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2-08-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诗歌鉴赏之概念总说\n一。诗歌体裁:1.古体诗2.近体诗(唐以后)(1)绝句:四句。(2)律诗:八句,四联(首、颔、颈、尾)中间两联要对仗。3.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1)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2)风格分:婉约词、豪放词(3)结构:词牌、标题、上片(阕)、下片(阕)(或单片)4.曲:小令、套曲结构:宫调名、曲牌(名)、曲子\n二、诗歌题材:1.边塞军旅2.山水田园3.送别诗4.怀古咏史5.思远怀人6.羁旅行役7.托物言志8.爱情婚姻9.评画诗\n三、诗歌情感:1.惜别之情2.思乡之情3.怀古之情4.讽喻之情5.报国之情6.黍离之情(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惋惜的悲痛之情)7.咏景之情8.咏物之情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伤感、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同情、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等。\n四、诗歌语言特色和风格:特色:质朴清新、绚丽飘逸;含蓄隽永(蕴藉)、直白奔放;雄浑豪放、婉约沉郁;生动形象、明快简洁、音乐节奏感强(如叠字)等。风格:旷达、飘逸、洒脱、豪迈、雄浑、奔放;清新、明丽、俊朗、淡雅、恬淡、隽永、奇幻、瑰丽;婉约、含蓄、凄切、悲壮、沉郁;幽默、诙谐、讽刺、戏谑等。\n五、诗歌形象:1.豪放洒脱乐观豁达的形象2.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形象3.感叹身世(怀才不遇、悲愤壮志难酬、感伤年老力衰事业无成)的形象4.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5.儿女情长(思乡亲忆念友)的形象6.爱惜人才的形象\n六、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动静结合或相衬、虚实相生、色彩渲染或衬托、多感觉描写、多视角描写、白描、细节描写、以景衬情等)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2.表现(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或即景感怀、象征、反衬、渲染、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照应、铺垫等3.修辞: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设问等\n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考点要求: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n初步鉴赏,程度较浅。考纲考题分析鉴赏要求:考试形式:鉴赏内容:主观题——2、填空题1、简答题1、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考试范围:2、前人好评、定评之作1、古诗\n鉴赏要点(1):形象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中的景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n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我们要通过形象来挖掘探寻诗人的情感心志。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问: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n意象:意与象的结合,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分析方法:分析所叙的事,所写的景(注意修饰词)结合背景,想象画面把握基调(阴暗、明快)体会情感(注意直接抒情的句子或体现情感的诗眼)把握含义表述:表现手法——景——画面——情感(思想)\n写景诗句的鉴赏注意写景的角度景物特征:声、色、形、态、味等观察角度:上、下、高、低、远、近、俯、仰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n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n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村阁隐然、藕花飘香的清幽恬静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n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n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①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十\n鉴赏诗歌的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物诗。托物言志\n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孤寂傲世、高洁脱俗的自我形象。\n鉴赏要点(2):语言分析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即“诗眼”分析诗的语言结构:如词类活用、词序变换、句子成分的省略与压缩。鉴赏诗歌语言的形式美与音乐美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点和大家的文言基础关系尤为密切,是诗词鉴赏系统工程的主基石。\n鉴赏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n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n1、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悬念、赋比兴、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鉴赏要点(3):艺术手法\n例题:下列诗歌采用什么抒情方式?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借古讽今。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n例题:这两首诗表现手法有何相似之处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尺,风灯照夜欲更。沙头宿鹭联静,船尾跳鱼拨鸣。(以动衬静)\n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本诗写于此时。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乐景写哀情”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乐景)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例题\n鉴赏要点(4):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首先要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如写了什么景,咏了什么物,然后再体会作者抒了什么情,言了什么理。(要注意直接的、正面的描写内容和实际反映、表现的思想情感之间是否一致。古诗诗意,含蓄居多,直白少见,需要反复思考。)\n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这首诗表现了梅花的和的特点。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朴素、淡雅高洁、清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n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曾去拜访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n回顾: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n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观点二: 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事后的世态炎凉。\n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n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n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n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n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n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答案】远烟中归去,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通过对钓翁生活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这种简单自然的生活的喜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