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4.07 KB
- 2022-08-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3.边城沈从文\n歌者默然不是每块土地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歌者。但在沅水流淌的土地上,沈从文以沅水一般的节奏唱出一种平静的歌声。这歌声是温暖的,然而温暖里面,有一种深深的悲剧感升腾起来,就像是沅水上朦胧的烟雾,透过烟雾可以隐隐看得见歌者的影子,于湘西的烟水迷离中,这影子带着婉转的歌声,没入人群深处。\n如果我们凝视歌者笔下长河般的画卷,我们会发现,他常用看似清淡的笔墨,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萧萧的悲剧,夭夭的痛楚,以及《边城》中美得几乎让人忘记了的不幸,让人看到他深爱的美在无可挽回地消逝,令陌生的旁观者亦忍不住为之深深痛惜。一个世界正在失去,另一个世界并没有弥补住破损的缺口。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失望与希望都诉说着人性。沈从文的书中绝少刺激,只有平缓深远的歌声,勾勒出神话与历史间的原乡,将湘西的幽邃气息,传送又传送,传送到远方。\n有时我会想起歌者勾画的这个湘西,想到乱世里,人命真不如蝼蚁。然而歌声却尽力地缝补过去。夕照、炊烟、春情、兵变,杂然无属,却又彼此深深联系。沈从文只是缓缓放歌,在对死亡的白描中,更包容了生命本能的惊奇。于是抒情的笔触一幕又一幕,于荒诞无道的世路中,更有连绵柔韧的生命和生命的憧憬。所以沈从文是又勾勒梦幻,又勾勒现实。只为这现实实在只是梦幻的衍变,更欲在文字的寓言之中,化解他内心的生命创痛。他将众生百相组合,不仅仅为的是带我们去湘西的世界,更为的是在纷乱的时代中,把握早已失落了的对于人的信仰。\n一、学习目标1.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n二、作者连线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凤凰人。苗族。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文集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高产的作家之一。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是其代表作。田园牧歌的吟唱者——沈从文\n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关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n三、背景探寻充满风情和人性的湘西风俗画卷沈从文是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的。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身处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n于是,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生在湘西,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着特殊的深厚的感情。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n四、文体知识乡土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乡土小说”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n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地讽刺与批判。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描绘生活在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n五、归纳整理1.字音\n2.字形\n3.词语(1)年轻·年青【辨析】“年轻”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还可以用于比喻。如:老李比老王年轻一些/年轻的共和国。“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如:小伙子很年青。【运用】①这是一所________的学校,不管是学习的氛围、积极的校风,还是学生的精神面貌,都是朝气蓬勃!②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寄希望于风华正茂的________一代。答案①年轻②年青\n(2)警告·警示【辨析】“警告”:提醒,使警惕;指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个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警示”指警告,启示。【运用】①足球场上,个别运动员动作粗野,受到裁判的________。②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________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答案①警告②警示\n4.成语(1)张冠李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信口开河: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轻仁义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初生之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比喻随口乱说一气。礼物虽然轻微,但是其中的仁义很重。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n一、合作探究答案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是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首先它具有风俗美: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1.作者所描写的社会环境“边城”有什么特点?\n其次还洋溢着人性美。民风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同梦一般宁静美好。总之,边城是一个偏僻、闭塞、落后的湘西小镇。正因为它尚未完全为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因此,还保留着淳朴的民风,也正是作者沈从文所要表现的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n2.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案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和感情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翠翠知道自己误会了傩送,“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翠翠吃惊、羞涩,默默无语,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表现;后来翠翠和打火把送她回家的人重逢,那人调侃翠翠:“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已经“长大了”的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不说话只是笑,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和微妙的感情涟漪。最后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新嫁娘喻示翠翠时,“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已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n3.课文在情节安排上是如何前后照应的?答案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地安排情节,而在叙述中前设伏笔,后置照应,使故事情节衔接自然,连贯流畅。如课文节选第一部分写端午节的风俗活动,为翠翠回忆两年前的端午节埋下伏笔;第二部分则具体描写了两年前端午节发生的故事;第三部分则照应第二部分,进一步交代了二老的消息;第四部分写爷爷和翠翠的谈话,则照应了第二、三部分。\n4.结合课文,分析翠翠这一人物形象,以及翠翠身上体现出的美。答案(1)十分依恋爷爷,两人相依为命。比如课文第四部分,第二自然段说“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第六、第八自然段描写捉鸭人的渐少、看龙船人的散去以及落日、银色薄雾、上灯等环境,表现了翠翠内心的焦急;第六、第十自然段写她两次想到“假若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表现了她对爷爷的无比依赖。(2)纯真、可爱。比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急于有人认定、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有祖孙情深,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n(3)聪慧、矜持。比如课文第五部分中顺顺和老船夫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课文第六部分中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两年前端午的事情,翠翠本正想着两年前端午的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典型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n5.作者刻意写边城的人性美,有什么深刻用意?答案作者的用意在于要用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性美”与今天的“唯利是图的庸俗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描写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从而引起人们“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腐烂现实的怀疑”。\n6.有人认为沈从文的《边城》是作者理想的桃花源,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请谈谈你的观点。观点一:作家创作,总有自己的表现意图,因此作品中必然有自己的感情倾向。作者渴望社会现实就像他描写的那样,也借此引发读者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从这一角度来说,可以说《边城》是作者理想的桃花源,而实际情况绝非作品中所写,因此可以说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n观点二:作者主张,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实美感外,还应引起人们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和对当前一切腐烂现实的怀疑。