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50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名师的成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根据听者记录整理)一、何为名师业绩突出,名气较大。气概:向上、向前气质:书卷气、朝气、大气气脉:和谐统一、生气贯注气度:有气魄,能容人气象:健康成长,英才辈出气场:影响力,凝聚力二、自主发展成为名师自主:自己想做的,内在价值认同的,主动性、有兴趣,践行1.内在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有神圣的宗教般的情感。(1) 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罗曼·罗兰)“素以为绚兮”——《论语》人生的底色别林斯基评价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他的诗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的微笑,于是俄罗斯的青年从这里受到了鼓舞。(2)追求教育理想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巴尔蒙特的诗)我是星、你是云,总是两离分……直到海枯石烂,冉冉出情人----(邓丽君的歌)冉冉出新人(3)宗教般的教育情感天职、召唤、使命、责任2.观摩借鉴l 教学技术的规范性 “一丝不苟”(主要指教学策略和方法)l 从模仿始但不能以模仿终 仿真致死,优越致死,精致致死l 领略方法,形成背后的丰富意蕴l 从借鉴走向创新3.站稳课堂(1)基于标准,源自心灵l 基于标准:共性、科学、规范l 源自心灵:个性、艺术、创造l 基于标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的一致性l 源自心灵:智能、情感、精神的内容童子帕克.帕尔默 (2)“三次备课成名师”——于漪一次备课:不需任何参考书和相关文献 自我经验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 文献资料三次备课:边教边改,课后再次“备课” 课堂现实两次反思:经验和理念 设计和现实(3)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l 打开体制之门 教给谁、谁来教l 打开目的之门 为什么教l 打开资源之门 教什么l 打开结构之门 怎样教l 打开预设之门 怎样教l 打开评价之门 教得怎样(4)演奏爵士乐早期黑人音乐多不看谱,边听边学,并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其中。他们在和声框架与旋律框架的基础之上,根据观众情绪和自己感受适当地进行意想不到的变化和节奏,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新的创造。好的课不是古典音乐的演奏,而是爵士乐的演奏,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新的创造①生成性预设②教学机智:一种素质而非事件③在动态生成中相互映照(5) 点亮思想的火把① 提供思维的机会:表里之间,练思之间,统个之间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举一反三② 引导自由地思想③ 基于问题的学习杜威思维五步: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教学三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④ 掌握思维方式:逻辑与推理 直觉与洞察⑤ .--\n-优化思维品质:思维的多项性、延续性、批判性。(6)走向有规则的自由规则: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许可的特质自由风格的形成4.读书写作“书读完了吗?”——每个人要有几十本安身立命的书一本大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 张弦以待——精神关注点 窥月、望月、玩月——提升读书境界写作:写作是唯一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间; 写作是一次对自我的正式访问;好东西是聪明人用笨方法认真做出来的; 研究如果不转化为爱,还要研究干什么?(神学大师的话)5.优化生态与自我的关系:基本形象与学生的关系:学生立场与同事的关系:明亮、教学领导力与组织的关系:同向、一致与事件的关系:关键事件、发展跃升与环境的关系:信念的坚守6.凝练提升教育哲学理想的追求现实的反思 文化的传承性格的使然三、催生名师制度的激励工程的拉动舞台的搭建文化的熏陶 .--\n-课题研究过程展开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荣兴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所谓课题研究,指的是教师以自身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一种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课题是个问题所谓问题,就是客观事物间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问题是由“已知”通向“末知”的桥梁。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末知领域的探索,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认识教育规律的过程。所谓教育科研的课题,就是针对教育科学领域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的题目,而且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 l问题必须是个真问题l问题必须是可以追问、追踪l问题必须是可以设计的l问题必须是可以预期的l问题必须是用同样方法可以重复验证的课堂教学改革中的7大问题把¡°对话¡±变成¡°问答¡±为夸奖而夸奖把¡°自主¡±变成¡°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因¡°泛化¡±与¡°神化¡±而导致的探究的浅层化与庸俗化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l二、问题从哪儿来?l第一,问题是否从疑难中获得。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学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例1: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其存在的价值,并在互动中不断生成。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一对矛盾体,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至少说教师的付出与教学实效不成正比,有时还存在负效益的情况。l 例2:教学强调创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落实到教学中,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教学环节时又如何体现?如何操作?这些更多的是疑难,乃至是困境、冲突和对立。例3:教学中,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人兴趣,规范性、一致性的要求就有可能被削弱了;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角色该怎样扮演。l 这些教学中存在的“两难”情境比比皆是,有时甚至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并且没有解决问题的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只能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去逐渐寻找解决的对策。第二,问题是否从阅读交流的具体过程中发现研究的。对一个教师来说,了解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阅读这些研究成果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要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成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要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问题有时也就是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l三、研究的过程l(一)建立假说l1.