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5.00 KB
  • 2022-08-05 发布

新教材初中物理全套复习教案

  • 1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声现象设计意图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与展开有以下儿个方面的特点1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实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验、小制作等2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呈现顺序做了适当调整3强化过程,简化概念,着眼于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4关心科技发展,拓宽学生视野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咅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2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3尝试根据声音的特征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倡导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咅。4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5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声咅的产生、传播和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3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响度和振幅、音调和频率的关系4噪声的防治教具和学具刻度尺,粗细不同的皮筋、祛码若干等课前准备请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声音教学过程\n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主要攵习冋顾: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速度4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会怎样。教师引导:声音从产生到传播的过程,我们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学生总结:1发声体在振动举例各种昆虫动物的发声和风水等自然界的一些声咅。2声咅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真空不能传声。3冋声的问题需要和原声间隔0.1s才能区别本节内容为识记1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各种声音的发声体。2了解声音的传播实际是传播了振动传播了能量巩固练习1家家把耳朵贴在一根长为200m的充满水的钢管一端,另一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钢管,家家能听到几次响声。有水的钢管理论上能听到3声,分别是钢管、水、空气传声。由于人的听觉分辨率是0.1s所以要计算三次的声咅是否相差0.1s以上。本题可以听到3声。有的同学会错误的认为有回声。回声是在原地听到,而本题的条件是在另一端。2生活中的乐器回顾乐音的特征乐咅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教师引导:谁能告诉我,怎么区别一个乐器,比如小提琴发声时有什么特征?拉得轻重,会有声音响度的变化;拉出不同的音符会有音调的变化;用不同的琴弦,会有不同的音色变化。学生归纳:1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Is振动的次数。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3咅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木节内容为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用手边的器材如刻度尺做一些小实验验证以上结论。注意在实验屮影响结杲因素较多时应控制变量。巩固练习指导学生探究活动:学生猜想:1、皮筋的长度注意讨论实验屮应该控制的因素\n一根绷紧的橡皮筋,拨动时可以发出声音,其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介绍:玄乐器:发声体琴玄音调高低与琴玄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一般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管乐器:发声体空气柱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体积有关。空气柱体积越小音调越高2、皮筋拉得松紧程度学生同座位两人合作实验:.厂实验器材简单,操作方便,探究程序全,结论易于得出,可以对知识、探究能力两方面训练。/实验结论:一根绷紧的橡皮筋,拨动时发出声音音调与皮筋长度有关,长度越短,音调越高;与皮筋拉紧长度有关,拉得越紧,咅调越高。例:向水瓶中冲开水吋咅调和响度的变化情况是什么情况?学生:空气柱变小,咅调变高;振幅变小,响度变小。回顾噪声:令人厌恶的噪声两种分类方法:1物理学角度2环引导学生回答学生总结:1影响人的丄作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2声音的等级。知道50dB70dB90dB的环境对人的影响。3噪声的控制:本节内容为识记。要求能和生活中的现象紧密结合,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n保角度(重点)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噪声的控制耳处。学生练习:手枪上的消咅器是在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处减弱噪声的;教师外噪声大,同学们关好门窗后继续听棵,知识在中减弱噪声的。复习教师提问,谁能说学生总结:人的听觉范闱是本节内容为识记。提人耳听不到的声说超声波与次声20Hz20000Hz频率大于示学生超声波也是音波的不同?20000Hz的是超声波。超声波的声音。速度为340m/s知道超声波和次特点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与光的电磁波加以声波的频率。我们复习了有关声音的物理知识,请同学们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结构量集中能成像等。应用有B超雷达等。频率小于20Hz的是次声波。次声波传得远,可以绕过障碍物。地震海啸等能够引发次声波。交流学生写的知识结构图。区别。了解超声波在生活屮的运用。教学资源苏科版8(上)教材、教学参考书、中考指导书、物理学习指导教学评析本节课复习注意这部分知识的全面性,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有知识的重温和探究活动,题目选择精当,教学效果比较好。\n光现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彖的基础知识。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牛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屮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屮,[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教具和学具]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课前准备]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复习整理知识框架(10分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说一说,你知道光现彖的哪些知识点?学牛活动:利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整理结果展示岀來。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本章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没有整理出来的,引导学生相互补充。\n让学生的预习情况得到认可。二、课堂教学(20分同学们关于光学的知识作了很好的总结与归纳,在同学们归纳的知识框架中的每\n钟)一个知识点还有很多基本知识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光的基础知识。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生活屮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物体?我们的生活是彩色的,但太阳光是白色的,如何让我们看到彩色的光呢?实验:光的色散现象介绍光的三原色。通过实验演示复习色光的混合。问题: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判断的?问题: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复习颜料的三原色和颜料的混合问题: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就会形成影子,但我们学过光学元件还可以成像,那么影和像的含义各是什么呢?从科学意义上把影与像区分开来.影通常是指不透光的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留下的一个暗区称为影,影的边缘反映了物体的轮廓,它的几何形状和物体相似;而像是利用光学元件(面镜或透镜),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反射或折射)使物体成像。问题: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学生讨论与交流,学生:通过光的色散试验,再次认识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其屮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学生讨论与交流学生复习:互问互答互评。学生讨论与交流实验演示色光的混合可以借助普通的投影仪作为光源和两块硬纸板(屮间开一4cmX4cm的孔)来实现。\n可见光,那么不可见光中红外线和紫外线各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呢?学生讨论与交流三、例题与习题(13分钟)利用多媒体条件,与学牛一起进行关于这一部分的习题学习。学生练习与评价四、归纳与总结与学牛一起归纳木节复习内容,布置中考指导书上的复习练习。[教学资源]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归纳出初中光学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解决光学的一些基木知识,为后续复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知识做好准备。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吋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光现象(二)[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在复习过程屮结合实物的探究活动过程的重现,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X\n108m/so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平面镜应用的问题。理解光反射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掌握基本的光路作图方法。过程与方法在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活动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复5aS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教学重占和琳占1光胡養线也'扁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及运用[教具和学具]平面镜、玻璃、相同的棋子两个、光源、光的反射装置一套[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完成中考指导书上的复习练习,及时批阅后,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起来做好分析,在本节课上进行校正。[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新课(5分钟)上节课我们一起归纳了光学的基础知识,复习了光的色彩与颜料的颜色,了解了红外吸纳与紫外线的特点与应用,学生活动与评价今天我们一起来针对存在的问题复习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知识。请学生根据归纳的知识框架,把有关的知识点填写出来。并列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事例。定义:叫低光頑让学生进行知学社活动与评价戶竺业"丽爭例:•.识点的归/、1C具空二m/s=kmfs纳,提高光的脱碱戶汽c俪镇空原理:学生乙间像(虚、实)的互帮互'4、小孔成像亠“亠十亠偉Rt拽衽u(便址*止址)学。在相V做大&副'・)请学生根据归纳的知识框架二,把互交流与评价中达有关的知识点填写出来。到复习的课目的。堂\n基本槻念入射点.入射面入射光线三钱:'反射光线法妙学社活动与评价入射角和.在同一平面学(20分钟)度射定塗占?八、、•三试等于可逆性两角:ts面反射分居在—两侧共同点:祁谨守反射定律反射面不同点(如何平行光.反射光不同改交光路成像原理:光的逑像恃点—(正立&倒立)曲大&缩小)厂像Cjg.实,物像连钱与透面物像到经面距寓问题:如何认识平血镜成像的特学生讨论与交流学生:像和物关于镜而互相对称:学生: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学生:像和物体到镜而的距离相等。学生: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学生:物体在平面镜中能否成像跟物体是否在乎而镜正前方无关,跟平面镜镜面大小无关,只要有光线射向平面镜就能成像.学生: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归纳:分析平面镜成像问题,关键是要抓住平而镜成像特点,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掌握:一是像的性质;二是像的位置.介绍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方法是,先找出物体上几个有代表性的点,再分别向镜面作垂线延长,最后根据物像等距,找出这几个点对应的像点,用虚线连接这几个像点,就是物体在镜中所成的虚像。问题:光的反射现象是什么?有什学生作图练习学生说出光的反射现象的特点。学牛归纳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际上用“对称”二字即可概括,建议体现出无物理的对称美。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中,把每一个步骤地设计意\n么规律?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图分析清楚。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复习实验的每一个步骤的设计目的和方法。点拨: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三线共面、法线居屮、两角相等”,在解答有关现象时,要抓住“一而、三线、两角”的关系进行比较。当镜面旋转改变光路时,首先抓住法线的变化,原來法线和后來法线之间的夹角若变化9,就是人射角变化了9,也就是反射角变化了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就变化了20.学生讨论与交流问题: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分别有什么特点?解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实际事例。点拨: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关键是反射面是否平滑,不能仅根据反射光线不平行而认为是漫反射.要明确所以物体表面情况不同,对光的反射也不同,且都遵守反射定律。四、例题与习题(20分钊|)选取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课堂练习与反馈。学生练习\n[教学资源]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根据存在的不足,复习光学的主要知识点,资源来自于学生的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目标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让学牛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咼复习的效率。[教学评析]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复习课的“少讲多练”得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练习,达到有效的复习目的。第二章物态变化(1)设计意图为了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教材以“水”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水的形态的观察和研究,感受水的三种形态的区别,并通过举例和说明,引出其他物质的三态,让学生对物质世界物体所具有的固、液、气三态有一些基本了解。教材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汽化现象出发,先探究蒸发、沸腾,再探究液化,接着介绍熔化和凝固以及升华和凝华。这样,避免了i开始就涉及晶体和非晶体这两个概念,减小了探究的难度。教学目标1能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2能说出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形成过程3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情况,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5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6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的形成过程3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5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教具和学具学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对物态变化的知识点,网络进行归纳。寻找生活实践中物态变化的实例,并尝试解释。生活实践还有哪些是你关注到,但尚没明白的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n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时间分配\n一学生总结展示学生归纳的知识网络。二、复习导入不知大家在预先的复习中是否注意到物态变化这部分知识里涉及到图片和图象较多,今天就让我们首先通过对图片和图象的识别来挖掘物态变化的内在关系,并解释生活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播放电脑幻灯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三、看图片归纳物态变化。解释一些现象,播放电脑幻灯片,学牛冋答问题,教师评价。提问1:下图屮两人对话说明什么?它含有什么物态变化?1汽化现象,刚从游泳池上岸的人,身上有水,水要蒸发,蒸发要吸热,所以会感到冷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伺詳的丸猱•为什么一个人觉得刼,一个人觉得冷?:提问2:沙漠中的仙人常针状叶子有什么好处?2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问3:汽化还有什么方式?3蒸发和沸腾请填写蒸发与沸腾异同点的表格提问4:你注意水沸腾时的情景吗?图片中说明什么?4水沸腾时,水中产牛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破裂开来,把里面的水蒸气释放出来\n提问5为何壶嘴旁反而没有“白气”?提问6烧水时的液化气它是如何装入罐中?提问7液化的方法是什么?提问8口腔医生要把小镜子放在火上稍稍烤一下,才放入病人的口腔,这是为什么?提问9雾是怎样形成的?提问10发烧的病人是用冰袋降温,还是水袋降温,为什么?提问11在南极科考,使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提问12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不同?提问13霜是怎样形成的?提问14舞台上喷洒干冰会出现“白雾”,那么白雾是怎样形成的?5壶嘴处温度比较高,水蒸气在这里没有液化6加压的方法7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811腔医生要把小镜子放在火上稍稍烤一下: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看不清楚。9雾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10应该用冰袋降温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要吸热。11在南极科考,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低1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13霜的形成:空气突然降温,空气屮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4喷洒干冰会出现“白雾”:干冰升华要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n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雾”四生活中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态变化的现彖,其他一些物你能找到它们,并且能解释吗?态变化的现象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并解答进一步放开,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思维碰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例题分例1: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屮常用的方法z—,它简单明了。你能从下图中读出哪些物理信息?