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2-08-08 发布

高中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必修三)课件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必修三)课件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南雄市黄坑中学严文海制作\n复习思考:(1)简述孔子和老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对社会各阶层产生的影响是否完全相同?这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主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可能完全相同。不同阶层的人们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n一、孟子、荀子与儒家(一)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2、主要思想主张(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学说主张尊王贱霸,实行王道之治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影响: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还认为“天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顺从人民的意志就是敬天。\n相关链接:1、王道、霸道与仁政学说。孟子首先明确提出“王”与“霸”的政治概念,他认为“以力服人”是霸道,“以德服人”是王道。儒家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冯友兰指出:“盖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不同的政治。中国后来之政治哲学,皆将政治分为此二种。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唯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已。”王道政治就是仁政。所以孟子说:“以德行仁政者王。”2、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n(2)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疑难解析: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3)重义轻利思想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述:“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孟子思想的影响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n(二)荀子1、基本主张:总结各学派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庞大而系统的思想体系。(1)提出“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要点点拨: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顺应规律,也就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2)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相关链接:荀子主张“性恶论”的理由: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思维拓展:孟子和荀子同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人性善恶问题上为什么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3)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他认为,要实现王道必须先有霸道。荀子打破“儒者不入秦”的惯例,亲自到只讲霸道的秦国去考察。他当着泰王的面,赞扬秦的治安政绩和官吏的奉公守法。然后荀子劝其更上一层楼,实行王道,但秦王没有接受他的建议。\n趣味阅读:荀子对君民关系的认识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在很长时间里,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但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全析提示:荀子的思想虽然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所以历史上一直把荀子看作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人间仙境\n二、墨子与墨家(一)墨家学派的组织: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墨翟(历史上被称为“墨子”)墨子创立了严密的组织,成员被称为墨者。墨者团体的领导人称巨子。墨子是第一个巨子。墨者的行动必须遵从巨子的指挥。(二)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1、主张“兼爱”、“非攻”(1)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但与孔子所说的“仁”有很大的差别。孔子所说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子主张的兼爱则是无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2)墨子的“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以墨子为首的墨者为宣传和平,四处奔波呼吁。(注:“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普遍的无等级的爱,是爱一切人。)\n2、主张“尚贤”“尚同”(1)墨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是靠“尚贤事能”,就是说,要把贤能之人挑选出来,让他们处理政事。(2)“尚同”的思想是“尚贤”主张的进一步发展,不但要求统治者不分等级,任用贤才,而且主张最高统治者的职位也应该由贤者来担任。“尚同”的主张也含有推崇权威的思想。知识补充:“尚同”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国君必须是“国之贤者”,天子必须是“天下之仁人”。国家的职能在于统一全国思想,要求百姓逐级与上级长官保持一致,最后上同于天子,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表现出专制主义的倾向。要点点拨:“尚贤”、“尚同”的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掌握政权的愿望,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迫切需要得到政权保护的社会现实,是社会变革在思想上的表现。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指出“上天”、鬼神的意志是要人们“兼爱”。4、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同时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约。\n(三)墨家学派的地位变迁1、墨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也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问题探究:墨家学派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战国时期,奴隶制已经走向瓦解,大量的小生产者应运而生。墨家学派的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能够在小生产者中产生共鸣,在当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2、战国以后,不再受人们重视。\n三、庄子与道家(一)庄子的思想主张1、提出了“齐物”的观点。“齐物”就是齐一万物。庄子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2、从“齐物”的观点出发,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所谓“逍遥”就是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要想达到“逍遥”,就要“无所恃”,不要受各种条件左右。