对一个或者多个利害关系人承担的赔偿责任应以不实审计金额为限。16.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分支机构的连带责任(第十一条)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分支机构作为共同被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分支机构的责任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例题9•判断题】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分支机构作为共同被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分支机构应分别承担各自的赔偿责任。()【答案】×【解析】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分支机构的责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例题10•简答题】D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上市公司丁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20×8年,丁公司管理层通过与银行串通编造虚假的银行进账单和银行对账单,虚构了一笔大额营业收入。D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向银行函证等必要审计程序后,认为丁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在丁公司20×8年度已审计财务报表公布后,股民甲购入了丁公司股票。随后,丁公司财务舞弊案件曝光,并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其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为此,股民甲向法院起诉D注册会计师,要求其赔偿损失。D注册会计师以其与股民甲未构成合约关系为由,要求免于承担民事责任。要求:(1)为了支持诉讼请求,股民甲应当向法院提出哪些理由。(2)指出D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免责理由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3)在哪些情形下,D注册会计师可以免于承担民事责任。(1)股民甲应当向法院提出的诉讼理由包括:丁公司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但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是无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在丁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中仅执行了银行函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保持合理的谨慎,存在过失;股民甲由于丁公司股价下跌,存在损失;股民甲是由于信任了丁公司报出的20×8年度的财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而购买的丁公司股票。 (2)D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免责理由是不正确的,会计事务所因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对外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不能够以没有与利害关系人建立合约关系为由要求免于承担民事责任。 (3)D会计师事务所在下列情形下可以免于承担民事责任::①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的会计资料错误;②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其虚假或者不实;③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业务报告中予以指明。第三章A.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和非执业会员。(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诚信(2)独立性(3)客观和公正(4)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5)保密(6)良好的职业行为(二)会员可以披露涉密信息的情形:1.法律法规允许披露,并且取得客户或工作单位的授权;2.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法律诉讼、仲裁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有关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法行为;3.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在法律诉讼、仲裁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或监管机构的执业质量检查,答复其询问和调查;5.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其他情形。(三)基本要求(会员不得有下列行为)1.未经客户授权或法律法规允许,向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的第三方披露其获知的涉密信息;2.利用其所获知的涉密信息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利益。会员应当确保其下级员工以及为其提供建议和帮助的人员遵循保密义务。(四)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内涵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是指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1.识别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2.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五)对遵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一)自身利益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包括:1.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在鉴证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2.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过分依赖某一客户;3.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与鉴证客户存在重要且密切的商业关系;4.会计师事务所担心可能失去某一重要客户;5.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正在与鉴证客户协商受雇于该客户;6.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就鉴证业务达成或有收费的协议;7.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以往提供的专业服务时,发现了重大错误。(二)自我评价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包括:1.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客户提供财务系统的设计或操作服务后,又对该系统的运行有效性出具鉴证报告;2.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编制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又构成鉴证业务的对象;3.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担任或最近曾经担任客户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4.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目前或最近曾受雇于客户,并且所处职位能够对鉴证对象施加重大影响;5.会计师事务所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信息的其他服务。(三)过度推介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包括:1.会计师事务所推介审计客户的股份;2.在审计客户与第三方发生诉讼纠纷时,注册会计师担任该客户的辩护人。(四)密切关系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1.项目组成员的近亲属担任客户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2.项目组成员的近亲属是客户的员工,其所处职位能够对业务对象施加重大影响;3.客户的董事、管理层或所处职位能够对业务对象施加重大影响的员工,最近曾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4.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的礼品或款待;5.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或高级员工与鉴证客户存在长期业务关系。(五)外界压力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主要包括: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1.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客户解除业务关系的威胁;2.审计客户表示,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不同意对某项交易的会计处理,则不再委托其承办拟议中的非鉴证业务;3.客户威胁将起诉会计师事务所;4.会计师事务所受到降低收费的影响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5.由于客户员工对所讨论的事项更具有专长,注册会计师面临服从其判断的压力;6.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告之注册会计师,除非同意审计客户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否则将影响晋升。第四章一、被视为网络事务所联合体的条件:1.共享收益或分担成本2.共享所有权、控制权或管理权3.共享统一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4.共享统一经营战略5.使用统一品牌6.共享重要的专业资源二、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业务期间和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独立于审计客户。