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49 KB
  • 2022-08-05 发布

高中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总结(2014届以后适用)-高中课件精选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区豪一、秦始皇仁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丽(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3)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统一过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意义:结束分裂,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②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焚书坑儒,统一思想。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鱼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②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3、|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③严刑酷法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4、|怎样评价秦始药功:秦始皇统一全国,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这是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过: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广建宫殿陵墓,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①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重农抑商\n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①建立了专制主义制度,压制思想。焚书坑儒,摧残文化。②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①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②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③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④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⑤是否釆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⑥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政治上:创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设交通网道。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分析其中时代趋势与个人作用的辩证关系。统一的原因见前面。⑴统一的史实包括: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郡西南夷。⑵时代的发展趋势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作用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英雄人物顺应历史的趋势就会推动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造就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秦始皇的措施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①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②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③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④是否釆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⑤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⑥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上:他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随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3〉用人策略上:他任用贤良,虚怀纳谏。(2)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法为末的原则。(3)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4)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羁糜府州进行管辖;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n地区的发展;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1)外交:釆取开放的政策,设立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有何历史作用?总评: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太宗的治国之道为后代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1.功绩: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确立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大唐盛世(“开元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基础。在民族关系方面,他采取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盛局面。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2.局限性: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唐太宗的贤明、克己和审慎也难以贯彻始终。在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中渐趋奢靡。三、康熙皇帝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形势?他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面临的形势:(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2)沙俄势力正在东来。(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4)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G三藩)(5)满汉矛盾尚未平复。贡献:(1)巩固统一国家的活动:A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B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C三征噹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D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E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2)维护国家主权的活动: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2、如何评价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功绩:①管理边疆:平定噹尔丹叛乱、册封五世班禅、平息“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②抗击沙俄③发展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④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⑤重视文教,进用文士★消极:①兴文字狱;②实行闭关政策总之,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所创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n对比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皇帝,列出各自具个性化的地方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皇帝制度,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措施巩固了统一,也采取了焚书坑儒等专制措施镇压不同意见。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者。唐太宗政治上广揽人才,虚怀讷谏,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賦,民族关系上采取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设置机构管理东突厥部落,对外关系上采取兼收并蓄政策。他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明智君主。康熙帝对内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疇尔丹叛乱,对外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是封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一.孔子1、孔子的生花-(1)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2)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3)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3、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A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B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C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n地位和影啊:A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3)“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C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其历史祠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2、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独尊”。3、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5、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6、袁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二、亚里士多德仁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厂①哲学:A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B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②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③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④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⑤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n①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2、评价亚里士多德: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③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局限:①基本哲学观是徘徊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有人曾将柏拉图与孔子作比较,根据你现有的知识,能否对二者进行比较?