假说的含义l.--\n-当选定某个研究课题之后,研究者就需要根据有关的教育理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日常观点、根据选题时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事实,根据该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等,对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某些初步的设想。这些初步的设想就是我们所说的假说。l假说的三个显著特点:(1)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者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掌握的一定事实,根据一定理论提出的。(2)有一定的推测性质。假说在未被证实之前,它仍只是一种思维现象,是对所研究问题答案的推断和猜测,有待于研究结果来检验其正确性。(3)假说指明研究问题的可能结果,指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量间作用的程度。一个典型的研究问题通常涉及到一个或多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关系。l2.假说的作用l(1)它使我们的研究目的更加具体,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目标更加明确,把研究数据的搜集工作限定在一个更加特定的方面和范围内。l(2)具体假说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根据假说的内容和性质,设计具体的数据搜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说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的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也就是说,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取决于研究者提出的具体研究假说,即他要证明的东西。l3.假说的基本类型l按假说内容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种:l(1)预测性假说,即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特别是差异情况作出判断。l(2)相关性假说,即对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测和判断。l(3)因果性假说,即对客观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推测判断。同一研究问题可以提出不同性质的假说,而不同假说,又需要相应的方案与方法加以检验。l4.建立假说的方法l提出研究假说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法和归纳法。l演绎法是指从一般到个别,即从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来考察某一特定的对象或现象,对这一对象或现象的有关情况作出推论。l根据变量间的假说关系,建立对有关事件的一般猜测,然后再根据它对个别特殊事物与关系作出猜测,这就是提出具体研究假说的演绎方法。l我们通常是通过对特定假说的检验来检验一般假说或理论陈述的正确性的。l归纳法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个别事物中概括出有关事物或现象的一般性认识或结论的方法。在用归纳法提出事物研究假说时,研究者需要先对诸多特定现象或事件进行观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一般性的假说。l以上说明,归纳法从数据、观察开始,然后由此形成更一般的假说;而演绎法则从理论和一般陈述、一般假说开始,然后由此形成更特定的假说。检验特定假说比检验一般假说容易。l5.建立假说要注意的几个问题l(1)假说的提出要有一定的依据,即以一定的理论或一定的经验和观察事实为前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探讨的价值。,l(2)假说一般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作出推测。l(3)假说应以陈述句的形式,准确、清晰地加以说明,而不能用问句形式或含糊不清的陈述句表示。l(4)假说是可以检验的,即可被研究人员用一定的方法搜集来的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l(5)假说应该简洁、明了,变量间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加以说明,应尽量避免采用复杂的假设。描述和归纳假说要简洁。例4:《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假说1、根据个别化教学经验,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得到相应的提高;2、如果学生学习质量有整体性的提高了:-探索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3、根据经验,教师参加研究可以:-有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n-例5:《农村小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实践研究》因果假说:如形成办学特色,可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师生个性、特长和智能的发挥,做到(教)学有特长,全面发展。工作假说:1、明确个性化的自我定位;2、构建个性化的办学理念;3、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4、创建个性化的校园文化。(二)关于课题研究中的概念界定课题概念界定就是对课题的关键词做一个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概念或词语我们看起来很熟悉,但要说出确切的意思又说不清楚。概念界定就是要把这些看起来熟悉又说不清楚的词语说清楚,讲明白。课题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不仅对于课题的清晰表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课题的实践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研究者对所研究课题基本概念的理解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话,那这个课题就无法研究,因为科学性是选题与研究的基本前提。因而做研究要实实在在地把课题研究涉及到概念、术语弄懂弄透。l(1)界定的内容l①研究范围的界定l对研究总体范围的界定既关系到研究对象(研究样本)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课题名称如果没有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限制的话,在研究计划里就要做一个界定。l例6:《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这里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学段上分,学生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从区域上分,学生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等;从性别上分,有男生和女生,等等。到底研究哪一类型的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l②模糊概念的界定l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的概念,内涵不清楚,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些概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定义。例如“学困生”这个概念,由于有多种解释,就必须加以界定。