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9.02 KB
- 2022-08-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试题分析“能源”专题复习吴建雄2007年4月高三地理学科会议(福州教育学院)\nⅠ、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7.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8.2000年消费量、生产量超过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A煤炭、石油B石油、水电C水电、天然气D天然气、煤炭9.我国目前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读图3,回答7~9题。近几年高考有关能源问题的试题7.D8.A9.D\nⅡ、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图1为某地地层示意。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A.天然气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气C.石油天然气水D.天然气石油水2.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3.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4年建成通气。该工程主线的西部起点位于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鄂尔多斯高原4.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主要原因在于①运输成本增加②垄断的加强③供需关系的改变④炼油工业的大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随着需求的增加,石油进口量还将继续增长。近年,世界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回答1-4题。1.D2.B3.A4.B\n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1,回答6—8题。表一6.表1数据表明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B.②国矿物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7.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8.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为相近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Ⅲ、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能源消费构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①13.214.2269.621.52.26.7②30.73.7324.939.725.79.7③7.11.8917.751.112.518.7④8.530.717.320.655.36.86.B7.B8.C\n一、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三题均关注了目前社会的热点以及地理学科特色和主干知识的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能源问题试题分析通过对相关能源问题的读图技能、数据图表的分析与应用的测试,考查了大纲对学生“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基本要求掌握情况,体现高考“遵循大纲而不拘泥于大纲”和“突出主干,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n地理学科特色、主干知识地理学科主要包括普通地理和区域地理两部分。普通地理主要讨论地理事象的一般规律,又包括自然地理(含地图知识)和人文地理(含经济地理)两部分。前者研究地球整体的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对于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的规律性具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类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建立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和环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主干知识:(1)地球运动和经纬网。(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3)世界和中国地理。(4)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5)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n二、目标要求三道题都很好体现了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和高考选拔性考试目标要求,对学生的读图、数据图表分析应用技能目标要求考查的恰到好处,同时对学生正确的资源环境观的考查也得到充分的体现;题目难易适中,有区分度。03年3题通过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图的判读,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与应用能力,同时也侧面考查学生的资源环境观。7、8题难度适中,9题较易。05年1、2通过对能源问题的背景资料和地图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特色知识3、4分别考查中国的能源问题和目前社会热点石油能源问题,考察学生的政治明锐性,体现学科综合与渗透。1、3较容量,2有一定难度,3适中。06年3题均考查学生通过统计图表数据的分析判断与应用,着重考察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特点,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资源观。3题难度适中,但具有层推性,也具有区分度。地理学的目标要求:(旧大纲)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而对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教育发展的期望;新课程标准则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期望。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共同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这一性质、要求考试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重在能力应用考查。这三题也恰好对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等地理学科能力目标要求做了很好的考查。\n三、解题思路与技巧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03年3道题关键要把握图3的各类能源曲线代表的含义,即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构成以及它们的总体趋势;同时从图中可很清楚地获取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仍以煤炭为主体信息;学生只要认真读图、领会图中的信息,3个问题迎仞而解,3个问题难度中等。第7题学生易错在没认真看曲线图的图例所代表的意思,结果导致生产、消费构成不清,出现失分;第8题有的同学容易因理解题干可能歧义导致失分,第9题因能源生产消费基本常识缺乏也易出现错误。\n05年第1题实际考查的不是地学知识,而是常识性知识,油、气、水三者的比重大小,提供的图仅仅给学生建立一个空间的概念;这题因部分学生考虑过多,觉得不会出这出这么简单的问题,多虑了,反而出现错误。第2题通过石油能源的运输综合考查学生的地学的综合性的知识内容,学生需通过平时的知识积累与综合训练才能正确判断,同时也是一道无图考图题,有一定难度;这题因同学地理基本知识与原理掌握不好,综合知识不强,日常不注意积累,许多同学不会做,尤其是普通校的同学,错误率较高;第3题考的是能源问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识记的内容,难度低,体现高考的难易区分度罢了;题目较易,得分率较高。