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 MB
- 2022-08-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高中新课程一、高中新课程设置模式二、新课标与新课程教材简介三、新课程核心理念解读四、新课程教学建议(怎么教、怎么学)五、新课程教学评价(怎么考)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介绍七、新课程推进情况八、国家实验区高考改革方案及相关情况介绍九、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有哪些\n一、高中新课程设置模式\n(一)高中课程结构和内容改革新高中课程体系结构的变化实现了纵横分合的结构划分,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n从课程属性看,构建了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递进的课程层次; 从课程的管理看,形成了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选修Ⅱ课程(校本选修课程)相互配合的灵活体系; 从课程的形态看,划分了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两类不同性质的课程类型。\n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递进设计\n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形成逐级包容的三级课程,其中,学习领域和模块的课程设计概念,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计中是首次使用。这种新的三级课程形式,特别强调学科的关联及多种学科的共同价值。既可以从宏观上整体规划课程,也有利于科目间的融合,还可以随时调整科目间的结构,使得课程结构不断趋于合理。\n学习领域的设计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也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n科目仍然是高中课程设置的主体,科目是学习领域的构成单位。在学习领域统摄下的各个科目不再局限于单科的逻辑体系,而是强调彼此间的关联,而且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向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回归,学术性科目仍然受到相当的重视,各个科目都设计了学生必修模块。\n模块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一科目都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各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与传统课程单元相比,模块具有更强的综合性。\n模块课程设置的意义(1)保证课程内容的时代性。(2)保证课程内容的开放性。(3)增加课程内容的灵活性。(4)促进学校课程特色的生成。(5)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n(二)课程模块设计的基本意图1.强调某一模块的教学既要围绕一定的“主题”组织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又要保证与相关模块的逻辑联系和学科内在的系统性。2.强调要注意学习的综合性,强调对知识的整合,强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而非单一的课本知识灌输。3.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关注学生的“关注点”,并着力提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n4.强调要注意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的学习,要注意是“引导”而非“强制”。5.强调要注意围绕模块内容,及时将最新的相关成就(新知识)通过科学的改造进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而非机械地“照本宣科”。6.强调要对每一模块内容的教学都进行整体的考虑与设计,提出相匹配的整体的教与学的构想,而非孤立、单一的机械对应。\n思想政治课程设计思想政治新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的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的科目,它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并且必修和选修模块有一定的关联性。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平行开设,实行学分管理,为教学安排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学科背景,而不是固有的知识体系,强调课程意义上的整合。\n二、新课标与新课程教材简介\n(一)新课标简介\n《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分级分类地界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分类目标、模块目标、具体内容目标。\n课 程目 标总目标分类目标具体内容目标模块目标\n《课程标准》在呈现方式上有较大变化、发展。它以通栏的方式,用具有整合意义的主题表达一级内容目标,呈现课程的组织体系,如“生活与消费”、“公民的政治生活”等。以左、右栏的方式,对课程的“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通过“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供教师选择和参照。\n《课程标准》左栏,用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表达二级内容目标,通过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出行为要求来呈现具体的内容标准;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表达操作过程(过程性)和预期表现(结果性)两方面的要求;既反映特定知识的要求,更注重思想政治观点的把握。表达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更强调明确的指向;表达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则往往是体验性的。这种表达具有指令性、规范性,规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在行为目标陈述的句式中,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预期表现。\n例如,描述(行为动词)几种消费心理(条件);比较(行为动词)消费行为的差异(条件);辨析(行为动词)消费观念的变化(条件),树立(行为动词)正确的消费观(预期表现)。 又如,评述(行为动词)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条件),感受(行为动词)经济全球化进程(行为条件),明确(行为动词)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预期表现)。\n《课程标准》右栏,从内容要点的把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两个方面,对相应内容目标的实施,作出“提示与建议”。这种表达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和选择性,规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n(二)思想政治课程设置\n必 修选 修教材的框架结构\n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概念:求真务实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核心概念:民主政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必修课的基本框架如下:必修模块\n四本必修教材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思想政治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特别是将《文化生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四本必修教材之一,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和教材编写的创造性,填补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的空白。\n就必修部分来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是课程的本质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基于社会生活主题,寻求学科知识支撑,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路线,整合各模块的内容。\n初中强调成长历程,是课程建构的基础。倡导综合方式,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的整合。高中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社会生活领域是课程建构的基础。生活逻辑是主线,学科知识是支撑。高校学科体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课程内容的主体。\n六个选修模块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2.《经济学常识》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4.《科学思维常识》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n六个选修模块的两个基本点一是作为“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不具有硬性“分流”的意义,而是基于学生兴趣、情趣和志趣的选择。既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后的专业方向,又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n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既要支持学生发展的先进性要求,又要兼顾学生发展的广泛性要求。\n二是相对于高校课程的学科方式,本课程一律采用“专题”的组织方式作为建立课程模块的框架。相对于必修课的框架设计,选修课程更依赖相关学科的理论逻辑,更显现学科的“专业拓展”特征。\n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科学社会主义五大专题\n从一定意义可以说,六本选修教材,是四本必修教材的延伸和扩展。 例如,《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政治生活》的扩展和深化,从国内政治延伸到国际政治,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了解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国际社会,进一步加深对国家本质和国际关系的认识。\n又如,《经济学常识》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上,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和主要内容,讲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斯密、李嘉图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凯恩斯主义,也讲到同经济学理论相联系的经济实践,包括罗斯福新政、当代西方市场经济的几种类型、苏联从列宁到斯大林的探索等,特别注重讲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经济学常识》是《经济生活》的扩展和延伸。\n必修1选修2必修2选修1和3必修3选修5和6必修4选修4必修与选修的大体对应关系\n必修模块1经济生活对应选修模块经济学常识; 必修模块2政治生活对应选修模块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必修模块3文化生活对应选修模块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对应选修模块科学思维常识。