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42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单元1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方法希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飯,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隗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旨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芜湖(wd)摧枯拉朽(kJ)溃退(kui)荻港(di)••••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经营:筹划、组织、管理。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3.背景介绍《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n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4.文体知识(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学比指导一:【找新闻导语的方法】1.注意导语的特征。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题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2.注意导语的位置。比较短小的新闻(只一段话)时一般是第一句话;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时一般是第一段话。学法指导二:【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导语为正文第一句话。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而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交流点拨】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安庆Z间的长江水而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交流点拨】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已”是“己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n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交流点拨】此句中的“经营”“溃退”用词准确,“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交流点拨】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而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交流点拨】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是在文屮凝聚自己的感情。②本文中的“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不到”“即已”两个词前一个表明时间短,后一个表明速度快,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势如破竹。这两组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的情感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多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轉I劇刖翔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它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拓阖回伸阅读材料,完成问题。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3名宇航员丧生。“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1.写出新闻的要素。⑴时间:美国东部时间1月28口11点38分。(2)地点:美国。⑶事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2.介绍阿波罗飞船事故属该则新闻结构中的殳蚩部分,其作用是介绍此爭件在于说明这次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中发牛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附:板书设计】\n新闻有关知识什么是新闻—广义和狭义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语、背景、结语新闻的要求——“五个W”和“一个H”新闻的特点——传播性和真实性、时效性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课后反忍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第二课时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方出指导学出指导三:【新闻语言的特点】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1)语言准确,概括(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3)语言精炼,铿锵有力学法指导四:【记叙文文章中议论的作用】1.承上启下,统叙全文。2.引发读者思考。3•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4.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情景导入生成问題如果让时空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上,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了: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那冲杀的场面、搏击的气势,恢宏如诗,壮美如虹。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亲笔撰写的两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泄气(xib)要塞(sdi)签IT(qian)•••督战(dti)歼灭(jian)锐不可当(dang)•••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业已:已经。歼灭:消灭(敌人)。3.背景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h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交流点拨】第1、2两句是导语部分,其余部分是主体部分。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2.速读主体部分,思考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并完成下表。【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具体叙述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n克敌制胜的原因。\n时间渡江大军地点兵力渡江人数20日夜21日夜中路军安庆芜湖30万30万21日下午5时——22日22时西路军九江安庆35万三分Z二21日下午5时——22日22时东路军南京江阴35万大部\n3•通读全文,口头复述这则新闻的六要素。When(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022时Where(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Who(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What(何事):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Why(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How(如何):三路大军横渡长江。合作探黑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白由讨论,概括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交流点拨】(一)准确(1)题目“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其中“百万”是实数,屮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用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指不包扌舌九江在内,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说明了语言的准确性。(二)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三)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交流点拨】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屮、西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交流点拨】中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己经有关于屮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己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來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3.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交流点拨】在叙述中路军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來之不易。这则新闻气势磅蹒,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O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西认知7」空。拓阖延I伸I毛泽东最为流传的八句话。①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n派都是纸老虎①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②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③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④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⑤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⑥最自信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附: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2【导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导语:展渡江盛况百万(渡江人数)冲破(排山倒海)横渡(一往无前)总述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略)西路军——所向无敌(详)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分述背景:一方面……另一方面结语:占领耍塞封锁长江展扬渡将江士盛神况威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Z处在于:外国消息二则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犬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遗嘱(yi)渗透(shen)卓有成就(zhuo)仲裁(zhong)••••拨款(bO)逝世(shi)颁发(ba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3.作者简介\n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1.背景介绍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交流点拨】我获取的信息有: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交流点拨】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n学法指导一:【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交流点拨】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1.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而颇有建树。■【交流点拨】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交流点拨】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來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交流点拨】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多壹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屮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扬阖延I伸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來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我敬佩诺贝尔的対科学事业的痴迷,更敬佩他的无私奉献。附:板书设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诺贝尔奖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颁发时间,颁发奖项总括全文\n主体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所做贡献准确翔实背景资金来源查漏补缺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互为分离彳果后反.思这节课的成功Z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学习《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第二课时情景导入生成问題同学们,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一篇来自国外的新闻佳作,来欣赏一下外国消息的与众不同之处。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钞票(chao)弗洛伊徳(yl)••粉碎(sui)安慰(wOi)••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吞食:吞吃,不咀嚼而咽下。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导语特点是有别于传统消息的导语,采用了抒情式的表达方式。2.文屮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交流点拨】卡拉瓦乔: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画家,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贝尔尼尼:生于1598年12月7日,逝世于1680年11月28日,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主要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主要代表作品有“阿波罗和达芙娜“大卫”“巴贝里尼宫”……弗洛伊徳(1856年5月6日一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著有《梦的解析》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卬象派的主将,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现代艺术之父”。主要作品《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四季》静物系列等。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祗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被视为“司掌文艺之神”,主管光明、青春、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Z神等。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一前1323年6月10日)是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足智多谋,从未打过一次败仗。合作採兗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本篇新闻的语言富有特色,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试揣摩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1.取代它们的是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7种印币。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安慰将是欧元••的硬币。【交流点拨】唯一,是唯独,独一无二的意思。用在句中表明绝无仅有只有欧元的硬币才能对他们的民族自尊心稍作一点安慰,再无其他了。2.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可以在这小小硬币的一而自由选择一种图案。•••【交流点拨】“小小硬币的一面”表明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对硬币所印图案的选择很有限,仅仅只是一枚小小的硬币,并且只是其中的一面,强调了选择权利之小,反衬了他们心理失衡Z大。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导语中“再见啦,卡拉瓦乔。再见啦,贝尔尼尼。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交流点拨】表达了作者对欧洲银行新发行的欧元钞票上没有了著名艺术家的位置的深深遗憾与惋惜。对意大利里拉上的卡拉瓦乔,贝尔尼尼这两位天才画家的图像的消失感到不舍与无奈。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欧元与欧洲民族文化的关系,揣摩作者的感情倾向。【交流点拨】像所有的货币一样,欧元也有两面,但与其他货币不同的是:欧元硬币只有一面图案是相同的,称之为“欧洲面”;另一面算是“国家面”,图案由12个欧元国自行设计。欧元是欧洲国家经历儿十年努力才实现的单一货币,而小小的硬币上却为各国保留了一方“民族天地”。欧元是欧洲共创未來的象征,但决不意味着各个成员国将失去自我,失去民族特征。欧元区12国都有自\n己的民族历史、语言和文化,历史和文化的多样化是欧洲的宝贵财富,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精粹使世界更多姿多彩。