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哪种教案书好 17页

  • 16.41 KB
  • 2022-08-04 发布

初中语文哪种教案书好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语文哪种教案书好【篇一:初中语文各种文体课文教学】初中语文各种文体课文教学广东省江门市教研室曹殿成qq:1743612224壹人教版初中语文记叙类课文篇目贰各种文体课文教学目的与方法一、记叙文教学(一)记叙文教学的目的1.熟悉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培养学学生对记叙文的读写能力;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和丰富的想象力;3.寓思想教育于记叙文教学中,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趣。(二)记叙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引导学生认识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分析文章的主题2.抓住文章的线索,分析文章的结构3.通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4.紧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语言训练二、说明文教学(一)说明文教学的目的1.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养成学生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n2.熟悉并掌握说明文文体知识,培养学生读写一般说明文的能力;3.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精确性,并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二)说明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抓住说明文的结构进行教学2.抓住事物的说明方法进行教学3.抓住说明文的语言进行教学三、议论文教学(一)谈论文教学的目的1.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的逻辑力量;2.引导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去观察社会生活,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说理能力。二、议论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启发、诱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结构。2.辨析文章的论点与论据,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分析议论文的语言。四、文学作品教学(一)诗歌教学1.诗歌教学的目的(1)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n(2)通过诗歌教学,陶冶学生的感情,培养其健康和高尚的情操;(3)把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二)诗歌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抓住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主题。(2)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鉴赏诗歌。(3)抓住诗歌精炼的语言,把握诗的主题。(二)散文教学1.散文教学的目的(1)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美育;(2)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谋篇布局能力,提高学生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3)可以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2.散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抓住散文的线索,理解散文的主题。(2)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意境。(3)抓住散文的语言,进行读写训练。(三)小说教学1.小说教学的目的【篇二:初一新教材教案】单元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案:《散步》\n教学目标:欣赏优美语言,领悟课文深长意味2、体会文中流淌的浓浓亲情。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读中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学时:一课时学法教法:读中细品以读助品教学过程设计:一、演示一幅课文内容有关的散步图片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过这么一句话:“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质,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有这样一位作家用自己的优美的散文向我们诠释了尊老爱幼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板书:散步莫怀戚)让我们今天跟随作者一家人一起散散步,感受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吧~~二、读一读(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或者教师范读(一)读内容:1、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2、散步的季节——春天3、散步的地点——田野\n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做小路5、结果如何——我决定走大路,而母亲决定改走小路。小路散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继续品读的兴趣)板书:一家子散步温暖的春天美丽的田野解决分歧(二)读感情:1、读了这篇散文后,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个性化思考发言,让学生自己体验)2、作者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亲情和爱。(回到文本,研究文本开始)师:爱是无声的,正是日常生活中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我们感到亲情的可贵,爱的温暖。