3、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庄子说的“天”是指自然,“人”是指人为。属于自然的东西本来就有,是人所不能改变的,人为是对自然的一种破坏,无利而有害。因此,人必须顺从自然。(注:庄子的思想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二)庄子在文学、美学方面的成就庄子的寓言、散文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n四、韩非与法家(一)历史地位: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二)基本主张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韩非认为,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御君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的政权、威势,即权威,是君主的“筋力”。法、术、势三者不可分离,势是法和术的前提,法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术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相关链接:韩非提出的法、术、权三种理论观点,一直是封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依据。所谓“法”,就是法律、法令。所谓“术”就是指统治的权术。所谓“势”就是指权力、势力。这三者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其中法是公开的,是约束公众的;术是统治者个人掌握的,要深藏不露;势是法和术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实权,有了巨大的权势,才可以推行法治,使用权术。]\n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韩非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注:历史学家一般把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特点概括为“外儒内法”]\n五、吴起、孙膑与兵家吴起、孙膑都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地吸收了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一)吴起1、生平卫国人,既是法家,又是兵家。先在鲁国做大将,曾大败齐军。后任魏国西河守,协助李悝变法。魏文侯死后,因受排挤而离开魏国。后被楚悼王任用为令尹,实行变法,使楚国逐渐强大起来。楚悼王死后,保守派贵族发动叛乱,吴起遇害。吴起的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在《吴起》一书中。2、军事思想(1)吴起具有“文德”和“武备”兼重的战略思想。他强调,国家和军队内部只有协调统一,才能对外用兵。同时,军队应“以治为胜”,必须严格执行命令。如果“法令不明”“赏罚不信”,即使百万军队,也无济于事。\n2、重视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技能,主张“教戒为先”,加强训练,使士卒熟悉、掌握阵法变化和各种武器的使用,把提高战斗力视为用兵的先决条件。吴起治军有方,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曾率领5万魏军击败秦军15万人,取得重大胜利,使秦国不敢向东扩张。(二)孙膑1、生平:孙膑,齐国人,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自认才能比不上孙膑,便将孙膑骗到魏国,借故施以膑刑,并加以软禁。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秘密回到齐国,被任命为齐国军师,帮助齐将田忌打了很多胜仗,其中最著名的是桂陵之战。孙膑的军事思想经过其后学的整理,编为《孙膑兵法》一书。2、军事思想: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他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要点点拨:兵家是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发生,军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突出地位的情况下产生的。\n六、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全析提示归纳历史事物的作用与影响,应从分析其内容入手,先具体分析各项内容的作用,然后从总体上概括其深远影响。\n动手做做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庄子A.B.C.D.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名话体现的思想观念主要是()A.重义轻利B.人性本善C.民贵君轻D.尊王贱霸3、在治国方略上,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韩非D.吴起4、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ABD\n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6、“为人臣者畏株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7、先为鲁国大将,后任魏国重臣,再到楚国主持变法,最终客死楚国的历史人物是()A.韩非子B.孙膑C.荀子D.吴起8、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的任用品行高尚、能力突出的人才,要求统治者不分等级,举用贤才,同时,又推崇权威的思想家是()A.墨子B.荀子C.韩非D.吴起CCDA9、阅读下列材料:\n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湖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是哪一学派的主张?(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墨子》——《孟子》——《韩非子》\n参考答案:(1)“兼爱”、“非攻”思想。解析:“视人之宝若其宝”、“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反映出的是一种没有等级差别的普遍的爱,是墨家的“兼爱”思想。“谁攻”反映的是“非攻”思想。(2)儒家。解析:《孟子》是反映孟子思想的著作,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3)相同点: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不同点: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重视“刑”的作用,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实行霸道统治。解析:孟子和韩非子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孟子主张实施仁政,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是法家的典型代表,强调法治,主张实行霸道。\n10、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答:(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诸如孔子提出的“仁”学;孟子的仁政思想、王道主张、民贵君轻思想,倡导“养浩然之气”的主张;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等思想;韩非子的治国“以法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变法革新的主张等等,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文化,皆有重大作用。几千年来,这些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传到了邻国,以至西方。目前普遍提倡的人文精神,可以说在中国是古今有之。(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古代传统文化要有批判继承的精神,吸取其优秀部分,剔除其消极和明显的谬误内容。像孔子的讲究等级,主张贵贱有“序”,老子、庄子的消极思想和唯心部分,就不属于继承的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