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70 KB
- 2022-07-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预防医学是研究BA.个体与群体的健康B.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C.人群的健康D.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E.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预防医学的特点不包括BA.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着重于个体治疗C.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D.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3.现代医学模式是指E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C.机械论的医学模式D.生物医学模式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关于统计工作中的基本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B.设计、整理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资料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设计E.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统计推断5.统计分析中,习惯将概率小于等于多少的事件称作小概率事件,可被视为不会发生BA.0.5B.0.05C.0.01D.0.1E.1.06.统计表内线条形式以下哪种适宜CA.多线封口式B.顶线、底线、开口式C.顶线、底线、分割线开口式D.顶线、底线、分割线封口式E.多线开口式7.统计表不能适应泳衣几条线A.2.B.4\nC.5D.6E.38.对统计表和统计图标题的要求是AA.统计上方,统计图标题在下方B.两者标题都在上方C.两者标题都在下方D.统计表标题在下方,统计图标题在上方E.可根据情况随意设定位置9.当各观察值呈倍数变化时,平均数宜用B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相对数E.四分位间距10.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级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DA.方差B.标准差C.极差D.变异系数E.四分位间距11.无数和标准差能用于全面描述下列哪种资料的特征C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D.对数正态分布E.对称分布12.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BA.自己任意选定B.按分析要求,结合研究设计事先给定C.只能定0.05D.在获取样本结果后再定E.只能定0.0113.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均数CA.系统误差越大B.可靠程度越大C.抽样误差越大D.可比性越差E.系统误差越小14.两样本均数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判断C\nA.两样本均数是否相等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有多大C.两总体均数是否相等D.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有多大E.以上都不对15.某医院某年住院患者中胃癌患者占5%,则CA.5%是构成指标B.5%是频率指标C.5%是相对比指标D.5%是绝对数E.5%胃癌在人群中的严重性16.下列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ACDEA.流行季节到来之前预防性服药B.病例发现C.高危人群保护D.指导社区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E.戒烟的健康教育17.下列哪一组疾病,都应以第一级预防为重点AA.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B.职业病、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C.食物中毒、肿瘤、传染病D.地方病、肿瘤、职业病E.公害病、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18.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众数E.标准差19.下列哪项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CA.变异系数B.标准差C.标准误D.极差E.方差20.衡量某病的原因归因于暴露某危险因素程度的最好指标是AA.归因危险度百分比B.归因危险度\nA.人群归因危险度B.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C.相对危险度21.普查的主要优点是AA.普治B.省时间C.省物力D.省人力E.工作细致22.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性偏倚不包括DA.入院率偏倚B.回忆偏倚C.无应答偏倚D.时间效应偏倚E.检出证侯偏倚23.根据有无暴露某因素史分组的研究是C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实验流行病学研究E.临床试验24.不属于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是EA.健康咨询B.疾病筛检C.化学预防D.免疫接种E.社区卫生服务资源调查25.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是AA.提供疾病治疗建议B.计算亚健康系数C.行为管理D.伤残管理26.儿童分管管理服务内容包括A.新生儿家庭访视B.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C.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D.婴幼儿健康管理E.以上全对E\n27.健康危险因素是指CA.能导致疾病的因素B.有害于健康的因素C.机体内外环境中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残废有联系的因素D.与慢性病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因素E.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28.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内容DA.全科医疗B.社区预防C.健康教育D.疑难杂症诊断E.计划生育技术指导29.下列哪项不符合食物互补原则AA.不新鲜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搭配食用B.食物的种类越多越好C.不同种类食物尽量同时食用D.荤素搭配E.粗细粮搭配30.AI是下列哪个概念的英文缩写是BA.推荐摄入量B.适宜摄入量C.参考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E.最高允许摄入量31.米、面制作中加碱或者油炸使营养素损失最大的是AA.硫胺素B.核黄素C.尼克酸D.视黄醇E.蛋白质32.炒菜时损失较多的营养素是DA.铁B.钙C.胡萝卜素D.维生素CE.锌33.下列哪种因素不利于钙的吸收EA.维生素D\nA.乳糖B.氨基酸C.充足的蛋白质D.脂肪酸34.何种微生物污染食物后无感官性状的改变CA.黄曲霉B.杂色曲霉C.沙门菌D.青霉菌属E.葡萄球菌35.下面哪项不是防尘工作八字方针的内容DA.革B.水C.密D.封E.护36.某家庭装修工作,男性34岁,在一次油漆完地板及墙面后出现了兴奋、面部潮红、眩晕等醉酒样症状,有轻微的恶心、呕吐,检查无其他异常,经治疗后康复。该患者最有可能是AA.急性苯中毒B.慢性苯中毒C.急性一氧化碳中毒D.慢性苯胺中毒E.以上都不是37.曾引起公害病的环境因子是BA.氟化物B.甲基汞C.甲醛D.砷化物E.非电离辐射38.下列均为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除外DA.急性中毒B.变态反应C.“三致”作用D.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增加E.