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0 MB
- 2022-08-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会考比重—40%\n宇宙中的地球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过程天气系统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的影响因素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影响必修1\n1天体、基本天体、天体系统P4-5/2天体系统的级别:P6/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P7/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的行星P8/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n天体系统的层次月球地球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他行星月球地球\n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n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1~2题。1.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201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1.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2.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n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P11/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P12/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P12-13/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P13/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n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重力B.核裂变C.太阳辐射D.风能4.太阳活动剧烈时,可能会造成A.指南针失灵B.大幅降温C.阴雨连绵D.强烈地震201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3.太阳活动可以A.诱发地震和潮汐B.诱发沙尘暴和极光C.诱发海啸和台风D.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n1对比自转公转P16-17/、笔记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P18-19/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P19-20/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更替P21-22/、笔记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n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绕转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地轴太阳自西向东(椭圆轨道)23时56分4秒(恒星日)24小时(太阳日)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365日5时48分46秒(回归年)除南北两极外,均为15度/时近日点快,远日点慢自赤道向两极递减\n\n春分3.21秋分9.23夏至6.22冬至12.22春分3.2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nABNS0°180°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n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时区: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北京时间”\n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n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全球昼夜等长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结合公转图说出规律\n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南半球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3月21日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n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更替、五带划分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平面平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赤道黄道黄赤昼夜长短的变化\n1.读图10“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图11“中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图10图11哈尔滨汕头海口北回归线北京ABC(1)在图10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画在答题卡的图中(2)图10表示的日期是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方向)移动。(3)图10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4)该日(选择填空)。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5)该日图11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n1地球圈层结构p24-25/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2岩石圈P25/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n地球圈层结构圈层厚度和界面物质组成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17Km)古登堡面(2900km)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坚硬的岩石软流层(岩浆发源地)铁、镍\n1大气的垂直分层P27/2大气的受热过程P33-34/、笔记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3热力环流、风P35-36/4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P37-41/5天气系统:气团、冷锋和暖锋(符号)、气旋和反气旋P43-44/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n层次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①②特点③与人类关系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气压低,密度小对流运动显著(厚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平流运动为主有电离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密切,集中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稳定,适合高空飞行反射无线电波\n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吸收大气的受热过程\n现象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n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风)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n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区别动力成因和热力成因\n气压带·风带气流属性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干燥极地东风带较高纬度→较低纬度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湿润中纬西风带较低纬度→较高纬度湿润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干燥低纬信风带较高纬度→较低纬度干燥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湿润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n亚欧大陆气压中心北太平洋气压中心东亚季风风向南亚季风风向一月七月亚洲高压印度低压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西北季风东南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冬夏海陆的气压差异及亚洲的季风环流\n0º10º30º40º60º90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季风环流湿润干燥湿润干燥湿润干燥干燥终年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全年终年高温多雨\n锋的特征与天气锋面概念图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实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进攻温暖晴朗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低温晴朗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前(前、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准静止峰阴雨连绵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n类型气压状况近地面气流状况天气特征我国典型的天气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低压高压由四周向中心流入,北逆南顺由中心向四周流出,北顺南逆上升下沉阴雨晴朗干燥台风(夏秋)冬季:干冷(气旋)(反气旋)中心低四周高中心高四周低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主要特征夏季:伏旱秋高气爽\n将下列天气状况下的气温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b>c>dB.b>a>d>cC.b>a>c>dD.a>b>c>d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9.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n图4读图4,完成12~13题。12.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13.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2010年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会考1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垂直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转偏向力\n图122008年12月1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2.阅读资料和图12回答下列问题。(10分)资料:中央气象台预报:2008年12月1日至5日,一股来自西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6~10℃。(1)从图12中判断,甲、乙两地中受高压系统控制的是地,其天气状况是。(2)12月1日至5日强冷空气将向方向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受到锋的影响。(3)简述该天气系统移过北京时,北京的天气变化过程。(4)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n第二章第二节水的运动★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水循环的环节和意义P47/2世界洋流分布P48/3洋流意义和影响P50/\n水循环人类活动的影响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环节及意义联系各圈层,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促进全球热量平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塑造地表形态\n30oN0o30oS60oS60oN.全球洋流流向\n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举例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海洋航行1、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2、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处,饵料丰富,鱼类群集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顺流航速快些,逆流航速慢些。\n15.读图3,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中低纬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C.南纬3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D.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1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①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②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③利于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④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渔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n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P53-56/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山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2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P53-56/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P57/\n\n外力作用:风化:风化壳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科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内力作用: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n\n重熔再生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作用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重熔再生\n8.关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岩浆沉积岩变质岩沉积作用重熔再生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浆岩重熔再生变质作用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变质作用重熔再生A.B.C.D.\n岩浆喷出型岩浆岩①②③④沉积岩M图2变质岩侵入型岩浆岩读图2,完成9~12题。9.图中各圈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差异性B.复杂性C.区域性D.整体性10.图中M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B.地表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11.主要由M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A.喜马拉雅山B.长江三角洲C.东非大裂谷D.维苏威火山12.图中表示日本富士山顶部岩石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201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n5.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B.风力侵蚀C.流水搬运D.流水沉积(堆积)图1小玲同学利用暑假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东二区)附近的景观照片(图1),拍照时间为20时15分(北京时间)。据此完成4~5题。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6.导致珠穆朗玛峰抬升的是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D.海平面下降读图2“某地景观图”,完成4~5题。4.形成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风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