业务期间自审计项目组开始执行审计业务之日起,至出具审计报告之日止。(1年)三、独立性概念框架是指解决对立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1)识别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2)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第五章一、财务报表使用者之所以希望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主要有一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利益冲突。2.财务信息的重要性3.复杂性。4.间接性二、管理层: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治理层: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的业主。三、执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1.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1)诚信(2)独立性(3)客观和公正(4)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5)保密(6)良好的职业行为2.职业怀疑(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迹象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职业怀疑要求对诸如下列情形保持警觉:(1)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2)引起对作为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和对讯问的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3)表明可能舞弊的情况(4)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注册会计师有必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以降低下列风险:(1)忽视异常的情形(2)当从审计观察中得出审计结论时的过度推而广之(3)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使用不恰当的假设。3.职业判断4.审计证据和风险5.审计的固有限制(审计的固有限制源于财务报告的性质、审计程序的性质和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6.审计准则四、认定与具体的审计目标1.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2.根据审计的总目标,再考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认定,审计人员就可引导出审计的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审计目标还可划分为与交易相关的审计目标和与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3.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认定分类各类认定的含义具体审计目标(CPA需要确认的事项)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4.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的分类各类认定的含义具体审计目标(CPA需要确认的事项)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五、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简答):1.接受业务委托2.计划审计工作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六、在接受新客户业务前,或决定是否保持现有业务或考虑接受现有客户的新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执行有关客户接受与保持的程序,以获取如下信息:(1)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2)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3)能够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第七章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包括:1.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2.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3.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并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只有相关且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与审计目标相关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所考虑的相关认定之间的逻辑联系。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的相关性可能受测试方向的影响。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3)只与某一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可信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3.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为了保证得出的审计结论、形成的审计意见是恰当的,注册会计师不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高低和难易程度作为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的理由。三、总体审计程序包括:(一)风险评估程序;(二)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三)实质性程序。四、(具体)审计程序的种类(一)检查(二)观察(三)询问(四)函证(五)重新计算(六)重新执行(七)分析程序五、函证决策(案例分析)函证定义:函证(即外部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以函证方式直接从被询证者获取的审计证据,比被审计单位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在作出决策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二)函证所审计的认定函证可以为存在性、权利和义务、估价和分摊提供证据,但对于不同的认定,函证的证明力是不同的。如函证受托代销存货时,函证可能为存在性、权利和义务提供有效的证据,但不能对计价的认定提供证据。(三)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如何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六、函证的内容(一)函证的对象1.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2.应收账款3.函证的其他内容(但不限于这些内容)(1)短期投资;(2)应收票据;(3)其他应收款;(4)预付账款;(5)由其他单位代为保管、加工或销售的存货;(6)长期投资;(7)委托贷款;(8)应付账款;(9)预收账款;(10)保证、抵押或质押;(11)或有事项;(12)重大或异常的交易。(二)函证程序实施的范围注册会计师采用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选择函证样本时,样本应当足以代表总体。注册会计师可以确定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可能包括: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1)金额较大的项目;(2)账龄较长的项目;(3)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4)重大关联方交易;(5)重大或异常的交易(6)可能存在争议以及产生重大舞弊或错误的交易。(三)函证时间的选择注册会计师通常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适当时间内实施函证。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可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适当日期为截止日实施函证,并对所函证项目自该截止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发生的变动实施实质性程序。从实务的角度讲,注册会计师应当一进入被审计单位,就进行函证,以保证在审计结束前获得回函。(四)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时处理如果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注册会计师应当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收集审计证据.在分析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的原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并考虑:(1)管理层是否诚信;(2)是否可能存在重大的舞弊或错误;(3)替代审计程序能否提供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五)可能影响函证可靠性的因素主要包括:(1)函证的方式:积极式函证、消极式函证。(2)以往审计或类似业务的经验:以前年度回函率、发现的错报。(3)拟函证信息的性质:函证余额、条款、口头协议、退货方式等特殊安排。(4)选择被询证者的适当性:对于不同的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询证者。(5)被询证者易于回函的信息类型。(六)积极函证与消极函证注册会计师可采用积极的或消极的函证方式实施函证,也可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积极式函证,是指要求被询证者直接向注册会计师回复,表明是否同意询证函所列示的信息,或填列所要求的信息的一种询证方式。消极式函证,是指要求被询证者只有在不同意询证函所列示的信息时才直接向注册会计师回复的一种询证方式。1.积极的函证方式如果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示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积极的函证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询证函中列明拟函证的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要求被询证者确认所函证的款项是否正确。