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2-08-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n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反对后七子。诗文集有《玉茗堂全集》等。戏剧方面: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未完,后于万历15年改编为《紫钗记》。其余三剧为《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汤显祖创作】\n杜丽娘个性发展在剧中有两个契机:第七出《闺塾》--爱情的觉醒;第十出《惊梦》--青春的觉醒。《惊梦》一出由两部分组成,前半出称“游园”,后半出称“惊梦”。此选前半出。\n【《牡丹亭》影响】●沈德符:《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当世影响:扬州女子金凤佃以《牡丹亭》殉葬。广陵冯小青绝命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n《红楼梦》第23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曲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内容。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n明传奇明传奇是对明代南戏的称呼。在当时,传奇创作方面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汤显祖为领袖的“临川派”,注重文采,忽视韵律;一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注重音律,忽视文采。风格各异,成就不同。\n学习目标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2.了解曲词特点,品味语言,体会曲词体现的情感。\n青木正儿:“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中国近世戏曲史》)陈瘦竹:“366年以前,世界文坛上两颗巨星先后陨落,一个是我国的汤显祖,一个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但是他们的作品到今天还放射出光芒。”(《在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学术会上的报告——异曲同工》)袁行霈:“这两位戏剧大师在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都作出了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中国文学史》)田汉:“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一、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明代伟大戏剧家。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n二、《牡丹亭》的背景、主题与情节(一)创作背景《牡丹亭》是以晚明社会为背景:一个兼具保守与进步两种社会思潮的特殊时代。存天理,灭人欲革尽人欲,复尽天理百姓日用即道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君子保守:进步: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人必自私肯定人欲\n(二)思想主题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师。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制欲非体仁“至情”论\n汤显祖的“至情”理论1、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n2、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n3、途径上:至情的最有效感悟方式是戏剧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疬不作,天下和平\n剧情简介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从此经常想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从老塾师陈最良读书。她读《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在梦中与一书生幽会与花园的牡丹亭畔。丽娘醒后,因相思而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下。其父因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画中人就是梦中佳人。丽娘魂游后园,再度与梦梅幽会。梦梅根据丽娘的嘱咐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两人一起到了京城临安,梦梅考中了状元。全剧以大团圆结局。\n四、杜丽娘形象及其思想文化价值天生丽质,聪慧过人热爱自由,热爱自然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形象内核:叛逆(一)杜丽娘形象\n(二)《牡丹亭》的思想文化价值以情反理情:杜丽娘对柳梦梅的爱情理: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n(二)《牡丹亭》的思想文化价值“情”的一方:杜丽娘、柳梦梅、春香“理”的一方:杜宝、甄夫人、陈最良以情反理以理格情扬情抑理尊情反理情高于理情胜于理\n(二)《牡丹亭》的思想文化价值情与理的冲突也是晚明社会思潮中的基本矛盾和晚明文学的基本主题之一。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复生的故事,对摧残情性的封建礼教作了尖锐的批判,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以情抗理,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透露出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的时代精神,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n\n《游园》是《牡丹亭》中的一出重戏。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n如果没有“游园”,杜丽娘就不会受到美好春光的强烈刺激,也就不会做那样离奇的梦,不会有“寻梦”、“写真”、“诘病”、“闹病”等一系列的戏剧情节。\n【商调引子】【绕地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n大意是说:莺声燕语把我从梦中唤醒。外面是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春光。可惜我只能生活在这与世隔绝的小庭深院之中,每日面对的是香炉内的袅袅香烟,和那令人心烦的绣花线--为什么今年比去年的春天更牵动人的情怀呢!“回”既是梦醒,也是心醒,“乱”是对烂漫春光的形象概括,也是少女之春心的砰然萌动。\n这是游园之前第一曲。这支曲子写杜丽娘对春的关切之情。三春季节,春色撩人,杜丽娘因春感怀。杜丽娘对春天的关情,也是对自己青春的关情。--思春曲,唱出了少女的苦闷与彷徨。\n《乌夜啼》一词继续写“春情”的烦乱。