爱在家庭生活琐事中,爱在社会的每个角落,爱在世界每一处有生命的地方。三、嚼一嚼(研讨赏析)(一)喜欢文中这个小孩子的同学举手1、为什么喜欢?生——聪明可爱顽皮天真2、表现在文中哪几个地方?生——(能找到)可能2处3、(孩子的发现一句)孩子那么小,居然有这么了不起的发现。奶奶会怎么表扬?妈妈会怎么表扬?孩子爸爸会说什么?生——4、请答题的同学读一读(2人)教师评价:a、读出了喜悦激动b、读出了小家伙的聪明活泼\nc、读出了童真童趣5、学生可能找到要走小路一句:他发现了什么,非要走小路?生——(找原句,要求读)同学们说说,孩子应该保留一颗怎样的心——天真好奇聪慧板书:儿子聪明可爱(二)有没有喜欢文中“妻子”的同学?举手看看1、为什么喜欢她?生——(学生可能答不到位,不评,往下领)2、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生——(能找到)请你读一读“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a、哪个字可以重读?生——总b、妻子总听我的是给我?生——面子师:尊重我给足面子c、“在外面”可否去掉?生——不能,家里可以不听。师:家里听谁的?生——可能答妻子,也可能答谁对听谁的。师:家里民主气氛更浓。遇事大家商议。这叫内外——有别。3、妻子没有一句话,却用行动证明她对丈夫决定的支持,能找到这句话吗?读一读,哪个字读重一点?生——能找到4、这是位怎样的妻子?生——默默奉献的贤妻良母,说得少,做得多。板书:妻子贤妻良母师:你喜欢这样的妻子吗?生——多半要答“喜欢”\n师:愿你们未来的生活中能寻找到外面给足你面子,家里贤惠善良的妻子!(三)喜欢“母亲”的同学请举手(如果没学生举手,可提示,你愿意有这样的奶奶和外婆吗?)生——一般要答愿意,喜欢1、为什么喜欢?生——理解儿子疼爱孙子(这点能答出来)2、体现在哪些语言文字上,请找出来体会。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如下:1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师:母亲这么做是因为她老了他信任儿子,依赖儿子师:这话是说——(要求学生答:母亲身体不好,度过一个严冬很艰难。)师:是的,熬是难过,是痛苦,是不容易。对于身体虚弱老人来说,就是一个坎儿。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怎么不盼望春天带来的新的生机啊。。师: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生:(应该答的有)孝敬陪伴。。。7段“摸摸孙子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师:为什么变?学生可能答——疼爱孙子,她要满足孙子的要求。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身体虚弱的老人在散步这事上可敬之处表现在哪里?生——爱孙子,牺牲自己师:一个温暖的家庭,需要牺牲,需要爱。\n3、请一位同学读母亲的语言描写“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说“还是走小路吧”,这是一个思想变化的过程,怎么读才能表现这一个转变过程。师:“还是”2字读简短还是拖音师:示范生读:“还是——走小路吧”师: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在无意间流露出对晚辈的疼爱和理解。板书:母亲理解儿子疼爱孙子(四)喜欢作者“我”的同学请举手。说说喜欢作者的什么1、学生应该能答到“孝敬老人”2、表现在哪些地方?生——“伴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师:(追问)“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是什么意思?生——陪伴母亲的日子不长了。师:作者想多陪母亲,他很珍惜散步的机会。这种陪伴母亲时日不会很多的感慨在文中哪个地方还有所流露?生:(成绩好点的可以答)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师:那些词语该重读?哪些可以缓读?生:“太”缓读“总算”重读“又”重读师:请同学来读。师:作者为母亲能熬过又一个寒冬而高兴,当散步发生分歧时,他毅然选择了走大路。哪个同学来读读他的选择?生读\n师:(评价)语气该读的怎么样?生——要读得斩钉截铁干脆利落。师:“我”是个怎样的儿子?(生能答:教师板书如下)我孝敬老人教师小结:我孝敬老人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走小路。在春风拂面之时,迎着明媚阳光,一家人向那金色的菜花地走去,向水波粼粼的鱼塘走去,向那有着两行整齐桑树的小路走去展示图片:一大片菜花地,远望去一口池塘,桑树~~~~``(全班朗读第8自然段。)同学们,我们该如何读这段话?说说重读缓读的词语读出意味来的词:阳光重读:蹲稳稳地缓读:很慢慢地重读缓读:整个世界师生齐读。教师小结:一次散步,一个小小的分歧,我们触及到一家人暖如阳光的亲情,生活中这样的亲情太多太多,他们都分散在家庭小事中了。小事不小啊,这种写法我们叫——生:以小见大板书:以小见大五、说一说(想象)\n假如你就是那个文中的可爱的孩子,当你长大成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手挽着父母,再次走到这田间小路,回想多年前那次散步,你会对他们说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对父亲说——对母亲说——对也许已经过世的奶奶——(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体验,懂得人生价值和意义)学生自由谈。六、写一写(联想)同学们,让我们以小见大,从家庭琐事中去感受到亲情和爱。拿起笔来写写你见到的和看到的爱的细节,至少2个细节。(学生从生活小事中去感受亲情,去以小见大的感悟生命要义)全部板书设计:散步莫怀戚一家子散步温暖的春天美丽的田野解决分歧儿子聪明可爱妻子贤妻良母整个世界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我孝敬老人以小见大秋天的怀念一、学习目标: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n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预习自学要求与步骤(一定按照要求做哟!)一、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二、读熟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三、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自学检测一、作者是谁?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瘫痪侍弄憔悴絮叨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沉寂:诀别侍弄四、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探究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n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5.