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00 KB
  • 2022-08-04 发布

高中同步优秀班会课件--人生规划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我一定要主宰自己的命运\n路——和每一个拼搏奋进者共勉走过的路虽很泥泞也很坎坷但我们不能悲观失望未来的路也许曲折也会荆棘密布而我们不能没了理想和希望本着真诚的向往本着执着的追求我们决不会一无所获\n复习生吃上了“国库粮”我是64年底出生,80年高中毕业,后来又复习了两年才考上中专。妻子大我一岁,是78年考上的师范。所以,一直以来,本人被妻子谑称“老复习生”。也叫之无愧,80年参加高考时,不到16岁,还是一个汽车、火车从未坐过(还好,见过,比我那些山区出来的孩子多些世面),不开化懵懵懂懂的农村孩子。当时上高中时是在镇上,从村里到了镇上,开了眼界,只是憧憬到80年实现农业机械化,哪知道学习。当高考分数下来,220分的分数线,才考了147分。傻眼了。哪有什么机械化,村子里仅有的几辆自行车,还都是那些吃“国库粮”人家的。\n已过花甲之年的母亲,看到我那可怜巴巴的样子,知道我瘦弱的身体干农活绝对不是办法。说道“砸"坷垃"(指农活)你又不行,要不当兵去,要不再复习”。我心想自己当兵也不是长处,还是复习吧。这櫴巴巴的复习了一年,才明白有个“三垂线定理”,俄语老师教的英语,到八十年代末再上大学时的发音不准,让大学老师好一顿笑话,硬说山东人舌头硬,不适合学英语,学俄语差不多,他哪知我学的英语就是俄语老师教的。如此重新打基础两年,用宋濂老先生的话,是“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n当然也是“无鲜肥滋味之享”。“深山巨谷”虽没有,但“穷冬烈风”却差不多。因我去的晚,只好三个人睡两个单人床,一个不过十平方的平房里,上下两层挤了近40人。窗子的玻璃碎了几块,只好用硬纸板挡住,那冬日的“烈风”怎能挡得住?食堂是大家都吃不起的,主食是从家里带的煎饼,菜是加几个鸡蛋炒的咸菜。煎饼放在教室的水泥台上,晚上经常有“梁上君子”光顾,往往是被老鼠啃了这头,我们就吃那头。居然也没病没灾的,就是感冒,一般也要等到假期里。\n煎饼是玉米和地瓜的,我的家是在“龟阴秋稼”所在,有良田,自然能吃上玉米煎饼了。而同桌张洪民,是山区的,只有地瓜煎饼。于心何忍?,我们便不时“交流”一下。当时相约,等考出去了,就再也不吃这伤心的煎饼了。然而现在,走南闯北,最爱的还是家乡的煎饼,当然是小米煎饼了。据说,家乡的楼德镇还被称为“中华煎饼第一镇”。82年夏,总算考上了学,尽管是中专,当时在那个县重点中学,新泰三中,也不过考上十几个人吧。\n当时是很知足的,记得一件趣事,邻村同考上的一学友,叫司文新的,拿到录取通知书,不知是丢了还是被偷走了,搞得好不紧张,当时以为这学是上不成了,多亏了在泰安当教授的本家四哥田洪睦帮忙补回。别后十余年的去年泰安相见,还戏称其是“范进中举”,忘乎所以了,只是不记得当时是否有“屠户”给他“一巴掌”否。吃上了“国库粮”,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所以,在泰安供销学校(现已不复存在了)学习时,为了多读些书,几乎跑遍了泰城十几个大中专学校。\n工作之后,更是深感知识的匮乏,有钱不忘买书,有暇不忘看书。偶得机遇,又考入了华东政法学院(现已叫华东政法大学)。妻子也一直在努力,以后陆续考上泰安师专(现泰山学院),又上了山大函授。如此,一步步,从生我的村子田莫庄,到果都镇,到了新泰城,又到了省城济南。不仅有了不错的工作,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还买了房,女儿去年也上了大学。\n回想一下,我这个吃上“国库粮”的“老复习生”,还是非常非常感谢“高考”的。希望这个社会继续“高考”下去,平等的“高考”下去,为一切,尤其是农村肯与奋斗的孩子们,给予更多的平等的“高考”机会。\n大专生一次性就业率仅20%“找工作真正难的是大专生”。邱仕健告诉记者,其网站进行的有关调查显示,截至今年7月,大多数大专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只有15%-20%左右。尽管只是“少读了一年书”,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大专生”和“本科生”之间的际遇却大不相同。8月初,从武汉一所重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小曹,和两位同学一起结伴前往广州求职。但在一个月后,这三位屡遭碰壁的外地大学生就黯然返回湖北老家。一个多月来求职屡遭拒绝的经历,让小曹对眼下大专生群体的严峻形势充满了苦涩的切身体验。