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66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一历史必修2主体内容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屮国己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四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春秋战w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使用扩大。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曹魏时期的翻车、唐朝吋创制了筒车。商周时期奴隶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小农经济和精耕细作。第二课: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在冶金方面的成就原始社会晚期,屮国就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司母戊鼎世界稀有。四周晚期,中国己有铁器。两汉时期,高炉炼钢和炒刚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更使中国的冶铁水平讼期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还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2.制瓷业方面的成就屮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烧制出丫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的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W各地,并涌现出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繁多青花瓷、彩瓷、珐琅彩。江丙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3.丝织方面的成就屮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考古工作者发现Y距今四五千年的蚕茧和丝织品残件。商代己有织机。四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丝织产量很大,质量也高。唐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风格,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宋丝织品具有写实风格。明清时期,苏州等地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是历史悠久,素称发达。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1.古代商业的发展商朝时:“商人”的山现;春秋战国时: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秦汉吋期:初步发展,但比较艰难;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柜坊和飞钱。宋元: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最早的纸币“交字”;元代大都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城镇商业繁荣,“商帮”出现(晋商和徽商)。2.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宋朝以前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帘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按\n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两宋时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早晚都可经营。四大商业名镇出现。长安与洛阳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屮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的含义和影响含义:“重农抑商”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影响: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2.“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影响“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指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影响: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W的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木的原始积累,m碍资木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第五课:新航路的开辟1.迪亚士开辟新航路时间:1487年经过: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结果:迪亚士的船队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丙洋进人印度洋的航路。迪亚士把非洲最南端命名为‘‘风暴角”,后来葡萄牙国王改称为“好望角”,希望它能带来好运。2.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时间:1492年8月,经过:在丙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一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陆地,哥伦布认为这里就是印度,所以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3.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经济形成的意义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Y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丫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丙洋沿岸。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n1.荷兰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1}背景:1581年,荷兰摆脱两班牙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17世纪,荷兰成为“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2}抢夺殖民地的方式:荷兰参与激烈的殖民竞争。一方面,荷兰船只袭击葡萄牙和四班牙往返于殖民地的船只,抢掠其财物;另一方面,荷兰航海家也积极探索新的航路,开辟由欧洲前往南太平洋、北美洲等地的航道,抢占殖民地。(3}结果:在非洲,荷兰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殖民地;在亚洲,它不仅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还一度占据屮国领土台湾;在美洲,建立Y新尼德兰等殖民地。17世纪时,荷兰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2.英国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1).1588年,丙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前去讨伐英国。双方展开激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大败。这就是“无敌舰队”之战。从此,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Y殖民扩张的道路。(2)在北美,1607年英国人建立了第一个永久居留地詹姆士顿,并以此为中心发展为弗吉尼亚殖民地。后来,移民北美的英M人数量日增,陆续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3)17世纪中期,英国荷兰双方矛盾激化,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4)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的儿十年间,英法两国进行多次战争。最后,英国取得胜利,夺取大片法国海外殖民地。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夺占许多殖民地,逐渐形成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木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第七、八课:两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主要发明和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把这个历史进程称为“工业革命”,又称第一次工业革命。(2)主要发明: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英W人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1785年正式在工厂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使用机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因此把第一次工业革命吋期称为“蒸汽时代”。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势…工厂的出现。d..l807年,美国人富尔顿用蒸汽机驱动轮船,在哈徳逊河上成功地进行试航。1814〜,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3).对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成了。\n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和主要发明和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1870年以后,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2}主要发明:a.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于是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众多的电气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Y“电气时代”。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另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c.化工技术的发展,也引人瞩目。⑶对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a.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影响也更为广泛。随着工业的进步,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b.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c.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际分工H益明显。d.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棊本上己被瓜分完毕。::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仍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2)资木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人,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的情况更为明显。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2).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地区(3)著名的企、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4)这些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屮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办企业也起了诱导的作用。第十课: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1)背景:a.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它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n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a.那时候,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民W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W的经济侵略,d.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丫有利的外部条件。{2}发展状况: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此外,烟草、火柴、榨油和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也较快。伴随着民族资木主义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使华商面粉业陷人困境。其他行业,也同样难逃厄运。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1.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⑴原因: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很快就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成立之初,以上海为屮心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积极支持国民政府,同时提出取消不平等条约、实行新的经济政策、享有较大政治发言权等要求。b.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2}发展状况:国民政府的前十年,从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1)抗闩战争爆发以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2)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3.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抗战胜利后,官僚资资本还人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4.地位和作用略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三大改造的过程(1)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o(2)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木上建立起来了。2.中共八大时间(1)时间: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主要内容:a.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n之问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问的矛盾。b.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含义:“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经济建设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2}人民公社化运动含义: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冇过的严重经济困难。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1}时间: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科京召开。这次会议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⑵内容:a.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正。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屮心。c.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⑶意义: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岀的战略决策,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幵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b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长期以来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2}形成:为了发展农产,当地党和政府率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3}作用: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随后,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n形式的责任制.2.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⑴主要内容: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政企分开.b.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在分配改革方面,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国企改革加快了步伐,由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等政策性调整阶段,转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全国全面展开。(1)作用: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效益显著提高。第13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⑴时间: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一一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2}发展: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形成(1):继经济特区之后,中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功能和作用:.它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増长点。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1985年以后,国务院乂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发展: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己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4.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4,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M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U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课:中共十四大1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决定.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n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断发易服和西装传入和中山装流行等物质生活的变迁(1>受西方影响,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在发生变化。先是广州、上海等地的买办,穿起丫西装。