第4题是道结合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现状与热点问题,考查学生的对时事政治关心度与敏感度;解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平时对能源消费知识的信息获取与分析处理能力,通过对选择项的排除可逐步得出正确结论;运输成本的增加,不可能导致石油价格的曝涨,同时还要知道随着运输行业发展与竞争的日益激烈,运输价格还有可能降低;而石油冶炼的发展只会降低石油成本导致石油价格下降,排除1、4;而石油的垄断和供需失调才是真正原因。本题学生易错的选1,认为运输成本提高导致价上涨,理所当然。三、解题思路与技巧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2)\n06年第6题A答案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可马上排除,C、D答案具有较大迷惑性;根据数据可看出③国似乎以石油(51.1%)④国以天然气(55.3%)为主;同时纵向比较他们的值在4个国家中也分别居首位;C、D都对,许多同学这时就开始猜了,随便选一个;但有些聪明的同学就觉得不可能有两个正确答案,于是才取逆向思维,选B,结果也碰巧对了。实际上认为C、D正确的同学恰恰是中个题目的套,只分析表格后半部,而忽略了前半部提供的信息,只要同学稍微从前边的能源消费总量(③④国石油、天然气能源消费总量分别是7.1、8.5,而②国是30.7)数据分析一下,就不难判断③④国石油、天然气消费居四国之首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是不可能的。第7题可根据单位GDP能耗得出②③单位能耗较少,应为发达国家;答案就可知;第8题又是可通过第7题得出结论的。三、解题思路与技巧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3)\n四、教学注意与复习建议(供参考)能源的分类能源的空间分布与和生产消费的地区差异能源危机及解决途径能源与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能源问题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能源与经济、政治(战争)关系等跨学科内容☆明确大纲对能源问题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结合相关的地图、图表数据和统计资料等内容,紧扣能源的空间分布、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导致能源危机及如何解决;能源与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总体思路,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综合复习。\n解读大纲对能源问题的要求1990年大纲(旧大纲):高中一年级高中地理必修课第(七)节:能源和能源利用、能源与环境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新大纲(2000年2月第2版)并无单独提及,只在高一地理必修课下册教材第8单元第4节中提到能源问题即能源分类与利用问题,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03年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只是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到“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虽然大纲对能源问题的要求并不高,也并不突显,但由于能源问题是目前的热点问题,也是地学主干知识内容之一,因此复习时应给于重视。\n能源的分类我们常听说常规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等称呼,其实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的分类。按能源的来源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有直接来自太阳直接照射到地球的光和热能,还有间接地来自太阳的能源,常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生物质能、水能、海洋热能和风能等,第二类是来自地球自身的能源,其中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着的地热能,常见的地下蒸汽、温泉、火山爆发的能量都属于地热能。另一种是地球上存在的铀、钍、锂等核燃料所蕴有的核能。第三类是太阳和月亮等星球对大海的引潮力所产生的涨潮和落潮所拥有的巨大潮汐能。按能否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能源又分成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类。太阳辐射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海洋热能和波浪能等都是能不断地再生和得到补充的能源,所以被称为可再生能源。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铀、钍等核燃料,都是亿万年前遗留下来的,用掉一点就少一点,无法得到补充,总有一天会枯竭的,它们被称为不可再生能源。根据利用能源的形态不同,又可将能源分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类。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而不改变它的形态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柴草、地热、风力、太阳辐射能等等都属一次能源范畴。二次能源是指一次能源经人为加工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例如,电能、热水、蒸汽、煤气、焦炭以及各种石油制品(诸如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还有生产中的余能和余热等也都属于二次能源范畴。根据应用范围、技术成熟程度及经济与否,又将能源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都已得到大规模经济开发和利用,被称为常规能源;而太阳辐射能、地热能、风能、海洋热能、波浪能、潮汐能等,因它们都是开发研究中的能源,尚未得到经济开采利用,而被称为非常规能源,亦称为新能源。只要求学生能明白某种能源根据不同的标准属于何类能源即可,不可死记硬背!\n能源的空间分布与生产消费的地区差异能源分布世界中国煤炭①北半球的亚洲和欧洲;②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③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非。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分布较丰富(北方)。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波斯湾沿岸、拉美的委内瑞拉和墨西哥、非洲的利比亚和埃及、俄罗斯、亚洲的中国和印尼、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西欧的北海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北方地区及川盆东部地区)。水能中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等国。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长江三峡、西江中上游)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核能铀矿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非。美国核发电量最多。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太阳能雨日比较少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美国的西部沙漠、澳大利亚的西部沙漠地区。西藏、新疆、内蒙等西北内陆地区教学过程应十分重视与地图结合(如下面几幅图),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分布特征、归纳分布特点,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思维。\n\n\n\n\n\n\n\n能源生产消费的地区差异(以世界主要一些国家的能源生产消费概况为例)世界能源的消费美国的全球资源战略英国能源消费状况日本寻找新能源法国的能源消费状况俄能源生产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n能源危机能源危机源于三个不平衡:①能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②能源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③能源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这三种不平衡在世界主要能源——石油上表现最为突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的增长与地球能源供给的有限性矛盾。