第三段中写“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6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检测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3分)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3分)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篇三:初中语文教案设计】牛郎织女设计者实验中学高亚梅一、教学建议\n《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其故事情节学生一般都很熟悉,故教师教学时重点不宜放在对情节的累述上,宜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比较中获得对故事的理性认识。当然,指导学生口头复述故事情节仍是很有必要的。二、课时安排共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2、分析故事情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抗争的精神。3、学会复述、赏析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应用。二、教学过程1、以《迢迢牵牛星》导入课文。2、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3、从故事“半腰”处入手,提问讨论,使学生在比较评析中获取对作品的深层理解。[问一]孤苦的牛郎,一贫如洗,为何竟然能娶到美貌、温柔的织女做妻子?讨论明确:1、老牛的帮助2、牛郎是个好小伙子3、织女也向往过人间自由幸福的生活\n[问二]老牛为何要帮助牛郎?牛郎又是如何周到照看老牛的?老牛和牛郎平时关系怎样?从何处看出?讨论(略)[问三]老牛对牛郎是如此的友好,作为牛郎的哥嫂照本更应对他友好,可事实却怎样呢?这一鲜明对比说明了什么?讨论(略)[问四]当老牛告诉牛郎叫他去湖边找一个可做他妻子的姑娘时,牛郎拒绝了吗?他为何不拒绝,而且还很高兴地去了?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讨论明确:表现了牛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初步揭示故事主题)[问五]织女是会怎样的姑娘?她和众仙女为何要溜到人间?一个“溜”字说明了什么?当牛郎恳请她留在人间一块过日子时,她答应了吗?她为何不拒绝?讨论明确:因为织女也渴望过自由幸福的生活。(初步揭示故事主题)[问六]织女喜欢过人间的生活吗?从何看出?她与牛郎的幸福生活持续了多久?文句“她乐极了,可有时候也发愁”在文中起何作用?讨论(略)[问七]王母娘娘发誓一定要把织女抓回天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你感觉到故事中的王母娘娘有何象征意义吗?讨论(略)\n[问八]一听说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了,牛郎是怎样的反应?他为何要去追?一个“追”字说明了什么?讨论明确;说明牛郎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要追回心爱的妻子,追回幸福。(进一步揭示故事主题)[问九]你对故事的结尾——《鹊桥相会》满意吗?为什么?设问目的:发散思维,“一石激起千层浪”,意在诱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可能:1、满意。原因:虽不能长相厮守,但毕竟也取得了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权利。2、不满意。原因:虽有鹊桥相会的一天,但毕竟是少得可怜,才一天啊。[问十]《鹊桥相会》的结尾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给《牛郎织女》的故事换一个更好地结尾吗?发挥你的想象。设计目的:1、感受民间故事的主题思想;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3、在反复尝试比较中,感受原作结尾的合理性。讨论明确:“鹊桥相会”是牛郎、织女不懈抗争的结果(再次揭示故事主题),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悲剧,暗示旧时劳动人民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的。(故事换尾略)\n(第一课时在无尽的想象中结束,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讨论哪种结尾更具合理性)。三、布置作业:1、思考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牛郎和织女是劳动人民的典型,而王母娘娘和牛郎的哥嫂是封建势力的代表。b.织女是一个判逆的女性,她的抗争,赢得了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的权利。c.《牛郎织女》的故事以织女的胜利而告终,这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者的胜利。2、课外搜集一则民间故事,准备课堂上交流。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概括人物性格。2、明确人物象征意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分析民间故事特点,交流各自准备的民间故事。二、教学过程1、概括人物性格牛郎:勤恳、憨厚是劳动人民的典型,织女:温柔、贤慧渴望自由、幸福,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2、明确人物象征意义\n牛郎、织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典型王母娘娘:是封建统治者的代表天河:是封建统治者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天兵天将:是封建统治者的爪牙、帮凶。3、归纳主题思想课文通过牛郎织女悲欢离合遭遇的记叙,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专制、残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反抗封建统治者的理想和愿望。4、分析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1)立足于现实,又富有幻想现实:(略)想象:老牛说话、仙女下凡、王母动怒、天将暗访、牛皮飞天、喜鹊搭桥。(2)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3)语言口语化5、按要求口头讲述自己准备的民间故事。要求:(1)情节完整,语速适中;(2)绘声绘色,有态势、声音、语气语调的变化;(3)全身心投入,把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形象表达出来。三、板书设计1、课外阅读中国四大民间故事。2、讲一则你喜欢的民间故事给爸妈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