\n但是,选修本与必修本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并非每一个选修本都是某一个必修本的延伸。选修模块主要根据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不是根据各个必修模块扩展的需要而设置的。\n例如,《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讲社会的道德生活和伦理学的基本常识。除了讲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道德的特点、道德的继承和发展等有关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外,主要讲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核心和原则,讲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特别是分几个专题讲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进步和环境问题相关的伦理问题。\n单 元序言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课 题导言明确本课所讲的主题框 题大体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目 题既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又是学习过程的环节必修教材呈现方式\n每个单元之后都设计了综合探究课,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n讲求效率维护公平探究体验——手工竞赛竞赛规则:每组六人、十张纸,时间3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叠的纸鹤多组为胜。收购方案方式一:不计数量,平均每组给5元。方式二:计数给钱,每只纸鹤给2元。方式三:数量质量相结合,叠的好的每只纸鹤给4元,其它2元。\n方式四:叠的好的每只纸鹤给100元,其他2元。方式五:——(1)哪个组效率最高?怎样判断?(2)如果老师把同学做的纸鹤都收购过来的话,哪种收购方案同学会接受,为什么?\n改革开放之前:上工敲破钟,干活磨洋工,一地一窝蜂,收工打冲锋,分粮兴冲冲。劳动多了你别喜,东西分配不由你,劳动少了不用愁,分配多少按人头。改革开放之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人们的效率意识、时间意识、竞争意识大大增强。\n美联社的这条消息称,“中国的空气污染影响到了邻近的韩国和日本,不过,直到最近研究者才意识到,其实中国空气污染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日韩,它已经到达了北美上空”。美国环保署甚至作出了更惊人的估计:“在某些时候,洛杉矶上空的空气污染有25%都可溯源到中国。”●对此报道的结论你是否认同呢?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美国的污染是不是部分地由于中国造成的,这就要看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联系。那么什么是因果联系呢?\n做到“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化的有机统一”既要善于结合相关思想政治观点教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又不宜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活动而活动,更不能离开思想政治观点、思维探究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虚化活动。\n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安徽——宁国中学\n教材字体正文辅助文学习的主体内容。文字包括宋体字,也包括穿插在其间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仿宋体字(蓝色虚线框内的内容)。这两部分虽然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但在内容上是密切相关、相互呼应的。设三个栏目。专家点评 对疑难问题的解析或拓展性说明。名词点击 对相关概念、术语的介绍或解释。相关链接 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栏目的设置不仅使教材的版面更加活泼,也会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n教材的正文部分,除了陈述概念、观点、原理外,还有单列的提供事实、举例分析、提出问题的文字,起情景导入和引导思维的作用。这些感性材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观点。但是,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不能停留在感性材料方面,而要通过材料引导学生感悟隐含在其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做到感性材料与理性认识的有机统一。\n文化生活教材的辅助文“专家点评”: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相关链接”: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名人名言”:引述精典格言、警句“文化名人”:对有关人物文化贡献和影响的介绍\n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11分)(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分)(2)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危害人的进步。(3分)\n(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6分)\n辨析: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答:这种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n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n选修教材的框架结构专 题目框\n三、新课程核心理念解读\n(一)高中课程改革的五大任务内容改革: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结构改革: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实施改革: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n评价改革: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管理改革: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n(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n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n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n(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n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的东西。\n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胡锦涛\n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好。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是启发式教育。 --温家宝\n教育部、中宣部、外交部、国家民委、国务院宗教局等部门严格审读把关。例如,宗教局为审定《政治生活》中4页教材,有十多名处级以上干部参与,局党组会讨论,最后由局长定稿。\n(四)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主题,以启动、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行为表现等环节的活动设计,呈现和提炼内容目标的意义,包括思想道德和学科知识两个方面。\n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作为中国公民,他们于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辨题: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n材料一:北京市民王晶最近从市场上买回一袋土豆,吃到后来才发现下半截是苹果。非常巧合,前些年,他从市场上买回一袋苹果,下半截却是土豆。上世纪90年代初,苹果产量少而食者众,价格一路走高。于是,有些地方领导头脑一热,大力号召甚至强制农民种植苹果,结果使苹果价格一落千丈,再加上苹果深加工手段缺乏,农民望着堆得小山一样的苹果大大发愁了。\n材料二:针对市场上物价变动的异常状况如部分不法商贩哄抬物价等,2006年9月21日北京市物价部门联合工商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有力打击了各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1)材料一中苹果市场地位的变化蕴含了哪些经济生活的道理?(2)材料一中苹果种植的失败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3)结合材料二分析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国家、企业、个人应有的行为。\n生活主题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境内容目标的意义思想道德: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学科知识: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方法不同于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思路,凸显以学习过程为主导的思路。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n在一些中学生中,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到饭店请客吃喝,被视为时尚。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崇尚时尚就是崇尚新文化,礼尚往来是传统文化,‘人情消费’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中学生不应该背上人情债。”——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说\n体现新的教材观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体现这一过程的方式,就是案例。知识来自教师,来自教材。强化教材的法规性质。编写教材的主要任务是把有关结论加以规范清楚、表达准确。编写教材时要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探讨。仿真情境的设计和引入,应成为编写教材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科概念的描述和呈现,始终是教编写的中心环节。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n基本思路的特点之一学科知识生活关切应用性思想政治观点理论性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整合教材内容关注过程:在新的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的支持下,体现新的教材观力求平衡\n强调生活化凸显政治性体现课程性质强调课改理念力求平衡\n基本思路的特点之二凸显观点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生活主题为基础,整合教材内容注重过程在注重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给予的同时,着力于形成知识过程的体验\n凸显鲜明的思想政治观点所谓观点,作为目标设置的要求,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学科观点,而应凸显其引领正确价值导向的意义,即思想政治观点。 