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 KB
  • 2022-08-05 发布

《燃烧和灭火》初中优秀化学教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关于燃烧和灭火的一些初步知识。前面学习了02和C0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课题又为后面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做好铺垫。可见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燃烧的概念和着火点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难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二、学情分析:初三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学重点在于授人予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对燃烧有一些零散、初步的认识。从学生已有的实验基础来看,初三学生掌握了一些实验的操作,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从学生的心理发展\n来看,思维方式正在逐步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度,但缺乏具体的思维方式。三、教法、学法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这样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做好准备,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初三学生对燃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燃烧的条件并不完全了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为:创设情景一探究新知一归纳总结一巩固提高这四个方面。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引导学生观察,熊熊火焰过后,手帕完好无损。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手帕能够完好无损呢?我们今天的学习可以揭开这个事实的真相。通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引出了今天的课题。2、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2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燃烧的概念;第二部分:认识燃烧的条件。第一部分:认识燃烧的概念。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之前学过的S、C、Fe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n现象,组织学生思考:燃烧的定义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总结出燃烧的定义是: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第二部分:认识燃烧的条件。教师顺势提问:那么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教师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表述自己的结果,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学生通过分析S、C、Fe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继而对燃烧的条件进行猜想:需要可燃物、氧气和点燃,这三个条件。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演示教材中的实验7-1,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教师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进行点燃,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说明点燃不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并说明:我们点燃是为了让物质达到着火点,从而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此时学生也就明白了\n烧不坏的手帕的科学原理。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教材表7-1,了解常见物质的着火点,通过查阅教材表7-1,学生了解了白磷的着火点比较低,而红磷的着火点很高,此时学生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燃烧。通过这个探究实验,学生交流、讨论,可以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1)可燃物;(2)氧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此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能不是因为没有氧气而是因为水火不容。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以表扬。为了验证该同学的猜想教师组织学生,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学生观察到:水中的白磷燃烧了。通过这个实验,再次证实了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燃烧三个条件的理解。到此,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以及学生的观察、讨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得以解决,燃烧的条件也真正的建构在学生的头脑中。燃烧的条件是学\n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3.归纳总结: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及时进行课堂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我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2)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跟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4.巩固提高: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检测,力图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1、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易散失\nA.使火柴着火点降低B.使木柴变成易燃物C.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2、通过下列操作能观察到燃烧现象的是()A.将红磷放入纯氧中B・将白磷浸入400C的水中C.将白磷露置在400C的空气中D.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给铁丝加热3.下面的空格填上“一定”or“不一定”(1)燃烧—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是燃烧。(2)燃烧是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是燃烧。4•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吗?5•钢铁生锈、食物腐烂、酒醋的酿造这些是燃烧吗?板书: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时1)\n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2.着火点的概念: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3•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跟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