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 MB
- 2022-08-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巴金\n一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寒夜》《憩园》《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新声集》《随想录》1981年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巴金晚年创作散文集《随想录》。\n1978年年底,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感受。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这不仅是一部小说集,更是巴金老人一字一句地写的忏悔录。简介《随想录》\n小狗包弟巴金\n\n当红卫兵象流星般划过中国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的,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对几代中国人(也包括他们自己)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红卫兵”,意即毛主席的红色的卫兵。最早只是北京的一些中学生自发成立的一个群众组织,而且还是被视为非法的地下组织。但在毛泽东对其造反精神表示肯定和赞扬之后,红卫兵组织如烈火燎原一般迅速风靡全国,并几乎形成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但是,让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卷入成人的政治生活,这一超越常规的作法注定不能长久并产生巨大的副作用。\n大鸣大放大字报\n批斗会批斗会这种形式自中共成立便伴随着大小运动而产生。不过论及会次之频繁、开展之普及、手段之野蛮、斗争之残酷,则是历次运动所不能比拟的。大到成千上万的群众集会,小到车间、班组的现场会,各式各样的批斗会层出不穷;上至国家主席,小到一个平民百姓,都可以成为批斗会的对象。据知在当时部以上的领导干部中,最早在批斗会上被殴打致死的,是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而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批斗会,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n\n许多传统文化遭到破坏\n\n统计,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共有1600多万人,安置经费超过100亿元。虽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但是给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一代人被强行剥夺了对教育、就业、居住乃至幸福生活的选择权。他们的青春,就这样被荒废在“战天斗地”之中了。\n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n二、字词积累作揖编辑修葺缉查租赁凭证yījíqìjīlìnpíng舔盘子舐犊情深堕落坠下叱骂解剖包袱满目疮痍chuāngtiǎnshìduòzhuìchìpōufu\n轻松—沉重悲伤歉疚三、文章整体写作思路忏悔叙事线索(实)作者感情变化(虚)2.包弟和家人亲密相处(3-6)4.痛别包弟(9.10)3.文革来临,家人恐慌(7.8)5.至今心不得安(11-13)欢快忧虑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1){}\n★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小狗包弟与作者的故事①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一条狗的命运尚且如此,那么人呢?我们通过两条狗的命运看出文革的残暴,多少无辜的生命惨遭杀害。②前者狗对人不离不弃,可以看出狗的忠诚。而作者却为了自己及家人送走了包弟,作者通过两个故事的对比,谴责自己的懦弱。③如果没有文革这场浩劫,这种忏悔就不可能存在,作者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的暴露了“文革”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四文本探究⑴揭露文革的罪恶\n⑵勇于剖析自己的精神①作品中所描述的本不是什么大事,在那个动乱年代,人得生活都所寄无望,那里还有心思顾一条狗?在那时人得生命尚不值一钱,为了生存抛弃一条小狗有算什么!但作者并未因此而解脱自己。※②我们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n1966年赴京参加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斗争会。在武汉受到毛泽东接见。8月,被北京来的红卫兵抄家,萧珊被打伤。1967年,上海文化系统举行全市批斗巴金电视大会。被遣送到松江参加劳动。1968—1971年,继续遭受迫害,被遣送辰山、奉贤“五七”干校等地。1972年,萧珊病逝,被准许留在上海。1973—1976年,在上海从事翻译工作。※\n⑶对人性的呼唤与渴望的确,倘若没有专政队的诸种暴行,狗的主人绝不会“残酷”的将爱犬送走,假如人间充满人性,怎么会随心所欲的践踏无辜的生命!因而,这种自责自省,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也就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赞美。\n揭露文革的罪恶勇于剖析自我的精神对人性的呼唤与渴望忏悔\n五、本文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1)语言质朴读《小狗包弟》如同倾听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讲述一个极其平常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修饰语,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如(a)句,语句结构简单,全无修饰。再如(b)句,在简朴的言语中,道出了作者的真情。1.语言描写方面:(a)“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b)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2)描绘生动语言虽然简朴,却富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比如例句(c)描写事件场面,精当准确。(c)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n又如艺术家邻居的那条狗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最终不食而死,来反衬作者委曲求全的懦弱。狗尚且讲仁义,而人却只顾“保全”自己。相形见绌。2.反衬手法:例如文章第一段”……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狗和人之于艺术家态度的对比着实令人无地自容。本文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n总结:虽然作者意在忏悔,但却摆脱了说理文章的枯燥,而是将理念、思想寓于催人泪下的叙述当中,在描写中体现真情,在表达中饱含情思,使人反思深省。3.以情动人:例如:“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满园的创伤是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等。例如:“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本文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n思考:你认为巴金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