例7:《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对“学困生”作了如下的界定:“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又长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学生”。一般来说,给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对概念的界定不能望文生义,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自圆其说。l③关键词的界定l一般情况下,关键词的涵义都很明确,无须解释。例如“高一学生”。但有些关键词的涵义不是很明晰或有多种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研究的需要加以界定。把关键词界定清楚,可以使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研究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内容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l如8:《农村初中生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这里的“研究性学习”就需要进行界定,因为对研究性学习有几种理解,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领域,二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是哪个方面应明确界定。l例9:《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里的“思维能力”要给以明确定义,对“课堂实验”也要有一个限定:是指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l(2)界定的策略l模糊概念、关键词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一是从内涵(本质特点)上定义,一是从外延(所包含的范围)上定义。l例10:《初中一年级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l“合作学习”界定的原文:l.--\n-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方式。l存在的问题:l第一,有内涵,没有外延。合作学习的外延主要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师师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包括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队与队之间等合作形式,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是其中的哪一种?从定义看,主要是想研究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但是在原定义中没有界定,那么原界定就不够明确不够清晰。l第二,在研究的背景中提到了“师生之间”的合作,但是在定义里就只有“生生之间”的合作了,前后没有照应。这说明方案设计上还不是很缜密。从课题研究的角度讲,只提“生生之间”的合作更便于操作一些。l第三,内涵定义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必须揭示,就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问题。真正的合作学习一定是以独立自主的学习为前提的,是开发并利用同伴之间的积极影响作用、实现个体之间互相帮助、促进个体不断进步的学习方式。如果不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所谓合作学习,就有可能滋生依赖思想,造成许多懒汉,那么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就没有意义了。l修改后:l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基于独立学习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包括课堂上学生个体之间,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男队与女队之间等同伴间的合作学习方式。l“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界定原文:l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通过采取配合、沟通、支持等相互合作的形式,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的)学习方式。l严格地讲,首先应该解释“有效”。在这个课题中,“有效”指什么,“无效”又指什么,“有效”与“无效”的区别是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才称得上是“有效”,什么情况下是“无效”的,都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现在的定义推断,所谓“有效”,指的是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不是“效果”。“效果”是一个中性词,有正面的效果,也有负面的效果;有好的效果,也有坏的效果。所谓提高了学习效率,是指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质量,但这个定义还是比较狭隘的。新课程提出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除了提高学习效率,还包含学会合作方法,锻炼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形成合作意识等等,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那么本课题着重研究“有效”的哪个方面要作明确的交待,也是对外延的进一步定义。l修改后:l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通过采取配合、沟通、讨论、商议、协调、支持等相互合作的形式,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包括学会合作方法,锻炼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l这个界定里面已经隐含了对外延的定义。l(3)界定的方法l对概念或关键词的界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抽象性定义,二是操作性定义。l所谓抽象性定义,是对研究中出现的关键性词语或提法作特殊解释。这种解释可从文献中寻找合适的定义。l例11: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卿平海老师做创意教学研究,他首先对关键词做了这样的界定:l“创意”是一个外来词,是根据英文creativeidea翻译过来的。如果直译,这个词的含义是‘具有创造性的意念(观念)’,简称为‘创意’也算贴切”。l这是一种文献意义的定义,显然缺乏具体的指导意义。更好的研究定义应该能够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需要,对文献中的相关定义进行修改并赋予研究者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即将文献定义与自行定义相结合,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概念更需要予以自行定义。l卿平海老师对语文教学中的“创意”.--\n-自行定义为:l一是创新意念,包括教与学创新的意向、意愿、意趣、意识、理念,主要是指师生不断尝试有新意的、有创造性、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的动机和动力。l二是创新意境,指由富含创新价值的学习材抖、意蕴生动的思维场景、优美动人的教学情调等组成的教学生态,不仅指教与学创新的氛围、环境,而且指学习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活动,特别指教与学创新能力生长、师生互促共创的过程。l三是创新意味,指教师和学生对专题创新教学活动的评价反省、感悟、回味,积累成功,提升教和学的经验,发展教和学的个性,提高教和学的品位。l操作性定义较之抽象性定义一是更具体,二是更富有个性。操作性定义,是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它有利于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操作的项目,通过操作性定义,便可进一步明确变量的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外显性指标和特征。