通常认为,对这种询证函的回复能够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是,其缺点是被询证者可能对所列示信息根本不加以验证就予以回函确认。另外一种询证函是在询证函中不列明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而要求被询证者填写有关信息或提供进一步信息。这种询证函可能会导致回函率降低。2.消极的函证方式除非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注册会计师不得将消极式函证作为唯一实质性程序:(一)注册会计师将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二)需要实施消极式函证程序的总体由大量的小额、同质的账户余额、交易或事项构成;(三)预期不符事项的发生率很低;(四)没有迹象表明接收询证函的人员或机构不认真对待函证。注:如果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注册会计师只要求被询证者仅在不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消极式函证比积极式函证提供的审计证据的说服力要低。七、分析程序的步骤:1.识别需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2.确定期望3.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4.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差异5.调查异常数据关系6.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八、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第八章一、审计抽样(即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审计抽样是注册会计师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之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二、审计抽样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三、熟悉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可以采用审计抽样。1.控制测试时,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2.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询问、观察、分析程序不适宜审计抽样。四、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测试类型风险类型影响控制测试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细节测试误受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误拒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注意】1.注册会计师更应关注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2.控制抽样风险的唯一途径就是控制样本规模。样本规模与抽样风险成反比关系。3.非抽样风险既可能影响审计的效果,也可能影响审计的效率。4.抽样风险可以量化,可以控制,但不能消除。非抽样风险不能量化,可以降低、消除和防范。五、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5.其他原因(如认为的错误)六、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的区别类型用途测试目的是否考虑总体变异性主要控制何种风险属性抽样控制测试内控偏差率不考虑变异性信赖过度风险变量抽样细节测试错报金额考虑变异性误受风险七、审计抽样基本原理和步骤(计算题)1.确定测试目标2.定义总体:适当性和完整性控制测试:(1)用以保证所有发出商品都已开出发票的控制是否有效?(2)用以保证已开发票的商品销售都有发运凭证的控制是否有效?全年的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细节测试:(1)销售收入的完整性?(2)销售收入的真实性?(3)应收账款的完整性?(4)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归纳】适当性应结合审计目标来确定,包括测试的方向。完整性目标:顺查。发生、存在目标:逆查。完整性应是全部的(全年的),如果细节测试中测试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还应包括期初余额。3.定义抽样单元: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文件资料;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4.分层: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例如:N=100,(1、2、3……99、100、101、……)n=4.(1)扩大样本规模。(2)分层N1=(1、2、3……);N2=(99、100、101……)n1=2;n2=2好处:(1)在样本规模没有增加的前提下降低抽样风险,或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2)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金额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进行分层,以将更多的审计资源投入到大额项目中。5.定义误差构成条件6.确定审计程序八、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简答) 影响因素控制测试细节测试与样本规模的关系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反向变动2可容忍误差可容忍偏差率可容忍错报反向变动3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偏差率预计总体错报同向变动4总体变异性__总体变异性同向变动5总体规模总体规模总体规模影响很小【注意】小规模总体(小于5000),同向。九、选取样本1.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1)对总体项目进行编号,建立总体中与随机数表中数字的一一对应关系。例:40页、每页50行组成的应收账款明细表。××××使用随机数表的前四位或后四位。(2)确定连续选取随机数的方法。随机起点和选号路线可任意选择,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第一行第一列开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查找样本规模=10符合总体项目编号要求的数字,即为选中的号码,与此号码相对应的总体项目即为选取的样本项目,一直到选足所需的样本量为止。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例题7-单选题】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法从8000张凭证中选取200张作为样本,确定随机起点为凭证号的第35号,则抽取的第5张凭证的编号应为()号。A.155B.195C.200D.235【答案】B十、统计抽样在控制测试的应用(一)样本设计阶段1.设计总体:适当性、完整性【注意】在结束之前停止测试:对样本的第一部分进行测试时发现大量偏差,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是否有必要继续进行测试,并相应地修正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和实质性程序。2.定义抽样单元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件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的一行。3.定义偏差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例题8-多选题】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对选出的样本进行测试,如果仅仅对部分样本进行测试就发现大量偏差,注册会计师就会认为即使在剩余样本中没有发现更多的偏差,样本的结果也不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此时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A.重做控制测试B.重做风险评估程序C.重估重大错报风险D.修改实质性程序【答案】CD(二)选取样本阶段1.在确定样本规模时考虑的因素包括: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容忍偏差率、预计总体偏差率、总体规模。(1)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反向):一般10%,特别重要的测试为5%。(2)可容忍偏差率(反向):在确定可容忍偏差率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越高,可容忍偏差率越小,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大。【注意】可容忍偏差率与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成反向变动,可容忍偏差率和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可容忍偏差率高3-7%中6-12%低11-20%最低不进行控制测试(3)预计总体偏差率(同向)①根据对相关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的了解;②根据从总体中抽取少量项目进行检查的结果;③根据上年测试结果和控制环境等因素。(4)总体规模(影响很小)2.确定样本规模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样本量表确定样本规模。3.选样方法随机数表选样或系统选样。(三)评价样本结果阶段(计算题20分)1.样本偏差率=样本偏差数量÷样本量注:样本偏差率就是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2.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3.总体偏差率上限=样本偏差率+风险允许限度应当将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情形结论1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可以接受。样本结果支持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从而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2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不能接受。