非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加剧了能源危机。\n解决途径能源消费结构转变。改变人类过分依赖矿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局面。寻找清洁、高效、可以再生的或者使用时间长并对环境危害小的绿色能源、新能源。如人造太阳、太阳能、核能、风能……节能、节能意识,对非可再生能源应用有足够的保护意识……\n能源与环境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环境影响最为严重,表现在:(1)污染大气,燃煤过程中排放的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多种芳烃化合物,约占整个燃烧排放量的96%。(2)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积累,产生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厄尔尼诺现象。(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通过大气传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酸雨,可以改变土壤性质,危害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系统,改变湖泊、水库的酸度。水能开发利用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栖息地变化或消失、物种减少、地面沉降、地震及土壤盐碱化,核能利用有核废料问题、核辐射、冷却水污染等。其它……\n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学生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能源危机(非可再生能源的有限性分布与消费不平衡性)及解决途径的认识;对能源与环境等问题认识;让学生明白如何确保经济合理的持续发展的同时能源的持续供应和高效使用能源,同时解决利用能源过程中产生有关的环境问题。最终使学生形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实现大纲教学目标。\n中国的能源问题能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生产消费分布不平衡。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按目前探明储量和开采能力测算,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采年限分别只有80年、15年和30年,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是230年、45年和61年。我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但就人均石化资源又是资源小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比重过大(约占70%)。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能源浪费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大。*复习思路与前述类似,教学过程应充分注意与相关图表数据,统计资料结合(如前述高考题),教给学生从中分析、归纳、总结出以下特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n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以煤为主,实施煤炭的清洁利用,优先发展水能资源,大力推行洁净煤技术,加大石油、天然气开发力度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适当发展核电,建立足够的能源安全储备”是我国较长期内坚持的能源战略。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开源节流共建节约型社会。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把能源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能源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安排。……\n能源与战争海湾战争、“世纪第一战”,战争的真正目的是美国为了夺取中亚的石油和天然气。争取中亚的油气资源反恐——美国战略调整:立足阿富汗控制中亚石油通道由中东到中亚伊朗核问题——石油问题美国后院起火——委内瑞拉石油乌克兰——俄罗斯石油危机高加索地区——俄罗斯石油危机海湾地区、中亚的里海盆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世界大国的石油争夺战中,这些地区成为焦点。\n能源综合分析能源的知识是涉及到地理、物理、历史、政治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必须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去思考、去探索、去应用能源和能源问题的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转换角度,根据其内涵和外延去了解和应用相关的能源知识。1、历史。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过程,认识能源的“社会性”。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对能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人类学会使用火——驯服动物,使用畜力作动力——发明蒸汽机,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核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无不表明人类对能源的认识、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分类就是以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过程和范围来进行划分的,但两者只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有进步,现在的新能源会逐步成为常规能源。因此,我们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利用能源的探索过程,认识能源的社会性。能源的社会性应该包括人类利用能源过程中的安全、节约、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历史过程、能源的再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诸多方面。2、物理。从能量的转化来认识能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和传递的,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能源只有具有转化性和传递性才能真正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各种能源的利用价值是在其转化的过程中被人们逐步认识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分类就是根据能量的转换和传递进行分类的。3、政治。从能源的物质性和多样性来认识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现状和前景。根据政治学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一切物质都有能,能的存在离不开物质,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而物质或物质的运动形式都具有多样性,因此能源也具有物质性和多样性,能源的多样性为人类利用能源提供了广泛的领域,但不同能源的特殊性又能不断地影响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向。4、地理。从能源的分布来认识能源问题的产生及其实质。无论是常规能源,还是新能源,其在地区分布上都具有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性叠加在一起,使能源的消费在各个不同地区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于是出现了所谓的能源危机。\n敬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