例12:《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界定,教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就会缺失,就会降低研究的效益。l在研究设计中,主持人对“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作了如下界定:l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在职研修,使得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并持续发展的过程。l“专业发展”实质上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是幼儿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及至成熟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从“普通人”变成“幼儿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但“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幼儿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突出幼儿教师内在的,自身的,自主、自觉的专业发展与成长。l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指实现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并持续发展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三)研究内容的分解l在选题阶段确定的研究“内容”,还只是一个需要研究的“主题”,这个“主题”只是表明了我们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目标。l在课题实施研究阶段,落实研究内容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l一是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l二是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l三是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或研究的课题小而研究的内容多。l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何把笼统的研究主题(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实施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没有具体的研究内容整个研究就无从下手。l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研究的内容:l一是问题的现状与归因;l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l研究问题的现状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归因研究是追问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类型和特点,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抓手”。所谓“抓手”即解决问题的载体、切入口、突破口等。l例13:《初中生语文预习低效改进策略的研究》l“低效原因”和“改进策略”就是个“抓手”。在研究的实施阶段,首先要找到“低效”的原因,即造成低效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然后才能根据这些要素确定解决策略,形成解决“低效”的“措施”.--\n-。每个课题都有自己要研究的“抓手”,但这个“抓手”只是问题的集合点或聚焦点,具体研究时要把它分解为若干个切入口来操作。l如上面的这个课题,低效的原因我们可以假设与预习内容、时间安排、老师辅导、课堂秩序等因素有关,那么,预习内容、时间安排、老师辅导、课堂秩序等就是研究的切入口和突破口。l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可以是检验现有教育教学方法的效果,也可以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研究的内容不宜多、不宜大,有两到三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l例14:《初中生语文预习低效改进策略的研究》。其拟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应该为:l1.初中生语文预习低效的问题及其分类;l2.初中生语文预习低效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l3.提高初中生语文预习效率的策略及操作方法。l其中第3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l例15:《初一年级数学分层递进教学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它的假设,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为4个比较具体问题加以研究:l1.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分层的依据,建立分层方法和措施,使之与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形成最佳结构;l2.探索分层递进教学和分层学习指导的形式,使之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最佳结合点;l3.分层递进教学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作用;l4.分层递进教学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l研究内容可以看成是课题名称的具体化,是对课题的分解,是课题具体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是课题研究的抓手。若把做课题和写文章相比,课题名称相当于一篇文章的题目,课题研究内容相当于文章中的段落标题。所以研究内容应该紧紧围绕着课题名称来确定,不能走题。l例16:《在高一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研究》。从这个课题名称看,想解决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研究内容应该围绕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等问题来确定。可主持人设计的研究内容是:l(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l(2)世界、我国及我市面临的环境问题;l(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l这些研究内容与课题名称相左。研究内容应确定为:l(1)高一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研究;l地理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是环境教育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有直接关系;有些教学内容表面上看与环境教育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只要注意发掘和拓展就是环境教育的好素材。对教材进行系统地分析,看看哪些教学内容是显性的环境教育内容?哪些内容是隐性的环境教育内容?另外,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多纬的,通过分析,看看教材中哪些内容与环境教育的哪些目标有关?显然,这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l(2)高一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方法的研究;l主要研究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环境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l(3)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策略和途径的研究。