《边城》中美好的环境和人性、人情,是作者所渴望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理想的桃花源。真正的社会现实当然不同于小说中所写,有些甚至相当丑恶,但作者以《边城》的美好引发人们对丑恶现实的怀疑和憎恨,引导人们朝着美好的方向努力进取,有积极的意义,不能说是现实意义的悲剧。\n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n主旨探微《边城》描画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塑造了生活在那里的“一群未曾被都市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节选部分主要写了边城民众端午节和中秋节的热闹欢乐的场景,展现了边城的风土人情,表现了翠翠与祖父的至爱亲情,写出了翠翠和傩送的相识以及翠翠由此产生的朦胧纯真的情愫,昭示了边城人民的纯朴、善良和热情。\n一、百变素材(一)湘西赤子沈从文你走的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山路,你是一名不屈不挠、披荆斩棘的攀登者,你以锲而不舍的惊人毅力,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更创造了文学上的奇迹。一部雅致、从容、乡土气味极浓的《边城》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山美,水美,人更美。每个人都会为那浓郁的质朴民风和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人性美所深深打动,灵魂深处将染上这份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的纯美,思想也会得到净化。脱下虚伪的外衣,越过世俗的樊篱。品味与自然一样博大的诗意,追求至真至善的人性美,对人性美的孜孜探求也就汇成了一曲乡土挚爱之情的生命赞歌!\n(二)感动我们经常为当今世界缺少感动的东西而失落。感动是心与心的感应,是情与情的撞击,是绚丽多彩的人性之光,没有感动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在物欲泛滥的今天,为什么令人感动的东西越来越少了?那是因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改变了,影响了人们品德和人格的构建。“边城”环境中之所以有那么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中,人们还保持着淳厚的民风、美好的道德情操。\n(三)爱心和善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被感动,那是因为感动之中包含着“爱心”和“善良”的因素。沈从文的《边城》之所以这么动人,是因为作者将他自己的“爱心”和“善良”融入到他创作的人物和景物之中。同样,我们只有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观察生活和世界,才能发现更多的感动。\n二、技法学习细致入微而传神的心理刻画《边城》并无静止的独白式的大段内心剖析,而是以细致入微和传神的动作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奥秘,写出翠翠的情感萌动,揭示出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内心隐秘。作者选取特定环境下人物的神态、行动构成了强烈的暗示,指引人们透过这些神态、行动去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n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称作心理描写。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n(一)心理描写的三个原则(1)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2)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3)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n(二)心理描写的方法心理描写的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1)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n(2)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3)环境描写,一个人有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紧张的状态下,人会焦虑、烦躁等等,因而对声音、光线会产生与平时不同的感受。把这些经过眼睛选择过的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n(4)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变形,就会与平时不同。写作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紧张的内心世界。\n迁移运用请写一段文字,运用多种方法来突出自己违纪之后的心理。【示例】“哎,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报应啊!”我扣分了,违纪而不被抓的那份沾沾自喜,早已风过云散,而如今叫我如何交待。我轻轻叩响办公室那冰冷的木门,努力垂着头,努力挤着眼泪,努力颤抖着双腿……“报告!”“报告!”没人耶!我小心翼翼探出头,从小窗观望,老师没在。“万岁!”我一下子蹦起来。可是一声冷哼,就像晴天一个霹雳响在头顶。“妈呀!”班主任正站在我身后,冷冷地笑呢!\n三、考点链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不同的角度”:就是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察,可以从作者、读者、文本中人物的角度,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不同的认知和解读,一般可以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n“发掘”:必须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出发,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作品的意蕴”: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文本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n答题方法:(1)贴近文本,有理有据(文本意识)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2)整体把握,内引外联(主旨意识)正确解答探究试题,应具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整体把握的意识、领悟全文中心主旨的能力。内引外联: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n(3)凸显关键,放大内涵(关键词句意识)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往往蕴含在一些关键的词句中,答题时应凸显关键词句,分析答题区间上下文的结构关系,明确逻辑关系,以揭示其丰富的意蕴。(4)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多角度意识)条分缕析,即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一分析。多角度呈现,对小说而言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等不同角度考虑,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法运用的效果。(5)明晰题旨,规范表述(规范表述意识)审清题意,规范作答,答案全面,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之有理。【对点训练】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分层训练]中第8题。\n四、悦读心赏一首爱与美的交响诗——《边城》人性美赏析《边城》表现了沈从文美丽而带点伤感的恋乡梦,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它展现出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对于《边城》中人性美的赏析,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获得文学美的享受。\n《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n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n边城的人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淳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在《边城》里,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n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她在风雨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爷爷逝世,她悲痛但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爱人的归来。这展现出她性格中坚强的柔美,柔美中的坚强,她怀着希望与命运抗争。外公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n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唯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既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这些人物无不充分地展现了世间的真善美。\n《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发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有贫富区分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但他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矛盾,但那决不是善与恶的冲突;小说结局是悲剧性的,但也绝非是奸邪之徒所致。《边城》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因此,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n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