继而是留美幼童经过与学监的斗争,也开始穿着西装,还剪掉头上的辫子,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1)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更促使青年学子剪辫易服。(2)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随着洋布的涌人,百姓穿洋衣洋袜的逐渐多了扪来.2.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近代废止缠足的发展。a.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许多地方成立了剪辫团,大力推行剪辫与放足。b.但在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广大农村,女子缠足仍然没冇停止。(2)婚姻自由的习俗的发展:a.在大城市里,新一代知识分子,特别是走向社会的女青年,改变了传统婚姻习俗,倡导婚姻自由。婚丧仪式也由铺张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那时的社交礼仪,逐渐釆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在称呼上,逐步釆用平等的“先生”“同志”,取代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a.辛亥革命以后,“改正朔,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口第15课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中国铁路的诞生(1>诞生: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被拆毁。80年代初,淸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屮国铁路的诞生。(2}发展:到辛亥革命前夕,己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木格局。2.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过程.(1)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未经清政府的同意,擯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并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从此,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到甲午战争前夕,除丙藏等少数几个地区外,大多数省份和重要商业城市都架设了电报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也在各地陆续开设。(3)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清政府至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3)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电讯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以北京为中心、\n沟通各个右市的全国通讯网络。到2000年末,同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第16课: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1.近代前期代表性报刊业(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刀国公报》等。(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青年》。(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2.影视事业的发展的标志性事件⑴电影的标志性事件a.1905,由屮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b.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c.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d.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⑵电视的标志性事件a.电视的岀现要比电影晚得多。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b.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己经达到平均每户拥有一台电视机。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来临了。(2)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劫难逃。(3)这场经济大危机不仅范围广泛,持续时间也特别长。(4)这场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木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5)在经济大危机初期,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结果,在胡佛任内,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n(1)“新政”的主要A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2)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W总体经济状况、⑶“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1.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⑴罗斯福新政吲起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迹,对后来资木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1)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3)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4)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表现(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朿后,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局面。(3)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到1983年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4)1993年克林顿人主白宫后从1991年3到200012月,美国经济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持续117个月的增长,失业率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⑸然而从2001年起,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表现⑴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原因a.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b.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c.出于美苏冷战的需耍,美国对徳国采取扶持政策,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徳国提供大量援助。⑵表现:到60年代初,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这些措施由于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1)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2)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1918年,国家颁布法令,宣布将各主要工业部门的所有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收归国有。(3)取消自由贸易。由于物资极度匮乏,r〜W家对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的供应实行严格的酉己给制。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为了保证劳动力的供给,规定凡是16〜50岁冇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劳动。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1)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新经济政策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2)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在工业方面,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将这些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并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4)在贸易方面,改变国家垄断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1.新经济政策的作用(1)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卜,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它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到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己基本恢复了。(2)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战时井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但苏俄并没有立即改变这一政策。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1)苏俄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却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现出强烈不满。(2)特别是1921年2,彼得格勒附近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反政府兵变。兵变虽然被平息,但它反映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列宁等人随之决定改变政策。二、.斯大林模式1.苏联的建立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1}工业方面的表现:a.1925年12刀,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b.从1928年起,苏联幵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苏联政府宣布,苏联己经由农业国变成工业一农业国。c.紧接着,苏联又开始执行1933〜1937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na.在“一五”和“二五”计划实施过程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起来。(2}农业方面的表现a.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仝盘集体化”和“在仝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b.1932年被宣布为“完成全盘集体化的一年”。1.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1)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社会发生了极大变化。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己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同年通过的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部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这一模式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表现在政治、经济两方面。{1}政治方面表现为: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⑵经济方面表现为: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a.通i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C.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治改革1956年,赫鲁晓夫进行了政治改革,其屮包括: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2}经济改革a.赫鲁晓夫进行的经济改革,主要内容有: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b.撤销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b.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的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c.精简机构;人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政治改革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n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1)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2)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屮央总书记职务,12月21口,除波罗的海三国、格鲁吉亚之外的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已经解体。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苏维埃政权不复存在。第八单元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⑴时间:944年7月⑵经过:a.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W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b.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C.1945年12月,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幵发银行成立。这两个W际金融机构的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因此,美国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3}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⑷影响: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朿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b.“布雷顿森林体系”,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Y条件。c.但是,这个体系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⑴背景:a.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美国为了占领世界市场,呼吁建立一个专门处理和协调国际贸易的机构。{2}建立:1947年8月,筹委会起草了一项章程草案。还在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的起草过程中,筹备委员会的23个国家通过协商,经过谈判,制订了一项多边条约,称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于1947年10月底在H内瓦签字,并于194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3.影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第23课: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的建立\n⑴.经过a.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丫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b.1957年3六围乂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65年4月,六国签订《布鲁寒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欧洲共同体建立。C.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a.1993年11/1,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1}经过:a.2O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加拿大为扩大经济往来、促讲自南留易.和榀讲行淌半fl和稚商b.1988年,美国和加拿大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此后,协定范围扩展到墨西哥。1992年12月,美国、加拿人和墨西哥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C.1993年,又签署了关于环保和劳工的补充协定。经三国议会审议和批准后,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⑴经过:a.1989正11月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口本、韩国、新西兰和新加坡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2}组织的宗旨和目标1991年11,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0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闪贸易壁垒。(3)组织的性质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第24课: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1.世界贸易组织建立⑴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难以适应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⑵建立1993年底,乌拉圭1H]合谈判结束时,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3}发展截止2003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共有成员148个成员。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n(1)从1995年1月1H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2)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內的贸易自由化。(3)它还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4)世界贸易组织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冇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1986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冋合多边贸易谈判。⑵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经过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艰苦谈判,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Aj的新一轮扩张。(2)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a.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b.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