l研究如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处理好地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地理教学中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环境教育。应该说,研究内容这样修改后,比较符合课题名称,而且有利于操作。l例17:《小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原来的研究内容为:l(1)化解合作学习的弊端,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l(2)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l(3)使教师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得以提升;l(4.--\n-)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l(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l首先,这些“研究内容”在表述形式上不怎么得当。研究内容是指研究的具体问题,而这些研究“内容”的表述,是在说通过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更像研究目的。其次,看不出这些“研究内容”是依据什么样的思路来确定的,很零乱。l研究内容应确定为:l(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的研究;l小学数学的有些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宜合作学习研究,这就要分析和研究哪些教学内容比较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哪些内容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l(2)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策略的研究;l如何分组?有些文献作了介绍,但是针对具体的班级、具体的学生,针对具体的学习主题如何分组?是很有必要进行研究的。l(3)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法的研究。l主要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操作。如,小组成员怎样开展交流?怎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怎样避免有些学生的无效参与?等等。紧紧围绕“在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这个主题来确定研究内容,思路比较清晰,内容比较具体、实在。l(四)研究方法选择l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用哪种研究方法好,应该看哪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l行动研究法l1.行动研究法的起源与发展l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1944年)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认识和改进社会实践,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较为盛行,80年代初传人我国。l2.行动研究法的涵义l行动研究法充分肯定实践者在认识实践和在知识产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实践对理论、思想的检验作用,鼓励人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倡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参与协作,共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这种以教育实际工作者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称为行动研究法。·l确切地说,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的主题而进行系统研究,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l行动研究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科学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专业人员,目的在于建立新理论,发展新规律;另一类是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l3.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l第一,中小学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体。形成由中小学教师、专职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参加的教育科研队伍,教师得到专家的帮助和行政的支持。研究结束后,教师又成为成果的应用者。l第二,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研究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具有特殊性。此方法应用范围也很广,一个县、市或省带有共性的问题,可用此法进行研究。l第三,具有情境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观察现实中发生的现象(因变量),分析说明现象可能与什么因素(自变量)相关,提出假设,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证实或否定提出的假设,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l行动研究不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进行对比,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即所谓“走一步,看一步”。研究者可依据逐步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修改总体计划,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改研究课题。l4.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n-l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循环阶段,即实现“概括问题——实施研究——解释结果——反馈、概括问题”的三个循环。每个循环阶段“反馈”后的“概括问题”都是新的问题。l实施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l(1)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实验工作中,通过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l(2)鉴定问题,从所发现的问题当中选择研究的课题,诊断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l(3)查阅文献,作好行动研究的策划和筹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利用研究者自身的现有条件,深入研究有关文献和信息,了解、掌握“问题”研究的国内外、省内外现状,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l(4)建立假说,假说是某种行动可能产生某种结果的预测,是未经证实的结论。假说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将要采取的行动;二是对行动结果的预测。ll(5)拟订计划,应遵循可行性、协调性、同步性和操作性等原则。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标题、目的、假说、被试的选择、变量的控制、方法、步骤、材料与实施工具的选择、人员与分工、经费、研究时间及研究措施等。