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60 KB
  • 2022-08-03 发布

《高中语文教科书》PPT课件

  • 18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苏教版 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五备课建议1\n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五2\n一、内容目标1.感悟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使学生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3.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养成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4.思考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问题;提升人生境界。3\n一、内容目标5.能够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方法和语言特点。6.了解文学作品抒情言志手法的多样性。7.了解托物言志与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8.能理解哲理散文的哲思情怀和艺术特色。4\n一、内容目标--写作目标9.要运用多样的议论分析手法,使议论辩证深入,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写出立意的思想高度。10.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方法,写作实用类文章中的说明文。5\n必修五使用中应该注意1.作好必修内容的总结2.作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和过渡6\n第一专题:科学之光一、探索与发现:《物种起源》绪论/*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二、奇异的自然: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三、美丽的创造: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探索规律、思考价值和自身品格科学视野中的丰富多样的自然界科学与美的同构,按照美来造形7\n第一专题:科学之光1.专题内涵: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建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2.呈现方式:文本研习3.核心文本:《物种起源》绪言//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景泰蓝的制作4.教学重点:整理说明文知识(抓住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5.课时安排:10课时8\n学习要求1、能独立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例如,对教科书中《〈物种起源〉绪论》的教学,可抓住关键语句,在理清作品脉络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为什么要提前发表《物种起源》和《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这两个关键问题,把握住主要信息。9\n学习要求2.能在整理总结有关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和品味不同表达内容的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如:和一般说明文的平实的语言风格不同,教科书中《南州六月荔枝丹》文艺性十分突出,语言生动,特别是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句,不仅有助于了解荔枝的特点,而且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使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味。10\n学习要求3.拓展对于说明类文体知识的认识,了解当代实用类说明文在文体和风格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如可以通过教科书中的《斑纹》类的文章,了解当代说明文在文体和表达方式及语言风格上所体现的一些新的特点。11\n“科学之光”专题基本上是说明文,设计这个单元有让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进行一些梳理的意图。所选文章既有关于事物说明的,也有关于事理说明的;既有关于单个对象说明的,也有关于一类对象说明的;既有传统的,也有体现了现代说明文写作特点的;既有平实的、典范的,也有文艺性强的。基本上考虑到了说明文教学所需要的基本元素。12\n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英]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杨焕明*《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13\n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版本比较多,有的又译作“导言”。“导言”与“绪论”差别并不大,但与“序言”却差别很大。简单地说,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但导言或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著作,而导言或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表达自由,而导言或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14\n导言或绪论的这些特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几乎都具备,所以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这篇文章以说明为主,可以用说明文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研习,在理清作品脉络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作者为什么要提前发表《物种起源》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两点就可以大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15\n了解达尔文的科学精神可从文本研习入手,通过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去把握。他的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注重实践以及自信坚定等,在文章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绪论》语言非常严谨,体现了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有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和把握达尔文身上的科学精神,也应该是本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了解科学家的精神品格,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甚至思维特点,对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精神非常重要,在这个方面,《〈物种起源〉绪论》是典型的例子。16\n杨焕明《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在指导自读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用提纲或图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筛选出来,由总而分,渐次进行,这样来研习不仅可以掌握文章的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领略本文在说明上举重若轻、明白晓畅的特点。17\n文章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分析了人类的遗传信息,全面介绍了这一计划的重大意义,为人类对自身的生命研究提供了基础。第一部分(第1—2段)交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第二部分(第3—10段)从六个方面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发展的巨大导向性意义。18\n第三部分(第11—18段)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后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这部分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第11—16段)说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明确基因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人类在遗传上是平等的,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第二层(第17—18段)阐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强调基因安全的重要性。19\n“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非常专门的生物科学工程,怎样面对非专业的公众把这一计划说明白是相当困难的。除了条理清楚外,语言的通俗也是本文一个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反复体会,学习借鉴。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应该用好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科普效果。20\n第二板块:“神奇的自然”--文艺性的说明文关于植物:贾祖璋 《南州六月荔枝丹》主要关于动物:周晓枫 《斑纹》21\n《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传统的经典性说明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研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对荔枝的了解去理解、印证文章中的内容,体会文章说明的技巧。《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结构比较清楚。虽然对结构的划分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大体上还是明晰的,一是说荔枝本身的结构,一是对荔枝的生长等情况进行介绍,其他内容都是次要的,可分可合,不必太拘泥。