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50 KB
  • 2022-08-05 发布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2-人教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六章第1节压强[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压强这节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压力作用效果的理解。用比值定义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利用压强的公式并加以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好的基础。[教材分析]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压力而言,它使物体产生形变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所受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引入了压强这个物理量。压强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它会成为后续认识浮力产生原因等知识的基础,更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节由“压强”和“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两部分内容组成。两部分内容彼此关联,只要学生对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顺利解决减小或增大压强的问题。压强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比值定义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释压强的有关物理现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n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转换法。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重点难点]1、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2、难点:压强概念的得出[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自学展示法、小组讨论法、引导法。    [仪器材料]鸡蛋、泡沫、小桌、海绵、钩码、铅笔[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踩鸡蛋”这一神奇的实验引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入新课。\n【设计意图】使用在学生意识中“不太可能”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并愿意探索其中的奥秘。二、观察与作图----什么是压力1、用两摞书作桥墩,用钢尺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什么?2、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持了老师(要不然老师就掉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3.观察下面的三幅图,完成问题: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画出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你认为压力和重力有什么不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让同学们讨论思考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得出: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得出压力的定义、特点及与重力的区别。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学生填写表格)\n压力重力施力物体挤压的物体地球大小挤压的程度G=mg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向内竖直向下作用点支撑物表面重心练一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力也越大 B.压力可以与重力有关,也可以与重力毫不相干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压力作用效果是使受压物体发生形变【设计意图】为后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作铺垫。通过分析得出压力与重力并不是同一种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三、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1)①课堂活动:“推铅笔”比赛(如图),学生说出个手指的感觉。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n②问题情境:(思考想想议议)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这是为什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发现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层层引导、步步深入。为下一步学生猜想做准备。(2)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完成以下任务:本实验应用的物理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器材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方法:你是如何体现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记录表格压力(填大、小或相等)受力面积(填大、小或相等)压力效果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n【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的选择,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四、压强小组合作阅读课本P30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通过理解定义去理解公式是怎样写出的。物体_叫做压强.在物理上用字母__表示压强,__表示压力,_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计算压强的公式是,其中压力的单位是___,受力面积的单位是__,压强的单位是___,压强还有一个专用单位叫__,简称__,符号是,1Pa=___N/m2总结:①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设计意图】利用自学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题:水平桌面上平放着一本书,书所受到的重力为3N,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这本书对桌面的压强。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n练一练: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铝块置于边长为50cm的正方形水平台面上,求铝块对台面的压强。(ρ铝=2.7×103kg/m3)【设计意图】通过对压强定义式的运用加深对压强的理解。五、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1.小组合作讨论:看P31想想议议四幅图,它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2.总结展示:(1)增大压强:①压力一定,减小___________;② 受力面积一定,增大_______;(2)减小压强:①压力一定,增大_____________;②受力面积一定,减小__________;【设计意图】结合公式并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归纳总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加深对公式的理解。3.课堂小活动:“身边的物理”要求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事例【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六、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七、达标练习\n1.某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1×104Pa,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如果想使你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一倍可以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3.用刀切菜时,刀钝了切不动,这时可使劲切,这是利用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__;或在磨刀石上把刀磨一磨就容易切了,这是利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_______。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V甲<V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将乙放在甲的上表面,甲对地面增加的压强为△p甲,若将甲放在乙的上表面,乙队地面增加的压强为△p乙,则:(  )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判断5.平底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重3N,茶杯的底面积是25cm2,茶杯内装有200cm3的水.(g取l0N/kg)求:(1)茶杯内水的质量.(2)茶杯对桌面的压强.【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八、布置作业1.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题。2.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物理知识,并写成调查报告。九、板书设计压强\n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二、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P)三、压强公式:P=F/S单位:N/m2或Pa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增大F或减小S减小压强:减小F或增大S【教学反思】压强是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难点是压强的计算。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学习压强概念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踩鸡蛋表演,使学生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上课过程中学生兴趣较高,通过让学生双手挤压一端削尖了的铅笔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猜想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效果非常好。从而降低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难度。  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n的教学时利用海绵、小木桌、大钩码等器材,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提醒学生采用什么探究方法便于比较实验效果。因为控制变量法学生早已用过多次,所以学生很快便完成了实验。从而使学生轻松接受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再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入压强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接受。  通过对日常事例的分析,得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使物理学科和生活结合起来。例如铁轨铺在枕木上、宽宽的书包带、载重汽车的双排轮、注射器尖尖的针头、刀刃磨的很薄等。让学生分析图片归纳改变压强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轻松地学习。  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实施中还是突出了学生参与意识与主动性,但是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设计点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