用思想政治观点来统领、统筹知识点,是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教学固然要寻求学科专业知识的支撑,但它必须服从于思想政治观点目标的设置和达成。\n坚持正确的观点,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理直气壮地向学生灌输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能用非马克思主义的或模糊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模棱两可的观点去教育学生,更不允许渗入反马克思主义的或体现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特征、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思想和观点。\n党的十六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课程标准编写工作的指针和衡量标准\n2005年11月16日,周济部长批示:“教材统编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我们必须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和更加坚定的决心。”\n国家的性质基本国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生实际\n教材尽可能提供体现学生思维过程和行为表现的探究活动设计注重过程在注重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给予的同时,着力于形成知识过程的体验\n思维过程的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织部分关于思维过程的几点说明思维过程的设计绝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它们必须在预设的框架内,在确定的轨道上展开在版式设计上,思维过程采用通栏形式,以蓝色虚框标识\n关注学生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所谓过程,作为目标实施的要求,不能仅仅视为理论逻辑的演绎过程,而应更关注学习主体亲历亲为的体验、探究和思维辨析的过程。\n过程的设计,要顾及学科的学术规范,更取决于思想政治的价值判断;达成基本观点的途径,不违背理论逻辑的演绎和推导,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动和引导。 这是一种以“能力发展为主导”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以“学习过程为主线”而不是以“教书过程为主线”的组织形式。\n关于思维过程:(1)切入点要“形散而神不散”;(2)激励学生经历一个从思维模糊到相对清晰的过程;(3)注重思维碰撞,在对话与碰撞中逐步明确思路;(4)观点在不确定中走到确定;(5)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适时总结、提升;……\n“托起‘嫦娥’的70后”,人民网网友踊跃留言:——除了“70后”,更年轻的“80后”,甚至“90后”,也同样值得我们期待。人才辈出,国家才能欣欣向荣! (网友:红泥火炉)——“70后”的科技人才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和研究条件。 (网友:华夏一民)——我们“60后”也正值壮年,也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混日子,也要努力工作,为国出力。 (网友:近天命)——“70后”人才能挑大梁,不但说明我国科技事业后继有人,也说明在科技界有良好的用人风气,任人唯贤、不论资排辈。 (网友:初雪)\n一位老师说:“从教学论观点看,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认知过程。正常的教学应展示这一个过程,而不是展示一个结果。”\n基本思路特点之三\n学科知识学生生活偏于知识的理论性,可能导致思想政治观点的概念化、抽象化如果完全等同于生活,又可能导致思想政治观点的弱化或淡化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学科逻辑服务和服从于生活逻辑\n第一目情景导入第二目情景分析第三目情景回归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案例、问题、形象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有些部分在情景回归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在这一目中,以辨析、评估、辨认等多种有效手段,分析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对情景进行思索。阐明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之外,它还具有提高的功能。大体上可分为几种类型:有的着力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与提升,即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情感的升华。有的着力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的问题或者是开展相关的活动。有的是践行性的引导。\n文化“万花筒”文化是什么体味文化文化的力量\n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透视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n适应总体改变“繁、难、偏、旧”的要求,教材内容主要侧重对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描述在内容呈现上在教材组织上全书以学生面对的学生生活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在观点呈现上教材按照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呈现教学内容\n小大近远具体抽象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公民的政治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国际社会\n在内容选择上在组织方式上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在不违背理论逻辑的前提下,更合乎生活逻辑\n对概念、原理、观点的表述持之有据,一般依据权威性的著作,对于理论界尚有争论的内容不写入教材中。我国政治制度和若干重大政策的内容依据宪法、有关法律的规定或中央重要文献资料进行编写。分析问题时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力戒片面性。对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注意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力戒简单化,防止以偏概全。对带有动态性的知识尽可能选用最新的权威资料进行编写。力求准确表述教学内容,使它具有科学性。\n化繁为简,降低难度,易被学生理解和把握。突出关键性的问题,不追求理论的完整。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用具体事例说明理论问题,使理论浅显化,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在保持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对理论问题采用化繁为简的措施,降低理论难度,适合中学生学习。表现在:\n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和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率先跨入了文明时代。后来,随着波斯人的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其文化传统逐渐丧失,在经历了希腊人、安息人和阿拉伯人的统治之后,大约在公元初年,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最终湮灭了。\n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恺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尔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n问题:开启思维的钥匙(1)你能描述这一现象吗?(2)你怎样对这一现象作出自己的解读?(3)你能举出类似的或相反的事例吗?(4)如果你去做某事,你的方案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5)你能就如何处理此事提出自己的建议吗?(6)你如何看待他人提出的意见?……\n王能智先生永远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黄土高原?\n基本思路特点之四\n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过程性注重实践性注重开放性\n对比、观点的辨析、选择、阐明、归纳、归类、列举实例、谈看法、提方式、评估、填表、按重要性的程度对当选者应具备的条件排序、提出建议等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模拟听证会、调查、制定监督方案等针对学习方式的改变每目导入部分,都有“探究与共享”栏目,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注重实践性体现在三个方面\n背景资料的开放性资料呈现的开放性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有的是问题涉及的内容开放,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回答。有的是问题解答的途径是开放的,具有探索性:对同一个观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所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学生不同的认识程度去回答,答案不固定、不唯一,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自己去想、去查、去做,从而使学生在多层次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能力。注重开放性体现在三个方面\n我们理解好“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就会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就会面向社会现实生活,既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引领学生“动脑”思考;就会不断充实、拓展、更新教育资源;就会实施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n(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n中国古代有许多成语故事,如“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塞翁失马”、“刻舟求剑”、“郑人买履”、“邯郸学步”、“揠苗助长”等。(1)这些故事包含哪些哲学道理?(2)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n展示针灸、京剧和书法的图片,提问:●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如果知道,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n○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还能列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可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n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你能否运用上述观点,并结合实例,对文化创新的意义作出说明?\n鉴于可以预见到的速度,我们能推测出知识会越来越快地陈旧和过时。今天人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明天将成为错误的东西……大学生们必须学会摆脱过时的概念。