多堂擴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硕1小阀今天我们学习了《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从中我们了解到了随着欧元的发行,欧洲人民正与以前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告別。他们的那种不舍与依恋,让我们意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屮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瑰宝,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铭记于心的骄傲,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柘眼伸I请参加以“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1.根据信息补充句子。①有位道士养了好多美丽的鹅,王羲之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道士说:“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鹅都给你。”羲之欣然提笔,得鹅而归,王羲之真是任性率真啊!②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然后对老妇人说:“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果然,人们竞相购买,他的书法真是被世人珍重呀!求鹅写经,为人任性率真;助妇题书,其字为世所重。2.关于开展书法教育问题,个别学生认为这样做会增加课业负担。如果你要说服他,你该怎么说?不会增加课业负担。因为书法木身就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之他不仅可以提高我们书写水平,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C附:板书设计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再见啦卡拉瓦乔贝尔尼尼再见了弗洛伊德塞尚告别法郎、马克、里拉…“小王子”“格林兄弟”依恋不舍无奈课后反脛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Z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3“飞天”凌空【导学目标】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感。特写的一些特点。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学比指导一:【动词的作用】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n学法指导二:【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情景导入生成问題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躇她的芳容吧!旨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优雄(yd)i^it(lue)超首(qido)畀息(bing)一利那(cha)慷M(kdi)际地(chi)悄然(qido)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翘首:抬起头来。屏息:愆时抑止呼吸。酷似:好像。慷慨:大方,不吝惜。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如梦初酶:像刚从梦中酶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3.背景介绍《“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徳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來细致刻画的。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在文屮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交流点拨】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n学比指导三:【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坏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而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來吗?【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屮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屮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运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吋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多堂演练达成副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耳:要像一部录咅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附:板书设计】"飞天”凌空“飞天”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飞天”时——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飞天”后——沸腾,如梦初醒,惊讶不已对比烘托侧面描写\n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导学目标】1.了解通讯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2.体会、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3.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课时计划】1课时。情景导入生成问題“一旦选择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就意味着从零开始迎接未知的巨大风险。”“做出这个选择,我不后悔!”戴明盟说,同学们听到这有血性,有扌旦当的话语有什么感受呢?戴明盟又是谁呢?他就是“一着惊海天”的主角!中国航母成功起降第一人!今天,我们就来一睹歼一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风采!自我研学生成斷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咅。澎湃(pengpai)桅杆(w0i)凛冽(lib)••••浩瀚(han)娴熟(xian)默契(qi)•••咆哮(pao)镌刻(judn)歹单精竭虑(dd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镌刻:雕刻。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白手起家:比喻原來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歹单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3.作品简介本文刊登于2012年11M250《人民海军报》一•版,在获得第四届屮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喜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4.通讯与消息的区别。(1)以吋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3)从篇幅來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4)从表达方式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以叙述为主,但可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5)从人称上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通讯则是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氏,各需所需。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交流点拨】本文抓住歼一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1.围绕歼一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依次记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2.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交流点拨】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而前。合作採兗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1.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屮有何作用。【交流点拨】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揭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危险性的难题;从结构上看,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n1.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圉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交流点拨】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感染力。④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步骤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读课文“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來”,试着赏析本段文字。【交流点拨】①“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岀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2.木文作者能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你觉得作品的成功Z处在哪儿?【交流点拨】①很有价值感,舰载战斗机着舰就是能够反映时代主题具冇宏大意义的重大事件,此稿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的坐标小地位自然非同凡响,新闻价值不言而喻;②很有层次感。Q叙事完整,铺排有序。b重点突出,主次分明。c文风平实,脉络直观;③很有现场感,a标题“一着”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b开头“海风呼啸”“斩浪前行”“军旗迎风招展”等句子、词语一下子把整体布好了局。c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现场。d“咆哮声”“一转变”“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等一系列紧凑的动作描写,把读者的眼睛死死地吸引在着舰过程中;④很有美觉感,a动态美,对海天环境的全景描写,具有宏观上的壮美;对着舰细微动作的描写具备了微观的细节Z美。b情感美,“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I、可,展现出了官兵的家国情怀。c语言美。文屮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等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母一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本文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现场感强、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是一篇难得的精品佳作。拓圍适府课外搜集其他关于此事彳牛的新闻报道。【附:板书设计】一着惊海天很有价值感很有层次感很有现场感很有美觉感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Z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新闻写作学比指导一:【拟标题方法】1.简明扼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事实。2.爱憎分明:标题中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3.巧用修辞:标题中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仿拟等修辞,使标题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学冻指导二:【导语写作方法】1.交代新闻的来源和根据,给人真实感。2.交代新闻的重要点,给人鲜明的印象。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给人耳目一新。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给人形象感。丈题展示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別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500字。【点拨思路】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儿个方面来思考选材。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写法指导】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釆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学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附:板书设计】学习写作消息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合理安排结构语言要准确、简明教学及思这节课的成功Z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策二单元5藤野先生【导学目标】1.了解文章围绕中心取材,以时间为顺序,明暗两条线索相结合进行记叙的特点。2.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3.联系背景深刻理解文中含义隽永的语句,解读本文的主旨。4.学习藤野先生高尚品格,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教学方法桔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曾说过“在我所认为我之师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个日本人——藤野先生。那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让鲁迅如此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吧!旨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绯红(传i)发髻(ji)畸形(jl)不逊(xun)匿名(ni)•••••诘责(jiO)喝采(hQ)杳无消息(yao)瞥见(pi@)深恶痛疾(wfi)•••••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绯红:鲜红。宛如:好像。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來讽刺。客死:死在异国他乡。畸形:不正常的形状。不逊:傲慢无礼。逊,谦逊。匿名:不具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诘责:责问。托辞:找借口。适值:正好遇到。杳:这里指音讯或形影消失。瞥见:很快地看一下。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常写作“深恶痛绝”。3.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n话小说《狂人日记》,有屮篇小说《阿Q正传》,杂文集《坟》等等。4•背景介绍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在补习日语的同时,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于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1909年,由日本回国,鲁迅先生在仙台学医时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鲁迅先生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叙事线索,思考: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交流点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Z后”。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内容的精练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谈谈自己的理解。【交流点拨】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又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交流点拨】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赴仙台途屮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彖,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彫事件,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无不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1.学生跳读课文,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的内容,以“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交流点拨】⑴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2)生活习惯角度:生活简朴。(3)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4)对待学牛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2.文中具体写了几个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典型事例?给每一个事例拟一个小标题,并思考这儿件事分别体现了先生什么思想品质。【交流点拨】四个事例: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止解剖图——严格要求关于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课文具体选择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髙贵品质O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回答。