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2-08-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案精选:初中化学《离子》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化学《离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n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资源分析】 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在本单元中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使学生所学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整化。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它的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展开讨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准备】 1.自制的\n有关投影片、离子形成的动画片、复印的课文插图; 2.网上下载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小论文的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内容见 “资料链接”。) 评价学生所画内容。 欣赏作品; 发挥想象力、画图。 (两个同学在黑板上 画。) 创设问题情境,从巩固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 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来源:Zxxk.Com] 导 入 新 课(提问式讲解\n) 同学们,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 (可提示学生参考教材P68 表4—2。) 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是否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有没有 规律可寻呢? (板书)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猜测; 查阅资料; 回答。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n的好奇心。 导入课题。 阅 读 小 结 创 意 绘[来源:Zxxk.Com] 画 引 出 问 题[来源:学#科#网] 学 得 新[来源:学&科&网] 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6有关内容后提问: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用两个字概括。阅读课本; 讨论、交流;[来源:Zxxk.Com] 寻找最佳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概括能力。 (过渡)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 分层排布的呢?思考、猜想;查书。自然过渡;层层深入。 请同学们利用教材P68表4—2的数据,进行创意绘画:(1)氢原子结构图。(2)氧原子结构 图。自由创意画图:各种氢原子结构创意图很快画好;画氧原子结构创意图时遇到问题:含有8个电子的氧\n原子中,这8个电子究竟怎样绕核外高速运动呢?画画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再加上又是抽象画, 学生非常兴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教材P76图4—9,介绍电子层概念。 (投影) 氢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 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知道电子是分层运动 的。 回忆原子结构,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从问题着手,引出新知。 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 议 论 交 流 (投影) 核电荷数从1—18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仔细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分组讨论后交流。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n设计意图 归纳小结形成结论1.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2.原子核外第二层最\n多有几个电子? 3.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4.元素的种类取决于________。 5.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列表比较。) 介绍:相对稳定结构的概念。 答:2个。 答:8个。 答:8个 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_________。 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再次体会化学学习的特 点,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初步积累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应用 拓展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O与S、F与Cl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思考并回答:化学性质相似。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 动 画 演 示(过渡) 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 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思考。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 (动画片演示) 离子的形成。 介绍:\n阴离子、阳离子的概念。 (看教材插图:P77图4—10“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观看动画片,体会离子的形成过程。看插图,体会化合物的 形成过程。在有趣、轻松、又十分形象的氛围中接受抽象、难 懂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 的效果。 抽象思维(板书)二、离子的形成记录。 请同学们通过观看动画片及看教材P77插图,说说书写离子符号 应注意的事项。自己归纳离子符号的 书写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的能力。 强调离子的表示方法。 练习书写一些离子的 符号。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比正确率、比速度,提高学生 的参与意识,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对 比 分 析 理 解 概 念(投影) 原子、离子的比较。 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分析、归纳、 表达的能力。 学练 以习 致巩 用\n固 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填表: 氧气由_____构成;水由_____构成;二氧化 碳由______构成;铁由______构成;硅由____构成;氢气由____构成;氯化钠由 __________构成。 进一步确立物质的微观概念。 小完 结善 归提 纳\n高请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投影)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尝试用图表表示。 学习用图表、化学用语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资料】 漫游原子世界 我是一个小、小、小电子,在原子内部很大的空间中围绕着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我们在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因为这老头长得很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盘,却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因此,这小老头也带正电,很有能耐,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抱。 【板书设计】 课题3离\n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排布规律:分层。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二、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 2.形成过程: 三、小结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氦为2),不易得到也不易失去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为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如稀有气体。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