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阿尔文·托夫勒\n“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儿很快地和很准确地找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在各级教育体系里,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人们估计用80%的时间来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话,这种比例一定要根本改变,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我甚至可以说,这个比例应该倒过来。”\n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课程的变革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素质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n寻求生活情境、问题设计、探究过程、思维辨析、三维目标达成的有机统一着眼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彰显课改理念,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活动内容化 内容活动化\n探究活动的预设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激励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营造创新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n达成思想政治观点目标的“路线图”目标的意义从生活的主题中提炼生活的主题来自学生面对的问题问题的内容通过思维活动来呈现在思维活动中运用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支撑目标的意义思想政治观点的确立(基本价值观)发掘内容目标的意义有两条路线\n发掘内容目标的意义有两条路线具体说,教科书是要把学生思想政治观点的形成和确立纳入到这样一个循环系统:主题是来自社会生活的,是学生现在和将来所要面对的→生活主题本身所要揭示的内容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来呈现→活动的设计中贯穿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技能支撑课程目标的意义→课程目标的意义从社会生活主题中提炼(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主题解决要面对社会生活,靠生活实践,在生活创造中实现学生道德生命、政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n引申特定学科知识的“路线图”情境(生活经验)问题(是什么)辨析(对不对)评估(值不值)表现(怎么办)学科概念、原理、观点的形成(学科知识)\n在传统的课堂上,学什么内容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怎样学习是老师备课设计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控制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背离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n1976年世界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个研究报告,题为《学无止境》。报告认为当代世界困境不是物质资源的有限性,而是人类本身的“差距”,即人类自身所造成的人与客观现实的裂痕。要消除这种“人的差距”只有学会学习,“学习是一种途径,这既是通向认识的途径,也是通向生活的途径。”学习对人的潜能发挥具有决定性的积极作用。\n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发展一种21世纪的新的学习观”的国际教育研讨会。会议报告指出:“要想适应21世纪要求的学习,教育的体制应不同于现在模式。……学校现在应当培养(学习者)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工具。”\n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n引领学生运用相关基本理论观点,根据基本价值标准,在社会热点问题面前,理性分析,正确认识;对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出正确剖析,印证观点;在现实价值冲突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敢于对生活中的问题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经过讨论交流,提炼观点,提升价值标准;等等。\n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你认为,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是财富还是包袱?你能够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吗?\n从多维度发散学生思维政治制度方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文化凝聚力:书同文、语同声历史趋势: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法律角度:《反分裂国家法》\n要在教学过程的展开中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通过创设教育情境,借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判断以及相应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来凸显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所以本教材内容的展开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以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探讨、思考问题、然后实现问题的解决或深入。\n社会热点故事、歌曲诗词、名言、俗语漫画问题导入方法\n\n布什在盛产玉米的艾奥瓦州参加竞选活动时于农贸市场吃玉米\n学生从过去教师注入式的容器变为知识、能力、人生的探索者发现问题:敏锐的观察力提出问题:好学的推动力分析问题:头脑的分析力解决问题:个人的综合力\n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不足活动表面化,未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活动流于形式。 活动形式低幼化或过难过深,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活动未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实效性不强。 活动过频,未能充分展开,效果不理想。\n(六)教材的三大看点\n优化案例聚集三大看点淡化定义注重辨析\n注重辨析: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规范性、可读性、经典性、批判性,辨析性最具实质性意义。使学生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并不在于信息量的“多”,而在于内容的“空泛”、推理的“直白”和结论的“僵硬”,过多从概念到概念的推导,不大关照当前的生活形态、话语环境和思维特点,给他们预留的思维空间太小。\n注重辨析:转型期的必然要求不争的事实:封闭 开放信息环境:单一、确定 多样、变化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社会思想文化:界线分明(一清二白)复杂(多层多面)个体思想活动:日益活跃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要求:划一 和谐(结果)接受 探究(过程)\n辨析的操作无论立足于基本价值观的确立,还是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都需要经历自主辨析的过程。引导辨析的设问形式宜多种多样,主题不同,要求不同,但应尽可能具体化。点评:把握准结果性与过程性的关系。(因时、因事有所侧重)掌控住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在预设的轨道上行进)处理好意义性与技能性的关系。(意义优先,不在技巧)\n优化案例:绿色油田--“西峰模式”主题:科学发展观。呈现方式:可采用并列图示和递进图示的方式。意义提示:大庆在东北,是20世纪艰苦创业的旗帜;长庆在西北,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旗帜。从中可以提取的思想观点:价值观:价值取向的变与不变。(比较王进喜、王启明、王道富)循环经济:概念和意义。构建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四种关系。以人为本:内涵与实质。从中可能涉及的学科领域:哲学、经济、政治、伦理。\n淡化定义:把握和运用基本概念“学政治”,怎样变成了“背政治”?“学政治”,难在何处、苦在何处?把定义奉为神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概念,特别是基本概念的确立和运用,始终是支撑学科体系的基点之一,但是,囿于概念的定义与概念之间的逻辑推理,确实导致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化倾向。\n(七)与现行教材的比较\n与现行教材比较关注点:是否有明确、权威的定义。体系是否严谨,结构是否严密。关注点:是否提供了思维路径和空间。是否促使学生自己得出并表达结论。+比较1\n学科知识(概念、术语、原理)+论证(观点、结论)+例证(数据、事例)+活动设计=课文(学科知识:概念、术语、原理+论证:观点、结论+例证:数据、事例)×活动设计=课文∧比较2\n适于接受性的教学进程:“目标--策略--评价”适于研究性的学习进程:“活动——体验——表现”比较3\n“教本”:教书过程是主导比较4≠子系统概念子系统概念子系统概念学科概念生活经验经历和策略预期表现学习专题“学本”:学习过程是主导\n规范型:法规性通俗型:可读性教学型:“便教利学”探究型:注重过程与方法基于“教本”的模式。基于接受性学习的模式。基于“学本”的模式。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回顾教科书走过的历程\n新旧教材的比较课文主体关注点的变化课文内容组织方式、呈现形式的变化课文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文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课文知识点的减少,教育点的增多\n四、新课程教学建议(怎么教、怎么学)\n“情境创设式”教学过程的设计情境引入(体验、感受) 情感、态度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探究活动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过程) 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形成意念(观点)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践行要求(表现 做) 实现知行统一(实践)\n可以参考的方法新教学法“三例”来自生活的报告----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走进生活判断运用基本流程:情境导入-----探究活动------形成理念------学生践行\n展示信息-----探究思考-----合作交流-----阅读教材------整理知识-------讲明“问题”----导向实践或实施教学“四环节”: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学生践行;\n应该使用的七种策略①“生活化”,让事实说话;②“给时间”,让学生看书读书;③“伸出手”,帮助学生整理知识;④“讲方法”,给学生多思考探究;⑤“说准确”,用有效知识武装学生;⑥“松开手”,指导学生开展活动;⑦“多微笑”,给学生以自信自豪。\n处理教材的策略有所省略——非主干观点、无前后逻辑联系的观点、对于形成主干观点没有直接影响的比较琐碎的探究活动、装饰版面的图片。有所突出——主干观点、对整个框节观点形成有影响的探究活动。有所引伸——与前后框节存在逻辑联系的观点。有所补充——与教材主干观点存在联系,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观点。