例2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剥去纸后冰棒就冒“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上就会“出汗”,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艸种物态变化依次是,例3通常情况下,物体处于那种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请你根据下面的表格,确定下列物质的状态(1标准大气压)物质熔点/°c沸点/°c铅3281740酒精—11778水银—39357氧—218—183(1)80°C的酒精是态(2)400°C的铅是态(3)—220°C的氧是态(4)—39°C的水银可能是态。也可能是态,还有可能是态。\n例4下图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釆用的办法有:①②③(2)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屮,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屮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则是水沸腾时的图象ooO°°OOoOab(3)水的声咅在沸腾前,沸腾吋(选较大或较小),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4)当水温升到90°C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可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C,当时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标准大气压。(5)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彖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C90929496989898989898时间/min(6)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①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前4min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③你还可以总结出的结论有:(7)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选填“能”、“不能”)继续沸腾,\n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8)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a图线Bb图线Cc图线Dd图线A溫度rc■z--——b/ac时间Anin六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可以回去上“江苏教育资源网”或“中国基础教育网”查询。蒸发沸腾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卢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剧烈程度缓慢、平和剧烈温度条件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达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才能发生温度变化白身及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温度不变(等于沸点)教学资源苏科版8(上)教材、教学参考书、中考指导书、物理学习指导教学评析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明显,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问,活动量比较大。这一节课侧重课堂的师生对话交流,从精选的题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让学生讨论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教学效果比较理想。第二章物态变化(2)设计意图冬天,气温低,水会结冰,说明物态是会变化的,而物态变化又是与温度的变化有关系的,物理学上是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汁这一工具对物体的温度进行具体的测呈。教材以说明书的方式,\n讲述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栏目,介绍了“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温度问题的思考。在完成对各种物态变化的复习后,重新回到水循坏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水在循坏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进行综合概括,突出学生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作进一步的探讨,确立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能正确测暈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屮常见的温度值,关注环境温度变化的原因。4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相应的吸热、放热条件5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6调查水资源的利用和危机,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7感知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养成口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8探究家庭或学校用水屮的节水措施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能正确测量温度3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4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具和学具学案;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水污染课前准备请设想你是一个普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员,以水的循环将你所知的物态变化的知识编成讲座稿。要求:归纳六种物态变化知识,并列举自然或生活中实际例子、介绍相关实验辅助说明。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n一酒精灯的使用教师提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学生归纳总结,从加热、点、灭、盖四个方面加于论述酒精灯的使用,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工具,它的使用方法,文中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二温度计教师提问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温度计的使用1摄氏温度的规定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介绍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进行现场示范操作。其他学生加以评价与修正。首先介绍了温度单位规定接着通过温度计原理和使用方法的复习,使学生更加系统了解了温度计三例题分析例1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a观察温度计的量程b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c选取合适的温度计d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f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g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四学生讨论请2名学生把水循环的知识讲座稿介绍一下。学生提问讨论五归纳填图请学牛归纳物态变化,并请填图匚/熔化(吸热)O\n六问题讨论(1)烧开水时壶口处会冒出的“白气”与刚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棒周围冒的“白气”,其形成原因有什么不同?(2)如果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了,你能设计一个方案将它们分离吗?(3)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是一回事吗?并请简述理由\n七例题分析例2下面一段文字是介绍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断蒸发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它们被上升的气流托起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断变成水蒸气再凝华到小冰晶上,有的小水滴也会变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或接近0°C,就形成雪,如果温度高于0°C,小冰晶乂变成小水適,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四个画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O(2)上而五种物态变化屮属于吸热的是O(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O例二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对自然界的一些热学现象有如下表述:“云雾、雨之微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冰凝者,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此文说明露、霜、雨、雪是在不同的温度下由水变化而成。请你认真阅读和理解这段话,简要的解释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语句。例三下现彖属于哪些物态变化:冰雪融化荷叶上的露珠金鱼缸里的水变少冷冻食品外结一层白霜寒冷的冬天,雪没有熔化却也慢慢变少了。\n教学资源苏科版教材8(上)、教学参考书、物理中考指导、评价手册教学评析本节课通过温度计的使用作为切入点,把物态变化的复习贯穿在水循环的复习当中,浑然一体。通过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水资源保护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环保的意识,収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教学思路:这节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想突出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个性化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教学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预习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结构图(见课件或中考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n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预习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出示相应课件)相应内容:1、光的折射:(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不等同学们看课件上的“知识结构”。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分别看一看,比较讨论回顾一下这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n二、槪念的复习2、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光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0,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1)、凸透镜:中间厚边沿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4、透镜有两种(2)、凹透競:中间薄边沿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学生总结: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过程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的知识点,并小结一下:(分组,讨论,回答)课堂练习一:1、当光从空乞斜射到一块玻璃2、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三、课堂练习一"i2、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木绝对平行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3、4、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折射规律。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评价归纳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n四、槪念本章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首先我们来填一个表格。大家研究成像规律。刚才大家已经对成像规律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分组讨论通过的复习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学生完成表格,并讨先前的观看和二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论。思考针对作教变化?品,进行讨论。学提高学生分过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析、归纳、总程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结的能力。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学会合作,交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流。1、照相机的原理是:学生自主学习并回评价归纳将感2、幻灯机的原理是:答相应问题性的认识进一3、放大镜的原理是: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4、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评价标准提高底片相当于光屏;为了控制曝光学生的概括能五、课堂量,一是用控制光圈进入镜头的力,以及如何练习二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用物理语言进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相应问题行表达。5、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插在架上。6、(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学生自主学习并回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答相应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引导(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n五、课堂练习二教学过程课堂练习二:1、(2005年莆田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2、(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3(2005吉林省)如图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匚@二&H]IBABCD小组讨论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相应问题教师多媒体演示并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堂练习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O评价归纳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学习完成下面的巩固练习出示课件的练习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加深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课后作业中考指导•书相应练习O物体的运动设计意图木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改变了从机械运动的定义、运动的相对性开始的常见结构,以学生身边的运动场景引入,从具体的长度、时间测量以及运动快慢比较出发,最后回到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相对的、\n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等较为深刻的主题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2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3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4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教学重点和难点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2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3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4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教具和学具课前准备预习“物体的运动”,写出知识结构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牛丰体点评复习长度的带领学生冋顾学生总结1长度的单位有Kmmdmcmmm本节内容为识测量:长度的单位Pmnm及其单位换算记。长度单位和1长度的单学生练习:时间单位的填写位在下列数值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时要与实际吻2刻度尺的1、某同学身高17.2合。长度测量是使用2、一根头发直径约为72o要有估读数3误差的概3、南京长江二桥全程长211970念和减少的4、物理课本长度为258。方法看:4特殊的测1、零刻线是否磨损、2、量程、分度值;量方法读:1、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对齐读:2、视线垂直刻度尺,3、测量结果市数字和单位构成,要估读到提问: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刻度尺的使用练习:规则有哪读11!下列两个刻度尺所测的物体的长度:\n些?不同的刻度尺所测量结果不同在那里、测量结\n复习速度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v=s/t果的精确度由什么决定,此题最好说明。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多测儿次减少误差特殊测量方法有:测多算少化曲为直等量替代引导学生,如何理解速度三匀速直引导学生总线运动结:匀速直线平均速度和运动的定义平均速度的平均速度:一计算如何段时间或路程测量平均速内的平均快慢度(实验)程度实验屮需要测量路程和吋间2cm36厘米71r45例:测一页书纸的厚度。例:硬币的直径滚轮法测操场的周长例:铁路线的长度6.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伽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5.O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1.6mmo图1学生归纳:速度的定义:单位时I'可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两种比较快慢的办法:如百米赛跑:1、时间一定比较路程(观众)2、路程一定比较时间(裁判)学生练习:例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而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7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特殊测量时要注意方法的实用性。本节内容为理解学生对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区分容易不清。本节内容为理解层次。通过速度的计算來加深对速度的理解\n关于速度的计算路标常识型分析提示:路标中所给的条件是什么?则小钢球在通过和AC各段路程小,平均速度分别为:W=0.O3m/s;vBc=0.02m/s:v^c=0.024m/s例2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图所示,出租车要尽快赶到机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至少行使多少分钟才能到达?过桥型追击(相遇)型教师分析:追击问题有两个相同点1最终路程相同2追击者开始运动后两者时间相同比例型(选择题)中点型(选择题)教师提示:设一段具体的路程如30m代入计算.用画图把图景描述出来直接用公式V比=S比/t比此处距机场58Km即s=58Km100的单位为Km/h即v=100Km/h例3—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己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分析:过桥型问题分两类完全通过S=S车+S桥完全在桥上S=S车・S桥例4火车从甲车站到乙车站正常行驶的速度为60Kin/h,有一次火车因故迟开了15min,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求:(1)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之间正常的行使时间。