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0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隋唐宋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宫廷的诗风。题材以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郎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1、初唐四杰:是指在初唐时期,能正真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被称为“初唐四杰”,其代表人物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都生于贞观年间,他们都属于一般人士中却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激情和幻想,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2、古文运动: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家掀起的散文革新活动,对散文的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实行变革,后人称之为“古人运动”。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在继承传统基础上,重视修养,出奇创新,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重在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对秦汉以来逐步形成、发展的各种散文、完善、变异、创新,使之更富有表现力,开拓了古文创作的繁荣局面。3、元白诗派:指中唐诗坛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成员有张籍、王建、李生等人,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诗歌风格强调通俗平易,元轻白俗。主张诗歌写作要为政治服务,写作方式上要求首章标其目,逐章显其志;语言上明白浅显,通俗易懂;由于过分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及语言通俗平易,很多诗歌流于说政,缺乏韵味和美感,但诗从内容形式都突破诗歌传统模式,打破诗歌创作的神秘性和贵族气,使其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4、江西诗派:宋代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11人是江西人。下列25人:陈师道、潘大临、等25人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其特征为无一字无来处,喜欢用典故,点石成金,夺胎换骨,造拗句,压险韵,作硬语,诗派“以故为新”,是宋代最具影响的诗歌流派,对后世诗人游子很大的影响。5、辛派词人: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先驱为张孝祥,中间人物是陆游,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主要表达爱国思想,且创作内容以爱国感抚时事为主,他们继承了辛弃疾豪放词风,意向宏大肆意,风格雄皓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抒情、描写、议论兼施并行,但不如辛词蕴藉。虽重音律但辞藻秀丽不及辛词格律,题材不如辛词广泛,风格没有辛词多样。6、中兴四大诗人:-.\n.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们初步克服了江西诗风的流弊,另辟蹊径,打开了宋诗的新局面。二、问答题1、白居易诗歌理论及其讽喻诗创作的得失?理白居易诗歌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1.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2.卓越的叙事艺术;3.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4.浓郁的抒情气氛;5.于抒情叙事为一体的景物描写。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1.反映土地问题和赋税问题;2.反映上层骄奢淫逸的生活,以此对百姓造成的压榨。闲适诗、杂律诗1.主题专一明确;2.每首诗用一两警句统设全篇;3.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4.善于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5.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主题;6.语言通俗,朴华无实。理论主张:(1诗歌创作要反映现实,要为政治服务。《策林》(2写作方式上要求首章标其目,逐章显其志。《新乐府》(3语言方面要求明白浅显,通俗易懂。《秦中吟》讽喻诗创作的得失得:(1)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2)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端,反映现实生活和民族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失:(1)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很多诗歌疏于说政。(2)诗歌过分强调通俗易懂,使诗歌缺乏韵味和美感,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2、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相同点:(1)、内容上:都洋溢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2)、风格上:两人的边塞诗都有“悲壮”特点。“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不同点:(1)、内容上:高适有对士卒以及民生疾苦的关心与同情;岑参主要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2)、风格上:A、抒情方面:高适惯用直抒胸臆不在语言上做过多的修饰,而且很少着重笔墨在自然景观上。“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n.B、而岑参的诗歌却重在描写塞外的神奇风光以及种种的边塞军旅生活。“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3)、悲壮方面:A、高适的《燕歌行》自始至终都弥漫着苍凉的气氛,充分地表现了悲壮的风格特征。B、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了将士出征敌虏的情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奇丽、壮观的景物,表现出语言独具匠心的特点。3、李白乐府歌行体诗歌创作及其特征?对歌行体主要成就表现在对乐府的创新创新意识上:(1)、借旧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2)、借乐府旧题抒己怀。内容上:(1)、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2)、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3)、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韵律,造成诗的韵律,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艺术个性上:(1)、取材设象上喜好雄浑瑰奇,喜摹南方景致。(2)、表现形式上多用七言、杂言、歌行体乐府。(3)、艺术技法上喜好用想象。(4)、美学效果上以壮美为主兼具优美。4、苏轼词学的贡献?内容上:(1)在题材上打破了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的框架,将咏怀、咏史、感旧、论游等题材纳入其中。(2)、在词中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3)、描写自然山水,田园景致及农村风光。