有所改造——结合地方特色、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n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联系生活、体验成功、鼓励创新\n教师在创造性教学中有两个“深入人心”。一是将教材在自己的心中变活,在认识上情感上都变活,形成新的思路和新的情感体验;二是通过教学艺术手段和技巧,将自己的思路和情感体验变成学生的,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以期达到师生心心相印,催生一个新的教学艺术品。\n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中心任务是完成认识性任务,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以教材为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对教学过程有严密的设计,严格执行教案并完成教案•教师主宰课堂,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统一的标准答案\n现代课堂教学的特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教师是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时间、空间、物质条件、心理环境的支持•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n(1)永远发光的太阳:对于本目、本课、本单元、全书、四本必修、全套书的基本结构、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有全面、清晰、准确、科学、高位的把握。(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忽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思维方法的内在冲击力;不要忘记这些是构成教师个人和课堂教学恒久魅力的基石;听课的感受,教师的引导能力、提炼功夫、挖掘功力、综合能力、放出去收回来的本领的提高都离不开这些最基本的功力)\n(2)许攸献计曹操:奇袭乌巢(3)毛主席统兵百万的启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上课杀鸡的启示(5)君子善借于物也(6)虽说巧诈不如拙诚,但天地自有鬼神莫测之机(7)靠总结经验吃饭(8)健康第一,学习第二……\n讲授是知识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讲透。但学习和考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讲不是教学活动的目的,而是手段。知识的真正掌握依靠学生的理解、感悟,依靠学生在探究活动、社会实践的运用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素质,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工具。这个观点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考政治试卷引入综合探究题型的新形势下,尤应引起我们广大高中政治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坚决践行。\n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n小胜在知识中胜在智力大胜在兴趣\n汤一楠老师教我们画法几何时,带全班学生用泥土和马粪纸制成各种几何结构模型,如四面体、圆锥体、圆柱体、球体及它们与平面和直线的相交与切割等。\n我感动学生了吗?我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灵丹妙药吗?学生被我迷住了吗?我的课堂教学能令学生陶醉吗?我有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吗?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如何看待我的学生?如何教会学生思考?\n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被几何所感动,他一辈子也不可能成为数学家,也不可能成为思想家。陈景润对数学如痴如醉,始终追求不懈。\n我清晰地记得,数学教师常会在课上留出20分钟让大家动脑筋做习题,他则来回巡视检查、答疑或启发问题的思路,重点检查和辅导后进的学生。有时,还会穿插一些趣味题以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即使到高三总复习,每周发约200道习题,也只规定同学们仔细阅读,对熟悉已掌握的题型一览而过,对不太熟练的题型详细复习归纳总结,并选几题演算到正确无误,对陌生的题型要仔细研究分析,实在“无门”时与同学讨论或请老师答疑。这种“题海战役”,绝不是死做、死记、耗时、费力的笨办法,而是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n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n作为人,学生不应该是标准答案的奴隶。分数不应该是一个人身份的筹码。\n把问题带进课堂将思路引进教室\n在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讲好基础知识,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我们认为,这种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有效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工具。但是,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滿堂灌”模式,提倡师生双边活动,提倡生动活泼的教和学,把教师引领下的综合探究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延伸至课堂之外的生活实践中。因此,我们要注意防止下列一些错误倾向:如过分强调综合探究,而轻视基础理论的讲授;把综合探究活动当作纸上谈兵、玩文字游戏;把综合探究活动作为课堂作秀的方式,偶尔表演几下;只强调书本知识而忽视和拒绝综合探究活动;等等。\n衡量学生参与的程度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⑴学生参与的时间是否足够,参与内容广度大小;⑵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否受到激发;⑶学生个别学习的时间是否获得保证;⑷学生是否参与了高水平的认知活动;⑸学生表现了对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⑹学生参与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否调动;⑺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对学生吸引力如何?\n反思的问题:(1)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4)教学是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n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建议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表现,提高德育实效性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n宏观上:优化校内、校外信息资源,善于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主动、灵活、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微观上:在课堂上上演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n从宏观的把握上,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但是又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教师既可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结构进行教学,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微观上讲,教材中设计了探究活动的环节,教师可以进行各种变通,既可以完全根据教材的设计进行,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补充另外的活动或采取其他的方式。\n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中的情景导入,列举了具体的案例、情景、材料等,但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其中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生活与政治的关系,教材在致同学们中出现了政治的概念,这对初始接触政治学习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对“政治”概念把握的要求,因此教师可根据情况选择对此概念学习的时间和难度。\n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在教学中应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但切忌简单化,要讲究灌输的方式方法,以理服人;纠正学生的某些认识偏差,要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通过对各种事例的分析、比较、鉴别、探究等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的政治观点。\n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提高德育实效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 识能力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n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讨中,发达地区的教师可以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相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又前进了一大步。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要加以辩证地分析和应用。优点: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传递信息的经济、系统;可控性强等。局限性:学生主动性欠缺、不能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差异、侵占学生活动的时间等。若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其启发性、精致性、直观性、感染性,并有机地与其他活动形式结合,也会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n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活动形式的认识上,要明确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形式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己的特点,进行适时、适地地选择和整合,以取得更佳的活动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n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文字与音像资源实践活动资源文字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其他涉及政治以及时事等方面的书籍、报刊、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也是思想政治课程重要的资源。广义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的讨论、辩论、演示、模拟等,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还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集会、报告、演出、经济活动、司法活动、科技活动等\n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网络课件等。