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广州生源大专层次毕业生,也感受到了“大专生已经过剩”所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据广州一所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小朱介绍,自己班里一大半同学都是广州人,虽然“许多同学\n从去年起就托熟人找工作”,但直到现在依然“还有大约1/2的同学没有找到工作”小朱告诉记者,虽然的确有不少国有、外资企业愿意培养新人,每年都会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但是绝大多数国企、外企在选拔大学生时都会比较看重是否名校出身,如果是大专生,就更只能靠边站了。由于应届大专生很难进外企和国企,因此在找工作时“只能比较现实地将更多的目光盯着民营企业”。但是,那些在人才市场上招聘的民营企业,几乎都是要么也明确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要么要求“×年工作经验”。他感叹道,大专生找工作的难度,“远远要比本科生大得多”。\n据了解,2002年,广东省高校的大专生就业率仅27.08%,远远低于当年本科生的整体就业率。而近几年来,大专生找工作难的状况一直在延续。广州某人才市场负责人认为,大学的连年扩招,使每年“出炉”的本科生、研究生数量迅速增加,使人才市场的供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造成了大专生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过剩”现象。因此,一方面学历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动手能力也差强人意的大专生,自然成为了每年在众多高校毕业生之间展开的这场就业竞争中弱势群体。据称,即使是高职类院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实际上也并不是一片大好,远远没有表面上非常风光的就业率数字那样乐观”\n拿起砖敲门 砖却碎了李海兵来自山东农村,家境贫寒,3年下来,家里已经背上了近2万元的债务。懂事的他在学习上一直很努力,生活上一直很节俭。“我想尽快找份工作,好减轻家里的负担,这两年种地本来就不赚钱。我上学欠下的钱得我自己努力还。但太难了!”他清朗的眼睛中有一丝焦躁。“都说现在的企业注重能力,而不注重学历了。但现在本科生都很多,你也难怪人家用人单位选择高学历的!身边的人都告诉我,学历只是块敲门砖,进了门就没什么用了。可是我们专科这块砖人家看不上啊,用这块砖敲门,门没开,砖却碎了.\n近几年,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每年春季的焦点话题,然而专科生就业更难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婆家;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共有34.8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20%“暂时成功就业”。“人家本科生都‘零工资'就业了,我们还能怎么办?”李海兵说话时一脸的无奈:“最令人气愤的是,很多单位还要求有工作经验,我们刚毕业哪来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不工作哪来的经验!\n对于李海兵们来说,一个更坏的消息是:教育部叫停“专升本”。2006年1月24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此禁令一出,对国内上百万名专科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更沉重的打击。李海兵说,他知道这个消息时非常震惊。“本来门就关上了,现在又关上窗。这怎么说呢?好像命运偏偏爱捉弄专科生似的。”他叹了口气,笑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啊!\n伯尔尼奇迹1954年7月4日,伯尔尼的范可多夫(Wankdorf)体育场的6万观众见证了世界杯有史以来最大的冷门之一。两队在首轮比赛中就已交过手,当时匈牙利以8比3大胜西德。伟大的匈牙利球员弗兰奇·普斯卡什抱病上场,但他仅在6分钟内就使匈牙利领先,两分钟后佐尔坦·齐伯尔的进球似乎显示着这支赛前的大热门将会顺利地夺得桂冠。\n然而中场前德国队的迈克斯·莫尔洛克和赫尔穆特·拉恩的两个进球开始让比赛发生了逆转。下半场拉恩攻入了第二个进球,而普斯卡什在终场前两分钟踢入的进球被判无效。愤怒的匈牙利队只能在终场哨声响起时,眼看着雷米特杯和世界杯冠军荣誉归入德国人的怀抱。当拉恩踢入制胜一球时,德国著名评论员HerbertZimmermann在沉默了8秒钟之后,喊出了“德国队进球!德国队3比2领先!我就是个疯子!我就是个疯子!”,这是德国最经典的一句评论语。德国人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戏剧性地获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第一次捧起了雷米特杯,同时也终结了匈牙利31场不败的神话。然而这场比赛对德国人的意义远远超过这些。