【交流点拨】“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Z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④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步骤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儿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交流点拨】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交流点拨】句屮“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白,缺乏了讽刺意味。2.学生集体诵读第5段,思考:(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概”可否用“因为”替代?【交流点拨】“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的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吻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n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1)“居然睡安稳了”句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交流点拨】“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1.学生自读第24〜31段,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交流点拨】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达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來写的,口本人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下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受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而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以及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交流点拨】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2.学生自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交流点拨】最后一句屮“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拓阖延I伸I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白身思考人生的意义。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C【附:板书设计】藤野先生(一)见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失望、厌恶(二)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⑴往仙台,初到仙台(2)相识相处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3)告别匿名信看电影惜别对及先强牛烈\n深的切爱怀国念之情课后反思杳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6我的母亲【导学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3.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情景导入生成问題(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形象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柔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共同感受这深沉而博大的母爱!自我研学生成斷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咅。文绐绐(zhOuzhou)糜先生(mOn)•••掷铜钱(zhi)庶祖母(shCi)••吹笙(sheng)摹画(m6)眼翳(yi)舔•••••去(tian)牢骚(sdo)••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文络绑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气量:指才识和品徳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下流:这里指卑为、不道德的意思。3.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驿(xing),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对后来的文学革命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4.背景介绍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安徽绩溪人,冯顺弟16岁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当时胡传48岁,前妻曹氏死去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于是续娶冯氏。婚后第三年冬,生一男孩,即后来的胡适,他是冯顺弟的唯一骨肉,在胡适只有3岁X个月的时候,胡传死于厦门,当时冯顺弟只有23岁。她余生守寡,一心操劳家务,处理家族事务,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终于培养成才。冯顺弟1918年11月去世,享年46岁,当时胡适已经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学生白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交流点拨】“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交流点拨】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E.听了五叔的牢骡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3.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來。【交流点拨】一、介绍我的小时候的情况\n二、回忆我的母亲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合作探黑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形象1.怎样理解“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交流点拨】从这句话可见母亲早早就醒来了,但是她不会吵醒我,想让我多睡一会儿。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说明母亲一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2.“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句中加点词“悔”“急”“真用”怎样理解?【交流点拨】悔:母亲只想教育我,但看到我因此害了眼翳病,非常的懊恼。急:我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内心焦急、发愁。真用:有点出乎意料的味道,“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母亲为了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她肯用自己的舌头舔我的病眼,这其屮饱含了多少的爱啊!由此可见,母亲真的如文中所说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Z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交流点拨】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対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2.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有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3.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点拨】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白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就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二。”这句话写的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來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通过这个问题让我们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刖友。当壹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后拓展延伸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拓圍列刪探究以下几则资料,你能从中有所发现吗?胡适与鲁迅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镀。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収“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英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n胡适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交流点拨】由胡适的上述言行,我们可以看到胡适身上宽容、善良、体谅的良好品性,也进一步看到母亲对于胡乱的确有非常深的影响。【附:板书设计】我的母亲胡适恩师慈母严父严师督促“我”学习训练“我”做人(严中有爱柔中有刚)养成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课后反脛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Z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7*列夫•托尔斯泰【导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題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胡髭(zi)黝黑(you)一缁(lid)藏污纳垢(gou)••••粗糙(cdo)禁锢(gd)酒肆(si)颔首低眉(han)••••®ML(ganga)犀利(xl)锂亮(zQng)满含樂然(cd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器宇:气概,风度。禁锢:束缚,限制。滞留:停留不动。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用的是它的本义。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止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止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广袤无垠:广阔无边。3.作者介绍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其主要作\n品有《成功的秘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狼子野心》,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1.背景介绍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交流点拨】可分两部分: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交流点拨】因为眼睛是心灵Z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1.找五名学生每人读1—5段中的一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來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交流点拨】(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5)拜访者失望之情。合作探黑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交流点拨】比喻夸张。(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2.读第一部分,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点拨】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本部分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阅读,我们乂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冃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彖。3.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1)本部分是从哪儿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交流点拨】(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扌4①写犀利目光;②写目光蕴情丰富;③眼睛有威力;④赞美目光犀利,同吋提示他人生的不幸。(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锂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屮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一一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屈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交流点拨】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n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当壹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Z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拓阖延I伸I1.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述是不幸。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附:板书设计】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外貌粗鄙刊陋平凡普通(欲扬先抑),(由面到点)眼睛目光犀利蕴情丰富有威力一透视心灵代言时代支配世界课后反將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8*美丽的颜色【导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能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曾经两次荻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嘱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咅,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简陋(1沁)炽热(chi)猝至(cCi)窒息(zhi)吹嘘(xii)•••••沸腾(fOi)咽喉(yan)溶液(yb)触H(chu)踱步(duo)•••••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炽热:温度高,极热。猝:突然。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吹嘘:夸张地宣扬。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n1.背景介绍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针,同年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交流点拨】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2.速读课文,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交流点拨】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因为这是一个残破的小屋,棚顶是玻璃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下雨的时候雨会落在地上,工作台上,下霜的时候,把人都冻僵了,同时还耍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另外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又极其简陋,没有排有害气体的“通风罩”等。3.在从事镭和针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样?【交流点拨】居里夫人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我认为她的工作非常辛苦。表现在①有时候一整天用差不多同等身高的铁条搅动沸腾的东西,到了晚上,累得筋疲力尽;②在院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凌乱,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③做的是壮工的工作;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要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吋搅动沸腾的材料,是极累人的工作。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形象认真细致阅读本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1.第一自然段中“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此句中的“艰苦”和“快乐”矛盾吗?为什么?【交流点拨】不矛盾。“艰苦”是指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极其恶劣,夏天燥热,冬天严寒;设备极其简陋,没有排放有害气体的“通风罩”;工作极其繁重,辛苦,使人“筋疲力尽”。而“快乐”是指居里夫妇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的热爱,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乐此不疲,所以两者并不矛盾。2.第十二自然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交流点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镭”以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了。