因其独有的共享性、互动性、智能化、容量大等特点,在拓宽视野、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使教学能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联系我国重大的政治生活,联系国际社会的重大政治事件,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跟上时代的脚步和节拍,增强本学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n五、新课程教学评价(怎么考)\n教学评价建议评价的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现发展性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建议\n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学生评”和“家长评”。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n学生自评可以从学习态度、准备资料、发言、动脑、合作等方面去评价;小组互评可以从合作态度、合作精神、对小组的贡献、合作结果等方面去评价;教师评价可以从发现并善于提出问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语言表达和思维活动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情况、对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分析问题的科学性、灵活性,特别是创造性等方面去评价。\n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评价可侧重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或开卷或闭卷;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辨析、论述等。小论文、考察报告、调查报告等也可以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对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可侧重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n对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可侧重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对能力目标的评价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的观点。\n评价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原则1.理解性评价:致力于尊重和理解学生2.综合性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3.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和提高4.多元化评价: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要多元化5.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6.自我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n发展性评价的特征1.有具体、明确的发展目标2.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为了检查3.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与发展变化的过程4.重视发展中的个体差异5.对某个领域进行多次评价6.不断给予评价反馈,不断改进教与学\n评价观1、要克服单一的书面评价方式,采用多种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2、书面评价的试题命制要体现生活化、思辩性、探究性、生成性等特点。\n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如知识的迁移、重组、对具体现象作出分析说明、说明某一现象所蕴涵的道理等)\n纵观近年来的全国高考文综测试中的政治试题,尽管其背景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层面纷繁,但通过对答案的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题目大多是命题专家对相关基础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试题的“基础性”特点十分显著。\n第一、夯实基础是根本。第二、提升能力是关键。\n2003年我国开始进行自主招生的改革试点,5年来录取此类学生已超过两万人,未发生一起投诉或举报。今年已有了首届毕业生,据有关项目组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这些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参与实践创新及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较好。\n2008年两校在沪自主招生人数均由300人增加到500人,占到两校在沪招生名额的1/3左右。据介绍,两校之所以“扩容”,是因为两年来,自主招生让他们招到了真正想要的、全面发展的学生。\n而对高中生而言,参加自主招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考压力,因此学生的热情很高,老师也比较支持。不过,针对一些中学专门开设“自主招生班”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做法,教育界专家认为,如果将自主招生变成另一种“应试教育”,将有违自主招生的初衷。\n《关于做好2008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主要有以下三点新变化:——试点高校在确定参加自主选拔录取测试的生源范围时,要向三个方面适当倾斜,向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向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地区或中学、向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考生倾斜。\n——对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试点高校可以突破原有的考生分数必须达到生源所在地同批次线的限制,不拘一格大胆选才。已开展自主招生试点3年且管理规范严格的高校,对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经过测试和公示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选人才,可参考其高考成绩、中学学业及综合素质等情况决定是否向省级招生办申请破格投档予以录取。\n——有免费师范生招生任务的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计划将主要用来招收免费师范生。此举是为了鼓励有志于长期从教的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进一步提高免费师范生的质量。\n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关注点:学生的状态○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学生是否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交往状态。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生成状态。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n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组织能力包括教材的组织、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是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教学机智。教师对课堂状态的反应和把握。\n教学态度。对学生是否尊重和信任,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是否热情与宽容,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坦率与自发性。教学境界。教学水平有三个相互贯通的层面:授受知识、启迪智慧、人格生成。\n奥苏伯尔的观点:有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各有其促进智力发展的功能○绝大部分知识是通过接受学习而获得的。○日常的生活问题则是通过发现学习来解决的。“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种高效的传授学科内容的基本方法。”\n○不能毫无根据地认为,接受学习始终是机械的,而探究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教育界那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即“只有人们自己所发现的那种知识才是他们真正具有的理解的知识”不一定是正确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都既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这要根据学习所处的条件而定。\n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七大问题○把“对话”变成“问答”○为夸奖而夸奖○把“自主”变“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因“泛化”与“神化”而导致的探究的浅层化与庸俗化○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n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有的理性1.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和“推倒重来”,而是一种扬弃。2.课堂教学改革不应是“快乐而肤浅”的,而应是充满内在张力的,有体验提升的,有思想深度的。3.课堂教学改革固然要重视合作学习,但决不能因此而放弃了对个体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与培养。\n4.课堂教学改革固然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摒弃接受式学习。5.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但不应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6.注意把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7.辩证处理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关系。\n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坚持灌输论原则与坚持启发式教育相结合。二是处理好思想与知识、思想性与知识性之间的关系。三是感性材料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四是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n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介绍\n(一)共性的问题新课程对学校传统的课程组织模式提出了挑战,学校适应起来存在困难; 高中课程内容新,模块多,教材变化大,师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一时难以适应,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教师培训经费与时间不足,内容与方式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考试评价制度特别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相对滞后,校长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普遍有所顾虑,放不开手脚进行课程实验;等等。