主张上:(1)诗词同源,诗与词虽外在形式不同,但其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是一致的,其“自成一家”的主张打破了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2)从美学品味上使诗词处于同等地位。贡献:(1)以诗为词,表现在大量使用题序,使词牌、题序和词文本三者成为有机整体,同时指明感情取向;大量使用典故,以高度的浓缩性和替代性来叙事。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不仅交代了创作的时间、缘由,也规定了词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n.所怀念的对象是其弟苏辙。(1)打破词对音乐的依附,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提升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数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扩展了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文学地位,创立了新的豪放词派。《江神子·密州出猎》,则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数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周邦彦词学贡献?(1)、写自己的羁旅行役的孤独与疲惫,长期在外游子的憔悴与失意。(2)、将生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三者融入所咏之物中。(3)、周词音律和谐,注重词声情与宫调音色协调一致。宫调不同,声色各异;审音用字,非常严格精密,使语言文字的高低密切配合,规范了词律的用法。(4)擅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融化了前朝诗人的意境。论述题1、杜甫对律诗创作贡献及其诗歌成就?诗歌创作(1)反映民生疾苦和民众生活的最多,如《三吏》、《三别》。(2)对祖国的热爱。(3)描写现实的讽喻事实。(4)热爱生活,描写生活歌颂友情等。《羌村三首》、《月夜》贡献(1)、扩展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以律诗写组诗。《秋兴八首》(2)、将律诗写的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和律而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3)、杜甫律诗写的混溶流转,无迹可寻,使人忘其为律诗;且遣词造句十分成功。成就(1)、在诗歌方面以诗证史,以诗补史。(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与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结合。(3)、语言方面注重炼字、造句,取得巨大成就。(4)、众体兼长,尤擅律诗。(5)、沉郁顿挫的风格,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2、陆游诗歌的穿做道路及其爱国诗歌的特征?创作道路:-.\n.(1)45岁之前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罢官居家四十五岁之前为初期,此期的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曾几、吕本中的爱国精神和诗法技巧都给他以很大的教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已初步奠定,但视野还不够广阔,同时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2)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弹劾罢官,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中期,是陆诗创作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创作最为辉煌的高峰期。火热的前线生活为诗人的爱国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频繁的迁徙使其眼界和心胸都随之大开,他的诗风逐渐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博大宏肆、雄浑苍劲的主导风格,这是陆游创作中具有本质性的变化。(3)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六十六岁至去世为晚期,陆诗的内容和风格较之以前又有所变化。自然风光、田园景物、农村生活成为诗中表现的主题,风格也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但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不衰,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中期的主导风格。这二十年,诗人写了七千多首诗,是他创作的又一丰收期。特征(1)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与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的体现。(2)对义和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的讽刺。(3)将个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国举动转化到梦境当中,凭借梦境来表达爱国情怀。(4)大量的以同情的笔文来描写人生疾苦。3、宋词发展的流变特征(1)第一阶段(1017-1067),以欧阳修、晏殊、范仲淹、张先为代表,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动摇了五代以来由粉红佳人一统词天下的局面,开始出现了男子汉、大丈夫男性形象进入作品当中,也为后来的词打下了基础。“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然而,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欧阳修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圣无忧》);“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浣溪沙》);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范仲淹、张先等人的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对词境的开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2)第二阶段柳永对词境再次开拓,将词引入百姓中,从篇幅短小的小令转化成大的篇幅。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铺叙与白描,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n.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也使他赞叹不已。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柳永《雨霖铃》)(3)第三阶段:苏轼词是抒情的文学,苏轼无意于改变词作抒情的文体特性,而是要拓展词的情感领域,扩大词的抒情功能,将只表现“爱情”的词扩展为表现“性情”的词,将只表现女性化的“柔情”的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的词,使词作像诗歌一样可以充分表现创作主体的丰富复杂的心灵世界、性情怀抱。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用词去表现诗的题材,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境界,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4)、第四阶段:周邦彦对婉约词派的外在改革。