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93 KB
  • 2022-08-04 发布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几个观点-高中课件精选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几个观点毛经文上学期任教高一历史,使用高中历史新课标岳麓木的“政治文明历程”教材,感觉到有以下几个观点在教学中不可缺失。一形成一个观点:无论是那一种政治文明,它们都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财富,从来没有间断过彼此间的交融与共存共进。政治文明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分为古代政治文明(又称农业社会政治文明)和现代政治文明(工业社会政治文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政治文明有两个不同的文明范式(一个是以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为代表的形态不同的君主专制制度,其中中国最为典型;另一个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公民集体民主制,其中希腊最为典型)。现代政治文明同样有两个不同的文明范式,即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现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无论是那一种政治文明,它们都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财富,从来没有间断过彼此交融与共存共进。下面,笔者以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现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1从静态上看,两种政治文明都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彼此“相濡以沫”,共生共存。近现代政治文明是一个发展的整体,从静态上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现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是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两种文明“相濡以沫”,在合作与竞争中共生共存共发展。两种政治文明的交融与共进,实质就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和谐,是一种共赢的金规则,更是各得其所的正义。对两种文明的共同敬畏是人类文明成果存在和发展的互动基础,超越自我的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彼此承认对方的客观存在,尊重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积极构筑和共享人类文明(如市场经济体制、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企业制度等等)的共同体,才能在丰富多彩的共存坐标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共构两种文明的和谐发展。\n在现今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多极化世界,无论是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还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在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它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性,还在不断诉求其存在的合理性。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现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髙形式和合理竞争的需要,表现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价值,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就大量借鉴和吸收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营养。两种政治文明在相互比较中存在,在对立统一中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去比较和争论哪一种政治文明更优秀,或哪一种更有“优等存在”的“专利”。更不能以一种政治文明去“和平演变”另一种政治文明。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要看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前景和未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学习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在几百年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两种政治文明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不论是哪种政治文明,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依然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平演变”或“消灭”对方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理想的价值观是:宽容对方的存在,共同向前看,在求同存异中生存,在竞争借鉴中发展,各擅其美,交融共进。2从动态上看,政治文明总是在不断地相互借鉴与交融中共同发展。从动态上看,两种政治文明总是在不断地相互借鉴与交融中共同发展。因为政治文明的创造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然进化、孤立发展、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一个既立足于特定的、具体的自然与历史条件,同时又互相撞击、互相借鉴、互相竞争、互相超越的永无止息的过程。政治文明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的共同性或共通性,是不同政治文明互相借鉴的基础。古希腊雅典的繁荣强盛使其创造的以公民大会、议事会、人民法院等政治制度为特点的直接民主制获得了超时空的影响力;罗马帝国保持稳定与强大的主要法宝一一法治获得了突出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影响,并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源头。陪审团制度源于英国,在它对保持司法公正的作用显示以后,很快为欧洲各国所借鉴,一直延续到今天。《自由大宪法章》,规定国王征稅前必须召开“大会议”,以取得全国人民的同意,从而确立了“无代表权不纳税”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政治原则。《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的通过,最终形成了议会制度。英国人创造的这些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陆续\n为欧洲国家和世界各国所借鉴,同样沿用到今天。美国独立后建立的典型的“三权分立”体制,借鉴了西欧政治历史发展的全部有益成果,对美国的迅速崛起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近现代日本政治的进步,同样是大胆借鉴甚至仿效西方的结果。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政治现代化,同样以借鉴西方的政治文明成果为主线。中国的民主思想来源于西方,以政党为核心政治组织的政治运作方式来源于西方,孙中山先生建立的中华民国的中央政府体制是美国式的总统制,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来源于苏联,间接借鉴西方的议会制。西方国家建立公务员制度时也曾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启发。3从性质上看,两种政治文明都是以“现代化”和“民主”为主基调,发展中的趋同性正在淡化“阶级性"或“社会制度本位主义”。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主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对现代政治文明的丰富与发展。两种政治文明都是以“现代化”和“民主”为主基调,发展中的趋同性正在淡化“阶级性”或“社会制度本位主义”。现代政治文明虽然有基于各国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不同而呈现出的多样性或民族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超越国界或地域或狭隘阶级利益的反映人类文明共有成果(如人民主权的思想和原则、法制和法治原则和成果、普选制及其产生的代议机构、以宪法和其他法律形式加以确认的民主制度、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公民的政治参与制度、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行为规范等等),不同民族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有先有后,或各有其特点。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解决政治冲突的智慧的结晶,教学中,我们不能把政治文明的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绝对化。