道白得体,起过渡说明的作用,既写情态又写心情,产生了很好的戏剧效果。抒写杜丽娘的情怀,集中在一个“闷”字上。“闷”是由伤春引起的,要排遣掉“闷”,就得“借春看”。因此,她吩咐春香,扫除花径,准备起程。\n【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遍。(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yi(三声)\n大意是说,春天的“游丝”,触动了少女的“情丝”。丽娘对镜梳妆,自然之美与人面之美同时展现于菱花镜中,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此美貌,连丽娘自己都看呆了,那偏在一边的发髻,更增添了少女的娇媚--这美丽怎能只养在深闺?这美丽怎能全现于世人?\n第二支曲,写杜丽娘对镜试妆,准备游园。本曲首二句是承上曲末句而来的。本曲写出了一个娇滴滴的少女在春光的招引下含情脉脉的微妙心理。娇羞之情,溢于言表。--迎春曲,写出少女对春光的向往、矜持和自我欣赏。\n【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n这一曲写杜丽娘对自己美貌的赞赏,充分写出了杜丽娘由自我觉醒到自我热爱的激情,体现了杜丽娘对自己青春年华的珍爱,流露了主人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下面感春伤怀的重要心理基础。--伤春曲,感叹美貌无人欣赏,青春将逝的悲伤。\n【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n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致?自然景色美丽:“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满园鲜花,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环境残破:井干涸、回填,废了的院墙也坍塌了,残缺不全,一片破败的景象。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两种景致对比强烈,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使她百感交集,感叹,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n面对满园的春光,丽娘顿悟:她的青春,她的美貌,终有一天也会雨打风去吹,付与那断井颓垣,无人欣赏,这种深刻的感悟,应是从大悲大痛中得来,但是杜丽娘游园时无意间就顿悟,这就是中国戏曲举重若轻的妙处。人物的这种觉醒,对自身困境的认识,也会激起观众的共鸣,启发了看戏的观众的自由人性的觉醒,所以,中国的戏曲对中国人的自我意识有启蒙作用。这是杜丽娘进园后唱的第一支曲子,是她心绪突变的转折点。\n哪些词表达出杜丽娘强烈的情感?“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n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这两句是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奈何天”,使人无可奈何的天气。“谁家院”,追问这是谁家的院子呀?“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这无限哀怨。\n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此句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这里有实景,也有虚景:“朝飞暮卷,云霞翠轩”这是形容轩阁高旷,也是杜丽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描绘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杜丽娘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这是由近观到远眺,这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锦屏人”当指那些封建家长。这句意是,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春光看的太卑贱了。杜丽娘把不满、怨恨矛头直指耽误自己青春的父母。写出了杜丽娘不满父母耽误了自己的青春。\n【皂罗袍】写杜丽娘步入后园,开始了全曲的第二部分。大自然灿烂绚丽把杜丽娘吸引了。杜丽娘情不自禁唱出了自己的心曲。\n这是最美的一支曲子,曾让林黛玉神魂颠倒。作者通过场景的变换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姹紫嫣红”--绚烂的百花是如此生机盎然,“断井颓垣”--冷清的院落是如此破败荒凉,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恰如深闺小院对杜丽娘的圈禁。强烈的极不协调的对比中,使杜丽娘不禁从心底发出感叹:“天哪,这么美丽的春光,这么迷人的景色,叫人怎么样才能不辜负于它呢?偌大的乾坤,那赏心乐事会落在谁家的院里呢?\n【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燕莺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n【好姐姐】曲进一步抒写杜丽娘惆怅的情怀。牡丹虽是天香国色,但开不逢时,又怎能占据春之首!成双成对的莺莺燕燕,在花底下逗着暧昧的眼神,唱着脆生生的恋歌,这更令她孤独、伤感,哀乐相依,欢快中又带着凄凉。\n【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n“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即使是阅尽人间春色,又有谁来解我心中之愁呢!最后一曲,准确地展示了杜丽娘陡然跌落的心境,在一阵无可奈何的“枉然”哀叹中结束了游园,使杜丽娘内心的情感痛苦从向往和自悲自怜中幡然猛醒而达到饱和,为下半出的《惊梦》作了铺垫。\n《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回归。六支曲子,写出杜丽娘的惊春、惜春、恼春的感情变化过程,写景、写情、写人浑然相融。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灿,莺歌燕舞、烟水画船,雨丝风片浓重不一的彩墨画面。\n既刻画了杜丽娘美丽娴雅的人物形象,又描写了她晶莹纯碧的内心世界,更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少女心灵上的徬徨苦闷。“至情论”也因此而深深的切入到社会深层的心理,拨动人的心弦而触及灵魂。\n《游园》在情景交融以及娇羞,惊喜,感叹,幽怨等感情的起伏变化中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n通过杜丽娘游园时对周围景物的感受所发出的各种感慨,使读者看出封建礼教对青年女子毒害之深,束缚之严。\n[皀罗袍]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表现了丽娘怎样的心理活动?(1)由惊春到叹春、伤春(2)由春及己,由己及人\n[皀罗袍]中“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与该曲前段描写有何不同?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1)前段是丽娘眼中景、近景、实景,此段是想象之景、远景、虚景,境界扩大;(2)由一个花园推想天下美景,既写礼教之网之黑之大,又写丽娘追求之深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