l(6)实施行动根据计划和研究假说进行研究行动,在行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测验等研究方法,不断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根据行动中得到的信息,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l(7)评分结果实施研究行动结束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在专家指导下,将研究结果加以整理,得出结论,供评价行动研究效果和推广之用。l(8)反馈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把行动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在以往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转入下一轮行动研究。l5.对行动研究法的认识l第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缺点。l优点:(1)反应及时;(2)快出成果;(3)易于应用。l缺点:(1)取样缺乏代表性,成果推广有局限性;(2)受研究者学识的限制,教育理论不足;(3)研究者自行验证结果,成果本身具有主观色彩。l第二,在行动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l(1)选好研究问题;l(2)界定研究问题的范围与内容;l(3)拟定周密可行的行动计划;l(4)选择适用可行的研究方法;l(5)在行动研究中,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实验目标,修改方案与行动计划;l(6)建立课题研究档案;l(7)对研究结果要进行客观分析,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发现新问题,确立新课题,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l观察法l观察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就是看;察,就是分析研究。l1.观察法的一般程序l(1)明确观察的目的意义回答为什么观察,如何观察,要了解哪些情况,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确定观察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l(2)做好观察准备搜集有关文献资料,阅读分析,为观察作好理论准备。l(3)编制观察提纲与计划对被观察对象进行明确分类,确定主攻方向,观察提纲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l(4)实施观察根据提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必要时,也可对计划作调整。观察的途径主要有:①直接观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直接进行;②间接观察——参观、听课及各种活动等。l(5)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对整个观察过程中获得l的资料进行整理,对资料用统计技术进行加工,得出观察结论。l2.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l(1)观察要客观;l(2)观察要全面、系统;l(3)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n-l(4)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要建立良好关系;l(5)观察者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术(提纲、记录方式、材料处理)。l调查法l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考察各种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l它分为开会调查、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填表调查等四种基本方法;l按调查研究的目的又可分为描述性调查、相关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三种。lll1.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l(1)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l(2)制定调查计划。内容包括:①目的;②对象及范围;③地点与时间;④方式方法;⑤步骤与日程安排;⑥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⑦完成时间;⑧经费l(3)作好各种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培训、准备资料等。l(4)进行预测性调查,修改、完善调查提纲及工作方案。l(5)制定调查表格问卷、访谈提纲及编制测验题目。l(6)实施调查。运用调查方式,搜集有关资料,并将资料归类。l(7)整理材料。叙述性材料要进行文字加工;数量化材料,则要进行统计和用表整理;材料不足,要及时补充。l(8)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对所研究课题作出解释,提出问题、意见和建议。l2.调查法的特点l(1)应用广泛l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各种类型,各个领域中的各类研究课题,几乎都要用到调查法。l(2)易于学习与其他方法比较,该法操作简单,易于学习操作。l(3)实施方便没有设备和技术上的严格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搜集资料的工作。l(4)操作性强,运用调查法,要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明确观察指标,选择测验量表,采用相关数据、统计方法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l(5)出成果快,调查结束后,即可根据调查材料,写出调查报告。l(6)实用性强,调查的结论,可以立即应用于教育实践,不仅可以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为行动研究提供基础。例18:《小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提纲学生上网学习的时间、频率;学生上网学习最多的学科;学生经常上的网站;学生对网络环境下学习与常规学习方式有效性的比较;学生对网上交流的看法;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反映。l经验总结法l经验总结法是指研究者对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使之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l1.经验总结法的一般步骤l(1)筛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有价值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l(2)提出假设,根据筛选出的经验,从理论上初步揭示教育措施、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某种假想的结论。l(3)验证,在实践中推广、运用假设,确认它的正确性如何,写出初步总结的详细提纲,征求有关领导、专家、师生代表的意见。l(4)得出结论,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进行理论抽象,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l(5)撰写总结报告。l2.运用经验总结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l(1)要勤于动脑,勤于思考,注意总结素材的日常积累;l(2).