相同点: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②个人活动:从政;游历;从教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④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⑤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同点:⑴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⑵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3、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1)哲学思想:柏拉图: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亚里士多德: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2)政治主张:柏拉图: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国,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4.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不同: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专题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英国革命与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1、苏格兰人民起义(1638)——导火线\n2、新议会召开揭开序幕(1640年〉——开始3、内战(1642——1648)——发展:4、处死查理一世(1649年1月)与成立共和国——高潮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660——1688)——曲折6、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7、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英国革命与克伦威尔一、背景仁时代背景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政治: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要求政治权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革命的领导阶级⑴新兴的资产阶级产生:城市中的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⑵新贵族形成:农村中经营资本主义农牧场的贵族也兼营工商业,形成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与清教徒运动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个人因素①出身于清教徒新贵族家庭②革命前在议会中的活动1599年4月25日,奥利弗•克伦威尔出生在英格兰亨廷顿郡一个严格的清教徒新贵族家中,整个家庭环境完全是清教徒式的,它在克伦威尔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他以后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7岁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他喜爱几何、算术、修辞、逻辑等学科,尤其喜欢历史。1619年,克伦威尔进入伦敦法学院继续求学。二、主要活动1、领导资产阶级革命①1640年新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和初期发展:1215年《大宪章》: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王国“大会议”——限制王权13C,“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国王非经议会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议会制度雏形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1640年-1688年,新兴资产阶级进入下院,议会成为与封建王朝斗争的工具②1642T648年内战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城升起国王的军旗,宣布讨伐议会。从此内战爆发。查理一世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议会也通过建立议会军的决议,于是,克伦威尔他前往英格兰东部,招募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即后来的“铁骑军”。1644.7马斯顿荒原之战1645.6纳西比战役1646.6,第一次内战结束1648.9第二次内战结束内战爆发内战初期形势内战初期,议会军接连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掌握议会大权的长老派动摇和妥协,他们总念念不忘自己是国王的臣属,从而在军事上表现为动摇、软弱的失败主义,期望通过谈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克伦威尔治军之道\n克伦威尔的骑兵军来源:信奉清教的自耕农益处:战斗力强,有纪律,勇敢治军之道:①坚持根据勇敢和忠诚选拔军官②严肃军纪,约法三章2、巩固革命成果对内:①继续打击保王党势力②镇压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平等派和掘地派对外:远征爱尔兰、苏格兰1〉原因:①革命期间,爱尔兰宣布独立,且反对革命②革命后,苏格兰拥戴查理二世,发动反对共和国的暴乱2〉进程:1649—1652,征服爱尔兰1650—1654,征服苏格兰(邓巴尔战役——克伦威尔军事生涯的最高峰)3)影响:①维护革命成果,扩大资产阶级利益;②加剧民族矛盾颁布《航海条例》争夺海上霸权时间:1651年结果: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荷兰拒绝接受,英荷战争爆发担任护国公原因:①军事胜利,军官大商人拥戴他建立独裁集权②议会力量薄弱,不足击退封建反扑,需要强权③个人政治欲望作用:巩固革命成果,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评价: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但并非资产阶级统治常态,具有过渡性、临时性内外政策影响:1、对内镇压巩固了革命成果,缓和了国内矛盾;2、远征胜利助长了克伦威尔独裁的野心,为英国建立军事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3、英荷战争的胜利,为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赢得了广阔的外贸和航海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③1649年处死国王和共和国建立1649年1月30日,克伦威尔签署死刑令处死查理一世1649年5月,英吉利共和国的成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掌握了国家政权。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仁“君权神授”被否定2、封建王权的统治结束3、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英国建立二、华盛顿\n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一、美国独立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政府对北美的殖民政策加重对北美人民的剥削,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美利坚民族的形成;③启蒙思想的传入①直接原因(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一一矛盾激化②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以武装反抗英国的最后手段的决议。2.胜利意义①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独立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②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③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④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3.胜利原因①美国人民为正义的事业而战,人民全力以赴;②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战争提供了获胜的物质基础;③国际援助:取得了法、荷等国际上的军事援助、道义支持;④华盛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4.建国初:A拒绝接受王位。B主持制宪: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C担任美国总统:措施(1)第一届任期内:政治上: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度。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外交上: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保证国家和平。(2)第二届任期内:①对外:在英法战争中“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中。②对内:推进西进运动。③引退:不当终身总统,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5.评价华盛臥"积极方面: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万出。②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三权分立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族。③它用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去代替《邦联条例》下的松散联盟,对内有利于全国市场的形成,对外则有能力保卫国家的安全。消极方面: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④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三、拿破仑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一、法国大革命过程1.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n1.过程:1789.7.14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1792.8:推翻波旁封建王朝,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92.8—1793.6(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吉伦特派(工商业资〉统治时期,处死国王建立第一共和国;1793.6—1794.7:雅各宾派(中小资)统治时期,革命高潮;1795—1799督政府(大资产阶级)统治时期,秋千政策。3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①1789—1792年:大革命爆发与君主立宪制时期②1792-1799-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③1804-181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④1815-1830-1848年:王朝复辟和七月王朝(君主立宪)时期⑤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⑦1870-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最终确立)拿破仑最后失败的原因①直接原因: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寡不敌众失败②根本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大于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主要原因: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②大陆封锁政策既打击了英国,也葬送了法国,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③两线作战,削弱了进攻的力量.④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性质①革命性:反法同盟(前期)②争霸性:英俄(后期)③侵略性:埃、西(后期)作用积极作用①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加快封建制度的解体消极作用奴役、侵略,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二、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1、1804年加冕称帝,即法兰西第一帝国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2、改造法国的政策:政治: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权利经济: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军事: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法制:发布《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自由平等原则;以法律形式确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影响: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法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身份: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1799年他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2、功:对内: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n业、颁布《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外:他对外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前期作战捍卫革命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3、过:对内:实行专制独裁,镇压人民反抗对外:后期作战主要是侵略奴役欧洲各国,争夺霸权,给欧洲人民带来灾难,体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总评: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传奇式人物和一个时代的象征。