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5.50 KB
  • 2022-08-08 发布

2015创新设计(高中理科数学)ppt课件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讲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n[最新考纲]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n知识梳理1.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取第一个值n0(n0∈N*)n=k+1\n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n辨析感悟1.数学归纳法原理(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第一步是验证当n=1时结论成立.(×)(2)所有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归纳假设可以不用.(×)\n\n[感悟·提升]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证明时步骤(1)和(2)缺一不可,步骤(1)是步骤(2)的基础,步骤(2)是递推的依据.2.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1)步验算n=n0的n0不一定为1,而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起始值,如(4),检验n的值从n=3开始,因此(1)不正确.第(2)步,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如(3).\n考点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例1】(2012·天津卷改编)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3,其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2,且a1=b1=2.(1)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2)记Tn=anb1+an-1b2+…+a1bn,n∈N*,证明Tn+12=-2an+10bn(n∈N*).审题路线(1)代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an,bn;(2)注意到所证结论是关于“n”的命题,可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解由a1=2,公差d=3,∴an=a1+(n-1)d=3n-1.在等比数列{bn}中,公比q=2,首项b1=2,∴bn=2·2n-1=2n.(2)证明①当n=1时,T1+12=a1b1+12=16,-2a1+10b1=16,故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Tk+12=-2ak+10bk,当n=k+1时,\nTk+1=ak+1b1+akb2+ak-1b3+…+a1bk+1=ak+1b1+q(akb1+ak-1b2+…+a1bk)=ak+1b1+qTk=ak+1b1+q(-2ak+10bk-12)=2ak+1-4(ak+1-3)+10bk+1-24=-2ak+1+10bk+1-12,即Tk+1+12=-2ak+1+10bk+1.因此n=k+1时等式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对任意n∈N*,Tn+12=-2an+10bn成立.\n规律方法(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要“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两边各有多少项,初始值n0是多少.(2)由n=k时等式成立,推出n=k+1时等式成立,一要找出等式两边的变化(差异),明确变形目标;二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进行合理变形,正确写出证明过程.\n【训练1】求证:(n+1)(n+2)·…·(n+n)=2n·1·3·5·…·(2n-1)(n∈N*).证明(1)当n=1时,等式左边=2,右边=21·1=2,∴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k+1)(k+2)·…·(k+k)=2k·1·3·5·…·(2k-1).当n=k+1时,左边=(k+2)(k+3)·…·2k·(2k+1)(2k+2)=2·(k+1)(k+2)(k+3)·…·(k+k)·(2k+1)=2·2k·1·3·5·…·(2k-1)·(2k+1)=2k+1·1·3·5·…·(2k-1)(2k+1).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成立.根据(1)、(2)知,对n∈N*,原等式成立.\n考点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n\n规律方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时命题成立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归纳假设使用后可运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等来加以证明,充分应用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等放缩技巧,使问题得以简化.\n【训练2】若函数f(x)=x2-2x-3,定义数列{xn}如下:x1=2,xn+1是过点P(4,5)、Qn(xn,f(xn))的直线PQn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xn<xn+1<3.\n\n考点三 归纳——猜想——证明审题路线从特殊入手,正确计算a1,a2,a3,探求an与n的一般关系⇒运用数学归纳法严格证明.\n\n\n规律方法“归纳—猜想—证明”的模式,是不完全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综合应用的解题模式,这种方法在解决探索性问题、存在性问题时起着重要作用,它的模式是先由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然后经逻辑推理证明结论的正确性.\n解∵f′(x)=x2-1,an+1≥f′(an+1),∴an+1≥(an+1)2-1.∵函数g(x)=(x+1)2-1=x2+2x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于是由a1≥1,得a2≥(a1+1)2-1≥22-1,进而得a3≥(a2+1)2-1≥24-1>23-1,由此猜想:an≥2n-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n(1)当n=1时,a1≥21-1=1,结论成立;(2)假设n=k(k≥1且k∈N*)时结论成立,即ak≥2k-1,当n=k+1时,由g(x)=(x+1)2-1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知,ak+1≥(ak+1)2-1≥22k-1≥2k+1-1,∴当n=k+1时,结论也成立.由(1)、(2)知,对任意n∈N*,都有an≥2n-1.\n1.在数学归纳法中,归纳奠基和归纳递推缺一不可.在较复杂的式子中,注意由n=k到n=k+1时,式子中项数的变化应仔细分析,观察通项.同时还应注意,不用假设的证法不是数学归纳法.2.对于证明等式问题,在证n=k+1等式也成立时,应及时把结论和推导过程对比,以减少计算时的复杂程度;对于整除性问题,关键是凑假设;证明不等式时,一般要运用放缩法.\n3.归纳—猜想—证明属于探索性问题的一种,一般经过计算、观察、归纳,然后猜想出结论,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由于“猜想”是“证明”的前提和“对象”,务必保证猜想的正确性,同时必须严格按照数学归纳法的步骤书写.\n答题模板14——数学归纳法在数列问题中的应用\n\n\n\n\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