机体抵抗力低下39.光化学烟雾是下列哪些环境污染物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浅蓝色的烟雾E\nA.H2SB.CO2、NO2C.烃类、酫类D.醛类、酮类E.碳氢化物、氮氧化物4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哪一类传染病B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E.特殊类41.两种病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搁,应至少间隔多少时间再接种BA.2周B.4周C.5周D.3周E.6周42.小儿缺碘可致BA.侏儒症B.克汀病C.克山病D.斑釉齿E.遗传病43.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食盐摄入量应低于EA.25gB.20gC.15gD.10gE.5g44.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的是AA.个体性B.突发性C.社会危害严重性D.公共卫生属性E.意外性45.某地发生一直急性化学中毒事件,急救处理要点中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BA.脱离中毒环境B.隔离治疗患者\nA.彻底清除和清洗污染衣服及眼、皮肤、毛发等B.口服毒物应迅速催吐、洗胃、灌肠或导泻C.吸入中毒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46.下列不属于初级卫生保健的是DA.社区康复B.预防保健C.基本医疗D.专科治疗E.健康促进47.统计学中,样本是总体中的EA.有意义的部分B.有价值的部分C.典型的部分D.有代表性的部份E.任意部分二、填空题1.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生物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5.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6.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7.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浑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8.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9.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10.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1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主要包括职业病、\n工作有关疾病、工伤。6.符合我国国情的八字综合防尘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7.高温作业类型有干热环境、湿热环境、夏季露天作业三种。8.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型。9.医院内感染有三个重要环节:感染厡、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0.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振动性蛋白。11.12.人体三大产热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糖,产热最高的为脂肪。13.无机盐按含量分为长量元素、微量元素。14.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维生素是-VB1、VB2、VPP15.医院的基本膳食有普食、软食、半流质膳食、流质膳食16.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EAR、RNI、AI、UL。17.谷类食品不含有维生素A、C、D。18.人体热能消耗途径为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19.我国儿童主要的营养缺乏病是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20.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方面。21.人类的需要体系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名词解释1.营养2.营养价值3.食物中毒4.膳食纤维\n5.膳食结构6.生产性毒物7.化学性窒息性气体8.Silicosis9.PTS10.医学模式11.预防医学12.secondaryprevention13.整体健康14.健康促进15.环境污染16.公害病17.温室效应18.有效氯19.碘缺乏病20.同质21.样本22.总体参数23.误差24.统计描述25.医学参考值26.标准误27.参数估计28.置信区间29.假设检验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简述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物。3.简述氯化消毒的原理及常用的消毒物。4.简述碘缺乏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5.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6.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7.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8.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9.试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10.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有哪些?11.中暑的临床表现及防护措施是什么?12.振动和噪声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n5.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6.平衡膳食宝塔分几层?怎样正确应用平衡膳食宝塔?7.简述急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及治疗原则。8.简述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9.请描述一下家庭的主要功能?10.简述心身疾病的特点。11.举例说明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各有哪些?12.简述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13.简述慢性病的概念及其共同特点14.简述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15.简述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24.简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照设计类型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3大类(1)观察法中又有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2种设计类型,其中描述性研究主要是描述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揭示流行或分布的现象,提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它包括个案报告、现况调查、疾病监测、生态学研究等。分析性研究主要是研究影响分布的因素.检验病因假设,它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2)实验法主要是研究评价疾病防治干预措施的效果,可确证病因假设,它可分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后者包括个体试验与群体试验(3)数理法主要是通过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描述疾病流行规律、考核疾病防治效果25.