\n这场比赛的胜利给这个战后生活困苦,士气低落的德国人以精神安慰和自信。足球场上戏剧性的胜利戏剧性地转变了50年代初期德国人的低迷情绪和整个国家的气氛。国家经济迅速恢复,一跃重新成为欧洲经济第一强国!\n那支足球队的每个成员都作为英雄而被德国人铭记直到现在。当54年德国足球队的队长FritzWalter在2002去世时,整个国家陷入了悲伤,因为Walter被很多人看作是现代德国之父。也许外人觉得难以理解,实际上没有任何体育事件可以有西德54年世界杯夺冠这么大的影响力。有人说马歇尔计划给德国提供复兴的经济基础,而54世界杯的胜利则使德国走出心理阴影并kick-start了德国的经济奇迹。\n赖东进从乞丐到杰出青年\n「還好我沒有倒下,還好我堅持到今天,還好我不曾放棄過人生。\n「乞丐囝仔」傳奇作者:莫乃健卑微人物如何成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兩歲就要靠乞討,供養重殘父母與年幼弟妹的賴東進,面對四十年來龐大負擔與無數挫折,他說:「這一切都是上天在考驗他!」\n底層力爭上游今年四十一歲的賴東進,出生時父親眼盲,母親重度智障,全家只能靠乞討維生。一直到九歲開始唸小學之前,全家十餘口,都是在全省流浪與乞討。 賴東進提到這輩子中,他父親唯一為他驕傲的是,賴東進兩歲時一天就能走三、四十公里,沿路要飯。 一直到賴東進九歲唸小學時,全家才結束漂泊日子,在烏日鄉一個廢豬舍安定下來。為了讓他唸小學,父親把姊姊賣到私娼寮。即使如此,他白天唸書,晚上與父親步行十幾公里到豐田市區乞討,養活十個弟妹。直到唸高職在中美消防工廠半工半讀,乞丐生涯才真的結束。 賴東進在中美,從一名學徒經過了十幾年的努力,終於成為工廠的廠長。而去年他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n賴東進走過這樣艱辛的四十年,不懈地為自己與家人奮鬥,凡人實在很難想像。只有從他樸實而嚴肅的外表,還有謹慎的言談,才看得出一些生命歷程的風霜。 八月,中天電視台評選陳水扁總統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之一,分析這是一種社會底層向上出頭的趨勢。賴東進正是這個趨勢的典型例子。\n《乞丐囝仔》在台湾刚一面世,15天内让10万人潸然泪下,半个月即创下销量的奇迹,立刻荣登年度排行榜冠军,一举拿下台湾出版风云人物大奖。目前,连续剧正筹拍上演……故事中的主人公赖东进是台湾十大杰出青年,也是台湾一家防火器材公司厂长兼生产部经理。你可知道,他曾是人人嘲笑的小乞丐,家里有瞎子父亲和智障母亲,12个靠讨饭度日的兄弟姐妹。身为长子的赖东进没有别的奢望,只希望让全家能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倾心阅读《乞丐囝仔》,细细体会作者的遭遇,使许多人无意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面貌。这本书,解释了一个奇迹,又启发无数新的奇迹。\n1999年12月22日,我站在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的舞台上,当我的双手握着主办单位颁发的金手奖奖座,做了一场长达40分钟的演讲后,现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长官们甚至起身为我鼓掌。就在那一刻,母亲和大弟就坐在来宾席上,我看着台下的他们,突然往事翻涌心头,想到自己和家人一路艰辛走来,眼泪再也忍不住掉了下来。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得到奖状或奖牌了。从小到大,我得过上百张的奖状,这是“歹命”的孩子力争上游所能得到的最好的鼓励,我也衷心感谢所有曾经鼓励、帮助过我的人。\n我,赖东进,1959年3月20日出生,父亲是个乞丐,母亲患有重度心智障碍。“我的家庭真可爱,整洁美满又安康……”当别的小朋友快乐地唱着这首歌的时候,我内心的感受却是:“我的家庭真奇怪。”没错!当年岳父母阻止女儿嫁给我时,不是也曾经说过:“你要嫁给他?……那是一个全世界最不幸的家庭!”我能说什么?我的家庭的确如此,父亲不但是个乞丐,而且还是个瞎眼的乞丐,母亲则是重度的智障加精神异常,在医生的诊断书上,她的智商只有58。这是我的成长故事,也是我们全家人互相扶持一路走来的真实血泪记载,我选择在今天把它成书,为的是纪念这样的一段岁月。\n父亲生在台中乌日乡一个十分穷苦的小村落——前竹村,祖父母都是替人耕田的佃农。父亲4岁那年,我的祖父便因病过世,由祖母独力扶养三个小孩(包括我父亲、伯父和姑姑)。在那个年代,一个守寡的女人生活毕竟不易,况且还要养育三个小孩,于是他们常常过着三餐不继的日子,不时还要遭受人家的欺侮,因此过了三个年头,奶奶就改嫁到大雅乡秀山村了。而没有随着奶奶嫁过去的伯父、姑姑和我父亲便在乌日乡靠着牵牛、帮佣、畜牧自立谋生。父亲17岁那年,奶奶也过世了,世上除了兄姐再没有亲人。可是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两年后,他的眼睛突然发病,而当时伯父和姑姑已经各自结婚成家,家境也都很困苦,谁也没办法去照顾这个弟弟,再加上医药又不发达,父亲的双眼竟然就这样瞎了\n怪的是,十几年后,伯父和姑姑也都相继全盲,这是因为传说中祖坟的风水不好?