例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3:2路程之比为2:3,它们的速度之比为例6—个物体以15m/s行驶了路程的一半,用10m/s跑完了后一半,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例7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I'可,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n图象型A.・B.所示。(1)观察图可知,甲车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6—秒。(2)观察图17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2米。⑶比较图17A..B.可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复习世界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和判断方法教师引导:对于诗句、歌词等句子怎样确定参照物和研究物体运动情学生总结1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2相对运动: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3参照物:用于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准4一般认为大地为参照物5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练习:本节内容为识记和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和判断方法需要加强理解况:找出句子屮的动词,确定动作的执行者为研究对彖,不是参照物,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教师分析:看山恰似走来迎句中,山在动为研究对象,故以船为参照物。是船行句中船为研究对彖,船本例8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青山B青山船C青山水D水青山例9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対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岀”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江岸参照物的判断最困难的是对于诗句、歌词等句子中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n总结身在走,故参照物可选择为青山。交流课前写好的本章知识结构图。附:长度单位表:长度的单位可以用表格记忆把dmcm两个去掉后其余均为1000倍Kmmmmumnm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教学资源苏科版教材8(上)、教学参考书、物理中考指导、评价手册教学评析本节课重点加强对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通过对运动屮的物理量长度的测量、速度的计算,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解决与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课堂容量大,练习有力度,教学效果较好。\n运动1长度的测量(1000倍)Kmmmmumnm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2刻度尺的使用看:零刻线,量程,分度值(后面加估读数),放读3数据由数字和单位构成。数据处理: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减少课差。4特殊测量方法:测多算少(细小的物体)化曲为直(圆的直径)5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用语言把公式描述出来即可)V=S/t6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10m/s表示的意思.单位换算72Km/h=m/s7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8平均速度:一段吋间或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v=S/TS为总路程T为总时间9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选择时注意动作的执行者必定不是参照物10机械运动位置变化11常见的计算类型:a路标常识型例2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图所示,出租车要尽快赶到机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至少行使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机场58Kmb过桥型例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c追击(相遇)型例火车从甲车站到乙车站正常行驶的速度为60Km/h,有一次火车因故迟开了\n15min,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求:(1)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之间正常的行使时间。d比例型(选择题)e中点型物质的物理属性【设计意图】本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质量和物质的属性,而物质的属性中重点介绍了密度和比热容,其它属性只需了解即可,由于比热容在能暈屮还将重点复习,所以这节课重点就是质量和密度,学握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初川物理知识学习重点.另外,常握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的方法和技能也是此专题知识的重点.【复习目标】1、对质塑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会用天平测塑物体的质量;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3、能用密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复习重点和难点】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教具和学具】托盘天平、量筒、形状不规则石块、水、盐水、细绳、铅快、铁块等【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整理物质物理属性的指示框图【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引入(3分钟)一、引入(111示实物)有两个体积相等、学牛:交流区分的方法外形很像的铝块和铅块,你如何区(比较硬度、密度、导热性分?等)以实验方式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属性》。学生思考后回答:质量、密切入主题引哪位同学能把这章的主要内容简度……起学生的注\n单介绍一下。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一下归类。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思路C一个同学回答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忌\n二、主要教学设计:(8分钟)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学生思考后冋答:通过习题帮不变。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助学生理解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物体的“质量是物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体本身的一种属性”。(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二、主要教学设计:(一)质量:问:(1)什么是质量?国际单位制中质量主单位?例1:下图屮物体质量发生改变吗?为什么?其他同学观察并指出操作过程屮止确和不当的地方。学生思考后冋答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更能加上学生对天平测量要求的掌握投影演示: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使用天平测量一铁块的质量。例2:调节过程和测量过程出现下图情况分别该怎么办?例3: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是(1)(2)\n(二)物质的屈性1、播放图片例:试把下列物品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的标准.字典、铁钉、篮球、铅笔、饼干、牛奶、盐水、石块、壹元硬币、小木块、钢笔、青菜、胶水、两红柿、自行车、水银.学生抢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什么属性?学生:硬度、状态、密度、比热、透明度、传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2、密度(1)概念理解密度公式P二-的物理意义。学生思考后回答:当V—定p与m成正比?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25分钟)加一定时p与V成正比?(2)应用:密度知识经常才我们生活中被应用。如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识辨学生快速解答别皇冠是否是纯金的。从实际生活如要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经验给学生4.5L的瓶子装是否可以?强调密度的重要性(3)实验:测量不规则石块密度请两学生分别冋答如和盐水的密度何用量筒、天平测石块和盐教师引导其他同学注意纠正,水密度。补充。★讨论啾9盐水密度时为何先测盐水和烧杯总质量?它与先测空烧杯的质量有何区别?\n学生实验。一、三两组测不规则石块密度二、四两组测盐水的密度实验结束后请最快的组汇报学生实验。学生把所学设计的表格和实验结果。物理知识运用于牛活,让课件演示实验步骤完成课件练习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拓展:1•如何测蜡块的密度?2..若没有量筒,给你足够的水如何测量盐水的密度?汇报实验步骤:3.有一只玻璃杯、水和天(悬挂法、替代法等)平,怎样测出小石子的密度?(5分钟)三、堂巩固练习例题:一个体积0.5dm3质量判断空心的三种方法通过计算分为0.81kg的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1>比质量析更好掌握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2、比体积密度知识并积是多大?若把空心部分注满某种3、比密度能解决生活液体,球的重力为10.1N,则该液学生尝试选择最合适的方中一些实际体的密度为多大?(铝的密度为2.7法问题X103kg/m3,g=10N/kg)四、教师总结【教学资源】1、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中考指导书》3、随堂课件、演示动画【教学评析】课堂教学结构科学、紧凑,内容充实,学生思维活跃、课外准备充分,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基本掌握重点。\n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主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方给以强调和点拨。(复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1重点和难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屮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要点内容同学们通过复习对本章知识都1.力的概念列岀了一个框架,下而请同学展(5分钟)示一下你的成果。投影学生设计的知识框架同学们己整理出了一些思路,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在梳理过程屮,你有哪些疑惑的地方或是有哪些新见解请随时提出。学生间可以相互补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充顾名思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那么,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需要相互接触吗?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有力的作用,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Z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通过举例帮助学生能举例说明吗?如,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带电加深对知体间的相互作用,地球与地球识的理解\n我们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呢?那就是说,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施力物体本身也受到了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请举例。那要看是针对哪个力而言。对于手拍桌子,施力的是手,受力的是桌子,而手觉得痛,施力的是桌子,受力的是手。由此可见,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于研究对象而言.不能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混淆不清.表面物体间的作用等。—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受力物体.例如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了向下的作用力,但人的手感到痛,这说明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手也受到桌子对它的力的作用。那么,是否同一个物体既可以说它是施力物体,又可以说它是受力物体呢?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2分钟)对物体施加力会产生什么效果呢?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来描述的,其变化包括以下四种情况:①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②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③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④物体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同吋发生变化.完全正确,而且可以判断这物体就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把物体拉伸、压缩或弯曲.(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只要出现上述一种情况,就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n3.二力的合成(5分钟)什么是合力?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如何合成?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互成角度,那么它们的合力可以用这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二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a.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则其合力大小为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方向跟这二个力的方向相同.b.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杲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则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方向与大力的方向相同。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何求合力呢?师生互动,补充“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4.惯性(8分钟)惯性指的是什么?是的。因此,可理解为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1、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属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2、不论物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不管物体是否受力、以及受力的大小,物体都具有惯性这种性质。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这里的运动运动状态不变,也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种情况吗?学生交流举例。关于惯性,我们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能进一步说说吗?对惯性的理解是本章的难点之一,这甲老师应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n3、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针对每种情况,教师举例说明)5.力和运动演示二力平衡实验(12分钟)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哪些条件,我们则称之为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称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根据同一立线上二力的合成,那两个平衡力的合力应该为0是吗?那是否可以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两个平衡力的合力为0。此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与不受力时是一样的。但不能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如何?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所归纳的规律.演示伽利略斜面实验。强调:惯性定律是实验基础上的理论推导结论,这种理性化思方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动状态不变。3、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力的作用不是产生运动,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这是一个状态不变,具体指的什么?很多同学它的含义是:物体原来静止仍然不太理解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的问题,老动.师在这里注意:原來运动的以受平衡力时应着重讲\n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是保持原来的运动。(教师举例说明)解,并举适当的题例。6、物体的浮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情况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沉条件(13如何?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的作用。分钟)根据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下沉这里学生当重力=浮力时,物体悬浮或的答案中漂浮有不恰当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上浮的地方,这当重力〉浮力或重力V浮力时,是好多学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物体必然生易错的运动,且由静止作加速运动,运动方向取决于合力的方向。因此,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下沉。当重力V浮力时,物体上浮。这点老师同意你的看法。那么,物体的最后状态怎样?上浮的最后状态是漂浮,下沉的最后状态应是沉底。问题。那刚才上面同学的回答是否有问题?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应悬浮,不可能漂浮。很好,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对能悬浮或漂浮,但物体浸没时是不可能同时漂浮。那么,物体悬浮的含义是什么?物体处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对,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受平衡力,根据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物体应处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之为悬浮。那悬浮与漂浮有什么区别?漂浮时物体静止,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浮力二重力;悬浮时通过师生、物体静止,浮力=重力。但同生生间的—物体在同种液体中不可能互动来解既可以漂浮又可以悬浮的。决问题。因此,我们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分清问题的前提和条件,切不可死记结论或死搬公式。对于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n运动状态取决于什么因素?那我们如何来改变液体中物体运动状态?能举例说明吗?可见,不管物体处在液体中,还是在气体屮,其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因此,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取决于P物与P液的大小关系。当P物〉P液吋,物体下沉。当卩物<P液时,物体上浮。当卩物=卩液时,物体悬浮。改变重力或浮力的人小。例如,潜水艇在水中的上浮和下沉通过向水舱内排进水的方法改变重力的大小,来实现浮沉的。沉在水中的鸡蛋可以通过向水中加盐的方法,实现悬浮、漂浮。