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2-08-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案篇一: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教学重点、难点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朗诵、解析,学会欣赏诗词的内容、特色,识记名句,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7-9年级要背诵读古诗80首,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在近年的中考语文中占有一定的比分,因其内容多、范围广、故而失分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就设计了这堂课。教具安排小黑板、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n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背过默过很多古诗文,你能为这些画面配上一句古诗文吗?(每组配一幅)(多媒体出示春夏秋冬4幅画面)⊙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钱塘湖春行》,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忆江南》,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望》,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游园不值》,诗句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咏柳》,诗句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江月》,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江南逢李龟年》,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九月九日忆……\n》,诗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过故人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秋词》,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左迁至蓝关……》,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白雪歌送武……》,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师讲述:这几年,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运用成为中学语文必考内容。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试题主要以默写题的形式出现。一、根据题型,把握考点:了解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常见题型及示例。1对接型默写: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示例:默写: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理解型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要求选填出合适的句子。示例:古诗文默写:\n桃花源记》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运用型默写: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选填恰当的古诗文句子。示例:古诗文默写: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4开放型默写: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默写,答案多样化。示例:《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诗人文天祥(写出诗人的名字)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背诵诗词,巧做练习。1、单纯识记性积累。(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1)意蕴丰富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激励志气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n直挂云帆济沧海。”;(4)哲理深刻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5)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还有一些具有生命力的句子,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2、理解性积累。(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1)《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亲贤人,远小人。诸葛亮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3)《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游子吟》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崔颢在《黄鹤楼》中描写汉水平原风景秀美的诗句是:\n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6)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敕勒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优美、视野辽阔的草原图画。(7)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表达诗人爱国热情的绝笔是《示儿》。(8)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3、运用性积累。(给考生设置一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1)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写)(3)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有人借用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中间小谢又清发_。(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同学们,不要徘徊,不要惆怅,迎着困难,勇敢向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们眼前将一片灿烂辉煌;大家时刻关注着你们,援助的手一直伸向你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n我们的心将永远连在一起。(从陆游的《游山西村》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写。)4、扩展性性积累。(题干设置一定情境,要求考生调动课内外古诗词的储备来应答,答案是开放的。)(1)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或“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含有深刻的哲理,请你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下作为参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那得万木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3)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与“鸟”有关的完整语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空悠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山下兰芽短浸……潇潇暮雨子规啼。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n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4)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渡荆门送别》,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刘禹锡的《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李商隐的《无题》,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5)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6)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绿树红花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n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清幽___的特点。(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欢快和空灵_的心境。(3)“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三、课堂小结。对于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的复习应该做到:全面复习,了解题型,掌握方法,巩固练习。结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中考,迎接人生的挑战!四、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2、参考老师的分类整理,自己对古诗文名句进行归纳整理。3、诵读课外名句,扩大积累量篇二: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对于新课程理念下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迎河中学朱丽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仍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n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中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这种教学的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新,缺少师生互动,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学生不懂得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之乎者也”,好象不学也可以,所以学生对文言文就不会感兴趣,自然也不会对文言文加以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明确提出两条“目标”:目标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目标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80篇优秀诗文。所以,中学文言文教学应紧紧围绕以上两条“目标”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努力探索和实践“新课标”。据此,本文围绕文言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这个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建议不防通过以下策略来完成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一、讲究读的方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这种读不是盲目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激发起学生美读的兴趣。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自我完成。2、读准诗文的节奏。