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宋词课件 23页

  • 2.17 MB
  • 2022-08-02 发布

高中语文北宋词课件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n目录临江仙晏几道鹧鸪天晏几道清平乐黄庭坚踏莎行秦观横塘路贺铸苏募遮周邦彦\n\n1.上片词人是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手法A.梦后酒醒。因怀念之深而以酒醉销愁,酒醉而有相见的美梦,梦虽美丽但却短暂,酒醒梦断后,楼台高锁、帘幕低垂,愈加孤寂-----景物描写,情景交融,烘托、渲染孤寂的心境。B.去年春恨:“去年”“却来”,显见春恨非一朝一夕,而是由来已久,点出春恨之深长难销。C.落花微雨。“落花”“微雨”,春芳已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烘托、渲染。D.双飞独立。无情的春燕尚且能够双宿双飞,而有情之人却只能落花微雨之中独立,反衬手法,以物衬人,孤寂伤感之情深化。\n2.初见小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表面写小苹的衣着与技艺,深层处还写出了什么?你能说说小苹这个少女的美好形象吗?“两重心字”暗指心心相印,“说相思”因害羞而以琵琶传相思之情,两情相悦。形象:天真烂漫、娇美可人、温柔多情。\n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如何理解?彩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意,彩云常用来比喻美好而薄命的女子。明月传统意象也暗写分离。当时的明月今日仍在,而明月之下的彩云(人)却已不在,以“物是”衬“人非”,表达无尽的思念之情。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n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n1.这首词在色彩使用上有何特色?“彩袖”“玉钟”“颜红”“杨柳”“桃花”“银釭”,色彩艳丽。营造了美丽的爱情世界。2.将词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勾画出来:当年——别后——今宵3.这首词的内容表现了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是哪三个过程:初盟,别离,重逢。4.梳理词中起伏的情感脉络:暗伏情感脉络:欢乐——愁苦——欢乐。\n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n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n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n3.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n\n\n(1)这首词有诸多物象。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要采用象征手法?明确:雾、月:本身的虚无缥缈,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楼台:心中向往的境界。津渡:乘船出发的渡口,也是人生出发的津渡。桃源: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杜鹃:表示春暮;暗含归乡之意。斜阳:不止说一日之暮,还指春暮,尤其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原因:符合其贬谪之人的身份;收到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n(2)“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3)苏东坡最欣赏这首词的结尾两句,亲自把它写在扇面上,并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续!’这是为什么?请你替苏东坡谈一谈最欣赏的原因。”流水本无情,可词人却故意责怪其不留情,不愿留下来陪伴词人渡过这寂寞难熬的日子,用拟人的手法,极其含蓄宛转地表达出内心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n\n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n2.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词人点出美人虚度年华,必致“美人迟暮”,暗暗关合到自己的遭际。\n3、请分析一下结尾三句之妙。A借景抒情。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烟草”连天,突出“闲愁”的辽阔无边;“风絮”满城飞舞,是表示“闲愁”的纷烦杂乱;“梅雨”连绵,是表示愁之长,永无尽期。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C化虚为实(虚景实写)。目的在于用作比喻,将无形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但所写又确系春末夏初横塘一带的景物,它本足以引起纷乱的愁绪,所以写来就显得亦景亦情,亦虚亦实。\n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n1.“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赏析“呼”和“语”。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n2.分析“五月渔郎相忆否?”运用的手法“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