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从而不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3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应当结合其他审计程序的结果,考虑是否接受总体,并考虑是否需要扩大测试范围。【例题9-简答题】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为10%,可容忍偏差率为7%,预计总体偏差率为1.75%。(1)注册会计师对样本实施既定的审计程序,且未发现偏差。(2)注册会计师对样本实施既定的审计程序,且发现两个偏差。要求:(1)通过查表确定样本规模。(2)针对(1),请评价样本结果。(2)针对(2),请评价样本结果。控制测试统计抽样样本规模—信赖过度风险10%预计总体偏差率%可容忍偏差率%23456789101501147657453832282522150.2519412996776455484238250.51941299677645548423825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0.7526512996776455484238251 17696776455484238251.25 221132776455484238251.5 1321056455484238251.75 1661058855484238252 198132887548423825控制测试中常用的风险系数表:样本中发现信赖过度风险偏差的数量5%10%032.314.83.926.35.337.86.749.285119.361210.671311.88151391614.2【答案】(1)通过查表,样本规模为55。(2)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2.3/55=4.18%结论: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可以接受,样本结果支持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从而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3)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5.3/55=9.64%结论: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不能接受。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从而不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①注册会计师应当增加控制测试的范围;②修正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并增加实质性程序的数量;③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对影响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的其他控制进行测试,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十一、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1.定义总体(1)考虑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2)总体调整:识别个别重大项目和极不重要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个别重大项目逐一实施检查,百分之百测试的所有项目都不构成抽样总体。如果关注高估,有些项目加总起来不重要,可以从总体中剔除这些项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其他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风险最高高中低最高332.32高2.7221.6中2.321.61.2低221.21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3.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4.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调整估计的样本规模:10%-50%。保证系数表:5.选取样本:随机数表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6.评价样本结果阶段(1)比率法推断总体的错报=样本中的错报金额=(2)差异法推断总体的错报=7.评价结果: 情形结论1总体错报远远小于可容忍错报总体可以接受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2总体错报大于或等于可容忍错报总体不能接受3总体错报虽小于可容忍错报,但两者很接近总体不能接受4总体不能接受的措施:注册会计师可以提请管理层进行调查,并在必要时予以调整;考虑对审计报告的影响;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5总体错报虽然小于可容忍错报,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很小又不很大必须特别仔细地考虑是否需要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十二、选取样本程序:1.注册会计师通常先识别单个重大项目2.然后,从剩余项目中选取样本,或者对剩余样本项目分层。3.注册会计师从每一层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4.注册会计师应对选取的每一样本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十三、为什么进行分层抽样?1.在既定的抽样风险下样本规模能够最小化。2.利用总体金额来评估是否应对总体进行分层的方法非常简便。3.为了进行评估,注册会计师通常应按照金额升序或降序的方式对总体项目进行排序,将总体金额分为大约相等的两个部分,如果各部分中存在明显不成比例的项目数,那么应当对其进行分层。十三、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1.特色:属性抽样应用在变量抽样中。2.抽样单元:货币单位(不是实物、逻辑单元)总体规模:实物单元金额累计。3.确定样本规模样本规模=【注意】公式里“风险系数”是高估错报数量为0时的风险系数----PPS抽样风险系数表高估错报数量误受风险1%5%10%15%20%25%04.6132.311.91.611.3916.644.753.893.3832.728.416.35.334.724.283.93310.057.766.696.025.525.11411.619.1687.276.736.28513.1110.529.288.57.917.43扩张系数表误受风险1%5%10%15%20%25%30%扩张系数1.91.61.51.41.31.251.24.选样方法:随机数表选样、系统选样。【注意】1.PPS抽样中,每个货币单元被选中的概率相同,均是1与总体金额的比率。2.注册会计师不是对总体中的货币单元实施检查,而是对包含被选取货币单元的实物单元实施检查。3.每个实物单元被选中的概率不同,某一实物单元被选中的概率等于该实物单元的金额与总体金额的比率,金额越大的实物单元被选中的概率越大。4.货币单元只可能被选中一次,不会被重复选中。实物单元可能会被重复选中。PPS抽样中允许实物单元被重复选中。在某个实物单元被重复选中的情况下,不改变样本规模,仍作为两个(多个)样本项目。【例题16-简答题】注册会计师欲从9张销售发票组成的总体中选择4张进行测试,采用系统选样,在第一个间距内选择随机数50。已知9张发票总计金额为5000元,总体项目单位的累计金额表如下:项目号记录金额累计金额相关货币单元152521-5222600265253-2652321628682653-2868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411529832869-2983510430872984-3087681339003088-3900740443043901-4304834046444305-4644935650004645-5000要求:计算选样间隔,并确定选中的实物单元。【答案】抽样间隔==5000÷4=1250在第一个间距内选择随机数50,则选出的4个样本数额为50,1300,2550,3800,这4数字分别包含在第1,2,2,6张销售发票的累计金额以内,选择样本即为这3张发票。【注意】如果某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超过抽样间隔,它一定会被选中,它可能不止一次的被选中。5.推断总体(1)推断总体错报错报比例:按降序排列错报比例。t1>t2>t3……(2)总体错报上限①如果样本中没有发现错报基本界限=②如果样本中发现1个错报总体错报上限=基本界限+第1个错报所增加的错报上限=()+()②如果样本中发现2个错报总体错报上限=基本界限+第1个错报所增加的错报上限+第2个错报所增加的上限=()+()+()结论:总体错报上限小于可容忍错报,总体可以接收.总体错报大于或等于可容忍错报,总体不能接收。PPS的优点:(1)PPS抽样一般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2)PPS抽样可以如同大海捞针一样发现极少量的大额错报。(3)PPS抽样的样本规模不需考虑被审计金额的预计变异性。(4)PPS抽样中项目被选取的概率与其货币金额大小成比例。因而生成的样本自动分层。如果项目金额超过选样间距,PPS系统选样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5)如果注册会计师预计错报不存在或很小,PPS抽样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PPS抽样的缺点:(1)在PPS抽样中,被低估的实物单元被选取的概率更低。(不适合测完整性认定)(2)PPS抽样要求总体每一实物单元的错报金额不能超出其账面金额。(3)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特别考虑,从总体中剔除。(4)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PPS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从而导致误拒风险。(5)当总体中错报数量增加时,PPS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6)在PPS抽样中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例题17-多选题】以下关于PPS抽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PPS抽样中,定义的抽样单元为货币单位B.在PPS抽样中,各个抽样单元被选中的机会相等C.只检查选中的抽样单元,不检查未选中的抽样单元D.PPS抽样允许同一个抽样单元被重复选中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答案】AB【例题18-多选题】注册会计师准备对应收账款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抽样)进行选取样本实施程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选取的样本可用来测试应收账款的存在、计价和分摊、完整性B.应收账款金额越大,被选中的概率就越大C.注册会计师需要将贷方余额和余额为零的账户分离出去D.