古韵文节奏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n默而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简直是语言的仓库,佳词美句,成语特多,认真诵读,收益非浅。再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断句,可运用先自读,后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让学生揣摩句读再读,这种读已从文字层面上上升到意义层面,在读中自然而然理解了文意。3、读出语气和语势。通过对诗文的抑扬顿挫地朗读,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意境和气势。如朗读《醉翁亭记》时要抓住该文章的语言特点,全文二十一“也”,读出了“也”字的语气、语调,也就读懂了文章。可以先试读,提出各自的理解和朗读处理,着力训练学生口诵心悟的能力,交流读“也”的感悟。训练时还可以用上质疑性试读、欣赏性品读。二、美点欣赏1、赏语言。古诗文的用韵抑扬顿挫,用语相当精美,特别讲究字句的干练、洒脱、清峻。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要使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就必须品出文章本身的语言美。要品出语言美,一定要通过字、词、句的赏析。如《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水面上曲颈向天高歌的白鹅形象被描绘得活脱脱。仅仅十八个字,使人如见鹅形、如闻鹅声。教师可抓住“歌”字,结合想象“浮”、“拨”\n的情景,理解动态美与天然色彩美的融合,进而启发学生想象不尽之景(鹅的自在自游),思索不尽之意(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怀)。再如《陋室铭》一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文中的精警名句,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脍炙人口,流传百世而不衰,显示了它永久的艺术魅力。2、赏人物。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赵谱,女扮男装代父出征的花木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感愤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等,无不深深地震撼着每个读者的心灵。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领学生领悟人物无穷的精神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3、赏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古诗文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古诗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对相隔两地亲人的深情祝愿,“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诤诤誓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一种顽强拼搏、百折不回的意志等都能够让学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教师对学生审美情感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充分发挥古诗文的情感教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美好情感。\n4、赏思想。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应该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有思想文化的精华。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等,我们应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让学生接受这些思想光华的照耀。5、赏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口技》让学生见识了古代民间表演的精妙,《核舟记》让学生领略到古代的微雕绝活??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享受生活中的美和积累艺术素养的过程。6、赏美景。许多古诗文中描绘的如画的美景,令人神往,让人陶醉。有“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空灵的山谷,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有“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的三峡。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又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我们呈现边塞风光。这一切怎能不令人惊叹“江山如此多娇!”心中自然而然涌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呢?\n7、赏意境。意境优美的古诗文的感染力特别强。它会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艺术空间,因而这种想象和联想产生的美感并不比作者笔下出现的形象美逊色。举个例子来说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描绘的藤是枯的,树是老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时栖息树上的乌鸦又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但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西风”即秋风,又增添悲凉气氛;“瘦马”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几种景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一经组合就传达出诗人一种孤寂凄楚的心境,因此这几种景象在这里也是主观的,是马致远眼里心里的景象,是他所感受到的,是带着感情色彩的。这几种景象连缀融合而创造出的意境是一种萧瑟、苍凉的艺术境界,吟咏体味,就会感受到诗的意境。中国古代诗歌十分重视对雄浑、俊逸、典雅、含蓄等境界的追求,这些意境是生活形象通过作者的主观意图而创造出来的,教师只有恰当地加以点拨,学生胸中才能产生神奇的美感,若能再辅之以读读、想想、议议、就能移入情感,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使其如历其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诗的内涵。三、注重学生的自悟\n在古诗文中,作者把自己感受到的景、物、情、理通过准确、传神的语言都呈现给了读者,因此,教学中老师不能把创作的动机、立意、内涵等一股脑儿地倒出,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而必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将自身先前的独特体验融注到文本中,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构,这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是教师的分析所能代替得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完成生动、具体、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真切领悟作者创作的动机,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得到深刻的启迪。如学生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认识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了做人之理和报效国家之理;读杜甫的《望岳》,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会到一种开阔的胸襟和立志奋勇攀登高峰的精神等等。四、培养学生的怀疑能力。不迷信教科书和权威的注释,在学习中提倡质疑,主张“自圆其说”,只要言之有理,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五、注重积累运用。文言文的精华部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所以,要多诵多记经典的古诗文,尤其对联、成语、名言、古诗词,都是汉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应该让学生继承和借鉴这些艺术形式。还可以启发学生“以读促写”,借古人的为文之道,提高写作能力,进行改写扩写等。六、保证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俗话说:“闻千曲不如操一曲”,课堂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品、悟、疑、论,让他们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提玄勾要”\n,学会判断、推理、联想和想象。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就真正落到了实处。篇三:初中部古诗阅读教案(主备黄泽红)课题:1《逢入京使》(主备黄泽红)教学周次:第1个教学周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导知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色彩。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n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三、作品欣赏:1、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2、“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n3、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4、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四、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课题:2滁州西涧(韦应物)(主备黄泽红)教学周次:第2个教学周教学目标: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2、诗意的多解性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4、诗人的形象教学重点: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2、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n教学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过程:导入: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1、读语速,语调,节奏2、释题,背景诗人时任滁州刺史。诗人眼见唐朝政治日渐腐败,想要改革又无力回天。因此,常有归隐之心。3、全班齐读并背诵1.独: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2.怜:怜爱,爱惜。幽草:幽深的草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视觉角度。草丛幽深,色彩清丽。静景。\n3.深树:树阴深处。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小结1、诗人通过描写环境(景物),来表达一种思想情感,这种带有浓郁的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境”,就叫“意境”。它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意境,表达诗人的凄凉、孤独、寂寞之感;2、写作特色写景如画,闲远疏淡,清丽幽美,意境深远;构思精巧,用词传神课题:3《论诗》(主备黄泽红)教学周次:第3个教学周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课前训练\n三、导入新课从评论李白、杜甫的诗歌导入本课的学习。四、新课教学1、文学常识本诗选自《瓯北集》,作者赵翼、字云崧、号瓯北,清代著名的诗人、学者。2、背景介绍作者批驳当时社会上流行“诗必称古”、“厚古薄今”的错误观点而作的,他认为各朝各代都会有优秀人才出现,引导文学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