生动幽默地表现了“镭”的难以提取,“镭”的发现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步骤四探究写法把握主旨1.本文在叙事的同时,还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比如“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儿年……”“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等等。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跌宕生姿。2.再次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交流点拨】这篇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感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辛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当堂演练达成目标\n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制受陸I锢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会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她从事科学工作所拥有的坚定信念上。学习本文后,谈谈你受到的最大启发。【交流点拨】我受到的最大启发是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而过着艰苦的家庭生活,却能够以苦为乐,这使我想到了同学们喜欢盲目攀比。不是比学习成绩谁最好,而是比谁的家庭条件好,吃得好,穿的好,从而造成了学习吋间的浪费,我们应该学习居里夫人这种精神。【附:板书设计】美丽的颜色一(1-7)介绍居里夫妇研究工作的坏境。二(8—18)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屮的艰辛与快乐。三(19-25)居里夫妇提炼出来的“镭”闪射着迷人的光芒。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第二单元同步作文指导学写传记【知识目标】1.掌握人物小传的基本特点和写法。2.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精彩导入激发兴趣有同学问“什么是人物传记?是不是写人物事迹的文章都是人物传记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不妨在课堂上先交流一下,然后说一说人物传记有什么特点。例文引路感受特色母亲小传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深深影响着我们。在我的生命中,那个影响我一生的人便是我的母亲。我特别爱在闲暇时缠着她,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儿时轶事我的母亲岀生于XX(填籍贯)。小的时候,家里还算富裕。但是因为那个时代孩子多,母亲又是大姐,所以她的童年自然就不太平静了。那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乡下尤为严重,一般的家庭是不会让女孩子读书的,长到十岁左右就要下地干活。而母亲发誓要读书,于是凭着韧性,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老师也不断上门劝说,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入学通知书已经下来,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难。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母亲毅然放弃了学业,年仅十五岁的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创业艰辛等到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母亲决定进城找工作。因为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母亲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洁员,营业员等工作。尽管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母亲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无论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干活又比一般人勤快,两年后便升职做到了推销经理,也就在这时,她认识了我的爸爸。他们彼此欣赏,互相照顾,于是一年后他们结婚了,第二年,又迎来了我的出生。三口之家母亲告诉我,她怀我时,父亲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后来干脆让母亲辞了工作,【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呆在家里休养。就这样在XX年11月8日的下午,我出生了。我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母亲每天忙完了家务就对着什么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说个不停,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带着我做“体操”,忙的不亦乐乎。守着我一点一点地长长、长胖,兴奋地和下班回家的父亲讲我每一天的不同和进步,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值得期待。她说这段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良师益友渐渐的,我可以上幼儿园了,母亲又出去工作了。再后来,我读学前班了,开始有了学习任务。从此,母亲又多了一项使命:陪读。十几年来,她只要不上班,都会和我一起做功课,帮我复习;后来她感到实在没有能力辅导我了,就是默默地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做功课,在我需要的时候陪我聊聊天、递一杯热茶。当我埋怨同学不都是真诚善良时,开导我的是母亲,她说:“无论别人如何对你,你问心无愧就好。”当我在考试中失败了,鼓励和安慰我的也是母亲,她说“只要你尽力了,妈不怪你。“当我偶尔異耍小性子冲母亲发火,她总是体谅地走到一边不理我,用行动逼迫我记住“生气是惩罚自己”。或许在别人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已,但是在我心里母亲是我这辈子最敬爱的人。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化解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母亲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我会以母亲为榜样。我发誓要做的和母亲一样,甚至超越母亲。用母亲的话就叫:“用责任,为梦想努力。”【点评】小作者用小标题的方式深情地记述了母亲的生平经历。将笔墨着重放在一些典型的,特别能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事件\n上。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好强、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等优秀品质。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符合人物传记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丈題畏示1.你和家人朝夕相处,但是你知道他们的生日、爱好和经历吗?请为你的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2.从你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位花季少年,你己经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写一篇自传,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也说说自己对未来的想法。不少于500字。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名人,搜集他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材料,为他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写法指导】一要深入了解所写对象的事迹,注意对材料的选择和分析,写出人物个性和风貌。任何文章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写。为此,首先必须占有大量的资料,然后认真地分析其特点,确定写作中心。围绕屮心选择与组织材料,不要面面俱到。只有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其材料才有用,其作品才有灵魂。同学们千万注意避免出现以下情况:只是罗列材料,事无巨细,芝麻豆子摊一堆,没有一条线索来贯穿,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这样写小传是不成功的。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不编造。传记作品要完全真实,包押i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重要细节。一个细节的失真就会动摇全篇传记的价值,更不要说重要情节了。但这并不是说,撰写传记要照葫芦画瓢,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人物的一颦一笑都毫不遗漏记录下来。恰恰相反,要有重点、有详略,要选取那些与人物生活、思想、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事件和情节来写。为了将人物写得形神兼备,也可以适当地作些文学渲染,如《邓稼先》中的多处描写大漠,写作者自己対友人的关切之情,自然使文章读起来更充满情味。同学们给父母写传记一定要带着感情去理解和认识他们的经历,在客观的讲述中传达对父母的认同和敬爱之情。当然这些渲染又是必须符合人物身分和性格的。此外对传记人物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刻画,不能因为喜欢就只写好的,对其进行美化;也不能因为不满就只写坏的,对其进行丑化。对传记人物的刻画要尽量做到客观、准确和全面,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任意胡写。三要有文学色彩传记是写人的。为此,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特点,记述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大事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特征的典型小事。不写大事,无法表现人物的贡献;不写小事,无法使人物活起来。甚至述往往会使文章流于一般化与浅薄。要使传记写得生动感人,就应该认真研究人物的生平事迹、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用创造性的笔法來展现人物的思想面貌和个性特征。为了把人物写活,就必须从各个侧面挖掘和占有足以表现人物特征的典型事例和细节,即最能体现这种特征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及轶事、趣闻等,进行描写和渲染。【附:板书设计】学写人物小传什么是传记传记的特点传记的要求课后反思查漏补缺\n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2.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活动准备】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资料。比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汇总整理资料。2.分门别类制作成册或放到班级博客、公共邮箱、网络论坛里共享。3.寻找身边讲诚信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4.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精彩导入激发兴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诚信如今,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第一缕阳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说诚信吧!活动指导1.“引经据典话诚信”。各组分别搜集。(1)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Z信”等。(2)根据以上材料,分类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3)组长做好记载。2.“环顾身边觅诚信”。(1)认真观察,善于发现。诚恳地访问,细心地倾听。讲故事,说感想。(2)访问父母、老师等长辈,虚心听取他们对诚信的理解。(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反面事例,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的火花。3.“班级演讲说诚信”。(1)围绕“诚信”话题,写演讲稿,在小组试讲。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2)小组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岀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3)课代表及小组长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班级演讲会。一、展示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1.失信就是失败。左拉2.没有诚实哪来尊严。——西塞罗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4.诚信为人之本。鲁迅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7.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8.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9.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10.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耍。——莫里哀二、展示与“诚信”有关的成语典故。一诺千金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自杀,刘邦悬赏捉拿季布。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终捉拿不到他。后经汝阴侯滕公的说情,刘邦才撤销通缉令,并封季布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东太守。当时有一个人叫曹邱生,专门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他听说季布一夜之间由阶下囚变为天子的重臣,特地让人介绍去见季布。季布一\n见曹邱生,脸上便專出厌恶之情。而曹邱生不识相地弯腰作揖,惊喜地对季布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诺言。”接着曹邱生又说:''你的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与我到处宣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话后非常高兴,认为他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大,原来与曹邱生的宣传有关。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槪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成语“一言九最”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三、展示与“诚信”有关的演讲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的魅力》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近年来,诚信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也不必说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天你扶起一位扌率倒在路边的老人,说不定你就惹上了麻烦和官司。多年前,一位北大新生入学,他提着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园里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看见一位穿着布衫的长者,便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说道:“师傅,麻烦您帮我看着点啊!”一个多小时后,这位新生办完一切手续回来,发现那位长者依然为他守着行李,寸步不离。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学大会上,他发现,昨天为他守行李的长者正坐在主席台的中央。他就是当代著名的东方语言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事后,这位学生说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将改变他的一生。是啊,诚信就是如此征服着人心。然而,诚信的魅力不止于此。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过调查,结果出乎人们的想象,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他们中绝大多数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其中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企业家说:"高深的理论我不懂。我只知道,诚心诚意对待我的每一位客户,诚信诚意对待所有与我合作的人。”诚信使他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我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格、修养品德的重要时期,我们怎样对待每一位同学,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怎样面对每一堂考试,都是诚信对我们的考验,假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随意糟蹋自己的诚信,用虚假的学业和虚伪的态度是难以在将来的竞争中立足。季老一诺千金,幼小的华盛顿坦然承认自己砍了樱桃树,这些以诚为公,以诚立业的事例无不说明诚信这种人格力量在人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朋友们:让我们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让诚信使我们的人格闪光!谍后反思查漏补缺\n第三单元【导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三峡山河的情感。【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教学方法指导学比指导一:【文言实词理解法】1.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来推断古汉语中词语的含义,其形式同现代汉语的组词法一样。2.