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5 MB
  • 2022-08-04 发布

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外美术作品的世俗化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上篇《人间生活》第2课时\n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这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当美术家开始关注生活的时候,中外美术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宗教美术呈现世俗化趋势。因此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着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但也有着质的区别。教材分析:\n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理解美术创作与社会的关系,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的。能力目标:灵活运用美术鉴赏的各种方式鉴赏美术作品。能够从尝试体验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情感目标:弘扬民族精神,倡导“以人为本,与人为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材分析:\n3、教学重难点:重点: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作品所体现的审美特征、社会观念和历史文献价值。难点:欧洲中世纪以来绘画风格、创作观念的演变;及从“尝试体验”中出现的问题。教材分析:\n1、学习者特征分析:现在的高中生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因此本课侧重于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去体会艺术家如何表现生活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理解美术作品跟日常生活的关系,合理运用感悟式、形式、社会学式和比较式鉴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学情分析:\n2、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本课内容多,跨度大,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如情景营造,图片显示焦点透视,视频欣赏,作品欣赏,图表归纳人物画的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学情分析:\n3、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分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合理使用启发式、问答式教学,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体验相结合。综合运用感悟式、形式、社会学式和比较式鉴赏。学情分析:\n4、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准备: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照相机、小卡片。学具:教材、笔记本(或作业纸)、笔。学情分析:\n教学过程:教师:1、出示课题。2、播放动画视频和背景音乐。(林志炫《蒙娜丽莎的眼泪》)3、将学生分组就坐。学生:准备学具,预习教材。一、组织准备创设情景2分钟。目的:教师组织学生熟悉教材,准备学具,主动参与。《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主讲:石门一中李子章\n教师:1、出示作品,提问:①隋唐开始出现了哪些反映人间生活的作品形式?②从作品《养鸡女》中可以看出宗教美术在我国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2、导入:那么,国外的情况怎样呢?4、板书课题。学生:思考,回答。二、温故知新复习导入2分钟目的:通过提出问题,巩固旧知,导出新知。让学生迅速进入主体角色。宗教美术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捣练图》唐(仕女画、历史画、风俗画、宗教美术等)《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养鸡女》宋《步辇图》唐教学过程:\n教师:1、出示作品,提问:①隋唐开始出现了哪些反映人间生活的作品形式?②从作品《养鸡女》中可以看出宗教美术在我国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2、导入:那么,国外的情况怎样呢?4、板书课题。学生:思考,回答。二、温故知新复习导入2分钟目的:通过提出问题,巩固旧知,导出新知。让学生迅速进入主体角色。教学过程:国外美术作品的世俗化石门县第一中学李子章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上篇《人间生活》第2课时\n教师:1、出示作品提问:(1)这件作品中描绘了哪些内容?(2)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2、小结:日本美术在明治维新之前曾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后又受欧美文化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认识作品,了解“浮世绘”。三、分析作品启发鉴赏3分钟目的:通过问题让学生分析作品,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由“富士山”联想到日本国土,并客观评价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了解日本“浮世绘”。人与自然的抗争《神奈川冲浪图》葛饰北斋日本反映市井生活的并以版画形式出现的绘画,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日本“浮世绘”。浪涛富士山渔船教学过程:\n教师:1、出示作品,提问:(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有哪些特点?2、导入,播放视频。学生:思考交流。了解。四、分析作品启发鉴赏3分钟目的:通过问题探究,视频欣赏,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形式语言,感受宗教人物形象世俗化特点。了解达.芬奇的艺术和其他科技成就,激发求知欲。《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意大利壁画取材于《新约全书》焦点透视变化统一宗教人物形象世俗化多马老雅各腓力马太达太西门彼得约翰犹大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教学过程:\n教师:1、引入:米开朗基罗。