普查的用途及优缺点:(1)普查的用途: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②了解疾病的基本分布情况。③了解人群健康水平④了解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标准(2)普查的优缺点:①优点:a.调查对象为某特定人群中的全体成员,没有抽样误差。b.可以全面描述疾病分布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c.可以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d.可以普及医药卫生知识。②缺点:a.工作量大,涉及的人员多,组织工作难度大,容易出错或遗漏,调查质量不易控制。b.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高。c.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且诊断方法复杂的疾病。26.简述疾病暴发应急调查的步骤和内容:疾病暴发应急调查的步骤和内容:(1)核实诊断、确认暴发。(2)现场调查。(3)资料整理与分析4)总结报告27.简述普查的用途及优缺点:(1)普查的用途: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②了解疾病的基本分布情况。③了解人群健康水平④了解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标准(2)普查的优缺点:①优点:a.调查对象为某特定人群中的全体成员,没有抽样误差。b.可以全面描述疾病分布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c.可以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d.可以普及医药卫生知识。②缺点:a\n.工作量大,涉及的人员多,组织工作难度大,容易出错或遗漏,调查质量不易控制。b.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高。c.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且诊断方法复杂的疾病。28.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①组织实施较容易,省力、省钱、省时间。②所需研究对象较少,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选择。③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简称“一病多因”。④一般无伦理学问题。⑤用途较广泛,可用于病因探索、初步检验假设、干预措施效果考核等。(2)缺点:①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率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不能确证因果关系。③不能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计算分析相对危险度。④选择研究对象时易产生选择偏倚⑤回顾性调查时易产生信息偏倚。6.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①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得的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③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④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⑤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简称“一因多病”⑥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2)缺点:①组织实施较难,费时间、费力、费钱②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③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④设计要求高,收集与分析资料较复杂。7.简述筛检的用途:(1)早期发现可疑病人,以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实现疾病的第二级预防(2)发现高危人群,以便及早采取预防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病率,实现疾病的第一级预防(3)开展疾病监测。(4)了解疾病自然史8.简述筛检的应用原则:(1)被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前重大的卫生问题(2)筛检试验方法必须简便、快速、安全、可靠、经济,并易被群众接受(3)被筛检的疾病应有适宜的确诊方法。(4)被筛检的疾病应有有效的治疗手段(5)筛检应能为群众所接受,必须遵守尊重群众意愿、有益无害、公平公正等伦理学原则。9.五、案例分析题1.案例题:某乡小学有学生2500名,教职员工40人。5月上旬,有30名学生出现发热、食欲减退,部分病例有腹泻、表情淡漠,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乡卫生院以疑似伤寒,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疾控中心达到现场后,核实诊断,认为确实存在疫情暴发可能,是否是伤寒暴发,需进一步开展实验室检测。(1)为了诊断是否是伤寒,应采集什么标本?(2)对30例病例采集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病原学诊断阳性20例。学校有一食堂,饮用井水,离水井约1米远,有一污水沟。4\n月中旬一场暴雨,水井曾被淹过。为确定暴发原因,还应采集哪些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3)采集了井水、污水、苍蝇、食堂厨师的粪便进行检测,均未检出伤寒沙门菌,但井水卫生学指标严重超标。分析本起疫情的发生可能与井水的污染有关。为了验证这个假设,还应该进一步怎样调查?(4)如何治疗?1.案例题:某乡中学9月7日-10日,发生30例以发热、头昏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的病例。首例病例9月7日发热、头昏、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脓血便。临床诊断为:菌痢。(1)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分为哪几类?(2)菌痢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报告标准是什么?(3)疾控中心对部分病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菌例病例的粪便标本应如何采集?(4)从部分患者和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肛拭子标本中均痢疾志贺菌。可以确定学校发生了一起细菌性痢疾疫情暴发。是不是可以确定本起疫情是由食堂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引起的?(5)为了确定疫情发生的原因,疾控中心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此时,为了确定疫情发生的原因,应如何开展调查?(6)医院根据菌株的药敏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抗菌治疗。近年来,菌痢的耐药谱发生了哪些变化?(7)细菌性痢疾的并发症主要有哪些?(8)县医院对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隔离治疗,符合出院标准的学生,出院。菌例的出院标准?2.案例题某患者在柬埔寨金边市(市区内)打工,从事建筑行业。自诉9月1日因淋雨出现发热,乏力,伴头痛、左眼眶疼痛、双膝关节酸痛,到柬埔寨市某小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登革热病。9月3日患者回国,此时患者仍有发热,体温38℃,少尿,颜色无异常,大便正常,全身出现针尖大小的红斑疹、出血点,持续3天。在深圳市某个体诊所就诊过,9月5日回到某省家中,到乡卫生院就诊。(1)登革热的传染源是什么?\n(2)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什么?(3)县疾控中心接到乡卫生院的报告后,立即对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主要关注哪些方面?