附:本章知识树形结构运动方向改变第九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一、设计意图压强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人部分学\n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I古I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牛讨论的方法等。二、复习目标1.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Z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2.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彖,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这块知识木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让学生归纳知\n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识比教师自己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讲出来要好,让习了那些知识?有关。学生开动脑筋、2.实验组织语言、互相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补充,充分发挥因素有关?学生的主体作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用。3•能力①会利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④压力的方向?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直于受力面面所受压力的大小半甲:Fffi=F=100N注意压力与重vF=10°乙:F『F+G力的区别777777/777=100N+50N=150N▼G=50NNG=50N丙:Fee=F-G甲乙^//////////Kj=100N-50N=50NUTTAIg=50wF=1OO二、压强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①压强表示什么?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用效果可以采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体受到的压力用的方法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③帕斯卡(Pa)①相同的压力④压强的计算公式?@p=F/S作用在不同的⑤1帕斯卡的含义?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手力面积上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②相同的受力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面积上作用不大小同的压力③不同的压力现提供实验器材有: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作用在不同的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受力面积上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压力的作用效5’10,\n应的实验步骤。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木目—•木口■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课件)例题1一块砖长24cm、宽12cm、厚5cm,重24N,怎样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强是多大?(课件)例题2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压强为3X10'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凹陷程度。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S最小=12cmX5cm=60cm2=6X10VF=G=24Np=F/S=24N/(6X10V)=4X103Pa体重G=F=pS,走路时一脚着地,S为一只脚的而积,可利用鞋模算出:V二m/P二ShS=m/Ph=1125g/(0.9g/cm3X5cm)=2.5X10m2罪犯体重:G=F=pS=3X10'PaX2.5X10V=750N若是站立脚印,受力而积应该是两只脚着地的面积。果可以通过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来反映,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显,应当选用海绵,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注意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站立吋是两只脚着地。液体压强15,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底部有压强,又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我们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咼度差越大,液体压\n强越大。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橡皮膜向内凹的情况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来进行比较是关键所在。—°木日■/Qi、/Qi、•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课件)例题3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吋,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A、盐水B、煤油C、水D、都有可能.」■■■■•■■1■■1•frW■•・■■■甲乙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②要控制深度相同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③控制变量法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分析:在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和管内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的作用,因为橡皮膜向内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又因为液而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内液体可能是煤油。答案B(课件)例题4p如图瓶内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然后将丿I瓶子倒过来,使瓶口__J向下,这时水对塞子崇的压强与未倒置前-«■-水对瓶底的压强相■■■■■丄」比较()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分析: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当瓶倒置时,液体密度不变,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由于细瓶颈在下,故液体深度增加,则瓶塞受到的压强比原来瓶底受到的压强大。答案A判断深度变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变化是不同的。注意分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例题5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海绵上比正放吋对海绵的压强大,这是因为;倒放时瓶塞上受到的压强比止放时瓶底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O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倒放时海绵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压力相同吋,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倒放时瓶塞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液体密度相同时,倒放时瓶内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n2’布置作业:见中考指导书加而增大。七、教学资源:重点参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学指导书,2005全国各地中考试卷八、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浮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屮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对于大气压强要求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但流体压强是新增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本节课中力图通过对大量的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流体压强的知识,并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浮力,要求学生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二、复习目标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会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知道和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教育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算大气压的值、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难点:用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徳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多媒体、塑料吸盘、注射器、细尼龙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水的水槽、烧杯、热水、冷水和纸片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相关知识,看听课笔记,对大气压、流体的压强及浮力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些知识有大概的卬象。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课题引入2/第九章压强与浮力,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固体、液体压强的相关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流体压强和浮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这些知识你知一、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存在、应用2.大气压的测量二、流体压强(气体、液体)1.流速越大,压强越小2应用二、浮力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人概建立起一个知识框架。\n道多少?1.概念、方向2.浮力大小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②阿基米德原理3.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进行复习大气压强15,刚才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请问你怎么知道大气压的存在?那么大气压的值有多大呢?这个数值是怎么得出的?如果给你一只注射器、尼龙绳、刻度尺、弹簧测力计,你如何去测大气压的数值?覆杯实验、瓶口吞鸡蛋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约1.0X10%,是托里拆利首先测出的。(介绍托里拆利施燕)皐生介绍使用提供的器材测大气压的步骤、注意事项等。让学生相互补充,掌握实验的过程,化解难点。(课件)将医用注射器的活塞推至底端,再用橡皮帽把小管口堵住,这是人们需要60.3N的拉力才能将注射器的活塞从注射器中拉出。若活塞的横截面积是6.5cm2,则此时的大气压强约为多大?分析:F拉二F大气P大气二F大气/S二F拉/S=60.3N/(6.5X10V)二9.28X10%答:此时的大气压为9.28XlO'Pa计算中要抓住等式F拉二F大气这个关键点。①在初二学习热现象时,我们知道水的沸点是多少°C?②通常我们会说是在标准大气压下,为什么要强调在1标准大气压下,难道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若有关,又有什么关系?③大气压会改变吗?测量大气压除了水银气压计还有什么?投影金属盒气压计100°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大气压的数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还与天气、季节有关吗?金属盒气压计介绍金屈盒气压计的构造、原理,金属盒气压计可以改造成高度计。学生思考后回答比教师自己说出来效果要好得多流体压强8,在航海中有规定,两并排行驶的轮船不能靠得太近,否则会发生海难事故,为什么?南京地铁站台便有黄色的警戒线,铁路旁边也是如因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两并排行驶的两条轮船内侧水流速度大于外狈>J水流速度,压强差会将两条轮船压向一起,造成相撞的海难事故。地铁站台边的黄色警戒线也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比直接讲解概念要好。\n此,为什么要设这条警戒线?投影弧圈球投影飞机的机翼是因为地铁开来时,周围的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人背后的压强较大,会将人压向地铁,造成伤亡事故。学生思考后,回答弧圈球是与球上下方的气体流速不同有关。浮力13,①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②气球、飞艇为什么能升入咼空?③漂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吗?④怎样用实验证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物体都受到浮力,那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如何探究?选用那些器材?1.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吋,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和同?实验步骤?探究浮力与深度关系时要保持那些相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除了课本上的实验,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进行探究?能把你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探究实验作一个受到浮力作用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石块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介绍实验过程表达式:F^=G-F拉液体密度、排开的液体体积、深度1.用细线拴住大石块在空气中测出重力G2.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3.将石块浸没在酒精中读岀测力计的示数F拉2归纳得出结论液体的密度相同1.用细线拴住大石块在空气中测出重力G2.将石块的一半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3.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2归纳得出结论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步骤:将同一物体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结论。学生讨论为使现象明显可增大石块的体积,当然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要小一些两种液体的密度相差越大效果越明显答案具有开放性同学设计的实验避免了偶然性\n对比、评价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请写出所需器材、主要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器材:一个装水的水槽、细线、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步骤:1.用细线拴住铁块,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G瞰2.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铁。F铁浮=G浹・F铁3.用同样的方法测岀铝快收到的浮力F铝浮=G铝■F铝4.比较G铁・F铁和G铠・F铝的大小,然后得出结论。若F铁工6铝・F铝则该同学猜想正确若G恢-F恢二G铝・F铝则该同学猜想错误巩固称量法测浮力的方法(课件)某容器装满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小球静止后溢岀50g水,则小球受到的浮力多大?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力大小等于已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结论:F浮=G^=m^gF浮=G派排g=0.05gX10N/kg=0.5N2/课堂小结:投影知识框架布置作业中考指导说明书上相关的复习练习学生小结七、教学资源:重点参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学指导书,2005全国各地中考试卷八、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单机械和功(一)[设计意图]在新课学习屮,部分学生对杠杆概念理解不透,尤共是力臂的概念认识不到位,从而造成作图因难和不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等问题,故木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加强对杠杆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众多工具中认识到“能围绕某固定点转动”这一本质,进而加强对杠杆五要素的理解,着重强调对力臂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复习杠杆原理实验,通过系列问题情景的设计,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杠杆原\n理的能力。滑轮的复习可着重强调对滑轮实质的认识,通过典型实例帮助学生对滑轮、滑轮组中受力问题的分析。[复习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3.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4.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复习重点和难点]1.杠杆的概念,会画杠杆所受力的力臂。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3.动、定滑轮实质的理解,滑轮组的正确应用。[教具和学具]儿件生活用品(指甲钳、脚踏式垃圾桶等)滑轮、细线、支架等,有关PowerPoint课件。[课前准备]1.自主复习杠杆的概念,会对常见生活用品中杠杆进行分类。2.结合实例会画力臂。3.知道杠杆半衡条件及硏究方法。4.两种滑轮的特点,滑轮组中省力情况的判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牛丰体点评生活中杠杆应用的例了很学生举例贴近学生生多,请举几例。活由实例概问:这此例子中有何共同特答:在力的作用下可围绕固定点转括岀杠杆的占?动。特点。教师强调支点后,复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帮助学生对四个要素。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后,让学生标出杠杆概念五让学生画出羊角锤拔五要素。要素的止确钉子时的杠杆示意图。训练:理解。小结:先确定支点,画出两①下图中,F的力臂表示正确的是()■一、杠杆力,再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f=^这几道问题的五要素/、c/V的垂线,符号标出力臂。概@F0SfHF从不同侧面(12分括为“一点二线三垂直四标ABCD帮学生巩固钟)号”的步骤。R杠杆概念,强调:①动力和阻力受②画出右图中杠杆徐提高作图能力物体都是杠杆,画动力或b端所受阻力的示%Hph力。阻力时应注意力的作用占意图。HMjK.rXL/V1•-J/—JT-JL."亡八/V1-1-J11/IJ八、、和方向。③画出右图小两个<帀对学生②力臂不是支点到力力的力臂。2=4了在的问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才针对性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④右图是指甲剪的工的点拨。作示意图,请在图中v分别标出动力、阻力、ph—<宀厶=动力臂、阻力臂。*3“、二、杠杆问:①实验中为什么要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补充说明。帮学生解决的平衡条把杠杆调在水平方向平实验中的过件衡?程性问题。(16分②怎样调节杠杆水平平\n钟)衡?③实验应做儿次?引导学生对前面所举例子进行杠杆分类。小结:先确定两个力臂,比较力臂大小后再分类。引导学生对杠杆原理加以应用。教师概括方训练:法。引导学生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儿道典型问题。①右图是脚踏式垃圾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八.两杠杆均为省力杠杆B.两杠杆均为费力杠杆C.ABC为省力杠杆D.A'ITC,为省力杠杆②如右图,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将测力计缓慢地自位置1移到位置2,并保持杠杆始终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是()A.不断增人B.不断减小C.先增大,然后减小D.