互文见义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等对立位置使用近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情景导入生成问題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领略一下1500多年前雄壮绝美的三峡风光吧!旨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阙(qu@)壳暉(zhdng)曦月(xl)襄陵(xiang)沿溯(sd)••••素湍(tucin)绝峨(ydn)属(zhii)引御风(yfi)长啸(xiao)••••2.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分朗读的停顿。自/三峡七百里屮,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吋,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彫。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屈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1)四字短语①略无阙处:没有一点屮断的地方。②重岩叠暉: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③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山陵。④沿溯阻绝:上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⑤乘奔御风:骑上快马,驾看疾风。⑥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n⑦回清倒影⑧清荣峻茂⑨晴初霜旦⑩林寒涧肃⑪属引凄异⑫哀转久绝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肃静。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n3•逻辑分析法。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意思逻辑推理。1.成语助解法。成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语的用法,我们可以利用成语中某些语素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5•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意义不明确的就要回忆学过的课文中哪种含义与这个词语环境贴近,由此推断它在此处的含义。学出指导二:【景物特征概括法】1.抓写景物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语句。2.抓描绘景物时运用的方法,如象征、联想、想象和修辞。(2)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②哀转久绝(“转”通“嘰”,婉转)■(3)古今异义①或王命急宣(古义:有吋;今义:连词,表选择)■②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③不以疾也(古义:快;今义:疾病)④良多趣味(古义:真;今义:好)(4)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①沿溯阻绝(动词,断。)②绝喩多生怪柏(副词,极,特别。)③哀转久绝(动词,停止,消失。)(5)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④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1.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的文体\n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疏通文义1.自由朗读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Z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白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5.教师点拨。(二)感受美景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再读课文,感受三峡Z美(齐读),用“三峡的美,你看那”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交流点拨】三峡的山美,你看那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品析美景突破难点1.阅读课文,作者描写三峡的美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山和水)2.在描写三峡的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交流点拨】“两岸连山……不见曦月。”关键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遮天蔽日。\n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交流点拨】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夏: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一险春冬:素、绿、清、影、清荣峻茂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一趣秋:寒、肃、凄、哀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1.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交流点拨】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隐天蔽日。”正面写山多,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狭窄,苍天一线。“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侧面表现夏水迅疾。“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②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③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彖,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吋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2.写四吋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來写?【交流点拨】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乂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Z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3.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交流点拨】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鋼受I別细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己成为三峡历史上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壮阔的三峡工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如何变化,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柘圍延I伸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岀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交流点拨】《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对应。【附:板书设计】三峡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水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风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雄奇秀美课后反忍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Z处在于:\n10【导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短文二篇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课时计划】2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授课。第一课时学习《答谢中书书》散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高远,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水的澄澈……无不让你心旌摇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流动的山水诗,像画又像诗,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旨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欲顽(tui)沉鳞(15)能与其奇者(yU)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沉鳞竟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3.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欲,可以理解为七情六欲)••4.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5.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6.朗读指导。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口/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來,\n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n&背景介绍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任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疏通文意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2.整体感知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扌舌前文。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文本精读把握情感1.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交流点拨】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清幽雅静,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屮,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多么清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2.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Z情。“实欲界Z仙都”,表露了在山水Z中飘飘欲仙的自得Z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Z意溢于言表。总言Z,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Z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绚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來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积累古诗词里描写山和川的诗句。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附:板书设计】总引——山川之美,古來共谈写景山水相映Z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抒怀——欲界Z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谍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二课时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情景导入生成问題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自我研学生成斷知\n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3•古今异义。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读1.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2.朗读指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例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宋神宗吋,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疏通文意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二)整体理解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音。遂(sui)癌(qin)相-^(yu)B(zdo)^(xing)2•理解课文屮的重点字词。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交流点拨】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2•文屮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交流点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交流点拨】清闲的人。2.“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交流点拨】一个“闲”字饱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心情的寂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合作採兗生成能力步骤三文本精读赏析佳句1.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交流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屮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交流点拨】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屮Z物,“藻、荐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Z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倒劃小阀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拓圍列刪积累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佳句。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n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⑤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⑦举杯邀明月,对彫成三人。(唐•李白)⑧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附:板书设计】描绘庭屮月色贬官谪居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11*【导学目标】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与朱元思书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教学方法梧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隗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此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吧!旨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纓碧(pido)急逆(tudn)车于邈(xuanmido)冷泠(ling)哆嘤(ying)千转(zhuan)莺(yuan)飞戾⑴)天经纶(Idn)横柯(kd)•••••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表约数。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跟、随。缥碧:青白色。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泠泠⑴ng):形容水声的清越。戾:至,到达。息心:指平息名利Z心。经纶:筹划、治理。横柯:横斜的树枝。交映:互相掩映。3.通假字转:同“喈”,鸟鸣声,这里指蝉鸣。反:同“返”,返回。见:同“现”,显现,显露。4.一词多义许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译为:左右,上下。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杂然相许:赞同,动词。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猿则百叫无绝:断绝、停止,动词。哀转久绝:消失。以为妙绝:极。上负势竞上:向上,动词。横柯上蔽:在上边,名词作状语。\n从从流飘荡:跟、随。\n择其善者而从听从,顺从(采纳)。从先人还家:跟随,跟从。指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指指点点。争高直指:指向。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尽,尽头。欲穷其林:走到尽头。5•词类活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争着。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古今异义一百许里(许: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莺飞戾天者(戾:至,到达。今常用义为:罪过,乖张)经纶世者(经纶:筹划,治理。今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如“满腹经纶”)2.作者简介《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鄆(今浙江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3.朗读指导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口。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疏通文意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二)整体理解朗读成诵,理清课文思路。