(4)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在柬埔寨工作及居住场所周围杂草丛生。患者未使用蚊帐,有蚊虫叮咬史。患者发热后在柬当地医院就诊时,接诊医生说最近该院治疗了几例登革热病人。患者9月3日回国,在深圳停留2天后,回到家中,家中有妻子和二个子女,回家后未外出。此时,疾控中心应主要应采取哪些措施?(5)病例血液标本立即送到省疾控中心进行RT-PCR检测,核酸片断阳性。如何对该例登革热病例进行管理?(6)当地正值夏季,蚊子密度较大。如何紧急控制媒介伊蚊的密度?(7)当地动员群众,组织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了伊蚊孳生地。有病例发生情况下,如何评估媒介控制达到了要求?(8)鼠疫疫情根据发生的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及对社会危害程度,将人间鼠疫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那么,腺鼠疫在1个县6天内发生9例,属于哪一级鼠疫疫情?1.分析某地麻疹患者年龄构成,显示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提示了什么?2.一个乡小学同时出现2例发热、出疹病人,经血清学检查,麻疹IgM阳性,证实为麻疹病例。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暴发,此时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3.某地高温季节,突然出现一剧烈腹泻患者,粪便呈清水样,伴有呕吐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此例病人在病原学检查结果尚未报告前,你高度怀疑是什么病?4.我国南方某农业县,7月底8月初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烧、呕吐、抽搐、昏迷,发病数百人,病死率高达20%左右,引起当地群众的恐慌。当地疾控机构立即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涉及面广,涉及十余个乡镇。病例分布高度散在,每个村仅1-2人,未见一户两例病人。医院检查,病人脑脊液压力升高,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病例居住地周围环境差,蚊蝇较多。根据以上资料,你认为本次疫情最大的可能是什么疾病引起。六、论述题1.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论述选择偏倚的常用控制方法3..如何评价研究题目是否选择得当?\n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3.病因宿主环境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5.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6.降水地面水地下水7.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8.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9.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10.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11.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工伤12.革水密风护管教查13.干热环境湿热环境夏季露天作业14.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15.感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16.振动性白指17.蛋白质脂肪糖18.常量元素微量元素19.VB1VB2VPP20.普食软食半流质膳食流质膳食21.EARRNIAIUL22.ACD23.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24.佝偻病缺铁性贫血25.能力气质性格26.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二、名词解释1.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过程。2.营养价值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3.食物中毒指正常人摄入正常数量可是状态的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物或误食有毒食品引起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4.膳食纤维植物性食品中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多糖类物质。\n1.膳食结构是指人群消费的食物种类及数量的相对组成。2.生产性毒物指在一定条件下,摄入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3.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指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的气体。4.Silicosis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性二氧化硅较高的粉尘而引起得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5.PTS噪生对内耳的损伤不断蓄积,产生机械性损伤和代谢性损伤,而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称永久性的听阈位移。6.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7.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8.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9.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10.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11.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12.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叫公害病。13.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汽能吸收和反射由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热辐射,是地表温度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等同于人工温室的作用,故称为温室效应14.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时,凡含氯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大于-1者,陈为有效率,具有杀菌作用。15.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最明显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和克订病。16.同质:统计研究中,给观察单位规定一些相同的因素情况,17.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18.总体参数: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更确切地说,是指有规律分布的总体)的特征量,称为总体参数。19.误差:是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随机误差与非随机误差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系统误差与非系统误差两类。20.统计描述:是利用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相结合来描述样本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21.