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ccc 6页

  • 56.50 KB
  • 2022-07-30 发布

美学复习资料ccc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美学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中国美学真正的起点是老土。2、西方主客二分的模式逐渐转变为天人合一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中国主张主客体合二为一的是朱光潜。3、美感的特性:无功用性、直觉性、创造性、超越性、愉悦性。4、对审美活动产生影响的社会性,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因塞是最根本、最长远作用的因素。5、人物美属于社会美。6、艺术美的本体就是美(广义的美)。从本体的意艾上可以说艺术就是美。6、艺术作品的层次:①材料层②形式层③意蕴层7、“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8、技术美的本质竝美」即产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的有机统一。9、审美形态就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的“大风格”。审美范畴则是这种“大风格”的槪括和结晶。10、中国美学中有一对和崇高与优美十分类似的范畴,即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壮美与优美)中国美学的壮美与优美都源于《易传》。崇高的源头希伯莱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优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崇高的核心意象是追求无限。门、研究悲剧最有影响的是亚里士多德(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以《俄狄浦斯王》为例)、黑格尔(两种片面的理想冲突,以《安提戈涅》为例)、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本质上是酒神精神,是痛苦与狂喜交融的迷狂状态,《悲剧的诞生》)。12、悲剧是与古希腊人的览运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览运是悲剧意想世界的意蕴的核心。13、当作为个体的人所不能支配的力量所造成的灾难却要由他来承担责任,这就构成了悲剧。14、悲剧的美感包括:怜悯、恐惧、振奋。15、丑的特点是不和谐。16、日本诗人松尾芭蕉俳句:“古池塘,青蛙跳入波荡响。”表现的是作为审美形态的“空灵”。17、“空灵”的文化内涵是禅宗的“悟”。“空灵”作为审美形态的最大特色是卫“空灵”是一种“静趣”18、西方最早成体系提出美育观点的是席勒《审美教育书简》。19、西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美育。中国,孔子最早提倡美育思想。20世纪初,蔡元培在北大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20、美育属于人文教育,他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二、简答1、什么是审美态度(审美心胸)?为了得到诗意和美感就必须超越主客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准备条件。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审美态度,在中国美学史上叫审美心胸。审美态度(审美心胸)就是抛弃实用的(功利的)态度的科学的(理性的、逻辑的)态度,从主客二分的关系\n中跳出来。这是美感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布洛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这种态度。“心理的距离”是说人和实用功利拉开距离,并不是说和人的生活世界拉开距离。2、什么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什么是移情?朱光潜说移情作用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是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移情作用的核心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是意象的生成。利普斯认为移情作用的核心是意向的生成,移情作用之所以使人感受审美愉悅,也就是由意向的生成。3、什么是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审美观的集中体现,它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主体的审美指向。既带有个体性特征,又带有非个体性特征。而且深刻影响着每个人每一次审美体验中意象世界的生成。4、什么是审美格调(审美品位)?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审美趣味,作为一个整体就形成一种审美格调,或称为审美品位。格调或品味是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5、什么是审美风尚(时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它体现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氛围。时尚的一个特点是影响面广,往往不分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也不分男女老幼。时尚的另一个特点是渗透力和扩张力很强。6、自然美的内涵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自然美不是自然物本身客观存在的美,而是人心目中显现的自然物、自然风景的意象世界。自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自然美也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7、什么是人物美?人物美属于社会美,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观照:人体美、人的风资和风神,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这三个层面的人物美,都显现为人物感性生命的异想世界,都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带有历史的文化内涵。8、王夫之所说的“诗无达志”,即诗没有准确的解释,为什么没有办法准确的解释?