--\n-总结时要善于抓住重点,突出主要问题;l(3)要处理好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的关系;l(4)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l(5)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l教育实验法l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取得有关的事实数据,找出教育现象与教育条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l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按实验研究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确认性实验(试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推广性实验(验证性实验)。ll1.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l教育实验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环节,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序列。l(1)提出实验课题,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选定研究课题。l(2)提出假说,假说是对将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的预想答案,是对客观事实的猜想。在概述假说的语句中,要清楚地表明白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说指导,陈述两变量之间所期望的因果关系。l(3)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实验工作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计划。主要包括:①实验的目的、任务;②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③实验的要则;④对象范围与介绍情况;⑤方法及主要措施;⑥成果的检测统计与评分方法;⑦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⑧实验所需经费;⑨时间与步骤;⑩结果的表述;@结果的验证和推广。l(4)创造条件,做好实验前的准备①查阅文献,作好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省内外相关研究信息的准备;②准备好实验1:具,建立课题研究小组;③选好实验对象;④争取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l(5)实验的实施,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无关变量,要作好精确、详细的记录,在各阶段要做准确的测验,要及时搜集有关资料与数据。同时,为排除偶然性,可进行重复验证性测验。l(6)对实验结果进行测定和统计,研究者要编好测题,测题编制要标准化,保证客观性。统计分析要实事求是。l(7)验证假说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误差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说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l(8)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中提出的问题,还要作深入研究与分析,努力找出问题症结与根源,为今后深入研究作准备。l(9)撰写实验报告。l(10)进行重复、扩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实验研究。例19:握右拳助记忆,握左拳助回忆l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2版(2013年05月10日) l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的鲁思·普洛伯及其他同事近日发表的一篇研究称,紧握你的右手也许能加强对某件事或某种行为的记忆,而紧握你的左手有助于你在之后回想起早前所记下的内容。l 研究人员把参试者分组,首先要求他们记住72个单词,然后再回忆所记的单词。有4组人要紧握拳头。其中一组在记单词之前,先握紧右拳,保持90秒,然后同样在回想单词之前,先握紧右拳,保持90秒;而另一组则是在记单词和回想单词之前都紧握左拳;另外两组在记单词之前先紧握一只手(左手或右手),在回想之前紧握另外一只手;还有一组试验对照组在记忆和回忆阶段都不握拳头。l 结果显示,在记单词时紧握右手,而后回想时紧握左手的小组成员比所有其他握拳小组成员表现得更优异。这组成员同样比完全没握拳的小组成员记得更多。l 这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鲁思·普洛伯说:“研究结果显示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可以通过暂时改变大脑运作的方式来提高记忆能力。握拳是否能提高其他方面的认知能力,比如语言能力或空间认知能力,.--\n-还需进一步研究。”l 研究人员们还表示要进一步研究能否把此次记单词表的测试扩展到视觉刺激的记忆测试方面,比如记住一张脸,或完成空间认知任务,像记住钥匙放在哪个位置之类的。l2.运用教育实验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l(1)教育实验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l(2)搞好实验设计;l(3)做好实验的抽样、分组、调控与统计等工作,重视检查实验的结果;。l(4)要加强“控制”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控制各种变量,排除、抵消或估计出无关变量和干扰变量的作用。l案例法l案例法是研究者如实地报告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以此作为资料积累、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的依据既可以是一个单独事件,也可以是一系列相关的事件。l案例研究的主体是对事件的准确记录、记载,而对此进行的分析和干预、矫正、治疗等措施则是深入的研究。ll1.案例法的特点l(1)研究对象单一,目标具体明确,一般具有特殊性。l(2)研究的目的明确,案例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具体问题,其研究是针对个体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易得到家长支持,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l(3)研究的时间上弹性较大,根据个体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确定研究时间,可以是集中一段较短的时间,也可以是分散的一段较长的时间。l2.案例法研究的基本步骤l(1)确定对象;l(2)个案现状的评定、诊断与因果关系分析;l(3)对事件观察、调查后的记载及对事件的分析;l(4)对当事人进行的教育、治疗等措施;l(5)对教育、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再观察和记载;l(6)对结果的再分析……往复循环过程。课题研究报告中成果部分的提炼与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惑§课题研究正在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惑:§在研究选题上,重宏观轻微观。§在申报立项上,重申报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结题轻过程。§在研究方法上,重行动轻文献。§在研究主体上,重个体轻合作。§.--\n-在报告撰写上,重现象罗列轻理论提炼。(逻辑上不对应,理论上没提炼,语言上欠规范)§在成果应用上,重结题轻推广。§在价值取向上,重功利轻伦理。一、什么是课题成果的提炼?(一)什么是课题成果?§课题成果是基于团队的实践思考(研究过程与方法),产出的与旧不同、与众不同的且有教育学术价值或教育应用价值的思想智力产品(书面式:著作、论文和研究报告)或思想智力物化产品(产品式:可供参观的产品、已具规模的教学活动)。§(横切一刀,发现苹果里有五角星)§(二)什么是提炼?§提炼是指由零散的、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创造性地推出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研究过程与思维方式。§比如洋思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非常精彩的符合规律的提炼。§(2)提炼是一种综合,是精华的提取,是脉络梗概的逻辑描述。——整合式信息处理过程§(3)提炼是不丢掉共性前提下的个性显示§(4)提炼承载信息处理的结果,展露作者的文笔与才华§(1)提炼是对问题的第二次研究——聚焦式信息处理过程§(5)提炼不是脱离实际的“拔高”§(三)什么是效果与成果?