医学参考值:是指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及生化指标常数,也称正常值。22.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简称为标准误,用σx\n来表示。1.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值(统计量)推断总体指标值(参数。参数估计分为点(值)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2.置信区间;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是按一定的概率(l-a)用一个区间范围来估计总体均数,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为(1-a)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3.假设检验:旧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重要内容々它是指先对总体的参数或分布作出某种假设,再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根据样本对总体提供的信息,推断此假设应当拒绝或不拒绝四、简答题1.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慢性作用:由于污染物多为低剂量、长时期的排入环境中,因而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作用。当人体吸收环境污染物的量逐渐累积到足以造成机体操作的剂量,或有害污染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积累(机能蓄积)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远期危害:(1)致癌作用。环境的致癌因素可分为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2)致突变作用。突变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两方面。(3)致畸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2.生活炉灶;人体排放;建筑材料及家具;烟草烟雾;其他,如家用电器和家庭化学物的使用。3.氯化消毒的原理:氯气或其他氯化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下即很快水解成次氯酸(HOCl):Cl2+H2O→HOCl+H++Cl-2Ca(OCl)+2H2O→2HOCl+Ca(OH)2+CaCl2Ca(OCl)2+2H2O→2HOCl+Ca(OH)2次氯酸分子小,不荷电,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影响细菌的多种酶系统,例如,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并损伤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而导致细菌死亡。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破坏。常用消毒物法:(1)常量氯化消毒法即按常规加氯量(一般为1—3mg/L)进行饮水消毒的方法。(2)持续氯消毒法指用放有漂白粉或漂精片(一次消毒用量的20—30倍)容器,上面打孔,悬浮于水中,借水的振荡,容器内的消毒剂由小孔中漏出。(3)过量氯消毒法:加入10倍于常量氯化消毒时所用的加氯量,即10—20mg/L。4.碘缺乏病病因: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因素:(1)高碘。(2)致甲状腺肿物质如木薯、杏仁、黄豆、核桃仁和豌豆等食物中含有CN-\n,进入体内可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浓缩能力,还可从甲状腺中驱除碘,致甲状腺素合成障碍引起甲状腺肿大。(3)饮水因素。主要临床表现: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克汀病(简称地克病)。防治措施:在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区,补碘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补碘的方法主要有碘盐;碘油。此外,患者也可口服碘化钾,但用药时间长,不易坚持。5.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6.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7.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8.预防医学的特点与临床医学的区别:(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9.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1)职业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法与各种卫生标准的制定,卫生监督包括经常性卫生监督和预防性卫生监督。(2)工程技术措施:用低毒或无毒物质替代高度物,有害物的生产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采取机械化、自动化、远距离操作以消除或减少有害因素的危害。(3\n)个人防护与卫生保健措施:呼吸防护器、面具、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有目的的选择,加强健康教育,使劳动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狼嚎卫生习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4)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5.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1)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3)过敏性疾病,生物气溶胶为主要原因。(4)癌症。(5)畸胎。(6)其它急慢性疾病。6.中暑的临床表现:(1)热射病,临床表现: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皮肤干热发红,脉搏快而无力、呼吸快而浅表,严重时出现昏迷,体温升高可达40度。(2)热痉挛。以四肢肌肉和腹肌痉挛为多见,尤以腓肠肌为最常见,痉挛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3)热衰竭。起病迅速,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多汗、口渴、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防护措施:(1)技术措施。(2)保健措施:①加强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和定期或入暑前体检;②合理供给清凉保健饮料及食品;③加强个人防护。(3)组织措施①落实防暑降温工作;②开展卫生宣传教育;③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7.振动对人体的危害:(1)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危害——全身振动病振动可影响手眼的配合,使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改变,以及晕车病等。(2)局部振动病表现为白指或称雷诺氏现象,手麻、手痛,骨关节、肌肉系统症状,和其他症状,如头昏、头痛和睡眠障碍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对听觉功能的影响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可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对高频区的听力损失和噪声性耳聋)和爆震性耳聋。(2)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的作用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常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慢,外周阴力增加、血压不稳。