先减小,然后增大③右图,0A二25cm,0B=20cm,0C=20cm,AC-15cm,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示数为()A.36NB.45N1丈儿道代[…丿2生的习题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杠杆原理的应用能力。三、滑轮、滑轮组(17分钟)引导学生画出两种滑轮的示意图,利用杠杆原理说明各自特点,掌握实质。强调:①两种滑轮的支点位置不同。②滑轮组综合了两种滑轮的优点。③滑轮组中施力的判断:(不计摩擦)竖直装配2丄G詢或2丄(G物nn+G')水平装配:F二丄f摩n④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关系:S二nS‘C・50ND・60Z学生画图分析。训练:①右图匀速提升巫物,甲的示数为18N时,重物为N,如果测力计移到水平位置匀速拉,乙的示数将,该滑轮是滑轮。②如右图,G二500N,滑轮重10N,当物体匀速上升时,挂钩B承受的拉力为N,挂钩A承受的拉力为N,F二No若绳子自由地向上拉过0・5米,则物体移动米。教师概括规律,小结方法,学生对典型问题进行强化训练以巩固提咼O③右图,重为30N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为6N,若不计摩擦,F二N,物体B受到地面的阻力=_No④冇若干相同的滑轮用来组装滑轮组,每个滑轮重6N(不计绳重及滑轮转动摩擦)。所用细绳最人承受拉力为11N,要匀速提升30N的重物,至少需要儿个滑轮?画出滑轮组的组装图。[教学资源]《初屮物理学习评价手册》、《全国屮考试题分类精华集》、《2005南京市屮考指\n导书》等.[教学评析]本课围绕复习目标和学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设计复习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及过程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南京四中魏玉荣简单机械和功(二)【设计意图】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对知识点的学习相对比较独立,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如对本节屮要复习的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关系,在进行功和功率的计算时,常出现乱套公式,测机械的效率和计算机械效率时,如何确定有用功和总功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针对以上情况,考虑到是复习课,可让学生课前对要复习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起到小结的作用;同时为了搞清一些易混淆的知识,不乱套用计算公式,组织和引导同学分析和理解,通过比较的方法,借助例题加深理解。【复习目标】1、通过知识的梳理,让同学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2、由老师提出本节的重难点,组织和引导同学分析和理解,达到对知识和能力的提高。3、通过比较的方法,借助例题,让同学能够区分一些易混淆的知识,不乱套用计算公式。【复习重点和难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计算和单位。3、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和单位。4、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机械效率的计算。【教具和学具】多媒体(实物投影)【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框架图中的问题进行准备。知识点框架图:厂定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几种不做功的情况:功的计算公式:I功的单位:—定义:物理意义:功率Y功率的计算公式:I单位:'定义:,机械效率丿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n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器材、原理、步骤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知识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框架图,请学生按照框学生回答框架图中的问题。这样点的梳架图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回答。答:可以理(5~6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高效分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梳理过的距离的乘积。本V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并做简单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的知点评。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识点,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对本离。节内几种不做功的情况:一是物容进体由于惯性移动了距离,但行小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二是物结,为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解决过距离;三是物体受到力的问题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物打下体移动的距离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垂直。功的计算公式:W=Fs功的单位:焦耳(J)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基础。w功率的计算公式:p=[(P=Fs)单位:瓦特(W)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r)=W有W总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器材、原理、步骤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竖直方向上)重\n物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二、重难老师提出本节的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讨点的理论理解,并通过例题加深理解。解和解重难点一:物体是否做功。由老题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师提(35〜例题:如图,下列四种情况,人对物体做答: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岀本38分钟)功的是()和几种不做功的情况着手。节的学生回答。重难答:Do点,组织和歸和定水刊ti斥右滞韓甜用力側対!洌•颓腐利鈕rnkWifi引导AB(:D同学请同学说出判断的理由。学生给出判断的理由。分析和理解,达重难点二: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者z间学生进行讨论。到对的关系。答:知识功率和功之间没有直接的和能因果关系,功率大只能反应力的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补充。做功快,但做功不一定多,做功多并不表示做功快。功率和机械效率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而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提高。例题: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学生回答。B.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C.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少的机械,机答:Co械效率一定高D.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定高请同学说出判断的理由。学生给出判断的理由。例题: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学生回答。A.做功越多,则功率越大B.功率越大,做功越慢答:DoC.功率越大的机械越省力D.功率越小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少学生给出判断的理由。请同学说出判断的理由。\n重难点三:功和功率的计算。老师介绍:功和功率的计算要注意“一一对应”,同吋注意功率的变形公式(P=Fv)的使用。例题: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G=4N的木块,在F=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5s内运动了2m,在这个过程中,重力G对物体做的功为J,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J,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Wo学生通过做题加强理解。学生按照计算题进行解答。答:0;6;1.2o亠F*•eG老师适当的点评。例题:如图所示,滑轮阻自重及绳与滑轮的摩擦力不计,物体重30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以5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则物体A在运动的过程屮受到的摩擦力为N:在10s内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是J,拉力F的功率是Wo老师适当的点评。重难点四:机械效率的汁算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老师介绍:机械效率的计算,主要分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难在如何计算W有和W总,如何判断s和h的关系,以及在水平方向。与G物、G动的关系怎样。例题:如图,用一个动滑轮,把重100N的物体匀速提高3m,作用在绳子口rfl端的拉力为60N,求:(1)动滑轮的机械效率;(2)若用该动滑轮来提升重为180N的物体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此时,机械效率是多少?(不计绳重及摩擦)I_I老师点拨:在竖直方向,W有=Gh;W.6=学生按照讣算题进行解答。答:12;600;6。学生解答。=83.3%100Nx3加60Nx2x3m(2)Fi=\nG物】+G动_G物]+G动n2G动=2Fj—G初1=22x60N-100N=20NF2=G物2+G动nG物2+G动218O7V+2ON2=100N180Nx3加100A^x2x3m=90%例题:一辆汽车不小心开进了泥潭中,司机取来一套滑轮组欲将汽车从泥潭屮拉出,如下图所示。若车重为8X104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3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问:(1)该司机至少需用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2)若拉动汽车时,汽车前进的速度为0.1m/s,则司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老师点拨:(1)在水平方向,W冇=片阻卜W总=Fs;本题中的s=4h;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不难求出Fo(2)根据拉力的速度和汽车的速度关系v=4v车,在利用P=WFvlL=^=FVf便可求出功的功率。学生解答。解:心也—F阻•h_FsF•4h4FFpr_0.Q3x8x104N4774x80%-=750N(2)P=750NX0.4m/s=300WoFis;本题中的s=2h;由于不计绳重及摩擦,那么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F?=G物2+G动_G物?+G动n_2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动滑轮的重力G动。例题:在“测滑伦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次钩码钩码上弹簧弹簧数重升的高测力测力G/N度计的计移h/cm数动的F/N距离s/cm\n1250.6252481.1(1)在表格的空格处,天上合适的数据。(2)在图屮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学生解答。解:(1)40;(2)n=5绕法如图(3)66.7%(4)范闱66.7%D.Pl方在B端,P2;\n(补充: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什么改变电阻大小的?如果要使电流最大,又应该如何接?)学生画图。木题是一个综合项比较强的题。考察了电路设计;考察了滑动变阻器要改变用电器的电流应该与之串联还是并联;考察了并联电路个Z路互不影响的特点。5、要求用滑动变阻器只改变灯泡L!中的亮度,且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灯L|变亮;电流表测出灯泡L2电流的大小。(1)画出电路图。(2)根据你画岀的电路图回答:滑片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的电阻怎样变化?小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电流表示数怎样变化?[教学资源]反馈练习选自2004和2005的南京市屮考指导书。[教学评析]本届可从例题精讲到反馈练习,从知识点到电路图的理解和比较主要都是由学生讨论,互相评析,互相订错,所以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了本节知识。欧姆定律[设计意图]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是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课标对欧姆定律这部分的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发现,中考中对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考察明显增加。一个是対电路图的识别,这个也是学生在初三涉及电学知识时候感到最头疼的地方,教师要在平时的电学题目分析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分析电路,所以在复习欧姆定律时候也不要忽视这一点;二是对欧姆定律的计算方面有所加强,并且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题目,针对这一点,复习过程中要讣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复习目标]1、电路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判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屮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电阻是否变化。2、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屮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如:⑴计算电路屮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n⑵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求电路屮的比值大小问题;⑶分析当电路组成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计算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计算在不损坏电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等。3、实验能力:⑴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得出结论;⑵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等;⑶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电路故障的原因;[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利用欧姆定律的简单的计算;3、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伏安法测电阻;串、并联的分压分流问题;动态电路的取值问题;电路故障的原因问题。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具和学具]ppt课件[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复习前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课前务必要将课本精读一遍。并且要完成课前复习提纲。[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教师讲述: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复习欧姆定律知识,首先我们从引出欧姆定律的两个实验开始复习。1、欧姆定律的两个实验:一、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压U(V)124电流I(A)0.10.20.4表1电阻R(Q)51015电流I(A)0.60.30.2学生主体点评表1,可得结本结论要论:当导体的学生回答,电阻一定时,可以找多通过导体的位学生重电流与导体复回答,加两端的电压深印象成正比。表2,可得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例1:某同学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表1、表2实验数据。\n表2比较表1数据,可得什么结论?比较表2数据,可得什么结论?例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必须保(1)为达到研究目的,实验必须保持不变。(2)在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电流表的示持电压不变数为0.6A,现将阻值为5Q的电阻换成10Q的电移动滑片,使阻接入电路來进行研究,则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10Q电阻两0端电压仍为教师总结:在这两个实验中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一下儿点:1、两个实验都体现了初中物理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想就是:控制变量法;2、实验中都要用到滑动变阻器,但是作用不一样,需要大家区别开来,在研究i-u的关系实验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在研究I-R的关系实验中它的作用是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3、在利用这个实验结论解题时,一定要记住电阻3V的大小只与电阻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以及温度对于第3有关,与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是没有关系点是一些的。学生容易例3、在某电阻两端加4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学生计算后忽视的地是0.2A,若要使通过它的电流为0.6A,应在这个答:12V方,教师要电阻两端加V的电压。在习题中例4、保持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不变,当电阻箱的电反复强调,阻为10Q时,通过电阻箱的电流为0.6A;若将电同时,让学阻箱的电阻调到30Q时,通过电阻箱的电流为学牛计算后生自己分Ao答:0.2A析做题时候的错误想法,对其通过上面两个实验综合考虑可得:导体中的电流与他学生有导体两端的迫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uI=—R注意:(1)U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为伏(V);T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为安(A);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为欧(Q)警示作用。(2)单位统一国际单位才能计算。学生计算后例5、一根导体,在它两端加3V电压时,通过它回答:250MA的电流为150mA,当它两端电压增加到5V时,通20Q\n学生思考,但是这道题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关于同体性和同吋性在后面的复习中也会用到,在这里一泄要复习到位。例6用一道错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注意,但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讨论。注意2.公式中的U,I,R还必须是同一时刻的导体的电压,电流,电阻值。我们把这一点称Z为“同时性”学生回答:因为移动了滑动变阻器,题目中的很多量都发生了变化,要分清之前和之后的量之间的关系。过它的电流为mA,它的电阻为Q。(3)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同一时间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同体性,同吋性)下面通过两个例题來阐述这两点注意:例6、如图,其中甲灯电阻是15Q,s闭合后,电流表读数为0.1A,请计算得出乙灯两端的电压?注意1.在运用I=U/R解题时,公式中的U,I,R必须是同一段导体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值。我们把这一点称之为“同体性”。例6、如图,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此时电路图中的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小灯泡上的电压值为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50Q.通过计算能否得到小灯泡的阻值?二、伏安法测电阻教师首先将这部分根据欧姆定需要学生律I二U/R得掌握的知R二U/I识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师讲述: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有很多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提问: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画出实验的电路图?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用一道例题來解\n决这些问题。例7、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若待测电阻阻值在10Q左右。