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元素周期表教案 12页

  • 14.02 KB
  • 2022-08-09 发布

初中元素周期表教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元素周期表教案【篇一:新课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2、使学生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现元素周期表,使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实践。2、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n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思路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的关系。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如何思考,主要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事物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n第二课时【篇二: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从容说课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在了解周期表的结构之后,据周期表来学习周期律,学生才有基础。因此新教材首先介绍周期表。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是学生已经熟悉的著名化学家,教材开始就登出了他的头像,使学生感到一种亲切感。教材首先介绍了门捷列夫发现并完善周期表的过程,直到呈现给学生的现在的周期表,不仅给出了周期表的结构,更培养了学生发展的观点,虽是开头聊聊数语,但作用是具大的。之后,介绍了表的周期、族;介绍了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o族等知识,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相对应。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动手数、用眼看、动脑记,形成印象。第二部分是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材是以前面学过的na、cl所在的碱金属元素族、卤族为例,借助实验、图表、引导学生推断出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n第三部分介绍的是核素。核素的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很重要:从分子→原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代医学上有关同位素应用的素材,帮助学生对核素的了解。本节教学重点:无素周期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本节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2、自主探究:探究ia、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n[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板书]一、元素周期表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师:巡视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师[多媒体播放,11na各数字的含义]22.99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生:它们之间有关系:\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生(讨论):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生1: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而且表中各元素颜色也不一样。生2:有7个横行,18个纵行生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师(微笑):同学们观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表中a、b、o的含义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板书]一、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周期三个短周期四个长周期主族族副族Ⅷo族[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Ⅷ族、零族介绍][例题剖析]\n[例1].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至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05b.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c.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d.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生1:a正确。因为按1—18列排列时,第15列则为原来的第va:含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为n2o5。生2:b正确。第2列为原第Ⅱa,无非金属元素。生3:c正确。第17列为卤族元素,第一种元素为f,无含氧酸。生4:d错。第16列为原via,84号(p0)为金属元素。[教师精讲]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据题中所给信息,对周期表族序号重新排列,但内容不变,因此,要熟悉原周期表结构,在原表中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答案:d[例题剖析][例2].(2002年上海)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b.h30c.nahd.h202生1:选c。若把h元素放在vⅡa,即卤族元素中,则h元素的某些性质应与cl、f等元素相似,即h元素的化合价应为-1价,支持这种观点的只有c。因为在nah中h呈现-1价。\n师:这位同学是直接利用用信息,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的,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生2:我是利用排除法选c的。在选项a、b、d中,h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故不可能为答案。只有c中h元素为-1价,所以选c。师生(鼓掌):同学们听他分析的有没有道理?生(齐声):有![教师精讲]本题属较简单的信息题,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可以求解;但是,有时对信息未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不妨试一试排除法,因为,选择题的特点就是提供了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可减化思考过程,提高正确率。因此,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训练一题多解。答案:c师:在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na的性质,现象是本质的反映,客观是微观的体现。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客观性质的关系。[板书]: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师:请同学们看书p5,科学探究,并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核电荷数从li→cs逐渐增多。生2: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1。生3: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2层增大到6层师:很好!这是我们从微观原子结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现在,我们再通过客观实验,加以分析、研\n+究。[实验:na、k在空气中燃烧]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生1:都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但k先燃烧。生2: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不一样[实验二:na、k与h2o反应]请两名学生上台,在教师指导下,同时演示k、na与水反应。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方程式生1:na、k与h2o反应都很容易,但k更剧烈,在烧杯中发出了“啪”“啪”的响声。生2:烧杯中滴入酚酞后,颜色都变为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师:(多媒本展示:na、k性质比较表)表(一)na、k与o反应表(二)请同学们看书p6—p7。(多媒体展示:结论①②)师:碱金属不仅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物理性质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表1-1推导出碱金属特理性质及变化规律。生1:除cs外,都是银白色质地较软,例如,可用小刀很容易切割。生2:密度都较小,但从li-cs依次增大。生3:熔点低,且熔、沸点从li→cs,逐渐降低。师(微笑):同学们归纳很好,指出了规律性的知识。[知识拓展]\n元素金属性判断依据:【例3】有某碱金属的单质和其氧化物的混合物1.98g,加入适量的水使成为氢氧化物后,得到氢氧化物为2.76g。求原来混合物中的碱金属的种类,和其单质、氧化物的质量各多少克?师(提示):题中碱金属是哪种元素?氧化物是什么?相对原子质量知道吗?两种物质的比知道吗?请同学们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生1:可以设碱金属为r,其氧化为r2o,设r为xg,r2o为yg然后列方程求解。师(反问):若是这样假设、求解,可以吗?生(齐声):不可以,这样未知数多,已知条件少,求不出。师(追问):既然按常规的方法不行,请同学们换一下思维方式,再讨论,如何假设求解?生2:既然常规假设未知数多,也可以利用极值法求解,这样可以减少所设的未知数。设全是单质时,可以求出r的相对原子质量,再设都是r2o时,又可求出r的相对原子量,其真实值应在这个范围内,确定了r,则下面利用常规方法就可以求解了。师(微笑、鼓掌):很好,同学们听懂他的分析了吗?好,让我们来共同分析。分析:(1)设碱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r—------rohm17+m1.98g2.76g则有m/(17+m)=1.98g/2.76g解之得:m=43.15(2)设全为氧化物,则有:\nr2o—----------2roh(2m+16)2(17+m)1.98g2.76g则:2m+161.98g=解之得m=14.852(17+m)2.76g所以,该碱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范围应是14.85<m<43.15查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可知该碱金属元素为na或者k(3)为na时,设na为xg,na2o为ygna——---naohna2o——2naoh23406280据题意:x+y=1.98g解之得:x=0.46gx40x/23y80y/6240x/23+80y/62=2.76y=1.52g(4)若k时,设k为mg,k2o为ng则k——kohk2o——2koh395694112m56m/39n112n/94据题意:m+n=1.98g解之得:m=1.64g56m/39+112n/94=2.76n=0.34g【篇三:初中化学元素教案与学案】\n教案与学案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授课教师:东明菜园集中学靳红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