长期作用可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8.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1)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癌和肠道疾病的发省。(2)降低血胆固醇,对心血管疾病和胆石症有良好作用。(3)降低餐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4)控制体重及减肥。9.(1)平衡膳食宝塔分五层谷类食品位于底层;蔬菜和水果类食品位于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品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位于第四层;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2)平衡膳食宝塔应用①确定你自己的食物需要,不一定要每天搬照摄入量进食,重要的是要按照宝塔各层、各类食物的大体比例;②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③要合理分配三餐食量;④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⑤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n5.(1)诊断:根据集体伙食单位短期内爆发大批急性胃肠炎患者,结合季节及饮食情况(厨房卫生情况、食物质量、保管及烹调方法的缺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有条件时,应取患者吐泻物及可疑的残存食物进行细菌培养,重症患者血培养,留取早期及病后二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可疑时,尤其是怀疑细菌毒素中毒者,可做动物试验,以检测细菌毒素的存在。(2)治疗:1.暴发流行时的处理应做好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将患者进行分类,轻者在原单位集中治疗,重症患者送往医院或卫生队治疗,即时收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学的检验工作,以明确病因。2.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宜清淡,多饮盐糖水。吐泻腹痛剧者暂禁食,给复方颠茄片口服或注射654-2,腹部放热水袋。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血压下降者予升压药。高热者用物理降温或退药热药。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过敏型。以抗组织胺药物治疗为主,如苯海拉明等,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精神紧张不安时应给镇静剂。3.抗菌治疗通常毋须应用抗菌药物,可以经对症疗法治愈。症状较重考虑为感染性食物中毒或侵袭性腹泻者,应及时选用抗菌药物,如丙氟哌酸、呋喃唑酮、氯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葡萄球菌的食物中毒可用苯唑青霉素等治疗。但抗菌药物不能缩短排菌期。食物中毒的处理:(1)积极抢救处理病人。(2)及时处理可疑食物及现场。(3)对饮食行业及炊事人员中带菌者或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皮肤病者,应调查并积极治疗。(4)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站和有关部门报告。(5)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进行卫生宣传及指导工作,针对本次中毒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和措施。6.合理的食物调配;科学的加工烹调;良好的用膳制度;食物对人体无毒无害,保证安全。7.生养和教育子女;生产和消费;赡养父母老人;提供休息娱乐的特殊环境,是情感释放与抒发的最佳场所。8.心身疾病的特点:(1)必须有躯体症状和与躯体症状相关的体征。(2)发病原因是或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3)通常涉及到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4)同样性质和强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一般人只引起正常范围内的生理反应;而对心身疾病患者或易感者可引起病理生理反应。(5)遗传或性格特征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9.(1)促进健康行为是指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主要有合理营养、适度睡眠、积极锻炼、缓解心理压力和保持心态平稳、定期体检、不吸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积极应对突发事件、正确看待疾病和死亡等。(2)危害健康行为是指偏离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期望方向上的行为。主要特点是该行为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明显或潜在的危害作用;该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一定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该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经历中习得的,例如吸毒、吸烟、酗酒等。10.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1)传播途径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2)\n冬、春季高发(3)儿童、少年多见(4)无有效免疫条件下,人群发病呈周期性(5)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5.慢性病的概念及其共同特点:(1)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病因复杂、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2)共同特点:①是常见病、多发病;②发病隐匿、潜伏期长;③多种因素共同致病,一果多因,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④多种因素相互关联,一因多果;⑤增长速度快,发病呈年轻化趋势,6.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心脑血管疾病总的预防策略是以社区为基础、三级预防相结合、采用健康促进手段、开展综合防治。第一级预防:是指控制其危险因素而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主要措施:①,健康教育;②合理膳食;③禁烟限酒;④适量运动;⑤控制体重;⑥心理平衡。第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病者采取“三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展或急性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措施: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增强群众自我发现、早期发现、主动发现就诊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医务人员诊治水平和指导群众自我保健的意识与责任,进行科学规范诊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并发症,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复发;对患者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加强心理咨询、心理指导,采取疏导、支持、安慰、鼓励等措施,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合理运动也有助于减缓疾病的进展。第三级预防:是指对心脑血管病的后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发生并发症和伤残、延长寿命。