周邦彦注重词的章法结构,使词的艺术规范性得以提高;周邦彦被推崇为“婉约派集大成者”,注重音律法度,风格醇雅浑成,章法缜密圆熟,语言典丽精工,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吸取了温庭筠的秾艳,韦庄的清丽,冯延巳的缠绵,李后主的深婉,晏殊的蕴藉,欧阳修的秀逸,特别是柳永的绵密和冶艳,最终形成自己的“富艳精工”、“缜密典丽”的一家之风。周邦彦妙解音律,又曾主持过大晟府的工作,其词注重审音协律,讲究音律声韵之美。他不仅注重制腔造谱还讲究文字声律的清浊轻重,以四声入词,不独讲平仄,即仄声中的上、去、入三声也不容相混;用歌词自身的节奏变化体现燕乐乐音运动的旋律,用文字的声律应和乐曲的音调,达到词与乐的完美结合。《瑞龙吟》:章台路。 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5)第五阶段:李清照对词境的开拓理论的研究,在理论上确立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更有独特要求,它不仅要求像诗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辑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n.(6)第六阶段:辛弃疾的稼轩体。稼轩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他时常回忆起少年十突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的英雄事迹。如《鹧鸪天》上片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辛词还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心情。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中通过看吴钩宝剑,拍遍栏杆的典型动作,生动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心情。辛弃疾这类「英雄之词」,大都使气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壮,风格沉郁雄放。辛弃疾的词也不乏风格婉约,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上片铺叙元宵夜的欢乐场面,下片转写一位幽居自处,不同凡响的女子﹕「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际上表现词人「自怜幽独」的情怀。总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2、唐宋山水田园诗发展特征?(1)以王维、孟浩然、李白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的关系,有一种挥之难去的隐逸情结。A、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王维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但是,王维诗中更多是那些带有几分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的画面,王维的山水诗,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韵外有致,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物我合一的艺术思维,产生了移情作用,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留下了“众鸟高飞去,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诗篇;B、在当时,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诗人是孟浩然,也是地道的隐逸诗人,有自然平淡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划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如“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孟浩然与王维是有区别的。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n.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王、孟等人的隐逸心态里,有一种脱情志于俗谛桎梏的义蕴;具有更为丰富和新鲜的思想文化蕴涵。C、继王、孟之后,李白又为山水诗开拓新境界。山水诗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无论写景言情,都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作品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刹那的感觉,那无穷的馀味,所表现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2)中唐时期以韦应物和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A、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往往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其《寄全椒山中道士》说:“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情谊深厚的真挚情感,出之以心平气和的恬淡之语,诗境明净雅洁而意味深长。韦应物的许多诗都有这种韵味,以极简洁的景物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闲适生活的宁静野逸之趣,在宁静的诗境中,有一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写得最好的是《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B、柳宗元明确提出了“奥”、“节”、“清”、“幽”、“洁”诸点写作标准,其内在指向都与清冷峭拔有关。在创作实践中,柳宗元对具有凄冷意味和峭厉之感的意象也特别偏爱,大量使用诸如“残月”、“枯桐”、“深竹”、“寒松”、“零露”、“寒光”、“幽谷”等词语。在色彩选用上,也偏重于青、翠、碧等冷色调,如仅就其《界围岩水帘》、《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两诗所用词语看,即有“青碧”、“凝碧”、“青枝”、“阴草”、“翠羽”、“寒光”等,使得诗境阴暗幽冷《江雪》中,得到了集中表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南宋以杨万里、范成大为代表的诗人。A、杨万里对自然景物有着特别的敏感,独具眼光和心胸,观察细致,领会深刻,描写别有生趣,往往在平凡中捕捉到不平凡的情趣,如:“新秧乱插成井字,却道农夫不解书。”(《暮行田间》)他还善于捕捉自己刹那的感受,用白描的手法或拟人化的手形象凸现出来,如:“好山才皱无人见,却斜阳拈出来。”(《舟过谢潭》)流云是“一峰忽被云偷去”,写狂风是“拜杀芦花未肯休”。同代词人姜蘷和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懈君”;-.\n.A、范成大以中国古代田园诗集大成之作--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进入两宋优秀诗人行列。这一组诗是个多侧面的立体,是风俗画和风情画的结合,现实感强,散发出烈的泥土气息,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指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抒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使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同境地。四、平仄关系分析《终南山》仄仄仄平平(A)太乙近天都,平平仄仄平(B)连山到海隅。平平平仄仄(b)白云回望合,仄仄仄平平(A)青霭入看无。仄仄平平仄(a)分野中峰变,平平仄仄平(B)阴晴众壑殊。平平平仄仄(b)欲投人处宿,仄仄仄平平(A)隔水问樵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仄仄平平仄仄平-.\n.《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