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3.60 KB
  • 2022-08-02 发布

《高中文科政治》PPT课件

  • 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4、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5、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6、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n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生产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⑤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n材料一:进入21世纪,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中,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美国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产值目前已经占到GDP的31%;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日本文化产业的盈利已超过其汽车工业。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则相对滞后,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存在巨大逆差。材料二:中国动漫产业总收益已开始超过电影业。巨大的市场和薄弱的原创力导致中国动漫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日本、美国。中国成为动漫产品最大输入国。仅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每年就从中国“掠走”6亿元。迪斯尼电影《花木兰》、《人猿泰山》的人物造型设计张振益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不足。请根据材料,说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n参考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分)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分)\n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08年5月1日起,《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施行②晨练、下棋、唱歌等社区活动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8年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年3月,两会在北京召开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D\n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区别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软实力”是看到了A.国家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C.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D.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性答案:B\n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B.经济和政治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文化是由知识分子创造的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政治由文化、经济所决定,又给予文化和经济以重大影响答案:C\n如今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朝阳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基础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这表明A.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D.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答案:A\n4.某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让墙壁说话、让小草育人”理念。这体现了A.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环境B.文化环境以自然环境为载体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答案D\n5.虽然以前我国只把春节设为公众节假日,但中国人历来也十分重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这是因为文化对人具有的影响。A.深远持久B.潜移默化C.积极向上D.消极被动答案A6.荀子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①“孟母三迁”②耳濡目染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n《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4、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5、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n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探究: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n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3.气者,理之依也。4.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5.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6.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7.世界由“元气”构成。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探究: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n1.心外无物2.“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3.收拾精神,自作主宰4.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理在气先。5.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6.谋事在人、成事在天。7.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探究: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n判断:【07】判断: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正确)【08】判断: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错误)【09】判断: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正确)\n判断: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错误2、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正确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错误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错误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错误6、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错误\n判断:7、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错误)\n【答案】A(09年)23.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nD(10年)2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n《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7、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8、意识的能动作用9、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0、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n(辩证)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我们要重视精神的作用。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实践,为人类造福。\n判断:【09】判断: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07】判断: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正确)【07】判断: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主观存在的反映。(错误)【10】判断: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n判断: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正确)2、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正确)3、运动是相对的、永恒的。(错误)4、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创造、改变和认识。(错误)5、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正确)6、意识的作用就是指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错误)\nA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社会历史性D.实践\nA24.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规律具有条件性D.规律具有主观性\n【答案】C2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nB26.右侧漫画启示我们要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从实际出发C.发挥主观能动性D.树立创新意识\n请结合《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下述材料的理解。我们复习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n答: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们在学习中,要遵循遗忘规律,学会学习。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我们在学习中认识和利用遗忘规律,提高学习效率。\n第二组同学通过上网了解到:甲流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2009年4月,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并且很快研制出了甲流的疫苗。有同学说:“甲流并不可怕,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发现、利用与改变规律。”(2)他们认为:“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发现、利用与改变规律。”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n(2)答: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3分)②但是,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3分)(如果有判断,也可以酌情给1分)\n第二小组在社会调查中发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的金钱观各不相同,引发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艰苦创业,成功后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有人生活并不富裕,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受到人们赞扬;有人金钱至上,搞权钱交易,受到法律的制裁。(2)从唯物论角度,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答: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调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现人们的金钱观是有差异的。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不同的金钱观对人生道路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一样的。\n例:请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与重要举措时间背景政策举措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偏快,物价结构性上涨过快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稳定物价;控制信贷规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5625亿元支持“三农”,安排1560多亿元用于教育事业等。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扩散和渗透,我国经济增幅下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实施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主要用于拉动经济增长,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建设支出,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支持地震灾区重建等;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等。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体现了《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论的哪些道理?\n①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制定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经济发展,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分)②我国政府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渗透,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及时作出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道理。(3分)\n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政府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渗透,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及时作出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制定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经济发展,\n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使用在给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在此背景下,人们提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1)请从哲学角度,探究提出“低碳经济”的依据。\n(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导致气候问题威胁人类生存,所以提出“低碳经济”。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联系材料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前经济发展和生活中过度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气候问题,使得人们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必要性。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联系材料\n《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1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1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n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要重视实践的作用。2、真理是具有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永不止境的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n判断:【08】判断: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正确)【09】判断: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错误)1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错误)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15、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正确)16、追求真理用无止境。(正确)\n例:2009年12月18日闭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决定将加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合作。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A.主观能动性B.社会性C.历史性D.目的性答案:B\n日常生活中,我们到经济实惠的小餐馆去吃饭,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到家门口的小店去买生活用品……为我们提供这些方便服务的往往是活跃于城乡的“草根经济”群体。“草根经济”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10个雇员以下)、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等为主体,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过去我国强调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草根经济”得到了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了城乡经济注入了活力。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调整,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n相关连接:1、货币政策的调整: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2、北京时间12月3日消息,美国宇航局今天表示,在地球上发现全新的微生物,它能利用砷进行新陈代谢,砷含有剧毒。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已经培训出一种细菌,该细菌能依靠砷维持生长,代替磷,一直以来磷被认为是生命必须的六种元素之一。该发现推导出新的可能,即有机体可以在宇宙中任何地方存在,甚至是在地球上利用生物化学能生长,这是过去未曾发现的。传统概念下六种生命基本元素: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碳)、H(氢)、O(氧)、N(氮)、P(磷)、S(硫)。\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