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中国民王革命的先行者丽二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投身民主革命,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斗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促成国共合作,为民主革命鞠躬尽瘁一、孙中山一生的三次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1、标志:《上李鸿章书》2、主要思想:主张改良,革新政治3、影响:遭冷遇使其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转而走向革命道路。\n2.从“改良”到“革命”①原因:①西式教育的影响;②上书的失败;③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②投身革命事业A、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一兴中会B、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式装起义C、1905年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D、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E、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F、捍卫民主共和: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二次革命袁世凯专权,护国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第一次护法运动,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第二次护法运动,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3.从“旧民主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给反帝和反军阀之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①不明确反帝T明确反帝②反满T民族平等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T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指导思想对应纲领思想内涵地位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除就虏恢复中华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的专制统治。前提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一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补充和发展新三民主义新发展①原因:捍卫民主共和屡遭失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中共的帮助②国共合作的实现:③合作基础: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新三民主义创建革命的理论:三民主义内容:民生主义①节制资本②扶助农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的精神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青科Xo②为初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青©③勇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评价: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近代中国面临民主危亡,他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做了不懈的努力。①甲午战争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到拒绝后,认识到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才是中国的自强之路。②创办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③孙中山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果实,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是都失败了。④在他寻求新的出路时,接受了苏联和中共的帮助,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维护民主共和\n1.1913二次革让位以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于是转而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提出“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力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华。宋教仁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1912年8月,他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国民党,并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此时.孙、黄的主要精力放在实业建设上,主持国民党的是宋教仁。是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至次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性的多数席位。李烈钧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到日本。他从二次革命的失败中深切感到:国民党组织严重不纯,人心涣散,已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于是,他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重组新党,拯救革命。中华革命党成立后,把武装讨袁放在首位。自1914年6月至1915年12月,在湖南、江苏、广东、江西、上海等省市先后发动大小武装起义四十多次。护国战争爆发后,在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全面展开军事讨袁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牵制了袁世凯的军事力量。1916年7月护国战争结束后,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一切党务。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15年,护国运动,袁世凯撕去“拥护”共和的伪装,公然称帝。他的这一倒行逆施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铐于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袁世凯三路攻滇失败,加上在广东、山东等地袁军亦遭到打击,外交上又连受挫折,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为彻底推翻袁的独裁统治,5月8日,已独立的滇、黔、桂、粵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洋政府的军务院,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不久,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益陷窘境,于6月6日病死。1917年,护法运动1921年,第二次护法运动一战后亚洲觉醒的主要事件中国的辛亥革命;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朝鲜的“三.一”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圣雄甘地一、甘地“非暴力思想”1、甘地“非暴力”思想内容:①消极抵抗②坚持真理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不向敌人施加暴力。2、促进甘地“非暴力”理论形成的原因:①家庭影响和性格;②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③赞同托尔斯泰的书中所提到的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运动爆发的背景: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②一战后反英情绪迅速增长;③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一一用服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④由于英国颁布“罗拉特法案”损害印度人民主权,甘地发动\n“文明不服从"运动,由于超出非暴力界限被甘地终止;①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②直接原因:阿姆利则惨案;2、甘地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结果:1922年,发生发生暴力事件后,宣布终止运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①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②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2)运动:“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3)结果:英国允许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二战期间关于战后自治的商讨概况: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3、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评价甘地:⑴总评: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⑵功绩:①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④一生以德报怨,受世人尊敬。⑶局限:①政治: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②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③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一、马克思的思想理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和费尔巴哈(2)理论成就:主编《德法年鉴》批判唯心主义、与思格斯合作撰写《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1)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成就:《资本论》:发表:1867年第一卷二、三卷由恩格斯整理传播内容: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意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上\n3、科学社会主义(1)理论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二、斗争实践1、建立政党:1846年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将“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盟”2、参加斗争:(1〉参加1848年革命(2〉创办《新莱茵报》3、领导第一国际4、支持巴黎公社革命撰写《法兰西内战》总结公社的经验教训三、评价: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伟大的一生,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一、创建布尔什维克党1、背景:1)19世纪70年代,俄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需要政党领导(阶级〉2)19世纪80年代后,俄马义传播,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f思想、组织〉3