主要措施:建立健全康复组织和伤残服务体系,提供功能性和心理康复指导及合理的康复治疗,加强社会支持等。7.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统计设计: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和观察指标,并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决定用什么方式和方法获取原始资料,并对原始资料如何进行整理,以及整理后的资料应该计算什么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的预期结果如何等进行计划安排,力争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2)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根据设计的要求,获取准确可靠的原始资料,是统计分析结果可靠的重要保证。(3)整理资料:整理资料就是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反复核对和认真检查,纠正错误,分类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资料整理的过程包括审核、分组、汇总。(4)分析资料:分析资料是根据设计的要求,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专业知识,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8.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照设计类型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3大类(1)观察法中又有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2种设计类型,其中描述性研究主要是描述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揭示流行或分布的现象,提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它包括个案报告、现况调查、疾病监测、生态学研究等。分析性研究主要是研究影响分布的因素.检验病因假设,它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2)实验法主要是研究评价疾病防治干预措施的效果,可确证病因假设,它可分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后者包括个体试验与群体试验(3)\n数理法主要是通过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描述疾病流行规律、考核疾病防治效果。5.疾病暴发应急调查的步骤和内容:(1)核实诊断、确认暴发。(2)现场调查。(3)资料整理与分析4)总结报告6.普查的用途及优缺点:(1)普查的用途: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②了解疾病的基本分布情况。③了解人群健康水平④了解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标准(2)普查的优缺点:①优点:a.调查对象为某特定人群中的全体成员,没有抽样误差。b.可以全面描述疾病分布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c.可以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d.可以普及医药卫生知识。②缺点:a.工作量大,涉及的人员多,组织工作难度大,容易出错或遗漏,调查质量不易控制。b.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高。c.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且诊断方法复杂的疾病。7.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①组织实施较容易,省力、省钱、省时间。②所需研究对象较少,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选择。③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简称“一病多因”。④一般无伦理学问题。⑤用途较广泛,可用于病因探索、初步检验假设、干预措施效果考核等。(2)缺点:①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率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不能确证因果关系。③不能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计算分析相对危险度。④选择研究对象时易产生选择偏倚⑤回顾性调查时易产生信息偏倚。8.队列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①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得的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③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④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⑤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简称“一因多病”⑥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2)缺点:①组织实施较难,费时间、费力、费钱②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③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④设计要求高,收集与分析资料较复杂。9.筛检的用途:(1)早期发现可疑病人,以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实现疾病的第二级预防(2)发现高危人群,以便及早采取预防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病率,实现疾病的第一级预防(3)开展疾病监测。(4)了解疾病自然史。10.筛检的应用原则:(1)被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前重大的卫生问题(2)筛检试验方法必须简便、快速、安全、可靠、经济,并易被群众接受(3)被筛检的疾病应有适宜的确诊方法。(4)被筛检的疾病应有有效的治疗手段(5)筛检应能为群众所接受,必须遵守尊重群众意愿、有益无害、公平公正等伦理学原则。五、案例分析题1.案例题:\n(1)为了诊断是否是伤寒,应采集什么标本?①血(宜在病程的第1-2周采集);②粪便(宜在病程的第3-4周、抗生素治疗前或停药3天后);③尿;④骨髓(整个病程均可采集);⑤胆汁(2)为确定暴发原因,还应采集哪些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①井水;②污水沟的水;③学校食堂厨师的粪便;④苍蝇(3)为了验证这个假设,还应该进一步怎样调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调查。(4)如何治疗?采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病例。1.案例题:(1)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分为哪几类?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分为:痢疾志贺菌(A群)、福氏志贺菌(B群)、鲍氏志贺菌(C群)、宋内志贺菌(D群)。(2)菌痢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报告标准是什么?①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例10例及以上,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②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区域内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水平超过以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3)菌例病例的粪便标本应如何采集?