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 MB
- 2022-08-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第三册复习LXC12801-12-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n学习目标:欣赏诗歌的不同特点的风格,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了解新诗历史,分析意象和象征。学习思路: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美,领悟主旨和意味。\n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复习目录第一单元------现、当代、外国诗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第三单元------唐宋诗词第四单元------现、当代散文第五单元------现、当代散文第六单元------文言散文\n第一单元------现、当代、外国诗歌沁园春长沙中国现代诗四首中国当代诗四首外国诗四首\n沁园春·长沙毛泽东\n意境描述审美创新描述思路:1、什么时间?2、什么地点?3、主人公看到了什么?4、主人公联想到了什么?5、回答了什么问题?从时代背景出发,充分联想和想象,以叙述、描写为主,用300字左右,写出意境。\n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n沁园春•长沙体裁及背景介绍章法结构分析内容理解艺术特点意境描述审美创新巩固练习\n体裁及背景:“沁园春”,词牌名;“长沙”,词的题目。\n章法结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阕起句:铺叙:小结:\n内容理解:起句:“看”(写景)山上鱼(俯)天空江中树(远)船(近)鹰(仰)水底“问”:谁主沉浮(述怀)铺叙:小结:换头:铺叙:结句:“携游”所历写文章论国事蔑权贵击中流“忆”(言事)“记”:浪遏飞舟(抒情)“独立”所见\n政治与艺术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象征)星火燎源的革命火炬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象征)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象征)争取自由的革命理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象征)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统一(情)交融艺术特点\n\n\n巩固练习4、写出这首词的韵脚:提示:这首词的韵脚依次为:头、流、由、浮、游、稠、遒、候、舟(注意:这个词牌首句不押韵,故“秋”属“添叶”)。\n巩固练习一、回答问题1、词中“看”“忆”两字都有领起作用,它们分别领起那些句子?提示:2、请找出词中的对偶句。3、“万类霜天竟自由”一句对词的结构和表意起到什么作用?\n4、诗词讲究炼字,在这首词的上阕中,这样锤炼的十分精彩的字词有那些?5、诗人在词中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有没有回答?\n再别康桥CDCD欣赏CD欣赏作者背景朗读训练诗歌赏析考点训练\n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______徐志摩\n再别康桥徐志摩\n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n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n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n《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n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n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n<<再别康桥>>的音乐美A,押韵.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n<<再别康桥>>的绘画美.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n<<再别康桥>>的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n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n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n死水闻一多\n闻一多诗人,文史学者。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n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已亥)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著名诗人学者战士。主有诗集《红烛》、《死水》,他潜心钻研古籍,从唐诗出发,到楚辞、庄子、诗经、周易、神话,进而金石甲骨......,他在古代文化领域里尽情遨游,涉猎之广,用功之勤,考核之精,得到了郭老的高度赞扬。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15日父子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被国民党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n写作背景: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n1.本诗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请分析本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诗人选用了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来描写这沟发着恶臭的死水,将丑恶写的很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请品味本诗的语言的绘画美。讨论:\n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gang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发现\n闻 一 多 的 《 七 子 之 歌 》闻 一 多 1925年 写 的 《 七 子 之 歌 》 。 那 时 , 闻 一 多 刚 刚 27岁 , 他 把 被 帝 国 主 义 侵 占 的 香 港 、 九 龙 、 澳 门 、 台 湾 、 威 海 卫 、 广 州 湾 、 旅 顺 大 连 等 7处 国 土 比 作 离 开 母 亲 怀 抱 的 7个 儿 女 。 该 诗 发 表 于 《 现 代 评 论 》 、 《 大 江 》 和 《 清 华 周 刊 》 , 引 起 了 强 烈 反 应 !\n\n中国当代诗四首这四首当代新诗的作者,大致属于中国当代诗歌流派中两个不同的诗群:朦胧诗群和新生代诗群。舒婷和梁晓斌属于朦胧诗群,韩东和海子属于新生代诗群。朦胧诗群崛起于70年代后期,他们强调诗人主观的感觉世界,采用虚的写法,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艺术表现上具有意象化、象征化的特征。\n朦胧诗派的代表有:顾城、舒婷、北岛。顾城:1956年出生与北京,“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成为了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远和近你一会看云一会看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n北岛:生于北京,80年代末移居国外。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的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生活网\n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学习目标:1、通过意象分析,把握诗歌中心意旨。2、通过吟诵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n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初中毕业后,也就是在1969年插队农村,在这一时期她尝试创作,1979年才公开发表诗作《致像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它和前一首诗歌都是舒婷的代表作,也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收在舒婷的诗集《双桅船》中。但据说《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是早在1976年4月24日,也就是在“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是一首深情的政治抒情诗。\n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回溯祖国数百年贫困落后人民的痛苦和希望处于历史转折期的祖国形象诗人由迷惘、沉思到献身祖国的沸腾我与祖国血肉相连、唇齿相依\n路遇舒婷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的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迭也许一切都不曾发生不过是旧路引起我的错觉即使一切都已发生过我也习惯了不再流泪\n中国当代诗歌四首新生代诗歌群崛起于80年代中期,他们的诗歌大都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他们试图重建一种诗歌精神,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其重要特征。学习目标:1、分析意象,鉴赏这两首新生代诗歌。2、体悟诗人对社会、历史、人生多方面的思考。\n山民韩东《山民》发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当时思想保守是改革开放的最大障碍。虽然有的人已经萌动了开放的意识,但大部分的人由于传统思想束缚,所以只停留了“想”上,缺乏强有力的行动。诗歌高度浓缩、纯净,诗人没有用直抒胸臆的语言,而是用一种纯客观的叙述性口语,让题材本身说话。因此诵读时要注意从平淡的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深意。\n欣赏要点1、深刻的哲理山民:象征闭塞、保守、愚昧,平静的叙述隐藏强烈的批判激情。2、反讽和渲染的作用有意用单调的句式,渲染沉闷的文化环境,加强沉重和冷峻气氛。\n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1979年考入北大法律系,1983年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于1989年3月卒于河北山海关。海子是一位生活在孤独、封闭环境下的诗人,他在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农村,是在封闭的环境下长大。大学毕业后又蛰居在北京昌平县,也是在封闭的环境下生活。但他很想走出封闭,走向广阔的大地,走向海边。海子其实又对海是陌生的,因为从他的出生、成长、读书到工作的环境都是远离大海的,但海对他有着太多的诱惑,所以他的许多诗都写到了大海。\n海在海子的心目中是幸福的象征,是最能给他慰藉的,所以他最终把自己留在了离海不远的地方,真正成了海的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去世前的两个月,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诗人拟想中的尘世的幸福生活。\n内容大意:第一节:诗人勾勒出尘世生活。二三节;表现诗人博大的爱心。清新温暖的感觉,海子真诚地祈愿,每个陌生人,都在尘世中获得幸福,展现诗人的真诚良知。\n我爱这土地艾青\n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n讨论: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提示:写实和象征一组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着什么?提示:土地象征繁衍生长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充满生机的解放区。2.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为什么鸟儿用的是“嘶哑的喉咙”来歌唱?提示:表达对祖国的挚爱;衬托出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心。\n赞美穆旦\n穆旦,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 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 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大学南迁长沙,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 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现代主义英诗、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 1942年从军,参加入缅抗日,历经艰险。 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 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 1949年8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n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1979年平反。 主要著作有: 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n写作背景:1942年5月作者毅然加入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抗战以来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的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n外国诗四首1、致大海2、孤独的收割人3、篱笆那边4、我愿意是急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