如果在样本中没有发现错报,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记录中不存在错报【答案】BC【例题19-简答题】E注册会计师负责对戊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针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时,E注册会计师采用了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PPS)。相关事项如下:(2008年)(1)E注册会计师对应收账款各个明细账户进行了初步分析,将预期存在错报的明细账户选出,单独进行函证,并将其余的明细账户作为抽样总体。E注册会计师认为在预期不存在错报的情况下,PPS效率更高。(2)E注册会计师认为不需要计算抽样总体的标准差,因为PPS运用的是属性抽样原理。(3)假设样本规模为200个,E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方法,选出200个抽样单元,对应的明细账户共190户。在推断抽样总体中存在的错报时,E注册会计师将样本规模相应调整为190个。(4)在对选取的所有明细账户进行函证后,E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错报,因此认定应收账款不存在重大错报。要求:(1)针对事项(1)至(4),逐项指出E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2)指出PPS对实现测试应收账款完整性认定这一目标是否适用,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针对要求(1)的四个事项:①事项(1)正确;②事项(2)正确;③事项(3)不正确,PPS抽样单元是货币单元,而不是实物单元,调整样本原定规模将导致无法正确量化抽样结果。(题中样本项目总数仍然是200个,因为在PPS抽样中,允许某一个实物单位在样本中出现多次)④事项(4)不正确,在PPS抽样中,在样本中没有发现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也要确定总体中可能存在的高估或低估的最大数额,不能够认定应收账款不存在重大错报;(2)不适合,在PPS抽样下,被低估的实物单元被选取的概率更低,对于应收账款的完整性认定的目标并不适合。【例题20-简答题】(2010年)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针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时,A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用概率比例规模(PPS)抽样方法实施抽样。甲公司的应收账款包含400笔明细账户,账面总金额为2000000元。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误受风险为5%。其他相关事项如下:(1)在确定样本规模后,A注册会计师认为,PPS抽样方法的抽样单元是货币单元,而实施审计测试需要针对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物单元。为了在选取样本时找到与被选中的特定货币单位相关联的明细账户实物单元,A注册会计师逐项累计总体中所有项目的账面金额。(2)A注册会计师利用随机数的方式选取样本,在产生的随机数中,有两个随机数对应的是同一样本项目,A注册会计师将其视为1个样本项目。(3)假设A注册会计师选出150个样本项目,在进行测试后发现两个错报,一个是账面金额为100元的明细账户中有50元的高估错报;另一个是在账面金额为2000元的明细账户中有600元的高估错报。A注册会计师利用样本错报的相关信息计算总体错报上限。在误受风险为5%的情况下,MFx分别为:MF0=3.00,MF1=4.75,MF2=6.30。要求:(1)简要说明A注册会计师利用PPS抽样方法在确定样本规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2)针对上述(1)至(2)项,分别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果存在,简要说明理由。(3)在不考虑上述(1)至(2)项的情况下,针对上述第(3)项,计算总体错报的上限。【答案】(1)在PPS抽样中,计算样本规模的公式如下: 注册会计师确定样本规模时必须事先确定下列因素:总体账面价值,误受风险的风险系数,可容忍错报,预计总体错报,以及扩张系数。(2)对于第(1)项,不存在不当之处。对于第(2)项,存在不当之处。“有两个随机数对应的是同一样本项目,A注册会计师将其视为1个样本项目”,这个做法是错误的。PPS抽样允许某一实物单元在样本中出现多次,对于两个随机数对应的是同一样本项目时,尽管对同一样本项目仅审计一次,但在统计上仍应视为2个样本项目。(3)t1=50/100=0.5t2=600/2000=0.3基本界限=BV×MF0÷n×1=2000000×3.00/150×1=40000(元)第1个错报所增加的错报上限=BV×(MF1-MF0)×t1÷n=2000000×(4.75-3.00)/150×0.5=11666.67(元)第2个错报所增加的错报上限=BV×(MF2-MF1)×t2÷n=2000000×(6.30-4.75)/150×0.3=6200(元)总体错报上限=40000+11666.67+6200=57866.67(元)十四、此外注意非统计抽样与统计抽样(p166、p167)十五、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1.方法(1)均值估计抽样(总体变异性较大时不宜使用)样本平均值=样本实际金额/样本规模总体金额估计值=样本平均值×总体规模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金额估计值-总体账面金额(2)差额估计抽样(预计错报极小时不宜使用)平均错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样本规模推断的总体错报=平均错报×总体规模(3)比率估计抽样(预计错报极小时不宜使用)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推断的总体错报=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评价抽样结果:如果计算的总体错报上(下)限低于可容忍错报(如果下限为负数,则取绝对值),则总体可以接受。这时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作出结论,所测试的交易或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报。如果计算的总体错报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错报,则总体不能接受。这时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作出结论,所测试的交易或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建议被审计单位对错报进行调查,且在必要时调整账面记录。第九章一、信息技术审计的演变1.以手工处理的方式进行2.一些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来处理部分会计资料3.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处理已经实现信息化4.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开始兴起二、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整个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及访问限制等四个方面。三、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策略时,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复杂度、信息系统复杂度、系统生成的交易数量、信息和复杂计算的数量、信息技术环境规模和复杂度等五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审计范围进行适当考虑。第十章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2.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1.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3.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的具有审计实务经验,并且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1.审计过程;2.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3.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但无论审计工作底稿以哪种形式存在,会计师事务所都应当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二)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函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三)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反映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由于这些草稿、错误的文本或重复的文件记录不直接构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支持性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需保留这些记录。五、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通常,审计工作底稿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要素:1.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2.审计过程记录;3.审计结论;4.审计标识及其说明;5.索引号及编号;6.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7.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8.其他应说明事项。六、(多选)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某一事项是否属于重大事项。重大事项通常包括:1.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3.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4.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七、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性质审计档案,是指一个或多个文件夹或其他存储介质,以实物或电子形式存储构成某项具体业务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后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如果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做出的变动属于事务性的,注册会计师可以做出变动,主要包括:1.