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二册教案 8页

  • 63.00 KB
  • 2022-08-04 发布

初中地理第二册教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地理第二册教案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1大洲和大洋1.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2.教学时间2课时3.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4.教学重点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5.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6.教学用具/媒体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4六大板块示意图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地球仪7.教学提纲1.1大洲和大洋1世界海陆分布2海洋3大陆和大洲4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8.教学过程\n【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那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1大洲和大洋(板书)【提问】观察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1世界的海陆分布(板书)陆地1.49亿平方千米(29%)【教师总结】地球表面(约5.1亿平方千米):海洋3.61亿平方千米(71%)【提问】请看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提问】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展示投影片】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提问】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的知识。2.洋和海(板书)【教师指图讲述】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教师讲述】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练习】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学完海和洋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陆地知识3.大陆和大洲(板书)【展示投影片】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教师讲述】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提问】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展示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练习】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洲大陆。指出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和我国附近的岛屿。【教师讲述】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提问】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大洲。)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n③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④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山、乌拉河和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提问】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教师最后归纳: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海陆的分布,那么今天的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许多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不少的学说。其中著名的是板块构造学。4.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板书)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其他学说的基础上,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1)大陆漂移学说【展示投影片】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5“读一读”,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①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②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③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是什么?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面积缩小的大洋和面积扩大的大洋是什么大洋?【教师总结】魏格纳为了研究大陆的漂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正是一种科学献身精神。今天人们已经接受了魏格纳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因为大陆漂移的结果”观点。到了本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大陆的漂移是因板块运动造成的,从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展示教学挂图】世界六大板块【教师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被分成六大板块。(请同学指出六大板块名称)②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请同学注意板块的边界和板块的运动方向。)③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配合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带。)【提问】看世界六大板块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扩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布置作业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n1.2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1.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五种地形类型的基本特征和世界主要山脉、平原的分布: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和主要海底地形。(2)在学习地形的类型及分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能在景观图上识别出主要地形类型。(3)通过丰富多样、雄伟壮丽的各种地形形态的介绍,激发学生认识自然奥秘,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2.学时间2课时3.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4.教学重点五种地形类型及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5.教学难点五种地形类型的区别。6.学用具/媒体自制投影片:海底地形示意图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景观图:五种地形图7.教学提纲1.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特征七大洲地形各具特色2海底地形8.教学过程提问引入以你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说明,地表是如何起伏不平地变化的?(学生可根据旅游的经历,电影、电视片中的情景说出地表的起伏变化。)过渡正像刚才同学所举的诸多例子一样,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出现了壮丽多样的自然景象。那么,形态各异的地表形态可以划分为几种地形类型呢?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这节课就来讲述这个问题。1.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板书)1.陆地地形(板书)五种基本地形特征\n【教师讲述】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根据地形的特点不同,通常把地形划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地形类型。【展示景观图】五种地形类型。【练习】仔细观察五种地形类型,看一看各自叫什么类型,之后填写下表。地形类型海拔地表起伏状况及特征山地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平原很低,一般小于200米平坦广阔高原较高地面坦荡但边缘陡峭盆地没有一定标准中间低,四周高丘陵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平原海拔低丘陵相相对对高盆地高度海拔不定度小相对高度大大高原海拔高山地【练习】课本第8页,完成“想一想”中的练习。【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的海拔与相对高度的特点,可以用上表来概括。【练习】在已挂在黑板前的世界地形图上,请同学区分一些区域的地形类型。【教师讲述】在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山,有很多呈条状分布,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这叫做山脉,若干山脉组合一起称山系。