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 MB
  • 2022-08-02 发布

《高中历史列宁》PPT课件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7年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图一为群众向列宁墓敬献花圈图二为一位老人在列宁墓前以自己的方式缅怀列宁\n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n一、年轻的反叛者二、建党[布尔什维克党-俄共]活动三、领导十月革命四、巩固新生政权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六、对列宁的总评革命战斗的一生【教学重难点】重点: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难点: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n伟大的革命者源于伟大的信仰伟大的信仰造就了伟人的风范一、年轻的反叛者----革命理想的确立①17岁的列宁:沙皇政府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过去。②暗杀一个沙皇,还会冒出新沙皇。思考:以上言论反映列宁的思想主张上什么?这一主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推动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n一、年轻的反叛者----革命理想的确立原因:主张:①中学时代,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产生强烈的革命热情。②受其哥哥英勇行为的影响,强化了其革命思想。③阅读《资本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依靠人民,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立平等的新社会。①中学毕业后,参加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而遭到流放。②1893年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③1895年在日内瓦会晤普列汉诺夫。早期的革命活动:\n二、建党活动(布尔什维克党)准备工作:成立标志:意义:①组织准备②理论准备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雏形)1900年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1903年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①制定党纲:②中央机关:③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派布尔什维主义形成标志着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n三、领导十月革命----理论上指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创新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时间理论阐述革命实践作用启示一战期间二月革命后七月事件后变帝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一国胜利”二月革命(背景、领导、结果、性质)十月革命理论指导《四月提纲》“和平过渡”政权归苏维埃七月流血事件为夺权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国家学说”、武装起义夺权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国家\n三、领导十月革命----实践上指导①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②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n“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1917年3月二月革命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两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背景、领导主力、对象、结果、性质)推翻封建沙皇专制政权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平----武装\n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十月革命的进程\n四、巩固新生政权\n四、巩固新生政权退出一战: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争取和平、争取时间进行国内建设。①外交:②政治:③经济:④军事:迁都莫斯科;全国范围内建立苏维埃政权。粉碎内外反动势力[协约国、白匪军]进攻:把工作重心由和平建设重新转向军事方面。和平创造性劳动,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文化教育事业。\n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一积极作用:局限:超越生产力水平;引起严重经济政治危机;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探索失败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政治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材料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既是一种政策,又是列宁和苏维埃政权直接向共产主义过度的一种尝试,它已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①背景:②内容:③评价:④实质\n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一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二: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冲击最大的是农业、农民,他们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评价:是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论实践上是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为其它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经验、借鉴。实质与特点: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以便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①背景:②实施:③内容:④评价:⑤实质\n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作用农业工业贸易分配管理方法经济体制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工农生产的积极性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n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三3、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道路①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1920年,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②民族建设:1922年苏联成立后,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③政权政党建设理论:晚年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有论述。\n小结: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二:满足农民有关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的愿望……农民在本地范围内自由支配余粮等项要求.材料三:“我们机关实质上是从沙皇和资产阶级那里过来的机关,是资产阶级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问:①材料一中所说的办法是什么?为什么说是错了?②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较在农业方面政策有何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③依据教材分析,列宁是如何设想改变材料三理论的?④通过上述三材料,你如何评价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n对列宁的评价:小结:列宁有哪些重要事迹?\n他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新时代;世界现代史];他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对列宁的评价:\n巩固练习:1.20世纪初,俄国己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是指:A.社会矛盾的激化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人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2.十月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原因是: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B.经不起世界大战打击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D.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3.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A.开创了历史新时期B.推翻了旧的阶级统治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D.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CCD\n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B.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在: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6.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A.当时的社会性质B.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需要C.消除农民不满情绪需要D.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DCD\n7.一战结束后,苏维埃政权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苏俄的政策体现了:A.国际关系是以国家利益作为准则B.无产阶级政党是最进步、先进的政党C.国家的较量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D.军事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比较普遍,这说明: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B.工农联盟已出现严重危机C.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D.这种政策损害农民利益AD\n9.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的是: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D.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10.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1.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B.暴力夺权C.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D.和平夺权DAB\n再见\n《四月提纲》(背景、内容、影响)1917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为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背景:内容:影响:\n《布列斯特和约》内容选摘:1、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拉托维亚的一部分领土,红军撤离爱沙尼亚、芬兰和乌克兰。2、俄国支付给德国等国30亿卢布的战争赔款。1918年3月,苏维埃政府同德国等国签定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那么,如何评价《布列斯特和约》呢?从内容上看:这项和约对俄国是苛刻的:俄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从结果上看:苏俄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得到喘息机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n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目的、内容、成效、理论实践上、特点)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影响深远的经济改革政策;是从苏俄国情出发;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的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