22\n《斑纹》是青年散文家周晓枫的作品。这类文章现在很多,文体特征不是非常明显,说它是散文随笔可以,说它是科学小品也不无道理,它反映了目前文学创作在文体上走向融合渗透的一种趋向。周晓枫的许多作品都以动物为主题,兼有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这可能受到了法国科学家、散文家法布尔《昆虫记》的影响,也与现在的人文主义、生态主义有一定的关联。23\n《斑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这一部分主要写蛇的斑纹,并介绍蛇的一些生活习性和与蛇有关的一些文化。突出了蛇的斑纹的艳丽,行动的迅速、诡谲。文章把《圣经》中有关蛇的传说进行了重新复叙和解说,并将其与蛇的生物习性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阴鸷、诡秘、恶毒、凶险的形象。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人们对动物产生了许多神话、故事、传说,这些传说一方面与这些动物的习性有关,与这些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关,并在些基础上融入了人类的许多愿望、理想、想像与审美意识,而且因为民族、国家、历史、宗教、文化习俗的不同,同一种动物会有许多不同形态的传说。这类不同的传统还有许多。24\n第二部分(第6—10段):这一部分由蛇写到其他动物,对斑纹的形态进行进一步的描写。同时,作者对斑纹排列呈现的规律作了探讨,以斑纹为线索,作者还对许多动物的习性、生物界的一些自然规律做了说明,并且还对它们的启发意义做了引申性的阐发,如“团结就是力量”另一面的揭示,对善与恶关系的思考等等。25\n第三部分(第11—14段):这是在第二部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从植物、大地、人类的劳动、宇宙,直至我们人类的内心世界;从大到小,由内到外,从具体到抽象,斑纹无处不在。到最后,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作者怀着敬畏之心写道:“因为距离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这里的神,就是大自然,就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本文就是通过对形形色色的斑纹的描绘,叙述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许多奇妙的现象,对主宰这一切的自然规律进行了礼赞。26\n一般来说,说明文都是以单个的事物、事理与现象作为说明对象的。而《斑纹》从动物的皮毛写起,主要介绍动物皮毛的纹样,同时也涉及到人类社会许多现象。“斑纹”在文中含义是多样的,并不是一种,动物皮毛的花纹,人体、自然与人为的纹样,人类劳作与动物生存在自然界留下的印记,以及冰花、河流等等,都是作者要说明的斑纹。通过这些斑纹,作者试图说明更深刻的道理,自然的神奇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27\n《斑纹》的写作特点一是以一驭多,自由而洒脱。文中描写了许多现象,但始终以斑纹为中心,散而不乱。二是运用多种手法,说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使表达对象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揭示,富有艺术感染力。三是语言绘形绘色,非常准确,同时又富有诗意与智慧,许多画面的说明与描写具有质感,像电影镜头一样逼真,如开头的一段,视觉冲击力很强,而有些地方则如抒情诗一样,如对大地上劳作的描写。文中的许多议论性的语句,将自然现象进行文化的阐释,虽是一家之言,但却富于个性与启发意义。28\n《斑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也许称之为散文更为合适,但是,文章主要的表达方法还是说明,说明的对象也是以动物为中心的自然与社会生活现象。选择这篇文章也是想让学生明白,现在的文体正在走向交叉、融合,表达内容也往往非常丰富,科学、人文,包括艺术,有时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只要说明的内容没有科学性的错误,我们也可以在这些文章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可以把这些边缘性、交叉性文体的表达方式吸收到说明文写作中来。29\n文艺性的说明文的特点相对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文艺性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语言生动,特别是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句,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荔枝的特点,而且把人们带到了优美的意境中,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这一点教学时需要特别强调。《斑纹》的艺术性也非常强,语言生动、华美,既有说明,又有议论、抒情,在研习时要让学生反复琢磨品味。30\n第三板块“美丽的创造”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俞孔坚*《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31\n《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传统的典范的说明文。文章以产品制造的程序为说明顺序,条理清楚,在同类说明文中具有典型意义。同时,几道工序的说明又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采用的说明方法也多种多样,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事物说明清楚。语言也质朴、晓畅,如语家常,在介绍说明事物时显得非常亲切,这也对说明效果起到了加强的作用。32\n《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展示了一个富有个性的公园景观设计表现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的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设计形式不同于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33\n《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说明,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理解场地、理解文化与传统、理解自然、理解设计和几点遗憾。第一部分:理解场地。这是设计前对自然条件的考察:废弃的工厂有可利用的生态环境,也有不利因素,作者从“挑战”和“解决之道”角度讲解了在设计时一些考虑。34\n第二部分:理解文化与传统。强调的是如何理解文化的问题,不是把眼光投向千百年前的历史,而是要注意自己的身边,注意自己脚下的文化。俞孔坚:“当我们寻找千年古迹和传统形式,以求地方文脉和精神的时候,突然发现,这种精神就在足下、就在眼前。在城市改造中,那些被视为丑陋的钢铁厂棚、生锈的铁轨和吊车、斑驳的烟囱和水塔,给每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多少回忆,又给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多少想像的空间。”35\n第三部分:理解自然。说明的是设计中对自然的尊重,自然之美的展现。第四部分:理解设计。具体方案的实施:讲述了设计的三条途径,对重点设计的部分作了较为明晰的说明。第五部分:几点遗憾。设计完成之后的重新审视,有些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觉察到了,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改变现有设计,表现了设计师的严谨的态度。36\n副标题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是设计者对作品的回顾和阐释,有对设计的前后思路的清理,也有对具体景观设计的考虑,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五个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达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前四个部分都使用了“理解”一词,表现了设计师超前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态度。语言表达自然流畅,集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于一体,严谨简明、形象生动而又富有文化气息。37\n《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的说明文。在指导学生自主研习时,先提醒他们把握文章大的结构,作者基本上是从问题入手的,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研读思考部分时,要把握作者的设计理念,这里往往包含了许多思想信息,文化的、科学的、审美的,这是这篇文章的显著特色,很能开阔眼界,对学生理解身边的景观、公共设施非常有帮助。研读方案部分时,要依托文字去发挥想像,把抽象的说明文字转化为形象,去印证作者的设计思想。本文在语言上也有特色,有现代感、思辨性,有一种智性之美。38\n对《科学之光》专题教学的几点建议不能将说明文教学上成科普课。说明文教学主要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相关语文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说明文学习已经有相当的积累,要引导他们总结、提高。应该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说明文教活,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这个专题的几篇作品类型不同,特点各具,可以打通、比较,使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39\n说明文的教学现在越来越重要,因为这种文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注意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是前沿学科,与日常生活结合非常紧密,包括基因问题等都是热门话题,在学习第一板块时可以将这些结合进去,让学生讨论。40\n学生可能会觉得说明文有些枯燥,教学时就要多采用形象化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如利用《斑纹》、《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等相关实物或图片资料。教学时要体现说明文极强的实用性,要尽可能将要将课内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外研究性学习结合,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等,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积累,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开拓。41\n写作观: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如歌唱生命,悲天悯人,敬重善良,诅咒黑暗,对社会、人生的关注,鲜明的爱憎。