⑴实验原理⑵在图中的“o”内填上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符号。断开最右端得到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取平均值,从而减少误差。分析实验故障在本章复习中也要涉及,这是一个中考中的考点。三、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特点结合问题例8、一只2Q的电阻和一只3Q的电阻串联,已知2Q电阻两端的电压是IV,则3Q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课堂练习1、如图的电路中,己知电阻R1=5Q,电流表Al的示数为11=1A,电流表A的示数为I=1.5A,求:(1)R1两端的电压U1;(2)通过R2的电流12;(3)R2的值。板书讲演,课堂练习题,每位学生动手计算。针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是课堂上讲解一道例题,课堂上练习一题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⑶实验前,开关应,滑片P应放在变阻器的端。⑷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在实验中的故障:⑴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读数,电压表有示数,故障可能是0⑵闭合开关并移动滑片P后,发现电压表无示数,但电流表却有示数,故障可能是O例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3=5Q,当开关SI、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n0.6A,电压表示数是6V,SI、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A,求Rl、R2的阻值?课堂练习2、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8Q,R2=12Q。求:(1)开关S1,S2都断开,电流表示数为0.6A,那么电源电压多大?(2)开关SI,S2都闭例10、一盏灯额定电压为6V,电阻为12Q的电灯接在18V电路上,要让它正常工作,应该怎么做?分析:1、若18V的电压加在电灯上,电灯肯定受不了,电压超过6VTo2、电灯正常工作是指它两端的电压正好是6V。3、必须要把多余的12V电压加在其他用电器上,那就要再串联一个用电器分得正好12V电压。四、串联分压,并联分流问题(比值)串联电路的分压公式:uiR!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若Rl>R2,则Ul>U2\n例11、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I、S2都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只闭合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则两个电阻的阻值之比R1:R2=。U1=2VU2=4V—i111RiR20^IS1电压=6V分析:开关SI、S2都闭合时,只有R1,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只闭合S1时,Rl,R2串联,根据串联分压公式,求R1:R2即为求U1:U2°并联电路的分流公式:/]_尺27?_T?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流越小。若Rl>R2,则II例12、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开关S断开后,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了0.5A,则Rl,R2的阻值Z比为I=O.8A分析:根据并联电路分流公式,Rl:R2=I2:II例13、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3:4。贝i]S闭合时,甲、乙两电压表示数之比U甲:U乙与S断开时甲、乙两电流表示数之比I甲:1乙分别是\n()五、动态电路的収值问题。例14、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Q,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圉应是()Ri分析:1、电路是R1接入电路电阻与R2串联2、电压表测的是R1接入电路电阻的电压3、分别求出滑片P移到最左和最右时,电压表的示数P0最左时:R1的电压为P0最左时:R1的电压为例15: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电阻R0二30Q,电路两端电压U不变,且U二24V,求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的变化范围。\n订Ro分析:1、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小时,电流会超过0.6A;2、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太大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会超过15V。[教学评析]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共有15道例题和4道学生课堂上的练习,教师在每个例题111现后,找不同的学生分析电路图,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同吋出现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对欧姆定律有个全新的认识。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电能表与电功》复习课[设计意图]电功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本节课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巩固对电功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对实验设计的讨论,使学生掌握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能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知道电功的概念及其单位,明确电流做功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理解电功的公式,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功的特点。2.能力目标:通过对电能表的观察,了解其用途及各种技术参数的物理意义,能根据电能表的示数变化计算消耗的电能。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得岀计算电功的公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和阅读相关资料,学习各种用电设备的使用方法。遇到问题提出猜想,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总结规律,树立实践出真理的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电功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变形。难点: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及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电功的计算。[课前准备]复习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n[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吋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牛牛体点评一、引入(3分钟)【播放动画课件】小明和小红家都只开了一盏40W的白炽灯,而小明家的电能表转的却比小红家的快,小明扌H心是否会多收电费?小明家会多交电费吗?为什么?请大家帮他找找原因。学生观看课件生:不会。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小明家使用的电能表是3000r/kw•h,而小红家的电能衣是2500r/kw•h。通过生活屮的现象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复习过程1、电能表(5分钟)2、电功的概很好,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电能表是用来测戢什么的吗?这个参数乂农示什么意义吗?【投影】生:测量消耗电能的多少。表示用电Ikwh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圈数。生:电能表使用的额定电压为220v;电能表持续工作时的最大电流是10A,允许在短时间内通过电能表的最大电流是20Ao生:600转,31.4kw・h。生:1.44X10'J,1.44X10*J通过对电能表相关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电能表的示数变化计算消耗的电能kWh|0|0|3|l|[6]|-22OV10(20)A50Hz3000re\s/kWh从表盘上,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如果该电能表记录了小明家用电器lh消耗的0.2kw・h电能,则它的转盘转了转,lh前电能表的示数是kw・h。K练习》一电能表表盘标有2500r/kw也,一用电器工作lOmin,发现电能表的转盘转了10圈,则说明lOmin内电流对用电器做功_J,用电器工作消耗电能J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n念(2分钟)了电流通过用电器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投影】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冇多少能转化为能。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虫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电流明确电流做功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虫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程3、电功的实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索有验(8分钟)关?请人家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设计实验的?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实验中我们是如何知道电流做生: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通过用电器的电流、通电时间冇关学牛•思考生:电源、两只阻值不同的灯泡、电流表两只、电压表两只、开关、导线若干\n功多少的情况的?为什么观察灯泡发光的亮暗程生:观察灯泡发光的亮暗程度。度就可以知道电流做功情况?生:灯泡发光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并进而转化为光能,在相同时利用控制变量间内,灯泡越亮,表明电能转化法通过实验探为光能多,说明电流做功多。究影响电功大【投影】,■—小的因素,得出计算电功的公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利用该电路,我们可以研究什么的能力,培养逻问题?生:当电流、通电吋间一定吋,辑思维能力和电流做功多少与电压的关系。创造思维能力。实验屮我们应注;&观察什么?生:灯泡的亮度、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利用该电路,我们可以研究什么问题?生:当电压、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做功多少与电流的关系。实验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什么?生:灯泡的亮度、电流表的示数电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还有哪些变形公式?K练习』1、一个阻值为8Q的电阻接到4V的电源上,则每分钟电流通过该电阻所做的功是多少?消耗w=uit,w=u2/r,w=t2r巩固练习,掌握多少电能?学生答题(以上二个公式都可以利用电功的公使用)式计算2、一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1Q,线圈两端所加电压为2V时,电流为0.8A,电动机正常工作.(1)在求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时,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解法。小明解:W=UIt=2VX0.8AX60s=96J小华解:W=I2Rt=(0.8A)2X1QX60s=38.4J4、电功的计算(15分钟)\n5、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的特点(10分钟)你认为哪位同学做得对,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求电动机正常工作Imin所转化的机械能是多少?教师将以上两题进行对比,指出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并进行小结。【板书】纯电阻电路: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三个公式均适用)非纯电阻电路: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只适用W=Ult)【投矽】串联电路里的两盏电灯I」和1・2,若匚的电阻比L的电阻大,在相等的时间里,电流通过_做的功多。若两灯并联在电路屮,则电流通过_做的功多。【板书】在串联电路中w1:w2=r1:r2w.e=wt+w2在并联电路中W*R2:R|w.:R2=3:2,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时,两端的电压之比山:山二,相同的时间内,K和R2中电流做功之比站川2二,两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Pi:P2=,R】和&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Q】:Q尸°4.已知两个电阻RpR2=3:2,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I"二,相同的时间内,Ri和R2中电流做功之比Wi:W2=,两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Pi:P2=,Ri和R2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Qi:Q2=\n[教学过程]\n教学阶段及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基本今天我们复习本章第三节:电热器电学生回答:1、利用电流做功知识点复流的热效应。课前也叫大家进行了预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叫习(用时复习,而且留了几个练习题,那么我电热器。5分钟)就木章的主要内容提儿个问题,看大学生回答:2、电流通过导体家对基本的概念的复习掌握的如何。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通过问1、什么叫电热器?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答检验2、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其数学表跟通电时间成正比。Q=I2Rt学生自达式是什么?学生回答:3、在电能全部转主复习3、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化为内能时,的效果能的电路还可以用哪些公式求热量?Q=W=UIt=Pt=U2/Rto第4问4、课前准备第3和第4题的答案哪个学牛.回答4:第三题的所有更是贯同学冋答一下?答案都是3:2;第四题的所穿了电也就是可以这么说:在串联电路中,有答案都为2:3。学的所除了电流相等外,其他物理量(在时有重要间相同时)都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除了电压相等外,其他物理量都与电阻成反比,是不是?这个规律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解题时很方便而且省时。(可以将过程用到的公式写在黑板上)学生冋答:是!公式二、进行本节课复习主要有三个日标(幻灯片复习(共打出或在黑板上板书):38分钟)1、了解电热器及能量转化(1)例题2、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复习及讲解阶段计算电热方法(用吋3、解释生活中的电热现象学生回答:C答案。因为这25分钟)下面一起来看这样一题:三个用电器中只有电烙铁是例1:将一只“220V100W”的白炽灯.电热器,它正常工作时可以一台“220V100W”的电视机、一把“220V100W,啲电烙铁分别接到220V把电能全部转化成为内能。电热器及的电源上。在相同的吋间内,电流通其能量转过它们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化A.白炽灯B.电视机学生回答:电热可以加热物C.电烙铁D.—样多体、取暖、驱潮,但电热也请同学冋答并说明为什么?会带来危害,比如热量不能培养学答得非常好,那么哪位同学了解电热及吋散发出去会烧坏用电器生全面的应用以及危害?甚至引起火灾。辨证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电热也不例分析问夕卜,大家看待事物都应该用辨证的观点全面地去分析观察。题\n教学阶段及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例2:在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中,R、、金是本题是两个电阻圈,凡〉金,电阻圈上各夹一泰洲05根火柴.接通电路,一会儿观察到两年中考电阻圈上的火柴先后被点燃,这说明试题改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将—能转学生回答:电能转化为内能编,目化为—能.若继续进行以下实验:的是加(1)断开开关,待两个电阻圈完全冷深学生却,再重新各夹一根火柴,使变阻器对控制实验复习接入电路的变量法阻值较大.浮丿.实验认接通电路,盪一识,特经历时间…儿r2别是在弘用上的火图1前提和柴先被点燃.这说明学生回答:在电流和通电吋结论的•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语言叙(2)断开开关,待两个电阻圈完全冷大,产生的热量越多。述上要却,再重新各夹一根火柴,使变阻器准确完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接通电路,经整。历时间切用上的火柴先被点燃,比学生回答:在电阻和通电吋较发现广2小于t'.由此推理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O大,产生的热量越多。(3)实验采用的是的研究方法,学生回答: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依据的是电流的效应。热效应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实验的结论都有两个相同的前提条件,不少同学会将时间相同疏忽了,甚至根本没有前提条件的结论都是不完整的。学生板演:I二U/R二220V/40W例3:“220V40W”的电炉,在照明=2/11A,R=U2/P=(220V)2/40W电路上,使用lOmin产生了多少热=1210Q,O=I2Rt=(2/llA)2量?X1210QX600s=24000J向学生大家看到该同学的解法,是正确的。学生回答:因为电炉是电热指出有但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呢?器,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关电功电热计算教师板演:・・•电流做功全部转化为内为热量,所以可以用Q二W电功率能・・・Q=W=Pt=40WX600s=24000J=Pt来解更简单。的计算也就说该题可以用焦耳定律的公式,题合理但因为它属于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选择公为热量,所以可以用Q=W的公式来式尤其解,所以计算电炉(电热器)发热有重要两种解法。(类似中考指导上例题)\n教学阶段及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例4:一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1Q,线学生冋答:小明对南京05圈两端所加电压为2V时,电流为0.8A,因为电动机工作时电能没有年中考电动机正常工作.(1)在求电动机正常全部转化为内能,大部分电题把电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时,有以下两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电动功和电种不同的解法小明解W=UIt=2V机工作时电功大于电热热进行X0.8AX60s=96J小华解:W了对比=I2Rt=(0.8A)2X1QX60s=38.4Jlmin内这台电动机所转化并让学你认为哪位同学做得对,请作出的机械能生判判断并说明理由.(2)求电动机正常工W=W—Q=96J一38.4J=断,加作lmin所转化的机械能是多少?57.6J深学生教师:实际上小明求出来的是电流做对这两的功,而小华求的是电流所做的功的个物理部分电热,对电动机來说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暈的理解随着去年屮考出现了简答题这种新题型,生活中与电热有关的问题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实外省市类似的题也常考到,而且我们的课木上就有好儿题。例5:电炉丝热得发红,但跟电炉丝学生冋答:因为铜导线和电连接的铜导线都不怎么热,为什么?炉丝串联,根据Q=I2Rt,通简答题训(类似课本17页第1题)过的电流是相等的,但铜导练简答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线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得多,所以电炉丝热得发红,T7~TA4=1P3.Ali4-n'I*A//.44*强调答字",然后能联系相关物理知识思考问而铜导线却不怎么热。简答题题,在表述上要切合题意,语言要规的方范准确、简洁,请大家再思考一题学生回答:把电阻线断处接上后,由于接触不良使接触法、语言上的例6:小刚家电热毯的电阻线断了,处的电阻增大(或接触处形成大电阻),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该点产生的热量多,使得接点的温度很高,使接头处被烧焦了。注意点他爸爸将电阻线接上后继续使用,在使用中发现接头处烧焦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烧焦的原因。(04年大连屮考题,课本第25页第3题)通过以上的例题讲解分析,同学们对本节内容应该有一定的掌握,下面大家一起來做几个题目强化一下刚复习的知识点。