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2.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3.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4.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审计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八、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选择、填空)1.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2.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六十天内。九、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注册会计师不应在规定的保存期限届满前删除或废弃任何性质的审计工作底稿。(一)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注册会计师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1.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2.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二)变动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归整工作后,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无论修改或增加的性质如何,注册会计师均应当记录: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理由;2.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十、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如果某些资料在某一个审计期间被替换,被替换资料应当从被替换的年度起至少保存10年。十一、审计档案的结构 定义举例1永久性档案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重要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文件复印件等。2当期档案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十二、典型审计档案结构审计档案举例1.沟通和报告相关工作底稿(1)审计报告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2)与主审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和报告;(3)与治理层的沟通和报告;(4)与管理层的沟通和报告;(5)管理建议书。2.审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1)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核对表;(2)管理层声明书原件;(3)重大事项概要;(4)错报汇总表;(5)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和试算平衡表;(6)有关列报的工作底稿;(7)财务报表所属期间的董事会会议纪要;(8)总结会会议纪要。3.审计计划阶段工作底稿(1)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2)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评价;(3)对外部专家的评价;(4)对服务机构的评价;(5)被审计单位提交资料清单;(6)主审注册会计师的指示;(7)前期审计报告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8)预备会会议纪要。4.特定项目审计程序表(1)舞弊;(2)持续经营;(3)对法律法规的考虑;(4)关联方。5.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1)有关控制测试工作底稿;(2)有关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第十一章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错报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而实施的审计程序。一、审计风险准则的特点1.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2.所有的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3.将识别的风险与审计程序挂钩;4.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5.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工作记录,以保证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二、风险评估的作用风险评估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在下列环节作出判断提供重要基础:1.确定重要性水平;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三、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一)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询问管理层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二)项目组内部的讨论内容:1.分享了解的信息2.分享审计思路和方法3.指明方向四、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六个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包括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二)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包括经营活动、所有权和治理结构、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投资(包括对特殊目的实体的投资)的类型、组织结构和筹资方式。(三)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包括变更会计政策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评价会计政策是否适当,并与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相关行业使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四)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五)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注册会计师从六个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但无需在了解每个方面时都实施所有的风险评估程序。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一)理解内部控制:1.(简答)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即经济有效地使用企业资源,以最优方式实现企业的目标;(3)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2.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是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3.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设计和执行控制政策和程序。(简答)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内控五要素)(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过程;(3)信息系统与沟通;(4)控制活动;(5)对控制的监督。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某项控制,是否能够以及如何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披露的重大错报。获取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二)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1)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估控制的设计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注:(单选)重新执行属于控制性测试。(三)信息技术通常在下列方面提高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1.在处理大量的交易或数据时,一贯运用事先确定的业务规则,并进行复杂的运算;2.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可获得性及准确性3.促进对信息的深入分析4.提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绩及其政策和程序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能力;5.降低控制被规避的风险6.通过对应用程序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执行安全控制,提高不兼容职务分离的有效性。(四)人工控制的适用范围及相关内部控制:1.存在大额、异常或偶发的交易2.存在难以界定、预计或预测的错误的情况3.针对变化的情况,需要对现有的自动化控制进行人工干预4.监督自动化控制的有效性(五)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包括: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此外,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六)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面控制的关系(简答)确定重要业务流程通常,对制造业企业,可以划分为:1.销售与收款循环2.采购与付款循环、3.生产与存货循环4.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5.