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3.56 KB
- 2022-08-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雨霖铃柳永\n学习目标:一、写了什么?(内容)二、抒了什么情?(情感)三、用了什么手法?(技巧)\n婉约派四大旗帜“愁宗”:李煜“别恨”:晏殊“情长”:柳永“闺语”:李清照\n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n写作背景《雨霖铃》是一首写别离之情的佳作。当时柳永虽中了进士,但只做了个工部屯田员外郎,是个地方官,仕途不顺。再加上要离开心爱之人去赴任,于是倍感痛苦,挥笔写下了这首词。\n《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倚旧声填词,遂为词牌。此曲极为哀怨。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雨霖铃词牌来历\n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师生朗读\n问:写了什么?(找出关键句并赏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伤离别的主旨\n为离别而感伤是人类的普遍情感。(诗句展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n秋天是让人特别伤感的季节。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自古逢秋悲寂寥问: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个清秋节的呢?找出上片写景的句子并赏析。\n写景句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元 卢挚《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唐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n写景句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从来就是“天下伤心处”。成为表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褒《送别裴仪同》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李白《菩萨蛮》\n写景句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寒”点出节令(深秋),显出凄清;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是送别之地,成为表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晚”点出时间,暮色苍茫时分;“雨”点出天气,给人悲凉清冷之感;勾勒环境,渲染烘托悲苦凄凉的气氛。\n写景句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黯淡的离愁,别后的孤寂,前途茫茫的惆怅。借景抒情虚实结合\n“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诗或好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别林斯基(俄)\n问:上片的其他句子有没有画面感?\n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依依不舍留恋情浓离别之紧迫矛盾刻画典型心理都门帐饮\n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n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隐约的情节性。——袁行霈\n找出下片写景的句子并赏析。\n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景句三:(清)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n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温庭筠:绿杨陌上多别离。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柳即留杨柳依依:依依不舍离愁\n用了什么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写想象别后酒醒所见。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几个名词连缀而成,酿造意境,留下想象空间。凄美清丽的画面表现作者别后的孤寂、伤感、无助、迷茫。\n就本词同学们还有何疑问?(讨论)\n上片:离别时的情景。下片:设想别后情状。实虚依依不舍离愁别恨(悲苦孤寂惆怅)写了什么?(内容)抒了什么情?(情感)用了什么手法?(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结\n婉约派特点(总结)内容:离情别绪儿女风情风格:宛转柔美语言:清新绮丽\n当堂巩固(见学案)例一:2010江苏卷送魏二王昌龄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陇西行唐·陈陶\n例一:2010江苏卷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n(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n(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答案】(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n(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n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注:貂锦:穿貂锦的战士。问:这首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虚实结合。前一句写实,是诗人眼前所见。后一句是诗人想象。战士早已战死沙场,但他们的妻子却不知道。也许依然梦中想与他们团聚。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全面展现了战争破坏美好家庭的沉重现实。\n作业布置(见学案)阅读梁衡的《读柳永》、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片段。背诵《雨霖铃》。\n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