(教师巡回指导,集体错误多的题及时用投影纠错)\n教学阶段及时间分配学生主体点评(2)学生练习反馈阶段(用吋13分钟)四、小结及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1、下列计算热量的公式中哪一个是焦耳定律的普遍适用公式()A、Q=UTtB、Q=U2/RtC、Q=I2RtD、上面三个都是2、电炉丝坏了,去掉1/4后仍接在原电源上,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原來产生的热量之比为()A.4:3B.3:4C.4:1D.1:43、图中a、b、c、d是四个将有等量、等温水的相同容器,容器放入电阻丝,Ra、心、R(:、Rd,且Ra二RcVRfRd,如图所示,问经过相同的时间,四个容器水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o4、某电热器的电阻是55欧姆,把它接在电源上5分钟产生2.65X10'焦的热量,则电源电压是_伏。5、一个“220V1000W”的电热器,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5分钟,(1)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2)若家用电能表上标有“3000r/KWh”的字样,则在这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转盘转过了多少转?(3)若这些热量有30%被2.5千克、30°C的水吸收,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高到多少°C?[水的比热是4.2X10’焦/(千克・°C)]教师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补充和评价。(可把复习提纲重放一遍)布置中考指导书上相应的练习题学生练习学生对所学内容自主进行归纳强化训练,2、3、4题练习公式的合理选择,第5题是中考热点,评讲时可选择重点讲解\n[教学资源]2004年全国中考试卷精选、2005年江苏省十三市中考试卷汇编[教学评析]1、复习课,内容多时间紧,所以课前学生自主复习一定要督促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当然这里面教师对让学生自主复习的内容有个引导问题,引导的好,学生省时省力;引导的不好甚至不布置任务,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2、“以考定教”,选择近年来不少屮考题作为例题和习题,有其典型性和热点性。让学生知道要考些什么,才能重点明确,复习的针对性更强;3、从预习、课堂例题、课堂反馈练习到课后作业,反复就一个知识点强化训练,是洋思中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好方法,特别在中考的复习中,更应该大力提倡。家庭安全用电[设计意图]家庭安全用电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其有很强的感性认识,所以只要抓住复习的重点,可以达到复习目的。[复习目标]1.知道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3.知道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4.知道家庭电路的整体结构与保护措施[复习重点和难点]家庭电路的整体结构与保护措施;电路屮电流过大的原因[教具和学具]家庭模拟电路,闸刀开关,熔断器,开关,电灯,插座[课前進备]课前要对家庭安全用电要做充分的進备[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家庭电路组成(7分钟)电源线一电能表一闸刀开关一熔断器一开关一电灯(用电器)一・插座(1)电源线:进入家庭电路的两根电源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火线与零线Z间有220伏的电压.在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之间没有电压,火线和地之间有220伏的电压(2)电能表:电能表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可以用来测量内家庭消耗的电能(3)闸刀开关和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接通和切断(4)熔断器:1)保险丝的作用:电路中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电路,避免因电流过大烧坏电器或引起火灾;2)保险丝的材料:由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铢合金制成;3)保险丝选用:选用保险丝时,应该使学生观察家庭模拟电路学生冋答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的组成是本节的重点\n他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最大正常工作电流;4)保险丝的连接:一般只接一根,且接在火线上,并与保护电路串联;5)保险丝的规格:保险丝越粗,额定电流越大,熔断电流也越大;6)保险丝的使用注意事项:不能用过细或过粗的保险丝,过细的容易经常断电,过粗不能起到保险作用,更不能用铁丝、铜丝或其它金屈丝代替保险丝使用。(5)插座:有两孔和三孔两种插座,两孔安装应是左零右火,三孔应是左零右火,中间接地线。有的插座还带有熔丝。二、保险丝烧断的原因有两种可能(5分钟)1.短路:短路是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通路,如火线与冬线直接接触,使电路屮的电阻很小,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2.总功率过大: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造成干路屮的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电压为220V。此时,干路屮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所以,用电器越多,干路中的电流越大,保险丝越容易熔断。学生冋答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三、安全用电常识(3分钟)(1)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事故。家庭电路触电事故的常见情况是:跟地不绝缘的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2)安全用电原则: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照明电路电压)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③不弄湿用电器和线路设备.④不损伤绝缘体保护层学生观看安全用电影片总结安全用电常识简单了解安全电常识四、检测评估(25分钟)1、在电路中由于短路等原因引起电流过大吋,空气开关能自动电路,俗称“跳闸”。2、某同学家的保险丝突然熔断,换上新的同规格保险丝后又立即熔断,这种现象说明电路中存在故障或用电器的。3、三孔插座的一个孔接火线,一个孔接零线,还有一个孔接,与这个孔相应的插脚与用电器的相连。4、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笔尖接触电线(或与导线相连的导体),氛管发光表明接触的是线。5、如图为家庭电路中常用的三孔插座,其屮孔1接,孔2接,孔3接。\n6、家庭电路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火线与零线短路B、用电器与电路接线不良C、接入了大功率的用电器D、电路中总电阻过小7.安装家庭电路时,下列儿种做法屮,正确的是A.将各盏电灯串联B.将插座和电灯串联C.将保险丝装在总开关的前面D.零线直接进灯座,火线经过开关再进灯座8.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接通后,电灯不发光,若用测电笔在A、B、C、D各点测试,发现在A、B、C三点氛泡都发光,在D点泡不发光,可以判断线路的故障()A.在AB段断路B.在BC段断路C.在BC段断路D.在CD段断路D/BSA9.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烧断了,其原因可能是A、开关里的两个线头相碰了B、灯座里的两个线头相碰了C、室内所有灯都开了D、进户线的绝缘皮破了,两条导线相碰10.请将螺丝口电灯,开关,保险丝,插座(進备接大功率用电器)和三孔插座,正确地接入家庭电路。一零111.某用户的电能表为“220V20A”。该户电路中有40WH光灯40盏,60W电灯20盏。问:(1)如果晚上灯都亮时,能否再接入一只2千瓦的电炉?(2)若该电路上电流实际为18安,还能接入一只多大功率的用电器?12.市场上,一位顾客和一位卖微波炉的售货员11!现了不同的意见,售货员说,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品花不了多少电费;顾客说,微波炉很费电,他家的微波炉一开就烧保险丝。他们二人说的情况是否真有矛盾,请你用科学术语表达他们的意思。中考复习课电磁转换(一)[教学设计]本节复习课内容主要包括永磁体磁场,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等,在学生课前自己根据知识梳理复习过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提升。在课堂复习中,利用实物和实验的演示直观地唤起学生的记忆,通过精选的例题让学生在讨论和练习屮对知识的认识和应用更加深刻,并使学生在由浅入深的练习中逐步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n[教学目标]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确立永磁体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两个框架。2.对磁体的特点更深层次的学会应用。3.通过讨论对磁感线描述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有更准确的认识。4.正确运用安培定则。[教具、学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指南针、电铃、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外形相同的钢棒、铁丁、小磁针、导线、电池盒与电池[教学重点、难点]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2.研究磁场的方法,对于磁感线的认识3.奥斯特实验的意义4.利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外部磁场方向与电流的关系[课前复习的问题]1.整理这两节的知识点2.练习画磁感线[教学过程]教学阶段和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本课(2分钟)出示指南针和电铃,提问: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南北?电铃发声时是谁把小锤吸引下来?回答:地球是个磁体,指南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小锤是电磁继电器吸引下來的。直观的教具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1.磁体(15分钟)出示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刚棒,提问: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可以用哪些方法鉴别?根据讨论出的方法归纳磁体的特点:能吸引铁、钻、鎳等物质;都有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在地磁场中,悬空的磁体总是指向南北;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的关系。演示:条形磁体的一端吸引两根铁丁,观察铁丁下端是互相排斥还是吸引?解释原因讨论后回答: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根据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的特点判断。解释磁化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冋忆基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磁场(10分钟)演示:用条形磁体的一端隔着纸吸引铁屑提问:磁体是通过什么对铁屑产生作用的?磁场看不见,它的方向可以通过什么现象体现出来?为了描述磁场,我们建立了一种假想的模型,是什么?磁感线回答:磁场;在磁场屮放入小磁针,它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多媒体演示更清楚\n可以描述磁场的哪些方面?1.已知磁极,确泄磁感线分布及方向或小磁针的N极例:如图磁场的磁感线描述错误的是()BU-82.己知磁感线方向或小磁针N极指向,确定磁体的磁极例:见中考指导117页20、21题3.正确认识磁场和磁感线例: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A.只有磁铁的周围才会有磁场B.磁感线是由铁屑组成的C・小磁针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D.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磁场方向;磁感线;磁场的分布、各点磁场的方向(磁感线上一点的切线方向)、磁极的强弱(磁感线的疏密);学生看书35页,图16-8、图16-9复习各种磁体的磁感线的画法练习例题3.电流的磁场(10分钟)rtl上一题的A选项引出通电导体也可以产生磁场1.奥斯特实验演示:小磁针平行放在导线AB的正下方,当给导线通电吋,会观察到现象,人们把这个实验称为实验,这一现象说明:若改变导线中电流的方向,会看到现象,这_现彖说明o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安培定则例:如下图所示,在一根光滑的玻璃管上串联着两个螺线管,当开关闭合时,这两个螺线管将()亠久亠bzlVAAAl==r\TO一11-s~A.互相吸引B.互相排斥C.静止不动D.无法判断例:如下图所示,通电螺线管上方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已知,试据此标出螺线管N、S极和电源正负极。提问:与永磁体相比,电磁铁有哪些优点呢?冋答:小磁针发生偏转;奥斯特;电流可以产生磁场;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改变;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根据安培定则判定,并详细解释思路:先标出线圈屮电流的方向,再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磁极。根据小磁针指向确定磁极,再利用安培定则确定线圈中电流的方向。通过题目的训练复习该部分的知识点,由学生解释,学生评价电磁铁的优点:(1)通、断电可以控制磁性有无;(2)增大电流,增大螺线\n3.电磁继电器例:如下图所示,是一个自动控制电路,当开关断开时,电路的情况是()A.灯亮,电动机转动起來,电铃响B.灯亮,电动机转起来,电铃不响C.灯不亮,电动机不转,电铃响D.灯亮,电动机不转,电铃响4.综例1.如左下图所示,A、B均为外形相同可能有磁性合训的钢棒,现将A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B的上方从左练(8端向右端缓慢或慢慢地移动,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始分钟)终不变,则棒肯定无磁性;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先由大变小,然后是由小变大,则棒肯定有磁性.例2.如右上图所示,在电磁铁的正上方挂着一条形磁铁,开关闭合后,当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会11!现的现象是()管的匝数可以增强电磁铁的磁性;(3)改变电流方向可以对调电磁铁的磁极。从图分析可以看出,灯和电动机并联,电铃也与之并联。开关没有闭合时,衔铁上翘,动触点与灯和电动机接通工作电路,则灯和电动机转动,当开关闭合时,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衔铁,,动触点与电铃所在支路接通,则电铃响,而此时灯与电动机所在电路开路,不能正常工作。条形磁铁磁场分布特点是,两端磁性强而屮I'可磁性弱•若B钢棒有磁性,则无论A钢棒有无磁性,当A棒从B棒上方由左向右匀速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会有变化.由此可知,当A棒在B棒上方从左向右匀速移动过程中,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则说明B棒无磁性;若弹簧测力计示数有变化,则说明B棒有磁性。先根据电路屮电流方向,应用安培定则判断出电磁铁的题目涉及到磁体的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安培定则、欧姆定律、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变阻器对电流的改变等知识,具有综合性,可提高\nA.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长B.电流表示数变大,弹赞氏度变短C.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长D.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短两端磁极的极性;学生的则再根据磁极间的综合运相互作用规律,推用能断出电磁铁上方悬力。挂的条形磁体的下端极性与电磁铁上方的磁极极性相反,即两者直接相互吸引;滑片P滑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导致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使条形磁体与电磁铁上端的吸引力增大,导致弹簧长度增长。[保留板书]一.永磁体的磁场:磁体磁感线二.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安培定则[教学评价]因为课前学生进行了基本知识点的复习以及画磁感线的练习,所以为课堂复习做好了铺垫,才能在课堂练习出现时,迅速反应,积极讨论。实验的再次演示不仅调节课堂节奏,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评价、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中考复习课——电磁转换(二)教学设计初三电学部分的最后一章“电磁转换”,揭示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其中介绍的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比较相象,它们各自的物理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和电磁感应,学生很容易混淆,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搞清“两机”及其原理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彼此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知道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n2、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教具、学具、实验器材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直流电动机模型、手摇发电机模型、电流表、蹄形磁铁、电池盒(附电池)、开关、金属导体、导线、铁架台教学重点、难点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与电磁感应的区别;2、判断导体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学复习的问题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3、“两机”的能量转化。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引入1分钟磁场对电流的作用6分钟教师引导教师:前面一节课我们复习了磁体、磁场和电流的磁场的知识,今天我们來讨论电和磁更深层次的相互关系以及该关系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教师:有些同学对物理实验非常感兴趣,并且在课前做了一些准备,他们很积极的要求给大家做演示实验,现在就有请学生甲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请其他同学对他的实验操作提11!宝贵意见。学生活动学生甲上讲台做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电路连接如图所示:说明学生甲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右偏,导体ab向右弹出\n教师:看这个现象,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教师:看这两个现彖,你又得到什么结论?学生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学生甲只改变电池正负极,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导体ab向左弹;只改变蹄形磁铁磁极方向,也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右偏,导体ab向左弹。学生2:通电导体在磁场屮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学生冋答问题的同时教师板书教师:谢谢学生甲的演示,下面我们来看一条例题:课堂巩固3分钟例1:在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什么有关系”时一位同学做了如图(a)(b)(c)的三个实验图中AB表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导线上的箭头表示电流的方向,F表示导线受力的方向,S、N表示蹄形磁铁的南北极。⑴通过实验3)和(b)说明:;⑵通过实验3)和©说明:oaSA“教师提示:观察实验图,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观察时应该比较两次实验条件的变化及相关实验结果的变化。学生3:比较图(。)和(3可以发现磁体的磁极位置没有变化,而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导线的受力方向也发生了变化;比较图3)和©可以发现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没有变化,而磁体的磁极位置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导线的受力方向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正确答案是:(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冇关o学生4:电动机就是该原理制成的,如:电风扇、电吹风、\n电动机4分钟教师:该物理原理己经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你们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吗?教师:那么我们就一起來看看电动机模型,请学生乙介绍电动机模型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教师:大家认真听了学生乙的介绍,能否总结一下直流电动机的知识点呢?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都用到了。学生乙指着电动机模型与学生甲的实验联系起來介绍各部件名称和作用。