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44 KB
  • 2022-08-04 发布

2017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高中课件精选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n扌鲁起袖子加油干代学习寄语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又是一次知识的盛宴,在这里我&\n■I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进步,让我们一起经历\n\n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时代背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一、"2017版课标”课程结构与内容的主要变化必修与选修课的变化:课程类别选修1选修II选修课程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及当地社会音乐文化特点、特色资源和学校办学理念自主开设。每个模块18学时1学分(学分值范围0・4学分)合唱每个模块18学时1学分(学分值范围为0-9学分)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选科要求学生在选修1、II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模块,修满18学时获1学分旧版:一个必修,五个选修新版:六个必修(可选),选修1(六个可选)+选修II学份与选课的变化:旧版:必修2分+选修1分,选课流于形式新版:共3分,必修不少于2分,选课更灵活自主课程类别必修(选学)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必音乐鉴赏36(18+18)2(1+1)修歌唱36(18+18)2(1+1)课演奏36(18+18)2(1+1)\n\n程音乐创编36(18+18)2(1+1)音乐与舞蹈36(18+18)2(1+1)音乐与戏剧36(18+18)2(1+1)课程要求学生可从上述六个模块中选择1・2个模块,修满36学时获得2学分。二、修满18个学时是选课和获得1学分的基础学分的获得有多种选课方式。如:[1]2(必修)+1(选修)【2】2(必修)+1(必修)[3]1(必修)+1(必修)+1(必修)课程类别模块名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段建议必修课程必修选学音乐鉴赏根据学校音乐教学模块开设和学生选课情况,可按班级开课,或跨班级、跨年级组成教学班,以“走班”形式组织教学°遵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日常性和不间断性特点,由学校根据模块设置、学生选课及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一协调,在高中三学年中均衡开设。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选修课程选修1合唱根据学校条件及学生选课情况,可分为班级组合、跨班(年)级组合及学校艺术社团三个层次组织教学.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理论基础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组织教学视唱练耳选修II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灵活组织教学[4]1(必修)+1(必修)+1(选修)\n\n三、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选课指导…调配…分流--疏导…整合四、学分与选课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课程选择更加灵活选择空间也更大)1>教师仍可以按照原来模块的划分,使用原教材上课,按照“音乐鉴赏”36学时,其他每个模块18学时进行教学。2、教师也可以将原教材中有关模块,如“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中的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来作为选修I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一部分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相关模块内容的需求。3、艺术社团活动都将作为选修I课程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化管理,并将与之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和音乐学习成果纳入对学生的平均体系并计入学分。4、选修II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由学校确定开设,学生资助选择修习,学生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核与评价也可以计入学分。五、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1、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以“以美育人”为导向。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完善评价机制”为抓手。2、落实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3、根据教学的变化与要求调整教材内容:依据模块的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以水平1为28学时的基本要求,水平2为36学时的基本要求来整编现有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沿用现有的实施方式和教材,以体现平稳过渡的基本思想,保证高中音乐课程的有序开设和有效实施。4、做好学生选课的分类指导,实施因材施教:正确处理好课程实施中一般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关系。教师应面\n\n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既考虑一般性大众音乐教育的多数学生,又关照个性化音乐教育中的少数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和分别评价。六、考试评价中的新文化反应注意的问题:考试评价--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以学生实际能力测试为主(1、过程与结果并重)(2、定性与定量结合)(3、课内与课外综合)(4、学分与等级并存)\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