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常地有所发现、有所感动,在观察思考和表达中陶冶情操,实现精神追求。公民意识: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了解自己的责任与权利。1、捍卫自己自由表达的写作权利与尊严,尊重他人的写作权利,尊重社会各种文化。2、写作的公民意识需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42\n写作指导 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说明文可分为三类:1、阐述性说明文。着眼于对事物形成、发展等原理进行探讨,有着较深的内涵。阐述性的说明文与议论文相近,都用议论的方法,探讨“为什么”。但前者的写作目的是要使人有所知,只要求大体明白,而后者则是要使人信服,有着更为严密的论证和更为充足的论据。2、程序性说明文。文章要告诉读者的或是某种事物的演变过程,或是某一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是某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一般以程序或时间先后为写作顺序。3、文艺性说明文。是用文艺笔调或形式写成的说明文。它的写法颇多,可以调动各种写作手法,甚至采用故事、童话或寓言的形式,让读者觉得活泼有趣,使人们在艺术享受之中接受科学熏陶。43\n说明文写作注意点:第一,安排好写作顺序。1.空间顺序,又称方位顺序。多用于介绍建筑群或画面。运用这种顺序,作者依据空间位置的转换来介绍被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就这点而言,近于记叙文中“移步换景”的手法。2.时间顺序,又称发展程序。多用于程序性说明文中。其中有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顺序,是揭示事物发展变化动态的;有的仅是表现制作过程的程序。3.逻辑顺序,就是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组织安排材料。多用于阐述性说明文。因为这类说明文所要解说的是比较抽象的道理,或者是事物的内部的规律。三种说明顺序,常常综合应用。第二,学会运用说明方法。基本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和列图表等。这些说明方法常常是结合起来运用的。44\n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如泣如诉:陈情表/项脊轩志二、执子之手: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三、*旧日时光: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珍惜亲情/散文研读认识爱情/戏剧鉴赏感受友情/诗歌研读45\n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1.专题内涵:对丰富多样的情感的体验、认识和评价。2.呈现方式:文本研习3.核心文本: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4.教学重点:诵读—鉴赏—多样的表情手段5.课时安排:10课时46\n学习要求1.通过诵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靠台词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矛盾冲突,从而揭示出主题,因而可以进行表演性诵读;《陈情表》动人肺腑,令人潸然泪下,作者对祖母的孝心和深情,对皇帝恩宠的感激,其措词的谨慎应通过诵读加深体会。47\n学习要求2.能够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特点,学会通过意象的解读和鉴赏,体会诗歌的思想和情感,理解诗歌语言的深层意蕴,评价感情的表达效果。例如,可以通过鉴赏“旧日时光”板块的三首友情诗来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48\n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诗,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专题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人的高贵博大心灵世界。阅读熔铸深刻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去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49\n本专题是对丰富多样的情感的体验、认识和评价,它以情感类型为经、文体为纬,组成三个教学板块。与孤立存在的单篇形态不同,这些文章组成专题后,便以情感的丰富、表达手段的多样,获得丰富的课程意义。本专题选的是中外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在感受作品丰富情感的同时,接触到多种的文体和表达形式,在鉴赏解读的实践中,学习抒发感情的常用方法,增强语言运用的敏感,切实提高对散文、戏剧、诗歌的鉴赏能力。50\n专题的人文主题是感情:“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和友情。第一板块: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亲人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体现亲情的美好动人。第二板块: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聚一别,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西厢记》对分别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意境优美,是爱情的高峰体验。第三板块: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对于友谊的多样的情感内涵。51\n“如泣如诉”的散文、“执子之手”的舞台形象、“旧日时光”的深情咏唱,专题以多样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情感的丰富多样性。李密的深情,归有光的至爱,都是通过散文的细节、白描、烘托、渲染等手法表达出来的;张生和崔莺莺、罗密欧和朱丽叶对幸福爱情的追求,都是通过“代言体”的戏剧形式、戏剧冲突、时空安排等手段来表现的;三首歌唱友情的诗篇,或借助意象,或融思于诗,运用了多样的诗歌感情表达的手段。让学生体验优美真挚的感情,珍视亲情、友情,理解爱情,学会用多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感情,是本专题教学中应该抓住的重点和主线。52\n本专题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可以与其他方式适当结合。可以与活动体验适当结合。学习戏剧,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片段表演、观摩影视作品;可以课后收集友情诗,组织诗歌朗诵会。还可以与问题探讨适当结合。如《项脊轩志》不言悲而悲不可禁的结尾,妙在何处,就很有探讨价值;《箭与歌》的译文比较,学生合作探讨一定比单纯研习效果好。53\n文本研习本是教师的强项,但是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文本研习理应有新的追求。可以根据文本的个性,巧选教学素材,巧组教学单元,甚至打散原文前后的顺序,抓住专题的核心,突出重点,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激活情感,陶冶心灵。还可以强调对语言表达的关键处、细微处的品评、咀嚼和揣摩,真正教出语文味,提高对古代散文、中外戏剧和诗歌的鉴赏能力。54\n第一板块:“如泣如诉”李密《陈情表》归有光《项脊轩志》55\n第一板块“如泣如诉”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感受亲情的美好与动人。56\n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感人的亲情,为什么感人,是教学的突破口。《陈情表》中作者抓住晋武帝的心理,着力描画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情、被征召后的左右为难、忠孝难以兼顾的两难,打消对方猜疑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中情感表达的层次性、曲折性以及分寸感的把握十分到位。过去讲《陈情表》,一段段串讲分析,静态分析表达的效果,没能抓住要害。“表”是陈情,有交际目的,要放到特定的交际环境中,理解其中的奥妙。抓住这点,就抓住了本文情感表达的独特之处,找到了教学突破口。57\n《项脊轩志》平静地描述记忆中的细节,只在关键处不经意流露感情,“余泣”、“令人长号不自禁”。它巨大的情感波澜潜藏在文中的今昔对比中:所叙述描写的都是生活记忆,是从不得志、孤独落魄的今天去回望,这样暗中形成了今昔对比,蕴藏着今不如昔的人生悲怀,具有巨大的情感冲击力。文章的后两段,是在旧稿的基础上补写的,为什么要补写?说明他读了旧稿悲不自抑,情不自禁,有满腹的辛酸要倾诉,却又抑制住了,笔下出现的是平静温馨的细节,是自己物是人非的流年,和那让人难忘“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抓住“情”字,带领学生披文入情,就有了解读的钥匙。58\n教学中应该强化对古代散文的鉴赏。鉴赏重整体感受,忌支离破碎;重体验想像,忌冷漠操作;重个性解读,忌标准答案;重语言品味,忌架空分析。应该突出对文章表情达意的关键处、精妙处、奇特处的鉴赏。--《陈情表》第三段“凡”“况”“且”“今”“但”几个虚词,应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鉴赏它们的表情效果;《项脊轩志》中补写的两段大有鉴赏的空间。为什么不厌其烦用时间词?结尾好在哪里?能不能从学过的诗文中举出手法相同的例子来?这样的鉴赏是学生感兴趣,也是最能提高能力的。还应该重视对鉴赏方法的指导。可以运用诵读、替换、对比、举例等方法,指导学生的鉴赏,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培养优良的鉴赏品质。59\n应该重视诵读。两篇文章都是抒情的名文,感情真挚强烈,应该多读,读出文气,读出意蕴,读出感受。运用多种读法,比如默读、领读、个性化美读等,用声音把文中深沉的感情表现出来。重视读不能因此忽略对文本必要的分析。有人认为新课标注重体验,体验就是反复读,否定对文本必要的分析、对文意必要的概括。这是片面的。专题的呈现方式是“文本研习”,在读的基础上,对情感及其表达形式必要的分析点拨可以使感知更深入,理解更透彻。《项脊轩志》语言比较浅白,除一些关键性的词句外,没必要再字字句句翻译一遍,不要因翻译中枝节问题,妨碍甚至破坏阅读美感。60\n第二板块:“执子之手”王实甫《长亭送别》[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61\n《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内容介绍“阳台会”:描写罗密欧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公认为描写少男少女爱情的经典,后世人们习惯地将最美好的爱情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这场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会面前的独白,表达相思。二是两人对白,说爱盟誓。三是两人定情,不忍分手。