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 MB
- 2022-08-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用“几何画板”制作的高中物理课件集锦\n前言《几何画板》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全国中小学推荐的数学教学软件,它具有能够准确地绘制几何图形、在运动中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使用简便易于学习和占用内存小等诸多优点。因为了解一个物理过程往往离不开动态的几何关系,所以《几何画板》也为展示物理图景提供了极好的软件平台。用《几何画板》制作的物理课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定量地反映物理过程,而且在初始条件发生变化时,它所描绘的物理过程也随之改变,但定量关系不变,这是为其它软件所不能达到的优点,所以我很喜欢使用它。\n我设计制作的物理课件,是真正意义上的“辅助教学软件”,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想在什么时候用就能在什么时候用,想用哪部分就能用哪部分,任课教师具有完全的自主权。下面请大家观看一些课件,这些课件是我自1997年以来制作的部分课件,虽经过无数次修改,但难免仍存在问题,请诸位老师多多指教,帮助我将课件做得更好,谢谢!\n平动和转动课件以车轮为例,说明什么是平动,什么是转动。双击各个按钮,可分别演示平动、转动,以及车轮向右向左滚动这三种运动形式。若将车轮上的点选为“跟踪点”,还可分析这三种运动的特点。用鼠标牵引标有“r”的小圆点,可改变车轮半径大小。\n相遇问题课件描述在什么条件下,匀速行驶的汽车A能追上前方的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B;在什么条件下汽车B又能再追上汽车A;在什么条件下汽车A不可能追上汽车B。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汽车A的速度VA,汽车B的加速度aB,开始时刻两车的距离s。时间参量t双击按钮后自动运行。\n小船过河课件通过小船过河问题,说明运动独立性原理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船行方向与河岸的夹角AOB,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1),河水流速V(2)。通过使用按钮可以依次演示小船在静水中行驶、小船顺水漂流、小船同时参加上述两个分运动后的合运动三种情况,并能得到定量结果。\n飞机投弹课件演示水平飞行的飞机在匀速飞行或匀加速飞行时,间隔相同时间投下一颗炸弹,炸弹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和排列的情况(不计空气阻力对炸弹飞行的影响)。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飞机的速度v0飞机,飞机的加速度a飞机,炸弹下落加速度a炸弹(为了便于调节画面的大小)。\n运动和力课件演示物块受力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物块的质量m,物块的初速度v0,物块与支持面的动摩擦因数,支持面的倾角,物块所受拉力的大小F,物块所受拉力与支持面间的夹角。改变其中一个参量,物块的运动情况便会相应改变。课件显示受力分析,并演示相应的运动情况。课件不能演示静摩擦现象。\n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课件定量描述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规律,说明卫星轨道半径越大,环绕周期T越长;通过调节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将卫星运行情况和地球自转情况进行对比,还可以说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和赤道平面重合的道理,说明极地卫星运行规律和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课件中,牵引标有r的小圆点,可以改变卫星轨道半径(范围是地球半径R的1到8倍);先牵引代表时间的小圆点t,使卫星离开起始位置,再牵引标有A的小圆点,可以改变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此外,牵引标有d的小圆点,还能改变卫星直径的大小。\n宇宙速度课件运用开普勒运动中的隆格-楞次矢量,计算出人造地球航天器的轨迹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显示出相应的结果:牛顿在《自然哲学原理》一书中画的说明人造地球卫星原理草图。为了突出效果,我有意将地球半径缩小了十分之一,请使用课件时注意!课件用红色表示落到地面上的航天器路径,用黄色表示如果没有地面挡着时的轨迹。\n完全弹性碰撞课件演示一个小球m1以初速V1和另一个初速为V2的小球m2发生完全弹性对心碰撞的完整过程,并画出速度-时间图像。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质量m1,初速V1,质量m2,初速V2。其中用球径的大小代表质量的大小;速度以向右为正方向,V1只有正方向、V2可正可负。m1的初位置可以用鼠标牵引绿色三角改变,两小球之间的起始距离可用鼠标牵引红色三角的位置改变。可以用鼠标拖动代表时间t的小圆点进行手动演示。\n完全非弹性碰撞课件演示两个小球发生完全非弹性对心碰撞的过程,并给出速度-时间图像。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小球1的速度V1、质量m1,小球2的速度V2、质量m2。速度以向右为正方向,V1只有正值,V2可正可负。\n振动物体通过平衡位置就一定取得最大速度吗?