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2-08-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培养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岳阳中学蔡元清\n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文科综合中历史学科的命题特点始终贯穿着一个新字。即内容新、题型新、思路新。几乎每年都有变化。人文意识越来越突出,充分体现了文科学科的特点。进入高三复习,除了帮助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重组知识的能力外,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和解题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学与指导中的一个重点。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n一、帮助学生了解历史高考试题的能力检测要求:根据国家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大纲说明,就历史学科而言,对学生在高中的能力要求有四个层次:1、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全面准确的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表、文、内容、格式以及测试意图,这是基本的考核目标。它要求学生:获得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运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n2、调节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将学科知识系统与测试系统进行连接,并根据试题的要求,对学科知识重新组织,即进行再现和运用。它要求:将所学的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一般来讲,所学知识和选择题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与非选择题是一种面对面的联系,这是由不同题目类型决定的。必须了解不同题型对知识要求的特点。准确的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渗透”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解释和说明上面。探究和解决问题才是渗透的目的,也是综合能力测试的意图。\n3、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描述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包含所有历史要素的表述。阐释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具有史学意义的解说或者是作出初步的历史评价,这是最具有学科特征的能力目标。它要求:1)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3)辩证的、历史的考查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怎样论证探讨问题。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是有必要的考核目标。它要求:1、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2、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3、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思维。\n二、帮助学生诊断解题的错因学生解题出错,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主要是由于对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2、不能突破思维定势特别是理解类的试题,学生思考角度单一,就事论事,不能从整体出发,全面客观的加以理解。也不善于从众多的事例中总结规律、抓住本质。3、材料(文字、图表)解读能力不强学生往往没有真正理解材料和试题所要考察的要求和意图。对于获取的有效信息,不能进一步地整合。\n4、知识迁移能力差许多试题涉及的角度和情景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和思维转换,在这些新角度、新情景中找到所依托的书本知识。5、比较历史知识点的能力欠缺学生往往不能从试题中所指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这就要求平时不仅要注意历史小专题的归纳和分类,而且也要对高考要求的主体知识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辨析能力。\n6、思维能力差,找不到试题考查的意图分不清主次,胡思乱想,随意作答。7、答题层次无法确定答案要点组织重复和组织不全,不能把握题目的要求。此外,学生的答题习惯不好也容易导致失分。如卷面不整洁,乱涂乱画,刻意修改答案,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随意性强。学科语言缺乏等。\n三、帮助学生了解历史高考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1、从整体布局来看,历史高考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2、从题量和分数设置来看,选择题12道,48分。非选择题包括科内综合题一道,25分。观点评述题一道,12分。选修题一道,15分。近三年来基本是这个格局。\n3、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选择题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现象和本质的基本认识。也是考察学生的历史常识、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史论的基本判断。一般出题方式是以史考论和以论考史。是一种设计灵活、覆盖面很广的多功能题型。在高考试卷中,选择题占48%的分值,是学生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部分。A.选择题\n高考中历史选择题常出现的有以下六类1、是非判断类:题干中明显有“是”、“不是”,“包括”、“不包括”等提示词。