62\n《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的艺术特点十分注重气氛的渲染和营造。莎士比亚充分利用环境来烘托气氛,如神秘的夜色、静谧的花园、皎洁的月光、温暖的晨曦。运用西方诗歌中适合于描写爱情的诗体,如十四行诗等,让两个恋人在诗情画意中唱出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如“美丽的太阳”一段抒情独白。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一段段独白、对白充满诗意。不仅把朱丽叶比喻为美丽的太阳,表达对她的赞美之情,还将月亮拟人化,比作有嫉妒心的人,因不如朱丽叶美丽,“已经气得面色惨白”。多抒情诗名作。“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我给你的越多……”等片段传诵不衰,脍炙人口。63\n两部戏都是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以代言体的戏剧形式表现了爱情悲欢离合的情感过程,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两部戏一中一外,一聚一别,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具有丰富的语文学习的内容。两场戏是长篇戏剧(曲)的节选,课前应该指导学生熟悉原作剧情,了解剧中人物、相互之间关系、戏剧的矛盾冲突等。教学中可以复习戏剧体裁方面的常识和戏剧鉴赏的知识,再介绍作者戏剧创作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介绍元杂剧常识,积累相关的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64\n“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教学的重点应是通过戏剧冲突把握戏剧人物,但专题中的作品选段,不以剧烈的戏剧冲突见长,而以内心情感的抒发取胜,因此应该根据专题的内涵,通过理解人物的关键性唱词(台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把握住人物形象。65\n人物思想感情,人物形象《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复杂心理:有忧虑,有埋怨,有不安,痛苦中闪烁着珍视爱情、厌弃功名利禄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恋人独白,倾吐相思之情,到互吐衷肠,起誓明志,再到两人定情,不忍分手,感情经历了仰慕赞美,到忠贞坚定,最后是惆怅不舍,感情不断地强化深化,展示热恋中青年男女丰富优美的心灵世界。66\n应该抓住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段,鉴赏两部作品语言的诗意美。《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的手段,渲染烘托剧中人物的感情;运用典故、引用、对偶、重叠、儿化等手段,感情表达含蓄、优雅。《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把十四行诗与剧情揉为一体,营造出诗意的氛围:美丽的花园、皎洁的月亮、朦胧的夜色、温暖的晨曦……;多处运用具有象征含义的“莎士比亚式”比喻以及排比对比等手法;句式长短变化,构成莎氏特有的气势。67\n戏剧是表演艺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接触舞台,获得“舞台感”,把握戏剧的真谛。可尝试如分角色朗读、课堂表演、看影视片等等。还可举办戏剧节,让学生在亲历舞台的过程中,增加对戏剧的理解认识,提高语文素养。68\n*第三板块:“旧日时光”[英]罗伯特·彭斯《旧日的时光》[美]朗费罗《箭与歌》冯至《别离》69\n板块中三首友情诗讴歌了真挚美好的友情。揭示了友情丰富的内涵。有的歌颂朋友之间地久天长的友谊,有的说明友情心心相印、彼此默契的特征,有的揭示了友情的价值。表现手法多样。有的直白纯朴,有民歌风味,有的借用意象,构思巧妙,有的融思于诗,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这个板块都是抒情短章,难度不大,又都是歌咏友情,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安排以自读为主,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收集材料,了解作者,组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70\n《旧日的时光》是世界名歌,后来成为电影《魂断蓝桥》的插曲,人们喜爱在告别时唱此歌。彭斯根据苏格兰民歌记录整理。难忘旧日时光,就是难忘老朋友,难忘友情。71\n《旧日的时光》共五节。第1节,诗人用“难道就该”两个问句的形式激起对往日友情的回忆。朋友重逢,互相倾诉,刹那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思念的潮水倾泻而出。有一点责备语气,不正说明感情的深厚和不同寻常吗?第1节后的“副歌”,是歌曲的重唱部分。诗人建议高举酒杯,“让我们干一杯友谊之酒”,为永存的友谊,为逝去的时光。这使感情抒发有了特定的现场气氛,感情变得炽烈:“你准会把一大杯喝尽!”“我也会把我的喝光!”通过老友重逢的典型动作,把真诚浓烈的友情渲染出来。72\n第3、4节,诗人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童年时代朋友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美好的童年时光转瞬即逝,天各一方,颠沛流离,历经沧桑。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人生苍凉感,感受到生活的坎坷和波折。虽然“万里跋涉”、“呼啸的重洋把我们相隔”,但是时空的阻隔并没有使友情黯淡褪色。第5节,诗人又回到开头歌唱友谊的气氛中,建议朋友们举杯祝福,祝朋友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真诚的友谊让人为之陶醉。73\n《旧日的时光》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情感真挚,节奏明快。运用民歌中常用的“重章复唱”的手法,回环往复,感情不断深化,加强了抒情效果,令人回味无穷。语言朴实清新,有天籁般的醇厚韵味。74\n《箭与歌》看似意思浅显,其实内容深刻;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匠心独运。“箭”和“歌”本是极普通的事物,诗人运用这两个意象写出了一种人生体验:有时我们随意唱一首歌、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时过境迁也就浑然忘却,很久以后才惊讶地发现,这永远铭记在朋友的心中。“当你遗忘的时候,我依然还记得”。这就是友情,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75\n第1节写“箭”:随意射出一支箭,不知道落到哪里去了。寓意是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时间一长便忘记了。第2节写“歌”:随随便便哼支歌,歌声飘扬,自认为没人会记住它。我们觉得这无足轻重。友爱、帮助等等被我们随随便便地施与,轻轻松松地忘却。表面上看,第二节与第一节毫无关系,其实是以箭作为歌的喻体。诗人的描绘揭示出某种相似:歌也像箭那样飞逝了,再也见不到踪迹。76\n第3节画龙点睛,诗人将“箭”与“歌”的相似关系扩展到新的层面:很久之后诗人在一棵橡树上找到了那支箭,同样,也在朋友心中找到了那一支歌——原来朋友一直把他的歌默默地珍藏在心中。77\n《箭与歌》构思巧妙诗人把箭与歌以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气叙述出来。诗人的描绘抓住两者的相似处,构成比喻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更妙的是,前两节戛然而止,并不急于道出用意,而是给读者以思索玩味的余地,为第三节“卒章显志”打下基础。第三节指出箭与歌的归宿,让人领悟到诗的主题。78\n《箭与歌》设计了一道参照原文比较译文的中英文诗作比较鉴赏题,可以组织学生研讨。英文原诗用词浅显,高二学生一般都能看懂。题目的指向不是比较译文的优劣,因为两篇译文各有所长,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或翻译,加深对原作精美之处的体会,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79\n冯至《离别》汲取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艺术传统,尤其受德国现代诗人里尔克影响,灵活运用了西方十四行诗形式,熔铸了作者本人的特定时代的人生经历,表达了现代人的生命感受。写的是“离别”,但又不仅仅是“离别”,融入了丰富的人生情感内容。80\n《别离》是作者1941年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诗人在流亡中仍关心着天下大事,关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81\n《别离》通过朋友别离这一特定视角,展开奇特的想像,讴歌了真挚的友情,也揭示了友情的意义和价值。诗人认为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朋友彼此的勉励和支持,离别的痛苦也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别离》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形式上分四、四、三、三行,或四、四、四、二行。这样的节奏往往含有“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的特点,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歌咏比较永恒的主题。82\n第1节,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一股悲凉的情绪不禁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别离是痛苦的,但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诗人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样奇特的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第2节中,诗人承上把分别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一切从零开始,投入生活,努力工作,“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各人的世界耘耕”,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83\n第3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诗人认为: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彼此的勉励和相互支持,寒冷的可以变成温暖的,陌生的可以变成熟悉的,离别的痛苦也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并使每次重逢都有初次见面的新鲜感,使从前的体验也因为距离而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友情永不衰老。