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66 KB
  • 2022-08-09 发布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n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横截面积为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  \n  首先我通过知识链接环节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用学校所倡导的“问题导学、交流合作、展示提高、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电阻部分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对常温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排列顺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导电或绝缘性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但纵观整节课的实施我仍感到很是失败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放开手而是让学生在一个老师有所限定的范围内根据老师的意愿来猜想;在进行实验环节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导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些脱节只是盲目的去连接电路而对于为什么连?怎样连?都有些盲目由于在探究实验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最后的当堂达标未来得及完成  \n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1.问题导学环节设想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生硬学生为什么要学电阻?电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从输电线、电炉、电灯等对电阻的不同要求如果有3伏的电源而所连接的小灯泡只需2伏的电压那应解决呢?2.猜想环节可让学生对着导线猜想交流设计方案并且为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镍铬合金线做实验?3.在总结实验结论环节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学生活动时间增大练习量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