)19世纪末,列宁为建党作了大量准备工作:A、圣彼得堡马义小组一一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一一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雏形;B、流放西伯利亚,坚持研究和斗争;C、1900年,创办《火星报》——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2、建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1)内容:A、制定党纲(无产阶级专政〉B、成立布党(多数派政党)2)意义:A、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B、列宁主义诞生(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思想体系〉——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领导十月革命1>理论指导1)一战爆发,撰写文章A、背景:俄参加一战,经济恶化,矛盾激化,反战反沙皇运动不断B、内容:指出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胜等C、意义: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2)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A、背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一一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nB、内容: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C、意义: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俄国实际问题;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建设提供依据3)七月流血事件后,发表《国家与革命》一一指导武装起义2、实践指导: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f详见必修一P127〉三、巩固新生政权(详见必修二P112)1、短暂的和平建设(1917—1918)1)背景:新生政权面临首要问题一一结束战争,恢复经济2)政策:A、外交: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B、政治:1918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內建立起来,首都设在莫斯科C、经济:工作重心一由军事斗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恢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3)影响:暂时稳定发展,巩固新生政权2、三年内战时期的非常举措(1918—1920)1)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俄国地主、资本家叛乱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维护新政权,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军事方面2)政策: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收归国有;实行贸易国有化;实行实物配给制等②作用: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争取战争胜利,但损害农民利益。B、组建红军C、唤起民众劳动与爱国热情3)影响:1920年,战争取得胜利——巩固政权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详见必修二P112)1、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0》1)原因:战争结束后,列宁等领导人认为可以用来建设社会主义2)特点:行政命令建设经济3)影响:损害农民利益——导致农民极大不满违背经济规律——导致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困苦——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2、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1)原因: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寻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内容:A、粮食税代替余梁收集制;B、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取代贸易国有化;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代替企业收归国有D、按劳分配代替实物配给制等3)特点:根据国情,利用市场,发展商品经济4)影响:经济恢复,政权巩固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n3、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1)现代化:共产主义二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1920)2)民族关系:1922年,苏联成立,承认各民族自决权,还撰写文章阐述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3)政权政党:实现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以上是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与产物。(1924年,列宁病逝。〉六、评价列宁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2)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毕生努力3)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1、立志改造社会2、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君主立宪一民主共和一马克思主义3、投身中国革命A、1920年成为共产主义者B、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走上革命道路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1、1921——1927(模仿俄国道路)背景:活动:中共一大制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A、建立湖南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B、从事农民问题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D、参加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参加大革命2、1927——1931(开创革命新道路〉背景: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教训)活动:A、八七会议(内容)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B、领导秋收起义(1927)C、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形成与新道路适应的战略战术E、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著作、作用、内容〉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A、被排挤出党的领导队伍原因:“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n危害:使革命力量蒙受损失B、遵义会议:重新领导中国革命内容:意义:四、建立新中国:1、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a、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c、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d、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论e、1942年的整风运动,为革命胜利的奠定思想基础2、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主义斗争,重庆谈判,与国民党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3、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1956)1)巩固政权:继续追歼反动势力,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2)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合理条整工商业,引导人民进行工农业发展3)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A、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B、三大改造《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六、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经济:1956年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政治: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错误: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七、发动文革(1966—1976)评价毛泽东总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及新中国缔造者。1.功:毛泽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1〉、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创立了毛泽东思想,(3〉、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6〉、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局限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也犯了“左”的错误。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挫折。特别是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高峰,造成全国大动乱,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损失。3.总结: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阶段民主革命主要活动\n留学生涯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到苏联学习,27年从苏联回国。土地革命时期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左倾”打击,遭受第一次磨难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担任129师政委,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指挥部队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建国初期解放西南,参加和平解放西藏工作;探索时期中共八大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文革时期两次被打倒改革开放新时期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2、平反冤假错案3、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三、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十一届三中全会2、经济体制改革3、对外开放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92年南方谈话: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在紧要关头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方向,成为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6、一国两制背景:国际:国内:东欧巨变、苏联解体。1989年政治风波1)社会主义本质:2)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1)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2)又一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方向,3)被视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内容:①关于基本路线:不动摇;②关于改革开放:胆子大;③关于判断标准:三有利;④关于计划与市场:是手段;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⑥关于发展:硬道理评价:邓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n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