【交流点拨】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异水:千丈见底(清)急湍猛浪(急)第三段: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轩邈(山Z高)泉鸟蝉猿(山Z音)息心忘返(山之力)横柯疏条(林之密)合作探屯生成能力步骤三品析美景突破重点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1.品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交流点拨】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交流点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表现在哪里?【交流点拨】①江水清澈Z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1.从人的感官角度看,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交流点拨】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2.从修辞角度看,课文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交流点拨】①比拟: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夸张、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苦奔。3.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n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交流点拨】树木茂密。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rasa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屮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辰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拓風闿创马克思说:“人创造坏境,同样坏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白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交流点拨】这两句话是说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髙洁志趣。【附: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淸)急湍猛浪—(水之急)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轩邈——(山之势)从流飘荡泉鸟蝉猿—(山之音)天下独绝息心忘返——(山之力)横柯疏条——(林之密)谍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12【导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唐诗五首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贅读《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教学方法梧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东皋(gao)徙倚(xl)驱犊(dd)萋萋(ql)燕然(ya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薄暮:傍晚。徙倚:徘徊。历历:分明的样子。长河:黄河。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问边:慰问边关守军。3.作者简介①王绩(约589—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官宦世家,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②崔颍(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吕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Z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的赞叹。③王维(701年一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4.背景介绍《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频到湖北式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以及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使至寒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是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诵停顿。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n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口/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学法指导一:【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学法指导二:【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月:思乡、怀人。菊:隐逸、清高。莲:超凡脱俗。梅:高洁。兰:高洁、隐士。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梧桐:凄凉悲伤。杜鹃:凄凉哀伤、乡思。离愁别绪。寒蝉:思乡、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柳:送别、思念。雁:思乡。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阑干:思念、寂寞、离愁。合作採克生成能力步骤二学习《野望》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交流点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冋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2.名句赏析。(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两句的妙处。【交流点拨】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交流点拨】这两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FI晚景的安祥宁静。\n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在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步骤三学习《黄鹤楼》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交流点拨】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2.名句赏析。(1)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景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这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笔锋--转,转而写诗人眼前登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2)尾联中的“烟波”一词妙在哪里?【交流点拨】“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屮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步骤四学习《使至塞上》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交流点拨】我轻车简从,耍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乂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缕白烟直上云雪,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轮圆圆的落日,终于碰到了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2•名句赏析。(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交流点拨】一“征”一“归”,一“出”一“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雁”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情感复杂。(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tl圆”。【交流点拨】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黄鹤楼》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诗人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n换自然,意境涤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行云流水,一泻而下。《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寂寞伤感的情绪。拓減陡I伸I课外搜集王绩、崔颖、王维的诗歌赏读。【附:板书设计】野望首联——远望、徘徊——百无聊赖颔联颈联暮屮所见秋色,落晖牧人,猎马—远景近景搭配静态动态结合尾联——无言、高歌——孤独无依黄鹤楼首联——鹤去楼空——怅然若失颔联——物在人非——世事茫然颈联——绿树芳草——引发乡愁尾联——落日暮江——烘托乡愁使至塞上首联叙事——出使边塞颔联抒情——内心抑郁颈联绘景——塞外风光尾联叙事壮丽风光抑郁心情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二课时赏读《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情景导入生成问題七年级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同学们还记得吗?大家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作补充),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自我研学生成斷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咅。荆门(jlng)仍怜(lidn)啄春泥•••(zhuo)没马蹄(mb)白沙堤(di)••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意思。(1)古今异义。仍怜故乡水(古义:爱,喜爱;今义:可怜)(2)解释下列词语。从:往。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初:刚刚。暖树:向阳的树。3.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边奔放,别具一格,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现存诗近3000首。代表作品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等。4.背景介绍《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也就是他任职时所作。5.大声朗读,用“厂划分朗诵的停顿。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山随/平野/尽,月下/飞/天镜,仍怜/故乡冰,來从/塑国/游。江入/大荒/流。云生/结/海楼。万里/送/行舟。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几处早莺/争/暧树,乱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合作探克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绿杨阴里/白沙堤。生成能力步骤二学习《渡荆门送别》1.疏通文意,用口己的话讲述这首诗的大意。【交流点拨】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出现并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屮的倒影好像天上E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1.研读诗句,体会诗歌的内涵。(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写从蜀到楚远游的行踪。\n(1)颔联描写了哪里的景色?【交流点拨】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2)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交流点拨】比喻,描写了江水里的月影和云彩,将水中的月彫比作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美,想象奇特。(3)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交流点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4)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交流点拨】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通过写11!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步骤三学习《钱塘湖春行》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交流点拨】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Z势。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吋间长了,眼前一片姪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2.颔联屮“儿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交流点拨】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口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彖11!,过不多久,姪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來。3.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交流点拨】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渡荆门送别》描绘作者乘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这首七律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拓阖延I伸I思乡是屮国文学的主题2—,你还知道哪些“思乡”名句?请搜集整理一下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附:板书设计】渡荆门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激动、欣喜送别——尾联——思乡、惜别钱塘湖春行首联:总写天光水色颔联:高处着眼写莺燕颈联:低处入手写骑马游春尾联:由点到面写湖东胜景春光明媚心情喜悦谍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三单元同步作文指导\n学习描写景物【导学目标】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2.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学出指导一:【多选角度,描绘立体图画】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学法指导二:【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学出指导三:【寄寓深情,增强景物的魅力】写景不能呆板地对景物进行介绍说明,要融进自己的感情,并以此来感染和启迪读者。带着感情写作,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学法指导B:【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生气】自然万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这样文章才不会呆板沉闷、缺乏生机。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写,文章才会生动活泼。赭彩导入激发兴趣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例丈引路把握技巧品读经典,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诵读原文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岀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画面从哪些角度写月下的荷塘?【交流点拨】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n(2)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交流点拨】远——近,上——下,静——动。(3)这幅画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交流点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动静结合。(4)作者观察的角度有什么变化?【交流点拨】由上到下;由正而到侧面;黑影浓、倩影淡,整个画面疏密相间,浓淡相宜。(5)这两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句子谈)【交流点拨】美感、层次感、立体感。丈題畏示1.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2.游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常有的风雅韵事。你也一定游览过不少山水名胜吧,请以你游览的山水名胜为题材写一篇游记。【学生写作实践】写作:略【附:板书设计】多角度描写景物认真观察调动感官突出特征选好角度移步换景全面描写融情于景表达感受产生共鸣动静结合绘声绘色形象表达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13背影【导学目标】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教学方法希导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宅卑卩(jiaoxiQ)^fe(bensang)很^(langji)倾倾(stisu)典质(didnzhi)赋闲(fUxian)颓唐(tuitang)琐屑(sudxie)••••••••\n差使(chaishi)亏空(kulkong)勾留(gouliu)拣(jian)搀(chan)蹒跚(pdnshan)1.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差使:旧时指官职、职务。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踌躇:犹豫。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拭:擦。