\n●注重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引导●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n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观的转变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管理者——学生的引导者教室中的权威——平等的合作者被动的学习者——主动的研究者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开发者\n对教师重组知识、更新知识、综合运用知识、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链接生活、高质量选取校本教研的内容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n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强调了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科专业性语言表述应再规范一些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有些要求相脱节\n可能遇到的问题二1.没有充足的教辅资料,教师缺乏应有的参考资料和教法指导书。2.对选修课开设比较模糊,就内容设置和学习时间的安排不相称。3.高考如何体现探究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这方面的学习如何评价?4.高考在知识深度和理论深度上能否与教材相符?怎样消除学生的顾虑?\n5.选修课教材到教师的手中太迟,影响文科班的教学。6.学生探究、实践课的开展,缺乏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有力支持。7.教师对教材的整合有困难,一是找不到教材与学生实际结合的切口;二是在搜集材料上精力不足;三是教材的知识点太多,内容的深度不好把握。\n8.教师迫于教学成绩的压力,不敢放手进行开放式教学,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充分得以发挥。9.会考方案不明确,教师对高考心中无底。\n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新课程对学校传统的课程组织模式提出了挑战,学校适应起来存在困难; 高中课程内容新,模块多,教材变化大,师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一时难以适应,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教师培训经费与时间不足,内容与方式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实际需要;\n考试评价制度特别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相对滞后,校长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普遍有所顾虑,放不开手脚进行课程实验; 在一些本次课程改革作为亮点设计的领域,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综合素质评价、通用技术、艺术等,由于缺乏经验积累和相应的专业支持,显得进展缓慢;在外部支持方面,经费、政策、教师编制、舆论环境等方面尚未完全到位、形成合力。\n思想认识关键是“怀疑”根源是“没信心”心理障碍关键怕“吃亏”根源是“没有底”行为习惯关键难“创新”根源是“怕改变”实施能力关键是“不会”根源是“难适应”来自一线的声音\n七、新课程推进情况\n2004年第一批实验省份宁 夏山 东海 南广 东\n2005年第二批——江苏\n天津福建辽 宁安 徽浙 江2006第二批实验省份\n陕 西黑龙江吉 林北 京湖 南2007第三批实验省份\n八、国家实验区高考改革方案及相关情况介绍\n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操作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广东高考的基本原则\n基础性原则。方案要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接受高等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确保方案实施后被选拔出的学生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共同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n导向性原则。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n高考科目改革从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确定需考查的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和有个性地发展;高考内容改革体现加强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产生正确导向。在促进实施素质教育方面,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一致。\n广东为“3+文科(理科)基础+x”模式。3指语数外;“文科或理科基础”的考试内容范围限定在新课程的必修部分,而且考试的难度系数明显下降;“x”为选考科目,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九门功课中,考生可任选一门。\n“3”为必考科目,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含听力,下同),其中数学分为数学(文科)和数学(理科)。 “文科基础”指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 “理科基础”指报考理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 “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n宁夏采用“3+小综合”的模式。“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所有考生必考。“小综合”指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其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门,文史方向的考生须参加文科综合考试;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门,理工方向的考生须参加理科综合考试。\n综合素质评价:中学以文字形式对考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以电子化方式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参考。\n考试时间与分值模式科目考试时间(分钟)分值3语文150150数学120150外语120150小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300合计时间、总分540分钟750分\n山东“3+x+1”模式中,“3”指语数外,均含选做试题;“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其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必修部分和一些选修部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必修部分和一些选修部分;“1”是基本能力考试,含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等内容。\n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1.统考科目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三门统考科目的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语文、数学分别设附加题40分。\n2.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普通类设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选修测试科目各科满分为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六个等级。\n修测试历史的考生加试语文附加题;选修测试物理的考生加试数学附加题。不兼报普通类专业的艺术类、体育类考生不加试附加题。\n3.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三方面,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三方面,分A、B、C、D四个等级。后三项单项达到A级且前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后三项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予录取。综合素质评价对往届生暂不作要求。\n2005年江苏高考政治第35题以某校高三(3)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的形式设计了一道研究性学习课题,要求考生“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n(共19分)背景材料: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专题学习中,某中学5名同学围绕“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对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同学们发现,第一,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1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会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污染:1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1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第二,中国每年消耗电池70多亿只。中学生使用随身听、复读机、电子词典等,是电池消耗大户,人均年消耗电池50节以上。\n同学们了解到,第一,目前废旧电池回收率不到2%。有近八成的人认为废旧电池回收活动“与自己无关”或“没时间参加”,有87%的人将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丢弃。第二,目前收集来的废旧电池主要由环保部门集中填埋,但填埋并不能彻底控制废旧电池的污染。同学们还了解到,提取废旧电池中的有用材料再利用,不仅符合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且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估算,处理10万只废旧电池,可获2万元左右。但企业对处理废旧电池没有积极性。因为,进口处理废旧电池的机器价格昂贵。并且,一台机器每日可处理几吨废旧电池,本地的废旧电池不够它“吃”几天,导致生产能力闲置,亏本运管。\n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1)运用经济常识,就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2)针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施行动方案的意义。(3)参与该项活动对你今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n九、新课程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n2004年秋季,山东作为首批四个省份之一开始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开始进入新课改。一开始,老师们各方面情况都不熟悉,不适应,也是怨声载道。经过一段时间,随着培训工作、教学工作的展开,逐步增强对课程改革必要性、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理念开始转变,变不适应为基本适应。现在看,虽然存在好多问题,但进展还是顺利的,效果明显。\n尽可能拓宽专业理论知识特别是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学习、理解和把握好《课程标准》更新观念,改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山东经验理解根据新课程理念编写的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和主要特点当务之急\n如何上演威武雄壮的活剧?