2、规律理解类:题干中明显有“反映了”、“说明了”、“本质是”、“实质是”等提示词。3、比较类:这类题一般有两类:一是直接比较,有“不同”、“相同”、“相似”、“共同之处”、“两者包括”等提示词。二是隐形比较,,如,多项事例和一项事例不同时期特征,指向有“突出”的提示词。\n4、程度类:试题题干指项中往往有“根本的”、“最主要的”、“主要的”、“最重要的”、“重要的”、“最基本的”、“基本的”、“决定的”、“经常的”等提示词。这类题型集体难度大,学生往往出现两难选择。5、因果类:因果型选择题常用标志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背景是”等,其考查原因时原因又分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客观原因等多种。大多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也可以是一因多果等。这种题型多变且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答此类型题要把题干与题肢结合起来分析,题干为果,题肢就因该为因,反之亦然。时间较久远的一般为因,时间较近的一般为果。6、综合类:高考试题题型综合性强,题目设置往往具有多种题型的结合。单一性的题型往往很少出现。此外概念类、常识类、史论类、组合类也时有出现。\n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思路①审题干:抓有效信息,确定试题的答题方向(有效信息中特别注意题型信息,时空信息,史实信息,指向信息)。②审选项与题干:要把握题干选项与题干的对应关系。③审选项与选项:要把握选项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n选择题注意事项:①对于概念类和判断类选择题一般要根据组题材料的理解、题干有效信息的把握、以及选项所依托的历史知识准确选择,难度不大。直选法应经常运用。②对于规律类和程度类选择题,在审题过程中,特别注意选项和选项的关系,把握选项中程度最高的选项。这两类提醒审题思维难度大,要慎重对待。\n③对于组合类选择题,排序组合与内容组合两种情况必须以熟悉史实为前提。用排除法效果比较好。而观点判断组合题则还要全面正确地理解,这类题难度是很大的。④比较类选择题一定要注意提干指向是“同”还是“异”,特别是选项中概括性的观点应引起特别的关注。⑤选择题中还有几类特殊的情况:a、选项中出现不理解的观点,一般不要怀疑其正确性,而要运用排除法进行选择。b、观点中出现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结论,则一般不要认为它是正确的。应认真的分析和理解。C、选项中出现并列关系的选项往往可以都不选。因为高考题的选项是唯一性的,但组合类选择题除外,注意区别。\n28.2013-全国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n18.2011全国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n29.2013全国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n21.2011全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nB、非选择题近几年历史高考试题中的非选择题,多以材料为背景来设计问题。但从问题的设计来看,一般分为以下三种:1、科内综合题2、观点评述题3、选修题\n一、科内综合题1、出题意图--中心问题切入小但立意大2、出题角度--史实类、原因类、影响类、特点类、启示类3、答题要求。非选择题不管以怎样的材料背景出题,其题目设计不外乎以下5种方式。①根据材料来回答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结合相关背景或相关史实回答)③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④谈启示看法等\n4、解题思路①阅读材料。确定所有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即主题。有些主题有明显的提示。读②审材料和题干。确定材料与题干所涉及中心问题的范围。审③注意材料和题干指向,确定题型特点和所依托的书本知识(即进行思维转换)连④组织答案。一是注意通过审题确定答题的层次。二是注意题目赋分,确定每个层次的答案要点。要点的来源只可能有三个:a、材料,b、书本,c、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理解。答切记两点:a、敢答不乱答不重复答。b、切合中心问题和题干指向,同时尽可能使用学科语言。\n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全国卷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n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n二、观点评述题就观点评述题而言,一般可以分为四种情况:a、给观点不给结论。b、给观点又给结论。C、给多个观点。d、有材料没有观点。这种题型一般注意三点:a、观点判断b、观点论证c、观点总结。\n41.2013全国(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n41.2013全国(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7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8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n三、选修题这里我简单的提示几点1、题目来源2、出题角度3、答题要求\n4、无论是哪一种题型,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史论结合的原则,把握历史问题的基本构成元素当然,解题方法灵活多变,以上所述也不尽完整和科学。只希望能抛砖引玉,使大家有所收获。\n注意事项1、答题时要理解题意,确定层次,问什么答什么。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比较题注意把握:a、题干所指是“异同”还是“异或同”;b、比较的内容有的题目明确指出了要比较的内容,有的则指向不明,可以从背景、性质、内容、结果和影响几个方面来回答。3、启示类:这种题型答题开放性强。只要围绕中心问题和题干所指,可以多角度阐述;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成序,都可以得分。\n几点建议1、一定要强调学生过好三关。即教材关、思维关、解题关。2、要求学生多练、多想、多总结。做到心中有题。3、加强学生答题习惯培养。审题、书写、语言组织。4、多鼓励学生敢于表述,善于表述。这样有助于答题。\n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