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71 KB
- 2022-08-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单元旅游活动\n一、旅游活动的三要素1、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2、旅游者的条件:时间、经济(即金钱)、动机(即旅游欲望)\n二、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时间旅游需求产业特征个体需求群体需求大众需求前产业化初级产业化高度产业化1841年以前1841~19501950年以后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阶段\n2、现代旅游的特点旅游主体的、旅游空间的、方式和内容、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交通改善超音速大客机旅游需求多样旅游资源多样旅游目的的、二、旅游活动的发展大众化扩大化多样性娱乐性\n三、旅游活动的作用作用内容①恢复体力与脑力;②提高素质;③丰富生活,锻炼身体①增加外汇收入;②回笼货币、稳定市场;③;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文化科技及商务交流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扩大交流发展进口旅游——可,发展国内旅游——可,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扩大就业\n傣族泼水节风土民情碑刻文化艺术景观建筑景观更多表现在教育性方面的意义园林建筑景观人文景观黄山迎客松生物景观黄果树瀑布水文地理景观黄山云海气象气候景观地貌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路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自然景观核心意义举例种类类型一、旅游资源的分类\n二、旅游资源的特性(一)多样性(二)非凡性(三)可创造性(四)长存性自然景观还具有:人文景观还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可变异性、可移动性1.深圳锦绣中华从旅游资源特性分析属于( )A.非凡性B.多样性C.长存性D.可创造性D\n三、旅游资源的价值1.美学价值——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其中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2.科学价值——研究、地貌地质,气候气象,生物等3.历史文化价值4.经济价值——人文景观形象美\n2.关于下列风景区地貌特征不正确的叙述是()A.海南岛天涯海角——海浪侵蚀地貌B.山东泰山——花岗石地貌C.日本富士山——火山地貌D.挪威峡湾——流水侵蚀地貌3.下列风景旅游区中,具有较高的地理科学价值的是( )①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②云南的路南石林③甘肃敦煌的莫高窟④法国的卢浮宫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DA\n桂林山水乘船沿水路观赏山水组合的景观玉龙湖低临水面小的湖泽池塘黄河俯视、远眺江河湖海尼亚加拉瀑布适当距离仰视瀑布长江三峡置身其中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景观韶关大象山特定的观赏点地貌的酷似造型武陵源群峰远眺峰峦之雄伟峻秀举例选择观赏位置自然景观类别一、选择观赏位置\n自然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北国风光——冬季;越往南,季节越长,华南地区四季皆宜泰山观日出——凌晨;海拔较高的名山云海——雨过天晴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大理蝴蝶会——三月二、抓住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随天气而变化特定时间出现\n抓住景观特点主配关系主景:鲜明、突出配景:烘云托月和谐层次障景法隔景法以有限空间营造无限空间框景门框窗框沿框优化组合审美对象借景借外景衬托本景扩大园景\n1、自然景区中的人文景观:,一、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2、非自然景区中的人文景观:,3、风俗民情:人们与相处的结果突出自然与环境和谐统一我国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体现在()①人文景观的建设与自然景观协调,并突出自然美②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使两者巧妙而和谐联系起来③古代园林建设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准则④风俗风情是一定区域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自然和谐\n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地貌酷似某种造型心随景移,陶醉自然亲身体验二、以情观景1、综合感受2、发挥想象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1.风景区内建松涛亭是为了满足游人能感受大自然的()A.形态美B.动态美C.声音美D.色彩美C\n三、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1、观赏前(例如景观介绍、导游图),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如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景观形成原理、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等。2、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查看有关资料一定的节奏\n游览、生活娱乐活动破坏背景环境人工设施过多破坏文物古迹:刻画、触摸、践踏冲击正常社会秩序交通拥挤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交通:大气污染食宿: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破坏动植物:盲目开发、破坏生态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n1.游览价值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2.市场距离: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4.地区接待能力: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资源价值、集群状况差、地域的组合状况旅游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市场的需求相适应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