●教师可以调整教科书中内容的切入点,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切入;●选择针对性、时效性更强的案例资料,创设更能触动学生内心世界的情境,提出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n●教学不是对教科书内容的移植和照搬,而是在不违背内在逻辑顺序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处理,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必要时可调整内容层次安排;●依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有一定的弹性,补充、拓展或减少相关理论知识;●理论观点的与时俱进。\n坚持“三贴近”原则,就要做到: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生活化;问题的提出,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关注,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必要的知识提供和价值标准引导,思想政治观点的树立,要贯穿在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和合作探究、教学互动的活动中;课堂练习,走进生活,要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提炼观点。\n召开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会等研发《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开展教学研究与课时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开展新课程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教研员深入到课堂,开展教学视导活动山东教研工作,总的说是力求多途径、多形式引领教学\n理清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在教科书的引领下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1.教科书对确定教学基本内容要求的引领。2.教科书编写思路对教学思路的引领。3.确定社会生活主题单元,构建教材体系。4.引用案例资料、创设情境问题的活动设计。5.生动活泼地实施内容目标的意义,呈现教学基本内容\n精选源于学生生活经验、面向社会而又富于探究的情境性案例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辨析性过程,以提炼观点、再现知识、确认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规范,增强创新能力回归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价值判断能力、行为选择能力等\n坚持“三贴近”原则。处处为学生着想,让教材成为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学本”,而不能只适合教师的“教本”。教材应该有吸引力,让学生喜欢读;要有启发性、说服力;应该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深浅适度,分量适当。\n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力求实现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互动,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的互动,教学活动设计与提供基本价值标准的互动,学生发展需要与基本观点教育和价值取向引导的互动,信息资源给予与学生积极寻找的互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的互动。\n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促使学生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课程目标的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山东倡导的教学理念\n一位老师说:“把课上到学生们的心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情感撞击;其二,心灵对话;其三,学会分享。”\n我们在新课程中成长曾几何时,教师太重视自己的感受,却忽视了学生的自尊;曾几何时,教师太在意自己的形象,却疏远了学生的感情;曾几何时,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逐渐暗谈、迷惘。面对着一个个“师本”理念环境下服服帖帖的孩子们,好长一段时间我竟曾经有十足的幸福感和自豪感。\n多少次,我们的学生有了新点子,却被我们武断地否定,多少次,面对孩子们饱含心血的“杰作”,我们不屑一顾;多少次我们强行地打断孩子们富有创意的表达。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情况后,我们的孩子沉默了,他们听话了,他们不“胡闹”了。\n我越来越痛心地感到自己过去曾无意在多大程度上伤害了孩子们哪!扼杀了他们的思考和个性,剥夺了他们情感体验的时空,消减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痛定思痛,让他们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敢想敢说敢闯敢干;鼓励他们敢于向课本向老师说不,决不迷信权威;组织他们面对每一个问题,提尽可能多的设想,找出解决的方法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实践……\n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当我尝试性地把学习过程还给孩子们,把评价的权利还给他们,效果竟是出奇的好:课堂上再没有了压抑的气氛,孩子们发问的声音多了,争论的声音大了,质疑的声音响了,表达的愿望强烈了!他们有了久违的笑脸,有了成功的欢乐!猛然间一种感动涌上心头:我的行为的改变,竟能带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n学习学习再学习第一、不断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内容;第二、精心研读教材,且至少读一本与本学科相关的大学教材;第三、创建学科资料库,搜集、整理资料,特别是经典案例、课例;第四、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质疑,为教学积累问题资料。\n精心备课第一、我在这节课中的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第二、是否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可用可不用的要用)第三、是否关注学生差异,是否做到想方设法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是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体现)第四、是否能够形成师生共同参与,交互式、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帮助、激励和发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第五、是否明白自己要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最值得探索的主题。\n教师在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中的作用:1.不断的启发学生回顾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2.采用多种方式与方法,帮助学生连结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3.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适时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提出带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延伸、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4.给学生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判断;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给学生一些案例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给学生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n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坚持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在生活主题下引领学生探求学科知识●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路线●课程设计、课程整合与课程开发的能力●科学处理教材与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二度开发)\n●捕捉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指导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合作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协作、教研共同体)●现代教育技术和对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n《公司的经营》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安排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分组设计创业梦想,课上设计了“疯狂畅想──我的公司我经营”、“温柔一刀──我品我评我支招”、“他山之石──我看我听我信服”、“蓦然回首──我做我思我心动”、“纸上谈兵──我勾我划我落实”等环节,通过播放学生创办本组梦想公司的视频、学生代表上台介绍的形式将学生的梦想展示出来。结合学生的探究,教师引导和归纳出教材理论,最后组织学生畅谈创业的感受,其间穿插学生的点评、事实的印证等活动。\n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课件时,首先以一首描绘中国载人航天的FLASH动画歌曲《超越想象》导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时,放映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失事的视频录像,以强烈的视震撼使学生充分理解了“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n多方位开发生活中足以感染学生的教育资源的能力;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迁移知识、升华情感的能力;尽可能地通过提问、讨论、辩论、演示、表演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学会活化教材,拓展教材的探索空间,挖掘教材的个性内涵,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着眼于长远,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发散性思维:跨度、综合;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教给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教给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n感谢关照,谢谢指导!\n宋景堂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17号院1号楼10087113520145125(010)58758652songjt@p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