学生讨论并总结:(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电动机的构造;(3)电动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练习1:直流电动机工作时,换向器的作用是()A.能够自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学生回答问题吋,教师板书课堂巩固4分钟B.能够口动改变线圈的转动方向C.能够自动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D.能够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练习2:电动机可以带动水泵抽水如图所示的4幅图中,能反映出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学生思考后回答:选D学生讨论学生5:选C。因为C图有电源,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跟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学生丙上讲台做电磁感应的实验,电路连接如图所示:电磁感应8分钟学生丙让悬挂的导体左右晃动起来,电流表指针却不动。教师:为什么此时没能产生感应电流?学生6:要闭合开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运动才能产生感应电流。教师:既然通电的导体在磁场屮能受力运动,那么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能否产生电呢?请学生丙给大家演示。\n教师:现在没有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教师: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丙闭合开关后让悬挂的导体上下运动,电流表指针仍不动。学生7: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没有产生感应电流。学生丙再次实验,导体向右和向左时看到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学生8: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Jj向有关。学生丙将蹄形磁铁的两极对调后做实验,电流表指针偏转与前面相反。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板书学生9: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感线方向有关。\n教师:根据这一现彖,你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练习3:图中的“0”表示闭合电路屮垂直于纸面的一段导体的横截面,箭头表示导体的运动方向,下列各图屮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L|JmB学生思考并回答:选C。课堂巩固4分钟学生思考并回答:磁生电,电磁感应。学生10: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发电机,我们才拥有了璀璨的夜晚和方便的电器化生活。练习4: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启示下,利用逆向思维提出了假设:,并经过十年的探索终于发现了现象。教师:刚才大家总结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原理在生活中有何应用?。\n学生丁演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如图所示:发电机4分钟学生讨论并总结(4)发电机的工作原理;(5)发电机的构造;(6)发电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教师:下面就请大家一起看看发电机模型,请学生丁演示手摇发电机模型,介绍构造和原理。大家注意观察并总结。例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金属棒PQ用两根细软导线连接后悬挂在蹄形磁铁之间,把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1”时,是演示的现象;开关S掷向“2”时,是演示的现象。课堂巩固5分钟教师提示: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前而两实验。学生11:(答案可能错误)学生讨论学生12:把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1”时,有电流通过导体PQ,是演示磁场对电流作用的现象;开关S掷向“2”时,电路屮没有电源,导体PQ屮一开始没冇电流,是演示电磁感应的现象。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板书教师提示两现练习5:下列关于发电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发电机能够维持电路两端的电压C.发电机在工作时能够产牛出大量的\n小结1分钟能量D.发电机可以维持闭合电路川的电流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讨论,用探究性学习,边讲边练的方法复习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以及它们的应用:电动机和发电机。请大家参照例题,将实验原理和能量转化搞清楚,掌握他们的区别与联系。学生思考后回答:选C。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两现象能量转化正好相反。保留板书r\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IJ能量转化:电能一机械能.「原理:电磁感应发电机SI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教学评价通过対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很容易混淆。通过这节探究式、自主性、合作性的复习课,用实验再现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对比分析与总结,克服思维障碍,找到区别这两个物理原理的关键是能暈转化不一样,掌握实验原理及能量转化关系,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这节复习课打破传统的复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信心,述采用了边教边练的复习方式,便于巩固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中考复习课一一电磁波与现代通讯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电磁波与现代通讯》、《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两章是新纳入苏科版物理教材的内容,介绍了一些前沿科学在生活屮的运用。本节课依照知识框架图,通过学生回忆知识点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两章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梳理,达到复习提高的效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n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屮的作用;知道光是电磁波,直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不同形式;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视觉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具、学具、实验器材九下教参配套光盘、白制课件教学重点难点1、波是传播能量的重要途径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耍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传播出去。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但波形变化快慢是由波源振动频率决定的,因此根据v=x/,可知道,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是不相同的。从无线电波到宇宙中Y射线都是电磁波,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传播的特点或特性不同,因此用途也不同。2.能量守恒与能量转化是辩证统一的能量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能量转化中必然有损失或不可回收的能量,这就是能量转化过程中具有效率的原因.我们己知的机械效率、火炉效率、热机效率等就是能量转化效率的体现。课前复习的问题1、波的种类,传播及应用2、能源的分类和运用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信息与信息传播5分钟一、电磁波与现代通讯1、信息与信息传播提问:什么是信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是什么?例题分析例1、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下述关于信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信息都是有实际意义的B.电报、电话、电视都是传播信息的工具C.历史上信息传播方式的每一次变革都使信息传播量变大,传播速度变快学生回答:各种事物发岀的有意义的消息称为信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语言、符号和图像。学生分析:由古代的烽火台到现在的互联网络,每一次变革都使传播的信息量增大而速度加快.我们日常生活屮的语言、文字、符号、图像、手势、表情、颜色、旗对基本的知识概念进行归纳根据例题,学生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理解信\n电磁波及其传播15分钟D.语言、文字、表情都属于信息信息本身的意义和信息能起的实际作用(即实际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要注意区分不能混淆。语等都是属于信息。信息尽管是含有意义的消息,但信息必须通过传播才有实际意义,信息不流通就没有实际的价值了。答案:应选A2、电磁波及其传播提问:波的种类有哪些?(课件演示)周期性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在空屮传播被称为电磁波。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波的例子吗?提问:电磁波的振幅、周期、频率、波长是什么?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根据速度的概念,波的传播速度u(简称波速,反映波传播的快慢)为:v=4T由频率与周期的关系/=_L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提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屮的实质是什么?例2、波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下述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波源发出的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学生回答:凹凸相间的波为横波;疏密相间的波为纵波。学生举例: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相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学生冋答:振幅是指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字母/表示,单位是米(m),它反映了波源振动的强弱。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吋间叫做周期,用字母卩表示,单位是秒(s)o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字母/表示,单位是赫兹(Hz)。频率与周期反映了振动的快慢。它们f=l-的关系T是:波在一个周期T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2),单位是米(m)o学生冋答:v=3.0X108m/s学生回答:传播能量。学生分析:机械波传播必须息。信息本身的意义和信息能起的实际作用(即实际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要注意区分不能混淆。\n波的应用5分钟B、波源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是反映波源振动次数的多少C、波传递过程中只传递了振动的形式D、波源振动的强弱叫振幅,振幅反映了波源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电磁波的特性课件演示:“真空玻璃罩中的手机”课件演示:“电磁波的屏蔽”a.先将手机放在塑料盒屮,打电话呼叫盒中的手机。b.再将手机放在金属容器中,打电话呼叫金属容器中的手机例3、电磁波是现代通信的重要工具,下述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电磁波就是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传播而形成的B.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约儿百纳米C.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因而电磁波可通过任何物质传播D.真空或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不论波长大小,传播速度都约等于3X108m/s3、波的应用可以分为无线电通讯、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四大类。他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呢?慢与振动次数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如物体运动速度大,不等于路程长,功率大的机器不等于做功多。尽管电磁场本身就具有物质性,传播不需介质,但不等于可通过任何物质传播。要有介质,电磁波靠自身交变电磁场可在真空中传播,但在不同的介质屮,波传播速度要发生变化,即各种波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而与波源无关。频率和周期都反映波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是指Is内波源振动的次数,在比较两个波源振动次数时必须控制“时间”量相等。波在传播振动形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振动能量(电磁波为电磁场振荡能量)传播出去。振幅是反映波源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是波源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答案:应选D学生分析现象:听不到手机铃声响,能看到真空玻璃罩中手机接收到信号后的灯光显75,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电磁波能在真空屮传播。学生分析现象:能听到塑料盒川手机发出的呼叫信号,不能听到金属容器屮手机发出的呼叫信号。说明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学生分析:依据麦克斯韦理论,可以知道周期变化的电磁场在空中传播形成电磁波,光是电磁波人家庭的一员,在同一环境中各种波长的电磁波速度相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基本相等,可以认为是相同.电磁波传播尽管不需要介质,但铁质物体会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因此不能说电磁波iJ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光是电磁波屮的一员。答案:应选C\n学生回答:无线电通讯分为长、中、短波通讯。卫星通讯由空间部分(通信卫星)和地面部分(通信地而站)两大部分组成,具有覆盖血大,通信距离长,不受环境限制等优点。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屮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互联网即因特网(Internet),是全世界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常规能源3分钟新能源8分钟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常规能源提问:按利用状况分类能源可以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常规能源有哪些?他们的能量是如何获得的?2、新能源提问:新能源有哪些?(1)核能学生回答: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常规能源,他们都是燃烧获得内能的。学生回答:核能、地热能、太阳能等\n怎样才能获得核能呢?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我们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裂变。两个较轻的原子核比如氢核、氨核等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我们如何是利用核能的呢?现彖叫做聚变。学生在核能是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吗?建造核电站。新课的“正方”观点:核能是安全、学习中清洁、廉价的能源。已经讨“反方”观点:核能并非是论过两(2)太阳能安全、清洁、廉价的能源。种观点,大阳能除可直接利用它的光和热外,它还现在加是地球上多种能源的主要源泉。地球上除以归纳,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能几乎不再讨都来源于太阳。太阳能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呢?学生回答: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如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内能;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电能;光化学电池将太阳能先转变为化学能,再转变为电能或其它形式能。论。例4、太阳是人类“能源之母”,下述关于太阳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学生分析:常规能源是指煤、A.三大常规能源都是太阳能的产物石油及天然气,在其地质形水能是B.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成过程中累积了太阳能,因指水在C.光驱动机械手表是太阳能先转换为电此其能量来自于太阳;光合三态变能,再转换为机械能作用使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化过程D.自然界的风能、水能、潮汐能也都来自储存在植物Z屮;光驱动手中的能于A阳能表内装有太阳能电池,先将量转移,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再转换为与太阳指针转动的机械能;自然界有关;潮的风能、水能与太阳能有关,汐能与而潮汐能是由引力作用产生水能是的.不同的答案:应选D概念,尽管都是水,但涨能量转潮、退潮化守恒3、能量转化守恒定律时反映定律2什么是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出来的分钟水流能\n做功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学生回答;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不是三态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可持续式。热传递使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而是由发展5个物体。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于引力分钟4、可持续发展持不变。(主要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月球引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的发展”。力)使水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呢?学生回答:位变化具有能的过程,是引力(1)依靠科技进步,改变能势能的源结构;一种形(2)开发和推广清洁的可再式,不是例5、我们提倡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你生能源;太阳能认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一般居民还缺乏(3)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内蕴。这种意识?(4)减少环境污染。学生分析讨论:灯是用于照明的,使用时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中,输出的有用能量(光能)和输入的能量(电能)之比,显然冷光源要高得多,热光源有大量能量转化为内能耗散了。由于节能灯制造成本高,导致价格高于这类简白炽灯,同时对节能意识认答题主识不足导致节能灯还不能全要从节面推广使用。能和价答案:就能暈转换效率而言,格的角节能灯电能转化光能达40%度去分一60%,而白炽灯转化效率一般不超过15%,即使用相同电功率的灯泡,节能灯亮度大约是白炽灯的四倍,反之照明程度相同时,节能灯消耗电功率仅为白炽灯的四分之一,因此从节约能源上而言应大力提倡节能灯,同时也会减少居民的电费支出。一般居民对节电意识的淡薄及节能灯价格高于白炽灯的4〜6倍是推广节能灯的析说明\n主要障碍小结2分钟学生自行小结作业中考指导书相关内容保留板书{凹凸相间横波]疏密相向一一纵波T机械波一周期性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r®T常规能源——燃焼获得内硯一一石油1L夭然气一电磁波-一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在空中的传播一传播过讯彳波速v=A/|彳实质——传递能就一无线电通信(长.中、短波〉能源HUr-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微波MT丽通信(光波'Ir^KgbT转化和利用途径.其他新能源iT能量守恒定律卜【鲁黑\n-色网(网络〉开发新能源丽能源教学评价这堂复习课注重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一堂课以学生回答,学生思考为主,老师从旁给予总结归纳,并利用习题边讲边练,强化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収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