颓唐:衰颓败落。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琐屑:细小而繁杂的事。箸:筷子。大去:委婉语,指去世。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o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还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绿》等。3.背景介绍《背影》是纪实性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从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本文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听课文录咅,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件什么事?表现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交流点拨】课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挚的思念°学出指导一:【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六法】①联系修辞手法;②抓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③联系人物身份,性格和思想;④看句子表达方式;⑤看句子是否蕴含哲理;⑥看句子的结构特点。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分小组交流、朗读这些\n句子,说一,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理解语言把握特色1.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交流点拨】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在宽慰儿子。甘愿承受家庭重负,但愿儿子能轻松愉快的亨受其天真生活。把悲痛压在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不放心,怕别人照顾不周到,劳碌费神。这表明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③“我买儿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对儿子的关怀是多么体贴入微啊!④“我走了,到那边來信!”——惦记儿子是否旅途平安,反映父亲对儿子深切的惦念。⑤“进去吧,里边没人。”——怕儿子离开座位丢失行李,反映父亲对儿子细心的关照。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2.感悟作者平实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屮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中还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体会一下。如:(1)“颇踌躇了一会”“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白己送我去。”【交流点拨】父亲的“不放心”正体现了对儿子的关心爱护。(2)父亲“忙着”照看行李,“忙着”讲价钱;终于“讲定”了价钱,为“我”“拣定”了座位;“嘱”“我”小心,又“嘱托”茶房照应“我”。【交流点拨】表现了父亲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事事都要替儿子安排好的心悄。(3)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交流点拨】“我”理解了父亲的爱,对父亲产生怜惜之情。(4)橘子买回來后,父亲“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交流点拨】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实满足。(5)“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已。情郁于屮,自然要发之于外;……在晶莹的泪光屮,又看见那……背影”。【交流点拨】两个“自然”表现了“我”对父亲更深的理解,泪光中的背影已不单单是父亲往日背影的再现,其中还包含着家境颓唐、每况愈下而又爱子心切的父亲的影子,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更为深切的疼惜、怀念Z情。步骤四文本精读把握主旨1.本文题目为“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请同学们用笔将原文勾画岀来)【交流点拨】四次。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屮,乂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n学法指导二:【分析标题作用四法】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代引文线索;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2•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为什么要把这一次的背影写得那么详细具体呢?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的?【交流点拨】第二次。(望父买橘)最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朴素,心情沉重(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彫!)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的样子,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爬月台动作: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乂可以想彖父亲爬月台的吃力,''攀”的动作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缩”,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作用:突岀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1.当时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反应?用原文回答。【交流点拨】“这时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作者截取了在不平常的背景下“父亲的背影”这个精彩独特的画面,将父爱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2.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文中的儿子理解了父亲的关爱了吗?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交流点拨】儿子的四次流泪,泪水说明了一切,泪水表达了对父爱的理解、感激。儿子的两次自责也表明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感动、思念父亲。确实,父爱子,子爱父——父子情深就是这篇文章所表现的屮心。3.以“背影”为题的作用是什么(课题能否改为“浦口送别”)?【交流点拨】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还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也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n多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今天,我想用一首歌来结束这堂课,歌曲的名字叫《懂你》。让我们都能对父母、对亲人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播放歌曲《懂你》)请同学们回到家中,不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理解、感恩,对他们给了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附:板书设计】沉重的背影蹒跚的背影艰难努力的背影朴实的语言三次流泪两次自责父爱子子爱父父子情深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14【导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查漏补缺昆明的雨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教学方法指导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自我研学生成新知\n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青头菌(jdn)鲜腴(yd)篱笆(Hba)鸡^(zong)黄炯鸡(men)•••••扳尖(ban)炽红(chi)缅桂(midn)绿釉(you)密匝匝(zd)•••••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鲜腴:新鲜肥美。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方比:比较、对比。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3.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交流点拨】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交流点拨】都与雨有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3.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n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跳读课文赏析语言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交流点拨】“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的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交流点拨】“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2.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请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咅娇娇的。她们的声咅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交流点拨】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対苗族女孩子进行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2)—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交流点拨】“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主动形彖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步骤四文本精读探究写法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交流点拨】①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交流点拨】第3段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対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方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3.《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常、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Z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來入文,遂成美文。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读完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心灵仿佛被那细细绵绵的雨滴浸润得舒适熨贴,昆明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他在画旁题下的那段文字虽长但很有诗情,是对昆明风俗世态的如实描绘,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在感受他所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不是故乡却胜过故乡,把全部的爱与真情都融进了那里。拓圍适府作者在第⑪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屮,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來,80字左右。【交流点拨】“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写作:略)\n【附:板书设计】昆明的雨汪曾祺昆明雨的特点——丰满、饱和、旺盛与“雨”有关联的物、人、事仙人掌、各种菌、杨梅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15*【导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O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送缅桂花的房东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以小见大)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Z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散文二篇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课时计划】2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屮被授予荣誉奖。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多媒体展示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3.选三位同学示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交流点拨】朗读吋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合作採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交流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血上的小草”比喻什么?【交流点拨】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交流点拨】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第一课时情景导入生成问題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目齿(jid)爭毛(r6ng)曼延(man)凋谢(diao)洗涤(di)••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臼齿: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洗涤:冲荡;清洗。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3.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箸作有:《严文\n乐和威势。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倒剣小]俐《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交流点拨】(1)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2)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第二课时情景导入生成问題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为了谁》这首歌呢?是呀,我们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活着?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同学各抒己见)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历史上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艾”而生;当代的人呢?医生是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是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咅。遏制@)飓风(jd)濒临(bln)•••俯瞰(kdn)呼号(hao)••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遏制:制止,控制。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濒临:紧接,靠近。俯瞰:俯视。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3.作者介绍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歌。(3)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拓阖延I伸I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着?【交流点拨】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即爱情,知识,同情心(对人类的关爱)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2.浏览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交流点拨】文章开篇捉出总的观点,然后具体论述这三个方面,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所以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合作探兗生成能力步骤三文本精读深入探究速读课文2、3、4段,探讨以下问题。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交流点拨】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交流点拨】罗素第一个方而的知识是有关人的,了解人的心灵;第二个方面,实际上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3.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交流点拨】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银铛入狱,年迈的晩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逝世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來的灾本文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通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来进一步理解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深刻的\n哲理,从而,挖掘本文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语文髙度的感悟、理解能力。