①应在服用抗生素前采集。②采集新鲜粪便的脓血、黏液、水样便或稀便部分,采集量1-2克,立即保存于Carry-Blair运送培养基内送检。③若患者不能自然排出大便,灭菌直肠棉拭子先在灭菌生理盐水中沾湿后,棉拭子多余的液体贴管壁挤出,轻轻旋转插入肛门内约4-5cm(婴幼儿约2-3cm)处,于紧靠肛环边的隐窝处旋转采集直肠表面黏液后退出。④标本采集后立即填写采样登记表,并于试管上做好标记。(4)是不是可以确定本起疫情是由食堂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引起的?不一定。(5)此时,为了确定疫情发生的原因,应如何开展调查?建立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收集相关流行因素、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建立假设并验证。\n(6)近年来,菌痢的耐药谱发生了哪些变化?①目前志贺菌对磺胺类、四环素类、氨苄西林类抗菌药物存在广泛的耐药性,已不作为细菌性痢疾治疗的推荐药物。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成为治疗痢疾的一线药物,但对Ⅰ型志贺痢疾菌的疗效已经下降。③最近的研究表明,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和阿奇霉素治疗细菌性痢疾,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④各地区因治疗用药不同耐药谱型会不尽相同,但耐药与多重耐药性的日趋严重,为菌痢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增加了难度。(7)细菌性痢疾的并发症主要有哪些?①志贺菌败血症②溶血-尿毒综合征(HUS)③关节炎(8)菌例的出院标准?①临床症状消失、隔日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②基层医院不具备细菌培养条件者,经正规治疗,待患者症状消失、大便正常一周后可出院。1.案例题(1)登革热的传染源是什么?病人、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2)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什么?埃及伊蚊、白纹伊蚊。(3)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主要关注哪些方面?发病经过和就诊经过、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既往是否患过登革热、乙脑疫苗接种史、发病后到过地方和停留的时间、发病处周围环境积水容器情况、防蚊设备使用情况等。(4)此时,疾控中心应主要应采取哪些措施?①要求医院按登革热病例隔离治疗病人②向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出通报,告知病人在深圳逗留的地点、时间和接触的人③对病人的家属采血,进行检测④采集病人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标本⑤媒介伊蚊控制、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n(5)如何对该例登革热病例进行管理?①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应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②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③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6)如何紧急控制媒介伊蚊的密度?①紧急喷药,杀灭成蚊②清除伊蚊孳生地(7)有病例发生情况下,如何评估媒介控制达到了要求?布雷图指数在小于5。(8)属于哪一级鼠疫疫情?一般鼠疫疫情(Ⅳ级)1.分析某地麻疹患者年龄构成,显示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提示: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均未做好。2.一个乡小学同时出现2例发热、出疹病人,经血清学检查,麻疹IgM阳性,证实为麻疹病例。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暴发,此时最有效的措施是:易感者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3.某地高温季节,突然出现一剧烈腹泻患者,粪便呈清水样,伴有呕吐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此例病人在病原学检查结果尚未报告前,你高度怀疑是:疑似霍乱。4.本次疫情最大的可能是乙型脑炎引起。六、论述题1.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为:①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均无所研究的疾病或事件,需经一段时间随访才能发现病例(或事件结局);②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分组,其暴露状况已客观存在,研究者不能将其随机化分配;③人群的暴露及其变化由研究者调查与记录;④从因果关系视之,因在前,果在后,由因寻果;⑤可计算两组的发病率、发生率、治愈率、死亡率和相对危险度(RR)。2.选择偏倚的常用控制方法:选择性偏倚主要在设计阶段出现,因此,为了避免和减少产生这类偏倚的可能性,应慎重进行研究设计。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随机化 为尽量使两个比较组除研究因素以外其它各种条件都保持均衡,应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可用单纯随机化 (simplerandomization)、区组随机化 (blockrandomization) 和分层随机化 (stratifiedrandomization)\n的方法使每个研究对象进入各比较组的机会均等。将不同病情、不同特征的研究对象均衡地分配在各比较组中,就可防止选择偏倚。(2)设立对照 在临床试验中,可设立两个或多个对照组,其中之一应来自一般人群,其它对照组可以来自医院,这样既可以代表社区一般人群,又可以代表医院内不同类型的病人。然后对试验组和不同对照组的主要基线状况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有选择偏倚存在。如果采用各种对照组所获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别,即可表明选择偏倚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时还要注意考察不同对照组获得相似的结果是否会由于各对照组的选择偏倚程度相同所致,以免影响结果的真实性。(3)严格诊断标准 在设计阶段应明确研究对象的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尽量选用国内外一致公认的诊断标准,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在研究实施阶段,要严格遵守,不能轻易改动。否则,要影响入选对象,造成对研究真实性的影响。(4)提高应答率 在临床研究中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应答,尽量提高应答率,防止或减少失访,减少选择性偏倚。如果出现了无应答或失访,要针对产生的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如果无应答率或失访率超过10%,研究结果的推论就应慎重。如有可能,应在无应答者或失访者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获得应答,并将抽样结果与应答者的结果相比较,若结论一致,则表明无应答或失访对结果影响不大;若差异明显,则出现选择偏倚的可能性很大。此外,也可在资料分析时加以处理,即对试验组无应答或失访对象作为无效或阳性事件发生者;对照组中无应答或失访对象作为有效或阴性事件发生者,再经统计学分析,假设两者的结果相近而无显著差异,则无应答或失访对研究无明显影响。否则,要慎重地做出结论。1.评价研究题目选择是否恰当,应考虑如下标准:(1)、是否为国家或地区性为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2)、研究的重点是否明确;(3)、是否掌握了本研究涉及的最新科技信息;(4)、是否具有创新性;(5)、是否可行;(6)、预期的成本—效果如何;(7)有无违背医学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