2、出示:天顶画《创始纪》。3、介绍背景。4、出示:《末日审判》。5、设问:你知道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内容?6、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斯庭教堂,去了解这两件作品的创作历程。学生:了解作品,视频体验。五、视频欣赏情感体验6分钟目的:通过视频欣赏,体验了解作品的创作历程,感受艺术家的人格魅力。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创始纪》米开朗基罗教学过程:\n教师:8、米开朗基罗的这幅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比例有什么特点?9、如果把画面分为组,怎样分?学生:思考交流六、重点赏析6分钟目的:重点让学生对作品中主要形象的世俗化表现和构图特点展开讨论,了解作品,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圣母耶稣无翼天使巴多罗买亚当天使朱诺斯夏娃安德烈幽灵教学过程:\n教师:1、小结并提问:这两幅杰作分别通过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和表现人的伟大来展现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请同学们思考并交流:它们具体表现在哪些细节上?学生:思考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七、反馈练习合作鉴赏3分钟目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较全面的分析比较作品,从而提高审美素养,理解美术与社会的关系。表情、动作、姿态、道具、环境等。这两幅杰作所展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具体表现在哪些细节上?思考与交流:教学过程:\n教师:1、出示作品。2、将预先准备的小卡片发给每个学生。3、来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交流,运用启发式。4、指名回答。5、出示参考答案,分解难点。6、按表格横向比照,逐一出示准确答案并讲解。学生:1、结合教材分析作品,完成表格。2、合作探究,推选学生简要回答。3、自评和更正,并可以提出异议。八、合作探究比较式鉴赏9分钟结合教材用比较式鉴赏法分析作品,并用铅笔填写下表。作品《阿尔巴圣母》《厨妇》《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狄安娜出浴》作者国别主体形象环境道具时代背景主要特征主题作用教学过程:目的:启发学生细心观察,梳理教材。合作交流,解决难点。\n教师:1、出示作品。2、将预先准备的小卡片发给每个学生。3、来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交流,运用启发式。4、指名回答。5、出示参考答案,分解难点。6、按表格横向比照,逐一出示准确答案并讲解。学生:1、结合教材分析作品,完成表格。2、合作探究,推选学生简要回答。3、自评和更正,并可以提出异议。八、合作探究比较式鉴赏9分钟作品《阿尔巴圣母》《厨妇》《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狄安娜出浴》作者国别主体形象环境道具时代背景主要特征主题作用教学过程:目的:启发学生细心观察,梳理教材。合作交流,解决难点。下列词语是对四件作品的形象、特征和作用等加以比较的:温馨坚毅温顺朴素交错动势浮华做作;世俗形象朴实自然强健激烈柔媚浮华;人文主义现实主义享乐主义享乐主义,可供参考。\n教师:1、演示表格。2、提示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3、结合演示内容进一步总结。学生:结合表格发表见解。九、课堂总结分析归纳3分钟目的:通过表格演示并小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重点内容,理解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作品特点。共同点:都与“人间生活”有关。人物形象世俗化。文艺复兴美术取材:圣经故事人文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巴洛克艺术罗可可美术浮世绘艺术朴实自然运动与变化浮华优雅人与自然抗争(取材现实)(取材神话)(取材神话)(取材现实)教学过程:\n教师:1、出示练习题目:2、提示:可以尝试画出大致形象,也可用一段文字加以描述。3、出示维米尔的作品《厨妇》。4、指名阐述自己的构思,展示部分作业并加以点评,以鼓励为主。(2分钟)5、演示:选1-2张学生作业,或预先准备画作,就其中的局部讲解示范。(2分钟)学生:尝试体验,积极参与。并大胆阐述自己的构思。十、动手体验合作学习9分钟目的: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从尝试体验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教师给以一定的讲解示范,学生对让老师增添一分了解。如果你以“早餐”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一些什么内容?选取什么样的对象?突出哪些细节?《厨妇》主题:家庭主妇。形象:体态健壮,朴实自然。环境:普通的厨房。道具:陶罐、牛奶等。体验生活教学过程:\n教师:1、导语: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对本课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最后几分钟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欣赏与本课相关的其他美术作品。2、播放音乐《蒙娜丽莎的眼泪》到本课结束。3、出示图片:欧洲文艺复兴美术8幅;欧洲17、18世纪绘画7幅;日本浮世绘作品5幅。(20幅,每幅5秒,共100秒)结束语:(本课小结)(20秒)十一、名作欣赏2分钟作品欣赏1、欧洲文艺复兴美术;2、欧洲17、18世纪绘画;3、日本浮世绘作品。教学过程:目的:通过欣赏体验,让学生更全面认识和了解这些作品,尊重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受国外名作,提高审美素养。\n教师活动:1、导语: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对本课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最后几分钟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欣赏与本课相关的其他美术作品。2、播放音乐《蒙娜丽莎的眼泪》到本课结束。3、出示图片:欧洲文艺复兴美术8幅;欧洲17、18世纪绘画7幅;日本浮世绘作品5幅。(20幅,每幅5秒,共100秒)结束语:(本课小结)(20秒)十一、名作欣赏2分钟《蒙娜丽莎》意大利达·芬奇画木板油画77×53厘米1503-1505年巴黎卢浮尔宫博物馆藏自画像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过程:8幅目的:通过欣赏体验,让学生更全面认识和了解这些作品,尊重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受国外名作,提高审美素养。