【练习】请在图上找出下列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洛矶山脉、安地斯山脉。【教师讲述】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与附近山脉一起组成横穿亚欧大陆的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洛矶山脉、安地斯山脉及附近山脉共同组成纵贯南北美洲的科底里拉山系,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安地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提问】注意观察《世界地图》,指出平原立要分布在什么位置上?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在哪个大洲?(多分布在河流两岸或沿海。平原大都是河流冲积而成。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在南美洲。)过渡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各大洲地形有什么特点。七大洲地形各具特色(板书)【提问】请同学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欧洲地形类型以什么为主?(平原)欧洲平均海拔约3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提问】非洲地形类型以什么为主?(高原)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提问】南北美洲地形,大致可以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部分,各部分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提问】大洋洲地形分为哪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n【教师讲述】南极洲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洲。地面多被冰雪覆盖,被人们叫做“冰雪大陆”。亚洲地形比较复杂,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大,约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区。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陆地上的各种地形,那么海底地形是怎样的呢?1海底地形(板书)【展示投影片】海底地形(P10)【教师指图讲述】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部分,深度不超过200米,叫大陆棚。大陆棚外有大陆斜坡,到达几千米深的大洋底部有巨大的大洋盆地,很深的海沟和绵延很长的海底山脉。【展示投影片】海底地形剖面图(课本第10页,将名称改为数字代号1—5)【提问】读海底地形剖面图,指出1—5代表的海底地形是什么?【提问】请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世界最深的马利安纳海沟深度是多少?(-11034米)布置作业完成填图练习。1.3地形的变化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地形变化的基本原因。(2)了解褶曲、断层的成因,火山、地震的分布。(3)初步认识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2.教学时间2课时3.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4.教学重点地形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成的,而且目前仍在不断变化着。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来源——地球内部的力量和地球外部的力量。力量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地形。5.教学难点地形为什么会变化?6.教学用具/媒体自制投影片:1.喜马拉雅岖的海洋生物化石2.世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分布3.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7.教学提纲1.3地形的变化1地形是不断变化的\n2促使地形变化的内部力量3促使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8.教学过程1.3地形的变化1地形是不断变化的(板书)提问引入从实例入手,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海陆在不断变迁的结论。【展示投影片】喜马拉雅山区的海洋生物化石(1)1975年科学家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森林的遗迹,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总结】这些事实说明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海陆变迁实例证据海洋陆地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陆地海洋台湾海峡海底有古森林遗迹2促使地形变化的内部力量(板书)【教师示范】以书本两侧挤压变形的实验讲解。利用图1.20和1.21讲解褶曲山和断层山的成因。联系“板块运动”的知识,回答:(1)两个板块碰撞推挤时,岩层会发生什么变化?喜马拉雅山系是怎样形成的?(岩层会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曲,如果岩层受挤压过度,会形成断层。喜马拉雅山系是板块在运动中碰撞推挤,发生褶曲而形成的山。)(2)断层形成的山,边缘往往是陡崖,这是什么原因?(由于断层形成的山,是沿着断裂部位错动而隆起的,所以边缘往往是陡崖。)让学生联想小学学过的火山、地震知识,讲述火山、地震的发生原因。读图1.22和图1.23,让学生了解火山、地震发生时,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的变化。【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分布”【提问】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带?为什么?(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因为这些地方是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动。)对照“六大板块图”和“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分布图”:【提问】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是在哪些板块的接触地带?(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3促使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板书)【教师讲述】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地球外部力量,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展示景观图】P13图1.25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提问】“峡谷”是如何形成的?\n(由于河流强烈的下切作用,使河床不断加深,形成了狭而深的河谷地形。两坡陡峭,横剖面常呈“V”字形。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下切作用就越强。流水的下切作用以山区最为强烈。)【提问】“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河流在入海或入湖的河口地区,由于流速减低,便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它的平面形状一般呈三角形,顶端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故称三角洲。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良好的农耕地区。)【提问】什么外部力量对“干燥区”影响大?(在干燥区,因为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磨菇状地形。)【提问】“角峰”是怎样形成的?(巨大的冰川,会对地面产生很大的压力。冰川在流动时会对地面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高山上的冰川强烈地侵蚀地面,形成了直立尖顶的山峰——角峰。)【教师总结】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促使地形变化的内部力量促使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力的来源来自地球的内部来自地球的外部力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褶曲、断层)、火山、地震流水、风、海浪、冰川促使地形变化的结果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侵蚀高地,堆积低地,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提问】人类活动对地形有什么影响?(人类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如整田平地、修筑梯田、开挖河渠、修建水库、开采矿石等。)【提问】地球的内部力量为地表形态的塑造者,外部力量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师,为什么?(内力作用使有的地方隆起,有的地方凹陷,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形成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地表形态,所以称为地形的塑造者。外力作用则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不断地改变地表形态,使得地形更加多姿多彩因此被称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大师。)【活动】在学校附近进行一次野外考察。老师预先熟悉当地地形,设计好考察路线,考察地点。考察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地形状况,并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当地地形的成因,认识地形是由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