投资于筹资循环(七)特别风险的含义特别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的、根据判断认为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在判断哪些风险是特别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事项:⑴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⑵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或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相关,因而需要特别关注;⑶交易的复杂程度;⑷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⑸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计量结果是否具有高度不确定性;⑹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第十二章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一)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总体应对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选择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不可预见因素。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1)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2)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更广泛的审计证据。(3)增加拟纳入审计范围的经营地点的数量。(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相对风险评估程序而言,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都应当确保其具有针对性,但其中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最重要的。(三)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的考虑因素在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风险的重要性。指风险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2.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5.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四)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的含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其中: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五)注册会计师在确定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时应当考虑的几项重要因素:1.控制环境。良好的控制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时有更大的灵活性。2.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注册会计师如果希望获取相关信息,则需要考虑能够获取相关信息的时间。3.错报风险的性质。4.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六)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考虑的因素1.确定的重要性水平。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3.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随着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但是,只有当审计程序本身与特定风险相关时,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才是有效的。(七)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相关时点是如何运行的;2.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3.控制由谁或以何种方式执行。虽然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不同,但两者采用审计程序的类型通常相同,包括询问、观察、检查和重新执行。(八)控制测试的范围其含义主要是指某项控制活动的测试次数。(1)确定控制测试范围的一般考虑因素1.在拟信赖期间,被审计单位执行控制的频率;2.在所审计期间,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3.控制的预期偏差;4.通过测试与认定相关的其他控制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范围。针对同一认定,可能存在不同的控制。当针对其他控制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较高时,测试该控制的范围可适当缩小。5.拟获取的有关认定层次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风险评估时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拟信赖程度越高,需要实施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九)针对期中证据以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重大程度。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越大,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2.在期中测试的特定控制。对自动化运行的控制,注册会计师更可能测试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运行有效性,以获取控制在剩余期间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3.在期中对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程度。如果在期中对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获取的审计证据比较充分,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4.剩余期间的长度。剩余期间越长,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5.在信赖控制的基础上拟减少进一步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注册会计师对相关控制的信赖程度越高,通常在信赖控制的基础上拟减少进一步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6.控制环境。在注册会计师总体上拟信赖控制的前提下,控制环境越薄弱(或把握程度越低),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二、实质性程序(一)实质性程序的含义(1)实质性程序,是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下列两类程序:1.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2.实质性分析程序。(2)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应当包括下列与财务报表编制完成阶段相关的审计程序:1.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进行核对或调节;2.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做出的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二)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如果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程序仅为实质性程序,这些程序应当包括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将函证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1)特别风险应对措施及结果举例:1.经营目标: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被审计单位通过发展中小城市的新客户和放宽授信额度争取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度增长25%。2.经营风险:不严格执行对新客户的信用记录调查和筛选,放宽授信额度都会增加坏账风险。3.特别风险: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可能不足。4.管理层应对或控制措施:(1)财务部每月编制帐龄分析报告;(2)对超过一年未收回的账款由销售人员与客户签订还款协议,其条款须经区城销售经理和销售总监批准;(3)销售部每月编制逾期应收账款还款协议签订及执行情况报告,经销售总监审阅并决定是否降低授信额度或暂停供货;(4)财务经理根据该报告并结合账龄分析报告,对有可能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5.财务报表项目及认定:应收账款(相关认定:计价)6.审计措施:(1)与销售总监讨论所执行的坏账风险评估程序;(2)与财务经理讨论坏账准备的计提;(3)审阅账龄分析报告和还款协议签订及执行报告;(4)抽查还款协议和货款收回情况。(三)实质性程序的性质的含义是指实质性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实质性程序的两种基本类型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1.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2.实质性分析程序从技术特征上讲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做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1)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用性细节测试适用于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对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2)细节测试的方向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风险设计细节测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达到认定层次所计划的保证水平。