因为不同文明所面对、所探索、所解决的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攸关的问题,在最基本的层面上都是相同的。不同文明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理念、制度、规范、方式、方法和\n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理所当然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即便是某一阶级或某一民族独创独有的政治文明成果,如果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任何一个文明成果的创立,都是人类所共有;也不是那一个政党或那种社会制度所独有独享,文明成果没有“专利权”,只有“使用权”和“借鉴权”(如何使用和借鉴,理论界有许多探索,本文不必多述)。也正是由于各种文明因子的相互渗透、借鉴、融合、交流和影响,才构成了一道各擅其美交融共进的靓丽风景。如民主政治,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虽然资产阶级在其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中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也给现代民主打上自己阶级的烙印。但是,现代民主毕竟是整个社会进步阶级、阶层,特别是劳动者阶级共同奋斗的成果,为人类所共有,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现代政治文明中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已基本成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政治文明正以强大的生命力向世界昭示自己的勃勃生机。两种政治文明虽然从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但从内容和发展手段上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会日益趋同,阶级或社会制度差别会逐渐消失。会像元代管夫人在《我侬词》所吟唱的那样:“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当两种政治文明成为一对让人羡慕的“欢喜冤家”时,地球村的和谐与美满一定会真正实现。摒弃个一个错误:阶级斗争重点论在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新教材的不同版本,字里行间都还残留着阶级斗争重点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有关阶级斗争史的事件与过程,特别是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史,常常被列为重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确定阶级斗争史观念,带来了一场史学革命,人为地强制地把几千年的文明史全部归结和简化为阶级斗争史,并且日益绝对化。如对太平天国的过分溢美就是典型代表,是长期以来“农民造反有理”观念的反映。新课标和岳麓版政治文明史把“太平天国”作为单独章节,把它美化成伟大的农民起义而加以讴歌,把他的悲剧归结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正是上述观念的“阴魂不散”。农民起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它们都是以农民作为炮灰的“江湖动荡”;农民起义对社会\n大变革和历史发展是否有重大作用,主要看它是否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的代表农民的利益。不能因为农民起义的血泪模糊了我们的眼睛就去颂扬它,抑或是因为感动而去深深同情它。如果我们理性地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太平天国就没有必要作为课标或教材的主要内容,应该大胆舍弃,或只是作为清府通过设立“总理衙门”“总税务司”“洋务运动”等举措开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原因和背景材料,或是反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教材。因为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也只是沿袭了封建君主专制、等级制,借用了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和本土化,把改造后的“拜上帝教”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起义的工具,它的反清,也只是用一个封建王朝去替代另一个封建王朝,洪秀全的腐败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腐败的封建皇帝都毫不逊色,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引发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延缓了中国现代化探求的进程。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向前发展的文明史,阶级斗争史只是政治文明史的一个部分,绝非历史发展的全部动力。如果我们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或仅讲人们历经磨难、流血牺牲所留给后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为理想而献身的气魄,游离于文明成果之外,这是不完整的历史。科学的治史之道是以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为中心的。历史上的革命、起义乃致政变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都是为了争取更发达的文明而奋斗的手段。从宏观的角度的来看,拼争打斗只是在争取文明进步中所付出的代价。我们在分析那些阶级斗争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同时,更要看其长远的影响,对文明所起的作用和文明演进的成果。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和谐与稳定是中国目前压倒一切的大政方针。如果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太多叙述和强调阶段斗争史,对学生的人文养育也容易带来负面影响,尽管这些史实有较强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但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差”。让学生经常与起义、暴动、斗争这些史实接触,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适当的的“误导”或“示范”,造成学生在未来的社会行为中容易出现“错位”,或模仿,甚至犯罪。三拓展一个功能:彰显生命理性传统历史教材中“不怕死”的生命观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画上休止符。我们认为历史学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而健康的生命观,彰显生命理性,体认生命意义,\n关怀生命,珍惜生命。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使其拥有健康心理,是完善生命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载体之一;是学生认识和调适自我、感悟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主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充分感悟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达成与他人和谐共存的完美境界。然而,生命教育在历史教学中长期缺失,没有发挥理应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和敬畏生命意识的功能。历史教科书上总是在强化和选择“历史名人”的自杀行为和献身精神,肆意宣扬“不怕死”的历史人物,如:文天祥、谭嗣同、陈天华、五壮士、董存瑞等历史人物,他们大义凛然,勇敢面对死亡,精神确实值得肯定。但他们只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行为,与我们这个以彰显生命理性为主旨的新时代要求已不相适应,它在时间空间上存在与传承的必要性正在逐渐磨销。因此,新教材如果把他们英勇献身的凄美故事淡出历史教材,又或者历史老师在讲述他们对历史的巨大贡献时回避他们对生命的淡漠;这实际上就是在彰显生命理性,是完善生命教育的需要,是值得提倡的。赖宁从教室的墙壁上走了下来、《狼牙山五壮士》淡出语文教材的行为,已成为教材“关怀生命”的先行者。历史人物的献身行为尽管有着积极意义,但很可能会对未成年学生产生上一些诱导作用或心理暗示作用,抑或是生命观的错位,容易养成脆弱的生命观,使原本应该呵护的生命过早地“冲峰陷阵”,甚至夭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提倡不怕死的殉国行为,而美国则提倡保护自己生命,给每个军人一条白布,让他们在必要时举白旗投降以呵护自己的生命。两种绝然不同的对生命的价值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怕死的美国人战胜了不怕死的日本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怕死的人多了并不可怕,而不怕死的人与日俱增,社会才十分恐怖。因此,历史教学中彰显生命理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自我保护,更有利于形成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东莞高级中学523128电话:13712551898ml9631224@.163.co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