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0 KB
- 2022-08-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No.1甚嚣尘上1·还在周总理生前,在“批林批孔批周公”甚嚣尘上的时候,人们当中就流传着“反周民必反”的说法(林:林彪孔:孔子周公:周恩来)2·煽动种族歧视的反犹宣传,在德国开始甚嚣尘上\n话说有这么一个灯谜……周剥bāo皮(打一成语)满身生疮(还是打这个成语)提示;是咱们学过的哦,体…\nNO.3天高地厚解释: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出处:《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本)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n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近义词:高天厚地Eg:这个酒驾肇事的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已达愚蠢的境界:都闹出人命了,他居然还天真地以为念一句“我爸是李刚”的魔法咒语,就能再次顺利通关\nNO.4舞文弄墨舞,弄:玩弄形容玩弄文字技巧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出处:《隋书·王充传》:“明习法令,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n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舞词弄札zhá(古代公文)反义词:目不识丁Eg:听说南街村有对老哥俩,花甲之年爱上了舞文弄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儿\n他善于舞文弄墨,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他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再加上这两年的苦练,如今成了全县闻名的笔杆子(×)这个词用在这里是不对的,本来是要夸奖一个人,却用了贬义词,犯了应褒用贬的错误。\nNO.5息事宁人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n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相安无事反义词:推波助澜、无事生非\nEg:对于这件事我们就不要追究到底谁对谁错了,还是息事宁人吧政府不应因害怕上访而牺牲富人利益。许多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息事宁人,要求财力较强的一方当事人牺牲自身合法利益,来满足这些上访者的诸多不合理要求。\nNo.6削xuē足适履适:适应;履:鞋本: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引:比喻不合理地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n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解释:(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太不明智了\n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做事机械近义词:生搬硬套、杀头便冠反义词: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友情提示:削:不能读作“xiāo”适:不能写作“事”\nEg:福建省屏南县财政局的这次公务员招考,限定条件非常怪异,竟然要求“获得国外学士学位,国际会计专业”,这自然被人怀疑在“削足适履”了\nNo.7严丝合缝指缝隙严密闭合也形容衔接得非常紧凑\n出处:清·文康:“外省的地平,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本)《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丑恶现实,揭露了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展示出晚清时代科举、礼仪及市井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真实情状,描绘了若干满族生活的特有场景。\n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指缝隙严密闭合歇后语:大姑娘骑瘦驴——严丝合缝whydoesitsayso\nEg:此玉琢磨圆润,两片按凹凸孔钮相接严丝合缝,匠工高超严丝合缝的减振板与钢板紧密贴合在一起,不遗漏一寸地方,把行车路噪、胎噪及排气声浪等外界噪音拒之车外;同时能有效的抑制车厢及底盘产生共振\n成语:筚路蓝缕bìlùlánlǚ【释义】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示例】钱穆在《国学概论》中说:“故清儒虽以治经余力,旁及诸子,而筚路蓝缕,所得已觳。\n【近义词】:风餐露宿、寝苫枕块、栉风沐雨【反义词】:轻而易举、养尊处优、坐享其成【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n成语:鞭辟入里biānpìrùlǐ【释义】鞭:鞭打。辟:通透,触及。鞭辟:鞭策,激励。里:衣服的内层。鞭打触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也说鞭辟近里。【出处】《二程全书·遗书十一》:“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示例】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很是发人深省。\n【近义词】:入木三分【反义词】:不求甚解,不着边际【语法】: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n成语:别无长物biéwúchángwù【释义】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示例】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n【近义词】:空空如也、软囊羞涩、家徒四壁【反义词】: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腰缠万贯【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形容贫困\n成语:博闻强识bówénqiángzhì【释义】博:广博。闻:见闻。识:记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出处】。《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示例】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n【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n成语:不可企及bùkěqǐjí【释义】不可:没有办法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出处】唐·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示例】他的成绩并非不可企及,我们只要奋发努力,一定能赶上他。\n【近义词】:相形见绌、望尘莫及【反义词】:青出于蓝、后来居上【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人与物\n不名一钱【解释】: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出处】:《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汉·王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示例】:他自己是~的,如何去得,惟有向亲朋借贷。(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n【近义词】:囊空如洗、家徒四壁【反义词】:腰缠万贯【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很贫穷\n不以为然【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有轻视之意【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示例】: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却不以为然的不知错。\n【近义词】:嗤之以鼻(表情,举动,语意较重)、满不在乎【反义词】:五体投地、仰承鼻息【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n不足为训【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出处】: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示例】:这家工厂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她们有些作法,却是不足为训的\n【近义词】:不足为法、似是而非【反义词】:不易之论、不刊之论、天经地义【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对事情不以为然,不值得仿效\n不易之论【解释】: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出处】: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论也。”【示例】:我们认为他的话确为~,令人心服口服。\n【近义词】:不刊之论、不易之典、天经地义【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指论点或意见正确\n不稂不莠【解释】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出处】《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示例】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的,反耽误了人家女孩儿,岂不可惜。◎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n不稂不莠【近义词】不郎不秀【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没有发展前途\n不一而足【解释】:足:充足。本意指不能因为一事一物就使之满足。