(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艺术作品的意蕴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这就是王夫之说的“诗无达志”,''诗无达志”就是说诗歌诉诸人的并不是单一的确定的逻辑认识。正因为“诗无达志”,正因为诗歌的意蕴具有宽泛性和某种不确定性、某种无限性,因而不同的欣赏者对于同一首诗歌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9、什么是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概念,是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的概括,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马斯洛把审美体验列入高峰体验。指出在高峰体验中,感知对象的意蕴会越来越丰富;在高峰体验中\n往往会失去时空的感觉,会引发一种感恩之情,一种拥抱一切的对于每个人和万事万物的爱,从而引发一种回报的渴望。10、什么是意境?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而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是意象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它孕育着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意境”不仅存在于艺术美的领域,而且也存在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领域。11、什么是“日常生活审美化”?①就是用审美眼光看待日常生活。②就是获取一些美学家所主张的人生的艺术化、人生的审美化。③是指现代主义艺术家把日常生活中的现成物命名为艺术品,从而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的现象。④是指当代高科技条件下社会生活的虚拟化。⑤是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自觉的审美的追求。12、简述悲剧的构成?(什么是悲剧?)悲剧是与古希腊人的命运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当作为个体的人所不能支配的力量所造成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就构成了悲剧。13、什么是喜剧?喜剧体现古人的一种时间感,整个世界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再生的过程,旧的死亡了,新的又会产生。旧的东西,丧失了生命力的即将死亡的东西,总显得滑稽可笑,于是产生了喜剧。喜剧作为一个意象世界,它的意蕴的核心是时间感,是宇宙的更新,是即将死亡的东西的滑稽可笑。14、什么是荒诞感?荒诞感是由于人与世界的疏离而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极度的焦虑、恐惧、失望和苦闷。荒诞感里面已经渗进了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脱离美感的倾向。这种荒诞感的实质就是人在面临是虚无深渊时产生的焦虑、恐惧和失望。15、荒诞的审美特点?荒诞的审美特点具有三个方面:①平面化:西方现代派艺术不再在理性意义上把实体看作是可以个别地或整体地透彻了解的存在大系列;②平板化:时空深度的取消、秩序不复存在,造成了无高潮、无中心的出现;③价值削平:荒诞艺术绝对地否定了任何价值。16、沉郁的文化内涵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也就是对人世沧桑深刻的体验和对人生疾苦的深厚的同情。最典型的代表是杜甫,在杜甫的作品中,渗透着儒家的“仁”,即一种普遍的人类同情、人间关爱之情,一种人类之爱。沉郁的审美特征:带有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极端深沉厚重,达到醇美的境界。源于《诗经》和《离骚》。弥漫着一种人生、历史的悲凉感和苍茫感。\n17、飘逸的文化内涵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也就是精神的自由超脫,以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最典型的代表是李白。李白的全部作品都体现了道家的“游”的精神,即呈现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同时又是一个人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世界。飘逸的美感特点:①雄浑阔达、惊心动魄的美感;②意气风发的美感;③清新自然的美感。18、什么是美育?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完满的人性,使人超脱“自我”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获得一种精神的解放和自由,回到人的精神家园。19、美感的特性①无功利性:在审美活动中,人们超越了对象的实在,因而也就超越了利害的考虑。这意味着是人和世界的一种自由的关系。②直觉性:这是美感的超理性性质,超理性不是反理性。美感中包含有理性的成分。③创造性:美感的核心是生成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一次性的。④超越性:美感在物我同一的体验中超越主客二分,从而超越“自我”的有限性。⑤愉悦性:美感的愉悦性从根本上是由于美感的超越性引起的。三、材料题(一)、中国美学对丑是如何论述的?(材料题)在中国美学中,‘'丑”成为审美意象,大概有四种情况:仁“丑”由于显示宇宙的生命力而生成意象(即成为美),从而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这开始于庄子。它冲破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外形的“美”、“丑”与人(以及自然物)的生命状态直接等同起来的观点,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即外形的“丑”同样可以有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感。这个意义上的“丑”,实际上是对日常生活用语中“美”“丑”对立的一种超越。2、“丑”由于显示内在精神的崇高和力量而生成意象(即成为美),从而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始于庄子,在《庄子》的作品中写了一大批残缺、畸形、外貌丑陋的人。这些人奇形怪状、极其丑陋,可是受到当时人的喜爱与尊敬。庄子为了说明人的外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德”,内在的精神外貌,这就是所谓的“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进一步说人的外貌奇丑,反而更有力地表现人的内在精神的崇高和力量。