最后一节,思考进一步升华:我们的人生仿佛是由一次次别离和欢聚组成,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独立,只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会使人觉得不知老之将至,“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友谊常青,人生不老。84\n《别离》从招手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待,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比如别离的地点,“我们”之间的关系都不明确。彼此间担负的是什么工作,这次相聚谈了些什么,也不清楚。这种情节的淡化,造成了主题明确性的减弱和诗意的朦胧。由身边感到冷忽然又感受到眼前辽阔,这种跳跃也是造成此诗难懂的一个因素。然而难懂不等于不可解。只要我们抓住此诗的重点不在交待事实,而是刻画内在情绪和表达深邃的哲理,便可品尝这首“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的韵味。85\n学习现代诗歌,在大致把握诗歌情感内容的基础上,要养成多元解读的习惯和品质,要有对多元解读的宽容和尊重。冯至的诗是培养多元解读习惯与品质的好材料。《离别》由于缺少具体的叙事情节,表达的是幽渺迷离的人生感悟,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统一答案,这就要调动生活的积累,展开想像,真正去多元解读。86\n《别离》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全诗运用十四行诗“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的结构特点,段与段,句与句,或断或连,表现诗意的关联或转折,加上全诗“abbacddcefgefg”的韵式,及以十音节为主而又伸缩变化的诗句,曲折而丰富地传达出诗性体验。87\n写作指导 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写作文是为了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来自生活的体验,来自生命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有感恩的心,有忠诚忘我的品质,有平等宽容的意识。学会感动,才能以真情实感打动别人。忠于自我,是表达真情实感的前提,自我要具有价值。揣摩名篇佳构。88\n第三专题:直面人生一、生存选择:报任安书/渔父二、真的猛士:记念刘和珍君三、*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生与死的选择从死来探讨生的意义逆境与顺境的选择89\n第三专题:直面人生1.专题内涵: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勇于面对生活的选择和考验。2.呈现方式:问题探讨3.核心文本:报任安书/渔父/记念刘和珍君4.教学重点:诵读—探讨—注重整合5.课时安排:10课时90\n学习要求在阅读中,能够通过人生的生死苦乐顺逆等问题,引发对人生的严肃认真的思考。例如:教科书中《记念刘和珍君》塑造了刘和珍等青年学生的爱国形象,鲜明地表达了对生死选择的态度,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要认识刘和珍等青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深刻启示,激发肩负起历史使命,报效祖国的情怀。91\n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考验。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专题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两组矛盾。这是人生的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意志才会坚强,生命才有力量。92\n专题的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探讨的话题是学生成长中渴望了解和探讨的,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探讨,可以加速学生的成长。专题三个学习板块,虽各有侧重点,但彼此交叉,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整体。教学中切忌割裂开来,或者把问题简单化。93\n作为新的语文学习方式,问题探讨必须自然渗透融合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从文本中自然生发出来。既要通过问题学文章,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找到思想与表达融为一体的切入口,安排教学步骤,向预设的核心问题逼近;还要通过文章解答问题,把握作者的观点思想,作为思考的素材、回答的理由,让文本学习通过问题探讨生成丰富的意义,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94\n新课标强调“整合”,要求改变以往“教一篇是一篇”零打碎敲的方式,组织高效率的综合学习。但是综合学习必须建立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要在单篇教学上花力气,为整合做好铺垫。单篇教学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而必须抓整体,抓重点。注重单篇,最终是为了更好的整合,使整合更有效果。95\n教科书采用“跨文本、超文选”的组合方式,应处理好“文言文”和“语体文”的衔接过渡。要改革文言教学方式,既要有“言”又不能忘记“文”,不能把文言学习仅仅当作文言知识的例子,而要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和对文本的现代解读把“文言”“语体”打通,让学生自由出入古今,获得语文学习的解放,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96\n专题以问题探讨为主,着眼于培养探究意识。三个板块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形成一个整体。第一板块围绕“生存与毁灭”组织材料,利用材料内容的对立统一,构成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探讨愿望,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第二板块是通过《记念刘和珍君》的学习,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学习问题探讨的方法。第三板块围绕“顺境与逆境”整合材料,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升语文素养。97\n第一板块:“生存选择”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屈原《渔父》98\n《报任安书》和《渔父》一长一短,一重一轻,应区别主次,突破重点。《报任安书》是传统名篇,文章比较长,涉及比较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为降低难度,方便学习,入选教科书做了处理:一是只节选反映司马迁忍辱不死、发愤著书部分,以降低难度;二是采用原文与译文并排的尝试,便于腾出精力探讨问题,并把文中集中表现司马迁人生观的段落空出来,让学生在自读翻译中亲近文本,加深体会。教学中应该落实翻译任务,要求学生主动质疑,为问题探讨打好基础。《渔父》比较短,又有较强的情节故事性,学习难度不大,可以安排自主学习,教师稍加点拨指导。教学中应该抓住几次对话,突出屈原的人格追求。99\n《生存选择》板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这也是读完两篇文章后必然会产生的疑问。探讨的空间很大,“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人人有话可说。浅一点说,可以用原文回答他们为什么择生,为什么择死。100\n可以从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知识分子的责任、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比如:司马迁“隐忍苟活”,是为了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垂名不朽,实现人生的价值;屈原“毅然赴死”,是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的尊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司马迁与屈原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在“文革”中,不少著名的知识分子罹难。其中一部分是自尽的,也有一部分存活下来,继续他们毕生未竟之业。这两种命运都是有传统出处的。前者师从屈原,后者以司马迁为训。101\n可以从东西方生死价值观来探讨:--比如: 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西方人弃生取义的意识,与东方有异。他们更重视“生”的权利,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把自我的小生命看做是民族的大生命的一环,舍小取大,舍生取义……102\n可以从司马迁的生死观、荣辱观来探讨:--司马迁接受了孔子以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李陵之祸”打破了他实现政治抱负的梦想,他以先贤为榜样,强调通过立言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他提出“人固有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表明“忍辱立名”的荣辱观,以圣贤的教导和事迹激励自己,身处逆境奋斗不止,珍爱自己的生命,通过奋斗来创造价值。这是对传统生死观和荣辱观的继承和突破,塑造了逆境困厄中奋斗不止的民族性格和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有巨大的教育意义。103\n明确了板块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抓住了教学的主线,便于围绕核心灵活组织教学探讨。探讨《报任安书》中“欲言又止,欲止又言”的表达特色,就要引导学生体会司马迁痛苦的经历和心理,从而感受他人生选择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渔父》中寓言对话,就是痛苦的内心搏斗的外化,抓住表达上的这个特色,可以更好地感受屈原的人生追求。文言文教学一直有只重视“言”而忽视“文”的倾向,用问题探讨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可以给我们新的解读视角,让我们有新的发现和认识,也会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104\n《报任安书》内蕴深厚,文气雄壮。人们历来推崇司马迁“文有奇气”。这种奇气,主要是由作者蓄积已久的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内心强烈的悲愤之情凝聚而成,它们在字里行间表现为忧愁幽思和激愤慷慨。其忧愁幽思,是从作者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压抑无告的悲惨处境中产生的;其激愤慷慨,源出于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谴责和决心洗刷耻辱的坚强信念。105\n在后人看来,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算是他的人生污点。