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有针对性的细节测试。(3)设计实质性分析程序时考虑的因素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质性分析程序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1.对特定认定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当性;2.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所依据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的可靠性;3.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4.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四)实质性程序的范围1.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控制测试的结果。注册会计师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越广。如果对控制测试结果不满意,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2.在设计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除了从样本量的角度考虑测试范围外,还要考虑选样方法的有效性等因素。(五)控制目标控制目标解释1.完整性:所有的有效交易都已记录必须有程序确保没有漏记实际发生的交易2.存在和发生:每项已记录的交易均真实必须有程序确保会计记录中没有虚构的或重复入账的项目3.适当计量交易必须有程序确保交易以适当的金额入账4.恰当确定交易生成的会计期间(截止性)必须有程序确保交易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内入账(例如,月、季度、年等)5.恰当分类必须有程序确保将交易记入正确的总分类账,必要时,记入相应的明细账内6.正确汇总和过账必须有程序确保所有作为账簿记录中的借贷方余额都正确地归集(加总),确保加总后的金额正确过入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第十三章一、简答:在各业务循环审计,我们将交易和账户余额划分为:1.销售与收款循环2.采购与付款循环3.生产与存货循环4.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5.投资于筹资循环二、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一)接受客户订购单,是整个销售与收款循环的起点。客户的订购单只有在符合企业管理层的授权标准时才能被接受。销售单是证明管理层有关销售交易的“发生”认定的凭据之一。(二)批准赊销信用,设计信用批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坏账风险,因此,这些控制与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计价和分摊”认定有关。(三)按销售单供货,已批准销售单的一联通常应送达仓库,作为仓库按销售单供货和发货给装运部门的授权依据。(四)按销售单装运货物,按经批准的销售单供货要与按销售单装运货物职责相分离,此外,装运部门职员在装运之前,还必须进行独立验证,以确定从仓库提取的商品都附有经批准的销售单,并且,所提取商品的内容与销售单一致。(五)向客户开具账单,开具账单是指开具并向客户寄送事先连续编号的销售发票。为了降低开具账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应设立以下控制程序:1.开具账单部门职员在开具每张销售发票之前,独立检查是否存在装运凭证和相应的经批准的销售单2.依据已授权批准的商品价目表开具销售发票.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3.独立检查销售发票计价和计算的正确性;4.将装运凭证上的商品总数与相对应的销售发票上的商品总数进行比较。(六)记录销售,只依据附有有效装运凭证和销售单的销售发票记录销售。这些装运凭证和销售单应能证明销售交易的发生及其发生的日期。(七)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八)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九)注销坏账(十)提取坏账准备三、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典型的销售与收款循环所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有以下几种:(一)客户订购单(二)销售单(三)发运凭证(四)销售发票(五)商品价目(六)贷项通知单(七)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八)应收账款明细账(九)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十)折扣与折让明细账(十一)汇款通知书(十二)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十三)坏账审批表(十四)客户月末对账单(十五)转账凭证(十六)收款凭证四、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1.适当的职责分离。例如:(1)主营业务收入账如果系由记录应收账款账之外的职员独立登记,并由另一位不负责账簿记录的职员定期调节总账和明细账,就构成了一项自动交互牵制;(2)规定负责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记账的职员不得经手货币资金,也是防止舞弊的一项重要控制。(3)销售人员通常有一种追求更大销售数量的自然倾向,而不问它是否将以巨额坏账损失为代价,赊销的审批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这种倾向。因此,赊销批准职能与销售职能的分离,也是一种理想的控制。2.一个企业有关销售与收款业务相关职责适当分离的基本要求通常包括:(1)企业应当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分别设立;企业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2)谈判人员至少应有两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3)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的人员与开具销售发票的人员应相互分离;(4)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货现款;企业应收票据的取得和贴现必须经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3.恰当的授权审批。关注以下四个关键点上的审批程序:其一,在销售发生之前,赊销已经正确审批;其二,非经正当审批,不得发出货物;其三,销售价格、销售条件、运费、折扣等必须经过审批;其四,审批人应当根据销售与收款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4.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只有具备充分的记录手续,才有可能实现其他各项控制目标。例如,企业在收到客户订购单后,就立即编制一份预先编号的一式多联的销售单,分别用于批准赊销、审批发货、记录发货数量以及向客户开具账单和销售发票等。 内部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常用的控制测试常用的交易实质性程序1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确系已经发货给真实的客户(发生)销售交易是以经过审核的发运凭证及经过批准的客户订购单为依据登记入账的,在发货前,客户的赊购已经被授权批准。销售发票均经事先编号,并已恰当地登记入账。每月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客户提出的意见作专门追查检查销售发票副联是否附有发运凭证(或提货单)及销售单(或客户订购单),检查客户的赊购是否经授权批准,检查销售发票连续编号的完整性,观察是否寄发对账单,并检查客户回函档案复核主营业务收入总账、明细账以及应收账款明细账中的大额或异常项目。追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的分录至销售单,销售发票副联及发运凭证。将发运凭证与存货永续记录中的发运分录进行核对2所有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完整性)发运凭证(或提货单)均经事先编号并已经登记入账。销售发票均经事先编号,并已登记入账检查发运凭证连续编号的完整性;检查销售发票连续编号的完整性将发运凭证与相关的销售发票和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及应收账款明细账中的分录进行核对3登记入账的销售数量确系已发货的数量,已正确开具账单并登记入账(计价和分摊)销售价格、付款条件、运费和销售折扣的确定已经适当的授权批准,由独立人员对销售发票的编制作内部核查检查销售发票是否经适当的授权批准。检查有关凭证上的内部核查标记复算销售发票上的数据。追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的分录至销售发票。追查销售发票上的详细信息至发运凭证、经批准的商品价目表和客户订购单4销售交易的分类恰当(分类)采用适当的会计科目表内部复核和核查检查会计科目表是否适当。检查有关凭证上的内部复核和核查的标记检查证明销售交易分类正确的原始证据5销售交易的记录及时(截止)采用尽量能在销售发生时开具收款账单和登记入账的控制方法。每月末由独立人员对销售部门的销售记录,发运部门的发运记录和财务部门的销售交易入账情况作内部核查检查尚未开具收款账单的发货和尚未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检查有关凭证上内部核查的标记。将销售交易登记入账的日期与发运凭证的日期比较核对6销售交易已经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经正确汇总(准确性、计价和分摊)每月定期给客户寄送对账单。由独立人员对应收账款明细账作内部核查;将应收款明细账余额合计数与其总账余额进行比较观察对账单是否已经寄出。检查内部核查标记;检查将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合计数与其总账余额进行比较的标记将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加总,追查其至总账的过账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n资料有需待完善之处,大家结合到教材补充删减,预祝大家考试成功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1.确定利润表中的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4.确定营业收入是否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做出恰当的列报使用说明:加粗的为重点掌握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PPT和部分同学上课勾画的内容,大家尽量结合到教材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