课件通过两个事例分析振动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是否一定能取得最大速度。使用按钮,可以分别显示题目、用解析法的解答和动画。通过制作速度-两绳夹角的函数图像,我特别感到“几何画板”真是优秀的数学软件平台,能够把用解析法难于得到的函数图像顺利地描绘出来。\n简谐横波的传播课件说明简谐横波的形成过程。课件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每一个质点,都是按照简谐振动规律振动的,只是开始振动的时间不同,于是就有一列简谐横波从波源处沿弦线向右传播过来。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振幅A,圆频率,质点间距d。\n简谐横波的叠加课件为讲解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现象而准备的。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两列波的振幅A1、A2,圆频率w1、w2,波列长度d1、d2。\n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曲线课件通过改变可变参量,讨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各种物理模型(用图像表示)。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引力系数a、引力指数x,斥力系数b、斥力指数y。\n等量负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课件显示等量负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变化规律,以此说明电场的叠加原理。课件设置了一个可变参量:电量。通过演示课件和解析法分析,说明改变电量,并不能改变规律:场强最大值一定位于与两个点电荷连线的夹角为109.4的一点处。\n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课件模拟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一个极板所带电量Q,绝缘物质的介电常数。两板正对面积S和两板间距d则用按钮改变。\n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加速课件演示带电粒子在方波型交变电场中的运动状况,这是根据1994年全国高考题改编而成的。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正半周周期T+、电压U+,负半周周期T-、电压U-,板间距离d,第一个正半周周期T0(通过调节与正半周周期T+的倍数关系实现),入射粒子的电量q、质量m、初速度V0。\n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课件显示改变加速电压和偏转电压对带电粒子运动的影响,并能说明示波管的构造原理。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加速电压U1,偏转电极的板长L、两板间距d,偏转电压最大值U2、频率f、初相0、变化规律(正弦式交流电),入射粒子的电量q、质量m。\n示波管的扫描原理课件通过在示波管的水平轴输入锯齿波电压、竖直轴输入正弦式交流电压,说明示波管的扫描图像形成原理。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锯齿波电压的振幅Ax、周期Tx,正弦式交流电压的振幅Ay、周期Ty、初相0。\n里萨如图形课件说明:在示波管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输入正弦式交流电,屏幕上显示它们的合成图形便是里萨如图形。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水平电压的振幅Ax、频率fx、初相x,竖直电压的振幅Ay、频率fy、初相y。\n反映闭合电路性质的一组图像课件包括三个图像:闭合电路的伏-安曲线,闭合电路的功率分配关系曲线,闭合电路内外电压和外电阻关系曲线。每个课件中的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都可调节,外电阻可用鼠标拖动滑动片P改变数值。\n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这组课件分别对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进行误差分析,以说明两种电路的适用范围。课件设置以下可变参量:电流表内阻RA,电压表内阻RV。被测电阻Rx用一个滑动变阻器代表,用鼠标改变滑动片P的位置,便可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n光的反射与折射课件演示光从真空射入介质的反射与折射光路如何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介质的折射率n可以调节。\n“共轭法测焦距”的成像过程课件演示学生实验“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中的成像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n物理绘图工具盒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物理绘图工具盒》(tools-W),将它拷贝到“sketch”名下,然后在“显示”窗口中的“参数选择”中的“纪录工具目录”中安装,这时在“几何画板”的工具条的最下方出现一个“”符号,选择它,就可以方便地绘制正余弦函数图线、电路图、各种箭头、弹簧等。在“几何画板”中绘制出的图,经过修饰后,可以拷贝到word中去,成为试卷、文章中的物理插图,使用很方便。\n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