但放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是允许发生的。无论如何投降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为了张扬光大生命的价值,以期有更大的建树以达不朽之境,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类似的屈辱又是可以接受的。早先的先贤就这样做过。当时去古未远,古代遗风的影响不容低估。从上述意义上来说,李陵之降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逆不道行径。毕竟大一统国家时间不长,大汉民族的概念尚未形成,还没有形成忠于民族大义的铁律;毕竟为国捐躯与张扬个体的生命价值同时受到推崇。106\n大汉立国之初,就曾认可了这种因势不敌而降的人,如韩王信、堂阳侯孙赤都曾因战败而投降项羽,后重新加入汉阵营而继续受重用。就是司马迁时代的赵破奴,曾被匈奴俘去十年,就未闻失侯夺爵。因此,且不说司马迁受刑时李陵降否难明,即使坐实,两国交兵,叛来降去,在过去是通行的做法,至少在司马迁时代还不是当局用以定罪的名目,至少汉武帝就没用这个名目给司马迁定罪。107\n大概司马迁在为李陵说情时提到了李陵之败与其上级、与武帝有裙带关系而受重用的贰师将军李广利之败的联系,因为后者在李陵失败的同时也折损了五分之三的人马。汉武帝给司马迁定罪的名目是,攻击皇帝用人不当而造成李陵之败。108\n《渔父》采用对比手法,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屈原的情况及渔父的问话。文中“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以渔父的问话,引出屈原的答话,展开了一场思想交锋。109\n第二部分(第2、3段)是文章的主体。渔父主张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作个知天达命的明哲。渔父是一位隐者,是道家思想的信徒。而坚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高尚人格的屈原,与渔父的“忠告”格格不入的。《渔父》中的屈原,是这样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一场关系安身立命之道的思想交锋,在貌似寻常的问答中告终。在折节保身和舍生取义的鲜明对立中,屈原正以其坚定的抉择,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110\n第三部分(第4段),渔父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他唱的歌词以“水清”与“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所谓水清可以洗帽缨、水浊可以洗脚,大意仍然是上文“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这是渔父处世哲学的一种诗意的说法。《渔父》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简洁而又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从文体发展的角度看,此文寓言式的问答体,对后来的汉赋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11\n第二板块:“真的猛士”鲁迅《记念刘和珍君》112\n“真的猛士”板块在第一板块《生存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存选择”问题,看看鲁迅笔下的“三·一八”这个历史瞬间中种种的人生造型,在具体文本情境中拓展深化认识,学会人生的选择。113\n《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至情文章。汹涌澎湃的感情与冷峻凝重的思考交汇,情感上有一种巨大的力量之美,造就了文章独特的风采和魅力,鲜明地表达了对生死选择的态度,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文中鲁迅提出了“真的猛士”和“庸人”两组概念,赞扬刘和珍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真的猛士”的精神,否定“庸人”式的人生态度,文章从“伟大”与“平庸”这个角度透视生死选择的精神价值,以死来追问生的意义,表现对生命的珍视,对虐杀生命的恶势力的愤慨,具有巨大的警世和教育意义。114\n《记念刘和珍君》是传统名篇,被公认为比较难教的课文。怎样在新课标的视野下教出新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放手不管,美其名曰“自主学习”,结果一篇学完,许多地方没有读懂,深入宝山,空手而归。字字疏解,句句落实,自以为很扎实,其实是“满堂灌”。115\n我们倡导一种“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教学方式,即由工具性的“细部”入手,探讨文本中核心问题,把工具和人文打通,推动精神、情操、人格的提升。可以抓住文中作者“说”还是“不说”这个关键,梳理相关的语句,弄清它们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欲言又止,欲止又言”行文方式,探讨它产生的原因和特殊的效果;也可以从对刘和珍片断描写入手,概括刘和珍的精神品质,研读文中充满抒情色彩的关键议论句,引导学生对“真的猛士”和“庸人”的内涵加以探讨,理解鲁迅对生死选择的认识。116\n“真的猛士”板块的呈现方式本来就是“问题探讨”,确立了板块和专题的探讨核心,就可以突出重点,巧加选择,“长文短教”,“繁文简教”。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案,都应该使“问题探讨”有机渗透融合在文本解读中,富有独创性地引导学生去亲历去探究,使学生获得人生发展的精神养料。117\n《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教学难点较多,但许多难点都蕴藏着探讨的契机,是教学中值得花力气挖掘的语文富矿。--比如,第五部分中鲁迅对惨案意义教训作了总结,为什么他赞成刘和珍们的死义精神却反对请愿,就很值得探讨。教师应该充满机智捕捉教学契机,在动态生成中把探讨引向深入,而不是简单地报报答案。探讨中许多问题答案也不是惟一的,关键是学生真正动起来,乐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见解,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118\n《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庸人”、“苟活者”、“死”等是鲁迅早期思想中的关键词,这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备课时可以适当涉猎,使自己有新的解读眼光和教学视野,以便更好地指导、驾驭所探讨的问题。但对这些资料也要谨慎对待,学会分析,不要盲目求新。比如,对文中涉及到的杨荫榆,我们一方面要对她作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她在“三一八”惨案中应负的责任,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119\n*第三板块:“苦难中的尊严”[英]培根《论厄运》周国平《直面苦难(节选)》120\n《苦难中的尊严》板块选了培根和周国平的文章,两篇文章充满人生智慧,可以拓展阅读视野并丰富阅读趣味。文章难度不大,可以安排学生自读,教师对两文的观点和说理方式,适当点拨指导,然后对顺境展开探讨。121\n两篇文章围绕怎样面对逆境这一话题,表达的观点有同有异。相同之处是,两文都肯定了逆境的价值。培根说:“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平说:一个人只有面对平常生活中的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不同之处是培根的“逆境观”是英雄主义的,具有古典浪漫主义气息,而周国平则汲取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养料,倡导一种平民化的“逆境观”,他承认逆境的作用,但同时指出逆境对人的消极磨损作用,反对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说“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122\n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辩色彩和哲理味,观点鲜明简洁而有力度,但是在说理方式上,却很不一样。《论厄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分析周密严谨,见解深刻独到。《直面苦难》不追求分析论证的环环相扣,而是用诗一般跳跃的语句、具象化的阐发,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果。123\n对于学生来说,顺境和逆境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应该抓住文本中内容,以此为支撑,引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认识得到深化。《读本》上选了王蒙的《人生三境》,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培根的《论说文集》是世界文学经典,周国平的文章也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教学中可以考虑与课外阅读适当打通,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加以推荐和指导,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124\n写作指导 学会分析1.概念分析,就是分析概念的具体含义。2.比较分析,就是把一事物与其他有联系的事物作比较,找出双方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分出优劣、正误等,对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3.因果分析,就是通过对论题中有关因素的因果关系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由因求果或由果溯因,对客观事物作出评断,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是方法又不仅仅是方法,它是一个人思维品质的体现。125\n专题的“写作实践”有3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第3题“站直了做人”是命题作文。近年来话题作文流行而命题作文相对受冷落,其实命题作文具有话题作文不可替代的写作价值,应该在写作实践中高度重视。写作前必要的准备和指导不可少。取材上怎样从专题学习中获得营养,审题上怎样避免误区,立意上怎样有创见,怎样使思路清晰,使语言表达有个性,等等,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获得扎扎实实的进步。126\n第四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一、心连广宇:逍遥游/兰亭集序二、伟大的情思: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为何而活着人要超越个体有限的存在和经验人靠思想理性来超越有限的存在/超越的人应有怎样的追求和品格127\n第四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1.专题内涵:体认人的内在道德与宇宙的关系,思考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追问。