§共同点:§成果与效果合称成效,都是经过研究、变革后的产物。§区别点:§第一,内涵不同。1.“效果”回答的是变革后的绩效问题,具体说明“研究的结果怎么样”。通俗的讲效果是表明通过教育科研,解决问题中“得实惠”的问题。2.“成果”回答的是变革后的思路和措施,具体说明“研究的结果是什么”。通俗的讲成果是表明通过教育科研解决问题中“有路子”的问题。§第二,呈现的形式不同§1.“效果”是感性的:学生的成绩,师生参赛获奖,社会评价,上级主管部门,学生家长,新闻媒体的评述,学校风气,学生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后进生的突出表现。(典型材料事迹)§2.“成果”是理性的:指形成概念、原理、原则等理论成果,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策略等技术成果。§第三,影响范围不同§1.效果的影响范围较小§2.成果的影响范围效广§(三)提炼有哪些意义?§1.共性意义§聚焦研究,启发思考;§表述深刻,形成特色;§凝聚智慧,生成技巧;§琅琅上口,生成经典。§2.个体意义§让自己思考问题更加理性§让自己工作设计更加全面§让自己接受信息更加简捷§让自己表达问题更加清晰§让自己工作效果更加出众(四)目前课题研究成果提炼上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1.缺少概括§ 研究“成果”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事实的罗列,只介绍工作过程和结果,研究只能提示到“效果”层面,罗列事实,成绩,不能说明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有的甚至提供的只是论点不明确的“论文”§2.缺乏逻辑§ 成果的分条目论述上不严谨,缺乏逻辑性。特别是成果与起初的研究目标预设上“不对应”,没有能“回答”起初提出的研究问题。.--\n-§3.缺少设计§ 对与研究内容适切的提炼角度及表达方式缺少必要的理解和掌握,找不到对一种研究成果科学表述的合理载体。(这是成果究竟怎么表达才合适的问题)§4.缺乏深度§ 尽管进行了提炼的工作,但仍然只是实践者朴素的直接感受与表述。完整性、深刻性不够,没有去探索核心要素与关系、结构,没有对现象生成的原因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分析。(缺乏高度的概括性)§5.缺乏艺术§ 尽管研究成果丰富而有特色,但表述上不讲究必要的表达艺术,平铺直叙,语言苍白,有的甚至按年月日描述,工作过程与具体措施交织在一起,难以给人美的享受和深刻的记忆,甚至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案例一:《小学生低年级绘本悦读与写话能力培养的探究》结题报告§案例二:“架起教育与生活的桥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二、课题研究成果究竟提炼什么?§(一)与研究“成果”内容相关的提炼(表明经过研究发现和得到了什么)(我们往往不知道提炼什么)§1.提炼成因2.提炼要素3.提炼类型4.提炼特性5.提炼结构6.提炼模式7.提炼程序§8.提炼途径9.提炼方法10.提炼策略11.提炼机制12.提炼差异13.提炼体制14.提炼体系15.提炼原则16.提炼原理(二)与研究“报告”内容相关的提炼(表明研究者的研究素养)§1.整理背景资料2.提炼问题3.提炼相关研究综述与创新点4.提炼概念5.整理依据资料6.整理过程资料7.提炼结论8.提炼表述的美感9.数字化提炼方式(二)与研究“报告”内容相关的提炼(表明研究者的研究素养)§1.整理背景资料2.提炼问题3.提炼相关研究综述与创新点4.提炼概念5.整理依据资料6.整理过程资料7.提炼结论8.提炼表述的美感9.数字化提炼方式§案例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案例四:《苏教版教材环境下小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三、课题研究成果有哪些表述形式§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有专著、资料汇编、课件、学生制作和获奖作品、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是课题研究报告(包括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有时候合并在一起称为课题研究报告会课题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论文两种形式。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是描述课题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分类:依据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研究报告分为两类:即实证性研究报告、文献性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研究论文,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和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或站在新的视角做出新的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分类:经验性论文、研讨性论文、评述性论文、学术型论文等。课题研究报告,不限于新的或创造性的内容,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可以包括进去;(有创见的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就是好的论文。)四、课题研究成果究竟怎么写?1.科学性2.创造性3.规范性4.可读性.--\n-一般格式:基本格局:前言、正(论)文、结论。基本结构:情况概述(引言)、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三个部分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准备工作:1.理论准备2.收集资料(1)第一手资料。(2)他人的研究成果。(3)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名人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4)背景资料。3.整理资料4.选择材料§(一)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1.梳理材料,构思大纲2.先易后难,主攻“两项”(措施、结果)3.拓展充实,材料活用4.搁置停顿,重新体会5.特色审视,细节审视(二)课题研究成果质量提升的策略§1.结构化2.命名3.嫁接和融合既有的理论体系4.作出因果性规律的表达5.研究与某种学说、学派联系起来(三)教育科研成果提炼的细节技巧§1.理念认识的先进科学2.基本过程的精准把握3.核心要素的科学抽取§(1)抽取的思路:依据过程抽取;依据结构抽取;依据差异抽取等§(2)抽取的原则:关键性;相关性;完整性;整合性;均衡性;艺术性等§4.关系结构的清晰透彻§5.操作细节的到位解释§6.保障系统的建立完善五、课题研究成果鉴定验收必须准备哪些材料?1.文件性材料:《课题申请书》《课题鉴定申请书》《课题立项通知书》2.过程性材料:(1)开题报告(2)课题实施方案(行动研究计划)(3)调查问卷及问卷设计;访谈记录;观察记录;(4)课题组为保障课题顺利开展而制定的一些措施、学习制度、培训制度、教研活动安排、教研活动记录等;3.课题研究的成果性材料:(1)发表的有关论文;(2)典型课例;(3)典型的教学设计;(4)软件、发明及证书;(5)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获奖证书;(6)调查报告、观察报告、个案分析报告等;4.主要鉴定材料(1《课题研究报告》(2《课题研究工作报告》(3《课题结题鉴定书》§ 案例五:《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英语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英语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鉴定书六、如何把课题研究成果上升为教学成果?案例六: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介绍:苏州十项。案例七:雷燕的教学成果。围绕一个有价值问题,进行长期实践与理论研究,进行团队式的紧密合作,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螺旋上升,理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