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MB
- 2022-08-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提高中等阶层收入的一些建议国民经济管理田玉梅\n\n\n\n\n\n\n失业的中产阶层\n\n\n1、政府增加对中产阶层的关注在发达国家,由于中产阶层是社会上最庞大的人群,政府实施相关政策时总会考虑政策对这一群体的影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把培育壮大中产阶层作为政策目标,实施一些有利于中产阶层发展的政策。我国政府虽然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目标,但并未落实到具体政策层面。而且,提出“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于调节收入分配,并未把这个群体作为利益相关群体的概念来考虑。因此,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较少考虑对中产阶层的影响。比如税收政策,大多数中产阶层感觉最近5年来他们缴纳的税款越来越多。\n缴纳的税款所占比例较大幅度增加54.90%很大幅度增加16%没有变化26.40%减少2.70%\n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有力杠杆。由于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具有直接性和快捷性,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因此,它是政府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n从财政支出政策来看,要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价值基础,重点抓好以下两个环节。一是要适当提高就业经费的预算比例,增加对就业的财政投入。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就必须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就业人口。面对目前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就业经费又严重不足的状况,在制定促进就业的财政支出政策时,必须恰当确定就业经费在GDP和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其吸纳劳动力的空间。\n二是要加强对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服务、居民住宅、教育娱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从财政收入政策来看,要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中等收入阶层征收个人所得税时,不宜采取过高累进税政策;对一些自谋职业的失业人员,应当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可考虑在三年内免征有关税费,使之得到较多的个人可支配性收入。\n3、货币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又一个有力杠杆,它对于创造就业的经济条件、扩大有效需求,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而创造就业的经济条件、扩大有效需求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就必须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n当前政府的货币政策要以创造就业的经济条件和扩大有效需求为价值基础,重点制定优惠的信贷政策,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失业人员自办经济实体;加大对第三产业、劳动服务企业等相关行业的信贷政策支持力度,从而拓宽就业空间;向有职业保证和有较高学历、职称的人员提供消费信贷。\n4、教育政策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不仅与其职业、收入水平息息相关,而且与其生活质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中国新崛起的中等收入阶层具有高学历的特征。可以说,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得大多数社会成员有可能在职业身份上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因此,制定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教育政策,已是势在必行。对此,我特别强调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加以改变。\n一般而言,常规教育主要强调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就业素质的培养和增强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方面,职业教育具有普通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而言,是实用型人才的加工厂。传统产业的转型、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在各类教育形式中,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能迅速地对劳动力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满足市场多种多样且不断更新的实用型人才需求。\n二是职业教育对就业市场而言,是市场正常运作的润滑剂。职业教育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再培训使从业者知识技能得到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消除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同时,职业教育在培养规模上比普通教育有更大的弹性,它可以在就业市场不景气时容留新增劳动力和吸纳下岗失业职工进行培训与再培,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劳动力蓄水池作用,减轻当期劳动力供求的总量失衡。\n三是职业教育对个人就业而言,是实现就业的催化剂。职业教育正是通过改变从业者的择业观念、更新其职业技能从而增强其就业能力,降低从业者的就业难度,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发挥就业催化剂的功能。此外,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其本身也构成一大产业,在我国仍有极大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可成为经济和就业新的增长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采取新政策。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的功能,增强低收入者从业、创业的素质。\n5、社会保障政策由于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反映生活质量的概念,因此,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就必须建立能够覆盖社会大多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覆盖面过窄、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资金管理混乱等方面的问题。这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客观需要极不适应,因此,必须进行政策改革,尤其是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n住房保障制度除了关爱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的相关权利也不容忽视。当然,对这部分人群不可能都采取廉租房的办法,那样就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但应该可以采取“市场+补贴”的办法。办法一是国家全面采取货币分房制度,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普通工薪阶层长期跟不上GDP增长的工资。\n办法二是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1981年我国开始收个人所得税的时候起征点是800元,那个时候的800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8000元。但是现在起征点只有2000元,明显不合理。办法三是对住房月供和房租(每户只限一套房)实行税前列支。这三个办法,多管齐下,可以对中等收入阶层的住房负担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n6、积极稳妥推进劳动者集体谈判制度,提高劳动者收入劳动者收入份额的下降,从根本上说是源自于单个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面对企业天然的弱势地位,而劳动者的集体谈判可以改善博弈弱势,有效地保护其经济利益。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为积极稳妥推进劳动者集体谈判奠定了合法基础。从经济学理论上分析,劳动者的集体谈判可以校正劳动力市场企业买方垄断,以市场竞争的方式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从现实考察,劳动者的集体谈判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维护劳动者经济利益,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可以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的“社会安定装置”。\n7、就业政策破除民间资本的进入门槛,扶持更多的中小企业,以提高就业水平。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要在一般领域加快国有企业的退出步伐,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门槛。(1)通过银行信贷、政策扶持等手段扩大企业数量,保证广大群众获取持续增长的工资收入加大资本市场发展速度。股市扩容,可以使资本更多地进入一级市场,加大对各类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只有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更多的企业输血造血,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也为广大群众提高财产性收入提供了空间。\n(2)从制度上和政策上,大力鼓励创业,发展能增加中等收入人口和能增加就业的小企业,以改善创造和分配财富的结构,让更多“小老板”成为中等收入者的有生力量。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增加个体业主和私营企业主数量,坚决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使不同的生产要素拥有者在为发展经济作贡献时,迅速提高其收入水平。\n8、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状况对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产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收入分配政策和城市化政策。从产业结构来看,一个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50%的社会。因此,就必须实现社会职业结构的转换,即由以蓝领为主体的职业结构变为以白领为主体的职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多数社会成员成为职业身份上的中等收入阶层,从根本上改变“金字塔型”的职业结构。\n要实现职业结构的转换,就必须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目前的产业政策要做到城乡有别。在城市,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邮电、通讯、金融、证券、商业、饮食、服务、旅游、娱乐、传媒、咨询、策划、保险、社区服务等产业;在农村,要尽快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型农业,同时,要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强农村本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n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