还是有其他遗传性的疾病?谁也无法探究。总之,父亲22岁那年瞎了双眼,从此他便开始四处流浪的生涯,靠着替人算命、按摩,挣钱养活自己。由于生意不好,大多数的时候,他都在菜市场或夜市口,弹着月琴向人乞讨。就这样,一根拐杖、一个破碗,再加上一把月琴,父亲以天地为家,走到哪里睡到哪里。父亲心里想些什么,我从不明白,或许行乞流浪的日子对于双眼全瞎的他,也有某种满足吧!\n四处流浪到了32岁,有一日父亲走着走着来到彰化二林镇原斗里过沟这地方,在一处树荫底下正想歇歇腿,才刚坐下,便听到一旁有人呻吟。父亲虽然看不见,但是一听,知道是一个年轻女孩。女孩的声音听来十分痛苦,父亲心想:莫非她生病了?他摸索着上前,想问问女孩怎么回事,可是女孩却丝毫不予理会。父亲问不出结果,而在那个状况下,他又不能丢下女孩不管,只好坐在地上陪着她。\n不知坐了多久,刚好有村人走过,看到女孩倒地呻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村人告诉父亲:“说来真正可怜,这女孩的家在员林,但是家境不好,一出生就送给了二林镇原斗里的曾家当养女。更可怜的是,曾家发现她天生是个痴呆,又患有羊痫病,别说医药费,就连管也管不了她哩,干脆就放任她四处游荡自生自灭,既不管她吃、也不管她住,反正女孩饿了便抓虫、草果腹,累了便倒地就睡,病了也就只能像这样痛苦呻吟了。”村人说着叹了一口气,摇着头离去\n父亲心想: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他没有父母,而女孩也被养父母抛弃,世界上的可怜人怎么这么多呢?自己虽然瞎了,但至少四肢健全,还能行乞,虽然常挨饿,总还一息尚存,今天若狠心离去,也不知这可怜的女孩还能不能活到明天?这样想着,父亲便决定将女孩带回乌日乡前竹村治病。就这样他们做了夫妻。那一年父亲32岁,母亲13岁,两个人相差了19岁,真的像捡到了一个小孩。俗语说:“龙交龙,凤交凤,隐龟交戆憨(闽南话“驼背的人交痴呆人”)。”不知道这是上天善意的安排?还是它恶意的捉弄?\n一打的孩子我们家总共有12个小孩,我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姊姊。我出生那年,父亲已经42岁了。那年我们浪迹到台中的东势镇,我就是在当地保安祠万善公的百姓公庙中出生的。百姓公庙是供放死人的阴宅,所以风水大概也不错,前有河流后有青山,清早来接生的产婆还说,接生之时她似曾看到一条青龙现身天边。父亲大喜,便为我取名“东进”,又叫“东水”。\n乞丐囝仔-----上学去终於可以去上学了,这一年我十岁,整整比同班同学大了二、三岁。上学的第一天,想到有「书」可以读,想到有老师会教我写字,想到学校就觉得那简直就是一个「圣殿」,说不出心中有多兴奋,我几乎是一路蹦蹦跳跳的往学校的方向去,忘了瞎子爸爸、忘了白痴妈妈、忘了讨饭、忘了行乞、忘了流泪,忘了一切不痛快的生活,心中只有一念:我要唸书、我要识字\n老师开始点名了。「赖东进!」终於她叫到我的名字。「右!」我小声的回答。她皱起眉头看看我,再看看手上的资料,停下了点名,问我:「赖东进,你的父母呢?怎麼没来?」        我心中一慟,但不敢对老师撒谎,便诚实的回答:「老师,我的爸爸是瞎子,妈妈是白痴,他们不行来。」 「安静!安静!」老师要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她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她说:「赖东进,没关係,这是事实无法改变,你不要难过了喔。」        这一句话像寒冬里的暖流,温暖了我的心\n马云成长史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的名字倒过来写。”“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马云特意叮嘱记者,一定要把这些话告诉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n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n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n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n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n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3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n点评:本人以前很少接什么名人,马云是我在看了赢在中国才认识的,本人蛮佩服他本人,所以把他个人简介找出来发布,跟大家一起分享名人的成长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