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00 KB
  • 2022-08-08 发布

高中地理课标简述ppt课件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简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n一、高中新课程简介\n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普通高中课程学习领域科目模块\n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构成;包括8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技术◎体育与健康◎科学◎艺术\n\n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日、俄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技术、综合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综合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关于科目\n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是以科目内容为基础,遵循学科逻辑,结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关于模块\n有利于解决学科不断分化与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的矛盾;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有利于学生在同一时段内减少并学科目,相对集中有效地学习。为保证选修模块得到有效教学,实施短学期(10周),以使学生在高一就可以选修。模块的设计\n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简介\n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必修共6学分选修各2学分地理1地理2地理3海洋地理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自然灾害与防治宇宙与地球\n《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背景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育与地理背景课程性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标准、活动建议、说明五项基本理念\n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n地理课程设计思路●高初中地理课程的分工与衔接●内容范围的框定●必修课结构的设计●模块主题的确定及思路●内容选择关注的重点\n高初中地理课程的分工与衔接►初中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n内容范围的框定►继承和发展(有比较好的基础)►反映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关注理论(有理)、应用(有用)和技术(技术技撑)三个方面,并涉及科学、人文社会、技术三个领域►保证基础(必修)扩大选择(选修)\n必修课结构的设计►避开争论(圈层或环境的结构)►相对归类和综合(从目标到内容选择再到结构,而非先结构后内容)►各模块相对独立且有完整的结构►三个必修模块内容的内在联系\n模块主题的确定及思路►必修课体现联系和综合,没有给出模块主题名称►选修课从对公民有用、体现地理学特点和价值、提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分别提出模块主题(以学科分支为背景,但不局限于学科体系)►提高地理的选择概率和地位\n内容选择关注的重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重点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重视基本的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探究式学习)►联系实际,案例式学习(不允许也不可能从学科系统性设计课程)►内容新颖、充实(根据地理学的发展而对高中地理课程在继承中发展)\n三、内容标准解读●如何读“标准”●必修模块内容标准的解读●选修模块内容重点提示\n如何读“标准”►注意“标准”要体现的目标►注意行为动词的程度差异►注意方法限定►怎样理解“搭桥”\n必修  地理1主题: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作为高中课程的基础,关注基本过程、基本成因和基本规律►不求系统,案例式的内容选择►重点强调相互联系、作用、影响(包括宇宙环境与地理环境之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新的视角,在继承中选择\n第一部分:宇宙中的地球(共4条“标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与初中的衔接和区别;认识地理环境。►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重点分析2条“标准”\n第二部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共7条“标准”)涉及岩石、地貌、大气、水四个要素;关注各自然要素的运动。►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重点分析3条“标准”\n第三部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共3条“标准”)从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到整体性和差异性►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点分析2条“标准”\n第四部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共4条“标准”)分别从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的变化、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四个方面以案例的方式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重点分析2条“标准”\n必修  地理2主题:人文环境及其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按部门,有重点,与选修分工►从成因分析的角度,讲理而不牵涉“论”►总结人地关系综合地继承,重理(一般)\n第一部分:人口与城市(共7条“标准”)主要是原选修的内容,要求有所不同,关注人口、城市现象的内在原因(争论、矛盾)。►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地域、空间结构)►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3条“标准”\n第二部分: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共5条“标准”)主要是继承。►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重点分析1条“标准”对几个概念的说明: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区位与布局。\n第三部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4条“标准”)主要是继承,从历史到现实,从问题到解决途径。►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古人就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辩证认识:基础是发展,然后才是可持续;怎样才叫可持续不分析“标准”,强调以下两点\n必修  地理3主题:区域可持续发展►从区域人地关系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从多方面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选择区域采用案例式教学,不关注区域本身的内容►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性地继承,从国土整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n第一部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共4条“标准”)从空间的、时间的视角看待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重点分析2条“标准”\n第二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共5条“标准”)本模块重点内容,分别从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四个方面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重点分析2条“标准”关于区域的选择\n第三部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共4条“标准”)侧重于主要应用领域,技术层面不要求;位置安排受模块的限制;与选修课的分工。►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运用相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重点分析2条“标准”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息技术\n选修1宇宙与地球►关注科学素养(对宇宙、地球、自然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科学的宇宙观)的培养,弥补学生地球科学知识的不足►关注环境的演化(从宇宙到地球到地表)►对必修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体现地理学的理论层面\n选修2海洋地理►关注科学素养(对海洋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海洋观和海洋权益)的培养,弥补学生地球科学知识的不足►关注海-气、海-陆的相互作用►关注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体现地理学的理论层面\n选修3旅游地理►关注人文素养(做个合格的旅游者)的培养,吸引学生学习►联系生活,强调有关旅游的认识和方法,而非旅游资源►体现地理学对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贡献\n选修4城乡规划►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正确认识城乡的发展和规划►关注人居环境及其改善►对必修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体现地理学对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贡献\n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强调对于自然灾害以及防灾、减灾的认识,从而深化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案例式学习自然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危害和防治►关注我国►体现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n选修6环境保护►传统且课程一贯渗透的内容,单列做系统学习,深化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案例式学习环境问题的成因、形成过程、影响和防治、保护措施►体现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n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了解基本原理和强大功能,重在会用►体现地理学的技术层面本课的开设不作硬性要求,可视条件而定\n四、说明和建议\n关于课程设置►必修模块的开设顺序►选修模块的开设及选择►学期安排►模块内容与授课时间——此方面可根据本省统一的指导方案进行\n关于课标和教材►相信课标是唯一依据►建议狭义理解“标准”►理解、落实“用教材教课标”►相信教材对课标的解释——认真研读每一条“标准”,明确要求;转变对教材的认识,用好教材\n关于教学和高考►按课标要求教学和应考►将正常教学和高考复习分开►教学内容不必做加法►按课标内容重新构建教学内容结构►对高考不必过多顾虑,轻松应对►重点应明确“教什么”,至于“怎样教”,主要看效果和效率\n谢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