后表示类似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种【出自】:《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示例】: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n【近义词】:层出不穷【反义词】: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句尾\n沧海横流【解释】: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晋书·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示例】:~,方显出英雄本色。◎郭沫若《满江红》词\n【近义词】:时局动荡【反义词】:歌舞升平【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天下大乱\n差强人意【解释】:差(chā)稍微大致。强:振奋。原意为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还大致能够使人满意【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示例】: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n【近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反义词】:大失所望【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尚能令人满意chā\n尝鼎一脔发音chángdǐngyīluán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就可以了解全体出处《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luán)肉而知一镬(huò)之味,一鼎之调。”禁~(喻独自占有而不容别人分享的东西,如“视为~~”)。\n踌躇满志【解释】: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出自】:《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示例】:这在胡景伊自然是~,而在尹昌衡则会义愤填膺了。◎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n【近义词】:称心如意、心满意足【反义词】:垂头丧气、灰心丧气【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n例行公事*本意: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引申义: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贬义。\n*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示例:回来等我把那些例行公事办毕了,还有几句要紧的话同你商量呢。——清·王浚卿《冷眼观》\n另起炉灶本意:另外重支炉灶引申义:1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2独立写作\n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做事\n示例:鲁迅《准风月谈·查旧帐》:“为了另起炉灶,从新做人,非经过二十年不可。”梁斌《红旗谱》:“师范解散,要另起炉灶重新招生,重新招聘教职员。”\n近义词:别具一格标新立异别树一帜反义词:一如既往一成不变\n绵里藏针释义:绵:丝棉。本意:棉絮里面藏着针。引申义: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n出处:元·石君宝《曲江柳》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示例: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好好我认真,我是绵里藏针,肚里容珠。”\n辨误:“绵”不能写成“棉”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心很刻毒。注意:中性词\n近义词:不露锋芒、笑里藏刀、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口蜜腹剑反义词:色厉内荏、心慈面软\n难兄难弟解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n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以后,“难兄难弟”这句话,被后人引申为,兄弟二人共同患难的意思。\n示例: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难兄难弟。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n近义词:一丘之貉、患难之交反义词:反目成仇、恩断义绝\n奇文共赏释义:①可以指共同欣赏或分析研究文章,作褒义词②也可以指批判有错误的文章,作贬义词。\n出处: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共同研究奇特文章\n举例:①孔庆东说,鲁迅圣手妙笔,奇文共赏。②错误难免,奇文共赏,以警后来。\n出处:五柳先生陶渊明,不愿意做官,四十一岁那年,便辞去“彭泽县令”的官职,回到柴桑老家,隐居务农,过着田园生活。四十六岁,他搬到南村去住。南村又名南里,在九江市郊,他的一些老朋友如殷景仁、颜延之等,都住在那里。这样,他在耕作之余,就有更多的机会和老朋友们相聚,谈论诗文。搬家之初,他曾写了两首《移居》诗,第一首的原文是:\n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n诗的大意是:早想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知道这里住着不少心地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晨和夜晚。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这是作者写搬家以后和知心朋友朝夕欢叙的情景。\n诗的末后两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n1.垂涎欲滴涎:口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本义:2.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1.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想要得到引申义:\n语法:谓定补含贬义近义词:垂涎三尺\n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恶魔佛教中破坏修行的恶魔或妨碍修行的烦恼疑惑迷恋等心理活动道行道法佛家称修行的功夫魔:道: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n3.翻天覆地覆:翻过来1.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2.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用法:定宾含褒义社会变化巨大近义词:天翻地覆沧海桑田惊天动地引申义:\n4.风起云涌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用法:谓定状含褒义指天气或事物的发展本义:引申义:\n5.对牛弹琴曾经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故事\n2.比喻说话不看对象1.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寓意:2.说话不看对象也是不可取的1.对愚蠢人讲道理是不可取的用法:谓宾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引申义:\n曲突徙薪【读音】qūtūxǐxīn【出处】《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n【解释】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此成语用来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启发人们,应善于接受别人的良好建议,不能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n【近义词】防患未然【反义词】临渴掘井【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事先预防。\n趋之若鹜【读音】qūzhīruòwù【出处】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明史·萧如薰传》【释义】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n【近义词】如蝇逐臭、如蚁附膻【反义词】敬而远之、无人问津【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n曲高和寡【读音】qǔgāohèguǎ【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解释】曲:乐曲。高:高雅。和:应和、配合,跟着唱。寡:稀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以至于鲜有人理解或接受。\n【近义词】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有难度的歌曲。现比喻高深的文学艺术。)【反义词】下里巴人(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n曲尽其妙【读音】qūjìnqímiào【出处】晋·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解释】曲,弯曲,指委婉曲折;尽,充分表达。表现的技巧非常高明,委婉而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n【近义词】出神入化、跃然纸上【反义词】直来直去【用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形容表达能力很强\n如椽之笔【读音】rúchuánzhībǐ【出处】《晋书·王珣传》,原文为:“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n【解释】椽: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面和瓦片的木条。如椽的大笔,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笔力雄健。用来称颂别人的文章或写作才能。【近义词】生花之笔,神来之笔,点睛之笔【反义词】离题万里,杂乱无章,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