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50 KB
  • 2022-08-04 发布

柳州高中《定风波》课件剖析教案资料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柳州高中《定风波》课件剖析\n苏轼其人嘉佑二年(1057年),二十一岁的苏轼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因“”入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其一生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屡遭贬谪,最后被贬到了儋州(今海南儋州市),直到63岁遇赦北归,途中卒于常州。乌台诗案\n正音同行()蓑()料峭()萧瑟()xíngsuōsèqiào\n解释下列词语狼狈:已而:吟啸:芒鞋:轻胜马:任:料峭:却:形容窘迫的样子吟咏长啸轻松简便胜于骑马形容风的寒冷尖利不久,过一会儿草鞋任凭、听凭又、再\n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n整体感知写了什么?谁?行为?衣着?环境?情态?为何而写?怎么写的?苏轼如何通过词作表情达意?\n你的疑问和思考?字、词、句不理解的地方;自相矛盾的地方;成分缺失或语义重复的地方;不合事理、情理的地方;……\n物象:意象: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有形、色、声、味等特征的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即作家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体。具象以言,凭象传意实象:象在眼前虚象:象由心生\n象中取意有时候,作者要表达的意并不在文中直接描摹的物象、景象中,而是透过这些眼前之物、心中之象,婉转曲折地表情、达意、言志。在这里,我们把从意象中品出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的方法称之为象中取意。\n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n《卜算子》梁金寒暑忽流易,疏木已成林。彩霞微明向晚亭,犹记笑语盈。风雨人生路,聚散若浮萍。一指流沙诉衷情,依稀魂梦萦。\n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①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②,天教分付点酥娘③。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①苏轼好友王巩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岭南宾州,其歌妓柔奴(后被纳为小妾)随行。后北归,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词以赞。②指王巩。③指柔奴。\n江城子.金陵怀古——梁金2014年4月11日于南京秦淮细柳映春江,夭桃芳,透奇香。曼舞轻歌,献与梦中郎。细雨轻飘湿红袖,逐玉影,润新杨。六朝金粉卸凝妆,恨无常,念韶光。画舫凌波,抛泪水中央。桨声灯影独舟去,叹今宵,夜微凉。\n课后训练尝试运用“象中取意”的品鉴方法,再次品读苏轼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选择3个左右的要点,通过“象中取意”的方法品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写成400字左右的阅读赏析。\n纵使风刀霜剑严相逼尤记一蓑烟雨任平生\n\n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