2.呈现方式:最后的问题探讨专题。3.核心文本:逍遥游/兰亭集序4.教学重点:诵读—探讨—积累5.课时安排:8课时128\n学习要求1、思考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问题;提升人生境界。如可以通过理解均衡教科书中帕斯卡尔和罗素作品的思想、道德、理性等人生哲学命题的深刻内涵,了解伟大的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129\n学习要求2、了解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如通过教科书中“伟大的情思”板块来分析文章中观点的表述特点:既是作者丰富思想的高度浓缩,也是极富诗意的形象的表达。130\n学习要求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能在以前各模块学习时所做的整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文言相关知识体系的整理工作,补充典型词句,使相关知识系统化,并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同时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如可以在以前整理内容的基础上,整理、积累《兰亭集序》中的实词和虚词句式和活用用法,将之归纳进相关知识体系之中。能理解其中内涵丰富的句子的含义,背诵、默写其中的名句。131\n学习要求4、尝试将理性的思考与真挚的感情相结合写作杂感或较复杂的说理文。要能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精心提炼,形成表达中心,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或运用丰富的材料,加以阐发。能做到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能有一点思辨色彩,把自己的感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出来。132\n作为必修课本的最后一个问题探讨专题,专题有两个功能:一是对前面19个人文话题的自然升华,由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生发为对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的追问;二是这些文本本身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领功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133\n专题文本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思想厚重,但专题学习,在着眼于对自然、社会、人生认识提高的同时,更应该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首先,教学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但在安排课堂讨论、质疑、驳难的过程中,仍要有文本意识。专题中许多问题与前面专题有联系,是在前面思考的基础上,最后自然升华出来的终极思考,应在前面基础上推动学生深入思考,而所有的思考必须建立在文本诵读、文思梳理、文词理解、文意阐发的基础上。134\n第二,应该注重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深化。相关文言知识,应督促学生自己梳理整合,回顾并巩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等文本解读的方法,应该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利用各种背景资料与文本对话,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推敲,整体把握作者的基本态度、情感,体会文章的特色等阅读鉴赏的方法也应该不断强化。135\n第一板块:心连广宇庄子《逍遥游(节选)》王羲之《兰亭集序》136\n《逍遥游》、《兰亭集序》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富有哲理思辨色彩的文章。《逍遥游》通过“小大之辩”的论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把人从庸常的世俗世界引入这一境界,开阔了人的心胸眼界,启发人们应该具有旷达的、超越庸常的生命追求。《兰亭集序》中,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人生当下,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137\n应从文本出发,牢牢抓住《逍遥游》《兰亭集序》的核心观点。“文言”应该既有“文”又有“言”,苏教版的文言文很好地把“文”“言”统一起来。就本板块而言,“文”的色彩更重。因此,怎样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把两文蕴含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学生,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138\n让“文”的光彩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习文言文本,只有读懂,才能让“文”浮现出来,因此疏通词句无疑是深入探讨文本的前提。但庄子之文常常不拘一格变幻无穷,以超越现实的虚构、诡怪奇异的想像、荒唐无稽的言辞,编织荒诞虚妄的故事,仅疏通词句或直接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是难以触及其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的。139\n在学生进入《逍遥游》文本前,教师首先应介绍庄子及其“逍遥游”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对庄子追求逍遥自适的生活态度有总体的认识。其次,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让学生围绕“逍遥游”这一理想的精神境界进行探讨: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莫测,画面极其壮美,那么,鲲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作者谈“小大之辩”是不是否定“小”肯定“大”?文末谈了现实中的几种人,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达到作者的理想境界?你认为“逍遥游”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发和意义?140\n《兰亭集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士大夫的精神状态。当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政治极为黑暗,因此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诞的生活,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行,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这个创作背景对于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是很有帮助的。可在课前介绍给学生,也可以事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交流。141\n《兰亭集序》的情感的脉络十分清楚,作者先由眼前的兰亭雅集之乐写起,接着由宴聚之“乐”转为“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引发了对人生深远的思考,最后以“悲”叹结尾。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读本文的一把金钥匙。在此基础上,还可探讨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如作者为什么而“乐”?从哪几个方面写“乐”?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转入“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作者批判士大夫中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消极虚无的人生观,表明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他又为何而“悲”?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人生态度?王羲之的人生观对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和启发?142\n《逍遥游》《兰亭集序》还构成互补关系。前文为我们构筑了超越时空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后文侧重谈人生是短暂和渺小的。那么如何超越人生短暂的客观现实?其实庄子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提升境界,超越庸常、世俗,使精神得到永恒。143\n《逍遥游》《兰亭集序》两篇文章的语言各有特色,一篇汪洋恣肆,一篇清淡雅洁。课堂上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边品味边展开想像和联想,打破时空与年龄的界限,与作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又可通过诵读表现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144\n第二板块:伟大的情思[法]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英]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145\n帕斯卡尔是西方哲学家,文章别具理性的色彩。这一板块的学习,应注意把握住作者的思想精华,让文本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哲学家的思想是丰富而深邃的,节选部分是其思想某一点的浓缩,我们与文本的对话,其实就是与哲学大师高贵灵魂的对话,应努力在这一对话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146\n帕斯卡尔文中反复强调是思想使脆弱渺小的人高贵伟大起来并有了尊严。首先要重点以观点为核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其次重点是注意文章观点的表述,观点既是作者丰富思想的高度浓缩,也是极富诗意的表达,语言凝炼、隽永,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容易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品味鉴赏。147\n帕斯卡尔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把他的作品选入语文教科书决不是要求掌握他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理论,因此脱离文本大哲学思想,或陷在文本里逐句推敲一些名词术语都是不恰当的。