\n教师活动:1、导语: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对本课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最后几分钟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欣赏与本课相关的其他美术作品。2、播放音乐《蒙娜丽莎的眼泪》到本课结束。3、出示图片:欧洲文艺复兴美术8幅;欧洲17、18世纪绘画7幅;日本浮世绘作品5幅。(20幅,每幅5秒,共100秒)结束语:(本课小结)(20秒)十一、名作欣赏2分钟《西斯延圣母》(意大利)拉斐尔(1483-1520)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过程:目的:通过欣赏体验,让学生更全面认识和了解这些作品,尊重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受国外名作,提高审美素养。\n教师活动:1、导语: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对本课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最后几分钟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欣赏与本课相关的其他美术作品。2、播放音乐《蒙娜丽莎的眼泪》到本课结束。3、出示图片:欧洲文艺复兴美术8幅;欧洲17、18世纪绘画7幅;日本浮世绘作品5幅。(20幅,每幅5秒,共100秒)结束语:(本课小结)(20秒)十一、名作欣赏2分钟巴洛克艺术鲁本斯作品欣赏教学过程:7幅目的:通过欣赏体验,让学生更全面认识和了解这些作品,尊重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受国外名作,提高审美素养。\n教师活动:1、导语: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对本课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最后几分钟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欣赏与本课相关的其他美术作品。2、播放音乐《蒙娜丽莎的眼泪》到本课结束。3、出示图片:欧洲文艺复兴美术8幅;欧洲17、18世纪绘画7幅;日本浮世绘作品5幅。(20幅,每幅5秒,共100秒)结束语:(本课小结)(20秒)十一、名作欣赏2分钟布歇作品《基督和约翰》罗可可作品教学过程:目的:通过欣赏体验,让学生更全面认识和了解这些作品,尊重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受国外名作,提高审美素养。\n教师活动:1、导语: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对本课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最后几分钟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欣赏与本课相关的其他美术作品。2、播放音乐《蒙娜丽莎的眼泪》到本课结束。3、出示图片:欧洲文艺复兴美术8幅;欧洲17、18世纪绘画7幅;日本浮世绘作品5幅。(20幅,每幅5秒,共100秒)结束语:(本课小结)(20秒)十一、名作欣赏2分钟日本浮世绘作品教学过程:5幅目的:通过欣赏体验,让学生更全面认识和了解这些作品,尊重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受国外名作,提高审美素养。\n教师:1、导语:今天的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对本课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最后几分钟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欣赏与本课相关的其他美术作品。2、播放音乐《蒙娜丽莎的眼泪》到本课结束。3、演示图片:欧洲文艺复兴美术8幅;欧洲17、18世纪绘画7幅;日本浮世绘作品5幅。(20幅,每幅5秒,共100秒)结束语:(本课小结)(20秒)学生:感受国外名作,提高审美素养。十一、名作欣赏2分钟目的:通过欣赏体验,让学生更全面认识和了解这些作品,尊重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结束语无论是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还是日本浮世绘作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而了解这些美术作品,有助于拓展我们的经验。我们要善于展开想像,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较好的理解这些作品。教学过程:\n教师活动:1、继续播放背景音乐:《蒙娜丽莎的眼泪》到本课结束。2、出示课后练习内容。学生活动:情感体验。十二、课后延伸1分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课后练习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个你认为最能够展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或者社会环境的场景,尝试用速写或者摄影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其他同学放在一起,看看能不能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清明上河图”。教学过程:\n教学反思:本课作品数量多,如果教学处理不当,学生会丧失兴趣。为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吃透教材,注意挖掘作品的新意,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教学;2、加强学生参与,用启发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3、课前多方面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含量和储备,力求在课中游刃有余;4、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课件设计力求简单实用。实践证明,这一教学设计是成功的,达到了预订的目标:学生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展开想像,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较好的理解这类作品,并能够从尝试体验中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但遗憾的是,由于教学内容与时间的限制,学生感觉意犹未尽,值得反思。\n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