3、“丑”由于在审美活动中融进了艺术家对人世的悲愤体验而生成意象(即成为美),从而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唐代开始岀现,许多文人求“丑”,他们认为“丑”比“美”更能表现人生的艰难,更能表现心中的勃然不可磨灭之气。4、“丑”由于发掘了和显现了实际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的人性而生成意象(即成为美〉,从而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明代小说中开始出现,《金瓶梅》打破了把人性看作单一的、绝对抽象物的观念,通过发掘和剖析人性的丑恶,来照亮当时整个社会的腐朽、混乱和黑暗。接近西方近代以来“丑”的意蕴。(二)、一个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与一个人创作的《禅与电影》是不是一个空?\n不是一个空。1、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艺术与非艺术应该加以区分,区分就在于看这个作品能不能呈现一个意象的世界,也就是王夫之说的能不能使人“兴”(产生美感)。禅宗的“空”完全不同于白南淮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这种意蕴的空无。2、空的文化内涵。“万古长空”,象征着天地悠悠和万化的静寂,这是本体的静,本体的空。“一朝风月”,则显出宇宙的生机,大化的流行,这是现实世界的动。“空灵”的文化内涵是禅宗的“悟”。禅宗的“悟”是一种瞬间永恒的形而上的体验,就是要从当下的富有生命的感性世界,去领悟那永恒的空寂的本体。3、“空灵”作为审美形态的最大特色是静,禅宗在静中表现生命的律动,而《禅与电影》的空是人为制造观念形态的产物,实际上是“静”。论述题(一)、是否自然全都是美的?为什么?并不是自然全是美的。1、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自然美不是自然物本身客观存在的美,而是人心目中显现的自然物、自然风景的意象世界。自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是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2、自然美的生成要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境,因而自然物不能“全美”。如:有个学者在《生活与美学》中曾说:”对于植物,我们欢喜色彩的新鲜、茂盛和形状的多样,因为那显示着力量横溢的蓬勃的生命。”普列汉诺夫说,对于原始社会,他们处在狩猎生活的历史阶段,尽管他们看到了鲜花但他们不能跟他沟通契合,不能生成审美意象。3、“肯定美学”在理论上错误的根源在于把自然物的美看成是自然物本身的超历史的属性,从而否定审美活动(美与美感)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活动。他们主张一种完全脱离文化世界、完全排除价值内涵的所谓“纯然的必然性”和“解人化的自然”,其实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二)、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区分就在于看这个作品能不能呈现一个一下给世界。1、艺术与非艺术应该加以区分,区分就在于看这个作品能不能呈现一个意象的世界,也就是王夫之说的能不能使人“兴”(产生美感)。2、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些流派,如“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的一些艺术家,他们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实质上是摒弃一切关于意义的要求,从而导致意蕴的虚无。如:德国艺术家汉娜波尔文是一个例子。她每天要在成千上万的纸上涂写数字以及从书籍上照抄:文字。她的“作品”数量惊人,但是这些“作品”都是意蕴的空无。汉娜波尔文的涂写尽管也引起媒体的关注,但它不属于艺术的范畴。3、总之,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的主张是不能成立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某些“作品”,没有任何意蕴,因而不能生成审美意象,也不能使人感兴。这些“作品”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尽管在市场上有人出高价收购它们,尽管学术界有人写文章吹捧他们,但它们不是艺术。(三)、艺术作品的层次材料层。艺术作品必然要有物质材料作为载体。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它会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如油画的颜料和画布对油画的意象世界有重要的影响。二是它给观赏者一种质料感,这种质料感会融入美感,成为美感的一部分。如大理石雕塑给\n人坚硬粗糙的质料感。2、形式层。就是材料的形式化,但是形式超越材料而成为一个完整的“象”一是它显示着作品的意蕴意味二是它本身可以有某种意味,即所说的形式美和形式感。这种形式感也可以融入美感。如毕加索的《斗牛》3、意蕴层。艺术作品的意蕴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王夫之用“诗无达志”概括了意蕴的特点,这决定了艺术欣赏中美感差异性和丰富性。(四)、悲剧的美感悲剧的美感主要包括三个因素:1、怜悯。就是看到命运的不公正带给人的痛苦而产生的同情和惋惜。《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最能引起人们的怜悯,她一跨进荣国府的大门,立刻就被封建家庭的"脉脉温情”包裹住了。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是一种叛逆性格,理所当然为他们所不容,因此,宝玉被挨打以后,袭人的一番对贾母的献言,成为毁灭宝黛爱情的重磅炸弹,最终断送了这对美好姻缘。2、恐惧。就是对于操纵人们命运的不可知的力量的恐惧。一开始读《红楼梦》,就会感到书中人物被“命运”的乌云笼罩。书中一次又一次响起命运女神不详预言的钟声。第五回写贾宝玉梦中游历“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见到金陵十二衩的“正册”“副册”“又副册”,上面写着女孩们的判词,预言者她们的悲剧命运。令人恐惧。3、振奋。就是悲剧主人公在命运的巨石压顶时依然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气概所引起的震撼和鼓舞,这是灵魂的净化和升华。《红楼梦》这些被命运吞噬的少女,她们体现了一种人生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争取“情”的解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