对这篇有相当深度的文章,教学中要遵循“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原则,在研习、探究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的思想腾飞起来,又要切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148\n在教学中体现出文章的“语文味”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其次,围绕本专题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149\n学习《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文,可以重点探讨下面几个问题:“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150\n还可以在文本的基础上再拓展,课外收集一些古今中外思想家的格言警句并进行交流,以加深学生对本专题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学习《人是能思想的芦苇》,可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思想的名言警句。有些思想家的观点阐述的角度可能与帕斯卡尔所说不一致,比如,罗素说:“人们对思想的恐惧远远超过对地球上任何东西的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蒙田说:“思想像利刃一般危险,甚至对思想者本人。没有任何一种牲畜能面对闪烁的光芒而不眨眼。”这里就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探讨。151\n确实,正如蒙田和罗素所说,历史上思想有时给思想者带来的不是尊严,而是折磨、迫害甚至被判以死刑。这是因为思想能破除迷信,冲破禁忌,揭穿骗局,照亮黑暗,嘲弄神圣,危及特权,动摇宝座。既然思想不能带给思想者尊严,为什么人类的思想者还要前赴后继,冒着杀身之祸顽强地思考呢?因为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种尊严,应是普罗米修斯式的被饿鹰啄食的充满苦难而又伟大的尊严,思想者用思想之火照亮了无思想的黑暗的天空。152\n《我为什么而活着》阐述的是自古以来人们无数次追问过自己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追求?罗素在文中以他那哲学家独特的眼光来思考人生、审视人生、剖析人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又强烈的感情”,这就是他的人生宣言,发人深省,让人感受到一个大思想家的崇高而博大的胸怀。153\n《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思路清晰,感情真挚,文意畅达,教师稍加点拨即可。点拨时可抓住文中充满理性的力量,又饱含人生激情的几个句子重点探讨,如,(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2)“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在文本探讨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对于自己人生的启发。154\n写作指导 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写议论文,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深化认识最基本的方法。和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可以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要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就要不断以已有的结论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思考。深化自己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要学会说“但是”。155\n必修五 “阅读与鉴赏” 课程目标能力要点 分布表156\n专题能 力 点一、科学之光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157\n专题能 力 点二、此情可待成追忆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158\n专题能 力 点三、直面人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159\n专题能 力 点五、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160\n必修五文言文能力要点分布表模块专题篇名分布设想第五模块此情可待成追忆《陈情表》、《项脊轩志》常用文言虚词(四):与、则、者、之(以表格形式梳理)直面人生《报任安书(节选)》、《渔父》文言特殊句式(二):倒装句、省略句(以表格形式梳理)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中国名句名篇161\n苏教版 语文教科书(必修)的辅助体系162\n一、必修模块 《教学参考书》163\n164\n《教学参考书》编写的理念和体例贯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对教科书的编写思想和内容作了具体阐述,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要求“教学建议”能把教科书渗透的对学习方式的引导转化为老师的教学思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65\n1.“专题内涵解说”对每个专题的人文内涵作一定的阐述,介绍专题内容的构成和学习板块的内在关系,以利于教师从总体上了解并把握专题的基本内容。2.“教学目标”提要式地分条列出专题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模块、专题内容设定,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明确而具体。目标下面列出了教学重点,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166\n3.“教学建议”是本书的关键内容。教科书体现综合学习原则,要求对专题的学习板块作整体把握,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科书在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上努力创新,以“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为基本呈现方式,体现了对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引导,教师要根据这三种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本书对每个专题的板块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设想,目的是帮助教师从宏观上把握专题总体设计的思路,激发教学智慧,制订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67\n4.“参考答案”对板块的“研习”、“探讨”和“体验”都作了具体的解答,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方便教师指导教学和评价,但是学生在“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中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或结果,我们希望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创新。168\n5.“相关资料”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知识,力求实用,所选古文都附有译文。这些资料不仅有利于教师备课,对学生研习文本、探讨问题和活动都有一定的帮助。6.本书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准确全面地贯彻《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169\n三、必修模块 《语文读本》170\n171\n《语文读本》每个板块由导语、文本、资料链接、思考与感悟四个部分组成,强调四个部分要共同组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感悟与思考”。172\n三、必修模块 《学习与评价》173\n174\n【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和看法。2、能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3、能够了解作品叙议结合阐发思想的写法。175\n项  目叙述或回答归纳·整理1、把通假字、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常用文言虚词列表归类整理。2、摘出文中的成语、名句,说说它们的含义。3、积累有关序的文体常识以及有关庄子、王羲之的文学、文化常识。4、熟读、背诵《逍遥游(节选)》前三节。176\n项  目叙述或回答思考·感悟1、《逍遥游(节选)》中“逍遥”和“无待”的含义是什么?你了解大鹏与蜩、学鸠等形象在文中的作用吗?2、你能简述《逍遥游(节选)》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思路吗?3、请画出《兰亭集序》中表示感情色彩的词语,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4、请举例分析《兰亭集序》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5、《逍遥游(节选)》和《兰亭集序》是如何将叙事和议论有机结合,阐发观点的?177\n项  目叙述或回答发现·创新1、有人认为庄子思想消极颓废,有人认为庄子学说语冷心热。你是如何看待庄子思想的?2、有人认为《兰亭集序》兴尽悲来、由乐转悲非常突兀,不可思议。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评价:178\n谢谢179\n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6H9LcOfRjUmY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Wo#r%v(y+B3E6H9P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UmYp!t&E5H9KcNfRiUm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hT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aLdPgSk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2E5H8KcNfQiUlXp#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nZr$u(x+A2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Wo#rH8KbNfQiTlXo#s%vG8JbMeQXo18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