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3.50 KB
- 2022-08-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后赤壁赋宋·苏轼1\n齐背苏轼《赤壁赋》的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n齐读全文,整体把握:第一段(游赤壁前)第二段(游赤壁时)第三段(游赤壁后)夜游黄泥坂复游赤壁的过程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3\n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后赤壁赋望:顾:乐:已而:如…何:薄:顾:诸:子:不时之需农历每月十五以之为乐环顾不久可是兼词“之于”您迫近(来预备)不经常的需要。怎么办4\n翻译: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但是(我们到)哪里去弄些酒来呢?回家后我与妻子商量它翻译: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5\n(1)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那么因何而乐呢?——①有客②有肴(举网得鱼)③有酒(藏酒待不时之需)——因景美(3)因何而更乐?(4)文章的题目是《后赤壁赋》但这一段却写夜游黄泥坂的快乐作用是什么?烘托游兴,为游赤壁作铺垫6\n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水落石出摄;提起履:践踏披:分开踞:蹲坐危:反通“返”而乎表转折表修饰相当介词“于”词尾高7\n翻译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曾几何时,江山的(面貌)却已经不能辨认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我们)返回到船上,在大江中漂流,任其停在那里就在那里休息。8\n(3)第二段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那些字概括。——悲(予亦悄然而悲)(4)悲又从何而来呢?恐从何而来?——①江山不可复识——恐(肃然而恐)——②历幽景而恐9\n前赤壁(秋景)后赤壁(冬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特点:宁静清幽)(特点:险峻、冷清、深幽)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叹?社会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个人心境:作者平生第一次大起大落10\n作者亲自探险赤壁,又见到了怎样的情景?(有哪些景物,怎样的氛围,与作者的处境是否有内在联系)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危巢,幽宫景象险峻肃杀,色彩阴暗。摄、履、披、踞、登、攀一系列动作(显示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处境相同,象征他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悲环境阴森,路程凶险,无友相伴,孤独寂寞下狱乌台,贬谪黄州,险恶困窘,孤立无助11\n他苦闷、悲哀无法抑制,惟有纵情长啸。不料山林风水相应和,相激扬,令人毛骨悚然。和作者在《石钟山记》中的描写有相似之处: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且笑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与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所描写的小石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2\n欣赏这类写景抒情文章,品味作者的情感的方法扣景品情:抓住文中所描绘景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知人论世:结合作者人生经历,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探究作者情感产生之缘由13\n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用原文作答)这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14\n一、语气助词。1)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表示揣测语气。译为“吧”例如: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3)表示感叹语气。“啊”“呀”例如:嗟乎,危乎高哉。4)用在形容词和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或者不翻译。例如: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15\n二、作介词,相当于“于”1)介绍处所、时间。“在”“到”。例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已后矣.2)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给”“向”“跟”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表示比较。“比”例如:以吾一日长乎耳。16\n练一练1)儿寒乎?欲食乎?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噫嘘唏,危乎高哉。4)郁乎苍苍。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6)天下事有难易乎?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反而登舟,凛乎其不可久留也。翻译下列的句子,并指出句中乎字的用法。17\n指出下面顾字的用法:1)道士顾笑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大行不顾细谨,5)顾安所得酒乎?副词:可是6)顾而乐之.看回头拜访考虑副词:反而18\n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美景,并回答这美景的特点。白霜覆盖大地,树叶凋零只剩下清朗交错的枝干。月光下照,将人影投射在地上,影随人逶迤而行,抬头可望一轮明月当空挂,天地之间一派澄明通透,似乎进入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世界。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静谧宁馨19\n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第二课时20\n顾适玄、缟戛然:西须臾:畴昔顾惊寤看恰逢向西飞(动词)黑白从前、以前回头惊醒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声音响亮悠长的样子过了一会儿21\n3、这段写夜逢孤鹤和梦中会道士有什么内在联系?传达的诗人的情感是什么?鹤和道士的形象是联结的,分不清是鹤化为道士还是道士化鹤,正如庄周梦蝶,分不清是庄周化为蝴蝶。孤鹤、道士与作者虽三而一。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带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1、鹤的意象含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2、写夜逢孤鹤正是为了下文写梦中会道士做一个铺垫。企望超脱尘世,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22\n前赋的结尾,情感在说理中复归于乐,而后赋的结尾却是“开户视之,不见其处”,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联系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这两件事进行思考和探讨。23\n《古文观止》评语:“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就是说,只有一片虚无缥缈老庄哲学,借此来表现哲理。另一理解:梦醒后开窗寻找,夜色茫茫,不仅仅不见孤鹤和道士,连自己的前途、理想、追求和抱负也同样不可求。作者以此结尾,真是一笔双关,意味深长啊。对结尾“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的理解:——空。24\n小结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由景而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生悲愁之后又归于随遇而安淡泊借梦境表达超脱尘世的态度及“人生如梦”的空幻感。(空)25\n描写景色游览方式运用手法感情变化主旨表达写赋原因不前赤壁赋同后赤壁赋点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点26\n描写景色游览方式运用手法感情变化主旨表达写赋原因不前赤壁赋描写秋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在舟上观景、抒情、议论。用赋的主客对话传统形式,表达对宇宙人生看法。美而乐乐而悲悲而感感而悟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人生短暂。超脱旷达,主旨显豁与客泛舟月下,围绕江水、明月、清风,抒情议论。同后赤壁赋描写初冬江上之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仅在舟上,还舍舟登山。游山后又登舟,更象一篇游记散文。道士化鹤梦境照应前赋羽化登仙虚幻故事,抒发超脱之情。由景而乐因景而悲随遇而安逍遥物外通过景物描写和叙述,表达“人生如梦”的感慨。主旨隐晦。从东坡雪堂出来散步,面对月白风清的良夜,偶然产生游兴。点27\n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点相同点:两篇文章都采用以赋记游的形式,而且加以创新,以骈散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将写景、叙事、抒情与说理有机融为一体,而又归于自然畅达,典型地表现了苏轼散文的风格特点。28\n面对逆境的态度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