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步骤四品味语言探究写法1.爱情,知识,同情心这三种追求,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著最痛苦的?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交流点拨】同情心,爱和悲悯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爱和悲悯,只片面地追求爱情,会产生爱情恐怖主义;片面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所以爱和悲悯最重要。2.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能否交换顺序?【交流点拨】不能,从内容上看,爱情是自然朴素的精神追求,知识是提高素质的精神追求;同情心是道德层面的精神追求,从结构上看与前一段的开头相照应,顺序井然,层次分明。当壹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鸽子,为和平为生;湖水,为万物而生;鲜花,为大地而生;树木,为地球而生。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生命的枯荣全看你怎么去栽培,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16*【导学目标】1.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2.理解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3.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当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罗素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理好!拓阖延I伸I课外积累关于爱情,知识,同情心的名言或诗句。关于爱情:人生追求爱情并不显得低级。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维斯冠:爱情是生命的火把。关于知识: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李大钊: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关于同情:白朗宁:把爱拿走,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雪莱: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附:板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爱情——博大知识——博学谦逊同情心——博爱崇高爱和悲悯更重要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三棵树倾诉。【课时计划】1课时。情景导入生成问題大家知道,白杨树在茅盾先生心中是中华儿女英勇不屈的象征,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苏童先生心中的“三棵树”又是如何地让他难以忘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苏童的内心世界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咅。嫉妒(jidu)黝黑(you)怅惘(changw•••••ang)黄桅(ju6)苦楝(lian)石埠(bfi)•••一拆(p6u)枇杷(pipa)悲悯(min)••••残iu(yuan)瓦砾⑴)摇曳(y色)•••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颤索:哆嗦。悲悯:哀怜、怜悯。谋面:彼此见面、相识。残垣:残缺不全的墙。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夷为平地:指铲平使成一块平地或指把地面以上的物体全部摧毁。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员3.作者介绍\n苏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童中贯,1963年生于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屮文系,现为屮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三棵树在文章屮究竟指什么?【交流点拨】“我”生命屮遇到三棵树,作者由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引到对这三棵树的叙述上的。2.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交流点拨】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3.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结合文中语句分析。【交流点拨】①从文中“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扌不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可以看出苦楝树具有幼小无依的特点。(第一,是一棵没有什么可爱之处的幼小的苦楝;第二,它居然是栽在花盆里的,在这样的土壤里,就是生长起来,也是可怜的。从中流露出作者的深意,也寄托了对人、对城市的调侃的意味。)②从文中第八自然段中的相关文字来看,枇杷树具有含蓄深沉的特点。石榴树具有热烈、奔放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得到石榴、枇杷后的极其喜爱、兴奋、愉悦情感。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把握情感1.作者在対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地付出,无边无际地奉献,两相对比,我们在果树身上可以看到i种什么精神?【交流点拨】树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2.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他没有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交流点拨】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3.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相关语句來梳理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交流点拨】怅惘——无奈白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①在作者的想象中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有绿色的褐色的树干,但这只是想象,在现实屮作者多次提到“我”没有树,这让“我”怅惘,成了“我”的隐痛。②成年后“我”见过了很多树,但都不是“我”的树,那么作者的树到底在哪里呢?在迁居新居后“我”得到了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两棵树,在作者欢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彖,树的存在,让“我”知道“我”是个幸运的人。③但“我忽略了树”,对它熟视无睹,当树终有一天将离去时,“我”才又怅然若失起来。④作者这一生,他种过树,但只能种在花盆里,并且苦楝树被我偶然的疏忽和难以抗拒的天灾毁了,从中可感受到生存的艰难、无依、无奈。⑤后來两棵果树离我而去表现对逝去的一种哀惮,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步骤四品味语言理解主旨1.作者在文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交流点拨】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屮“我生命屮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2.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为何在不停地寻找树呢?【交流点拨】“树”不仅仅是树,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想象屮美好的生活状态,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追求,是一个遥远的难以实现的梦想,寻求树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梦想探寻的过程,人生有梦才精彩,但并非每梦皆能圆,有美好、有痛苦才是生活的本真,树是自象的象征,因此作者不停寻找“我的树”其实是在呼唤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人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3.在寻找“我的树”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交流点拨】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的主旋律是一种无助的呼唤与渴望,对完整生命形态的热切的期盼。4.第三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写移种苦楝树苗的经历?【交流点拨】是作者少年寻梦的难忘经历,伴着他的隐痛与自责:作者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将没有树存在的生活看作是不完美、不齐全的人生;与后文写到的两棵果树构成对比。\n1.文中第五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过渡作用(或承上启下,由“苦楝树”过渡到“两棵果树”)好处:承上接上文。归结出失去苦楝的白责、愧疚和隐痛,又开启了下文,为意外获得两棵果树的欣喜、满足铺垫蓄势;使文章脉络清晰。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苦楝树是作者拥有的第一棵树,它的孤苦无依、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连拥有一棵树的愿望都显得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因此作者希望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口然依存关系的眷恋。柘圍延I伸请对照作者通过本文传达出的思想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小组交流、发言、派代表上台讲述)【附:板书设计】三棵树苦楝树——幼小无依枇杷树——含蓄深沉石榴树——热烈奔放伤感无助无奈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第四单元同步作文指导语言要连贯【知识目标】1•明白什么是语言连贯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2.写作时能做到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写作文其实和说话一样,要想精彩,能够吸引读者,都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而不能前后脱节,颠三倒四,东拉西扯,条理混乱。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呢?今天我们就來探究一番吧。例丈引路感受特色珍藏温馨的批语有人珍藏衬衫,有人珍藏照片,有人珍藏邮票,而我珍藏的却是一张写有温馨批语的试卷。一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那治学有方的张老师。记得那是上七年级时的第一次语文考试,本来基础就差的我考得一团糟。可以说当时我对分数已没有什么感觉,考不好无非是得到老师的一通训斥再罚抄几遍而已。习以为常也就见怪不怪了。发考卷时我像往常一样等待着老师的“电闪雷鸣”,可奇怪的是张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从高到低念分数,念到不及格的同学还故意多停留几秒钟,好让你意识到自己考得有多么差;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了几个考得好的同学,然后没念分数就把考卷发到了我们手里。打开试卷,让我惊奇的是从头至尾竟找不到一个“X”,全是对号,只是在分数那一栏赫然写着59分。仔细一瞧,发现有一些题旁边没有打对号,当然也没有打“X”,这让我感到浑身不自在起来。翻到卷末,发现老师留了几行字:XX同学,你的书写很工整,批阅你的试卷简直是一种享受。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你的头脑是很灵活的,只要你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老师相信,今天的59分将会变成明天的95分。看着这温馨的批语,我的眼眶湿润了,从小到大,从没有一位老师这样夸过我,这样信任我。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同时又觉得自己这样的成绩简直太对不起老师了,并下定决心要考一个95分回报老师的厚爱。我抬起头深情地望着张老师,张老师也望了望我,还对我微微一笑,我立刻感觉浑身暖洋洋的,像沐浴在阳光下一样。这时只听张老师说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这次考试有一部分同学没考好,主要原因是我这个当老师的不会教,今后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当一个会教的好老师,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努力吗?”“愿意!”全班同学异口同声,那声音超乎寻常的响亮。从那以后,我便把那张写有张老师温馨批语的试卷小心地珍藏了起来,并一改以往吊儿郎当的形象,开始认真学习了。说来也怪,那些知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老师讲的,我竟然全都懂,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张老师那温馨的批语!【点评】文章围绕老师在“我”语文试卷上的批语这个话题展开,先写老师发试卷,然后写老师的批语,接着写“我”发现批语后的感受,最后写我珍藏批语以及“我”因批语而转变。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也很自然。整篇文章语言连贯,条理清晰。文題展示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1.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话题统一。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该I詞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想到哪里写哪里。2.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还应该有\n一个合理的顺序。1.语言连贯还应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适当地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句子。【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附:板书设计】【知识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2.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活动准备】1.三项活动,任选一项,分组进行,教师调控,注意分组,大体均衡。2.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英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准备,实际上就是搜集,提取依据,形成观点,这一过程不可轻视,因为搜集筛选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3.在学生搜集筛选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还应倡导资源共亨,合作学习。精彩导入激发兴趣.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网上浏览、娱乐、游戏、聊天、视频、购物、晒图等等真是“应有尽有”,方便Z极!互联网止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活动指导1.网络语言小研讨(1)小组合作,搜集一些常见的或流行的网络语言,查清楚意思,然后分类,并分析产生原因。(2)小组合作,搜集已被收录工具书的一些网络词语,并试着用“非网络语言”表述它们的意思,思考这些网络词语在表达方面的独到之处。(3)小组讨论:写作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言要连贯话题要统一顺序要合理衔接要自然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3.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准备和活动指导,分配任务;第二课时在一周后进行活动展示,综合评议。语?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应如何使用?最后归纳意见,转告老师,听取老师意见°2.电子阅读面面观(1)小组合作,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电子阅读时间、方式、途经、以及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所占的阅读比重,大家对电子阅读的态度和意见,问卷对象:同学,老师,家长,亲友等。(2)回收,统计,汇总,分析,发现。(3)小组研讨:电子阅读会不会代替传统阅读?3.用互联网学语文(1)邀请信息技术老师利用课外吋I'可举办专题讲座,教大家学习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网络词典和专题数据库等。(2)小组合作,搜索有关散文的各方面知识,制作《关于散文》小册子。(3)小组讨论:如何扬长避短,有效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学习?活动展示1.网络语言小研讨(1)我搜集到的网络语言及意思。a・“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岀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多用于嘲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等,也适用于欢喜等情况。b.“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的样子”。C.“人艰不拆”:“人生已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必拆穿。”d.“细思极恐”:仔细想想,恐怖之极。(2)被收录进工具书的网络词语。\n《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了“冏”“雷”《人民日报》的刊文里也出现了“屈丝”(3)网络语言来源分类a.用数字代码谐咅表示,如:7456(气死我了),4242(是呃是呃)b.用汉语的谐音,如:介(这)酱紫(这样子)偶来了(我来了)c.运用表情符号,如:(人_人)表示神秘笑容。(Zzzz...)指睡觉样子d.肆意曲解词语,如“偶像”(呕吐的对象);“天才”(天生蠢材)e.用昵称表示,如“东西”说成“东东”等。f.用自创英文缩略或拼音字母表示,如PF(佩服);BT(变态)……g.借用动物名称表示,如“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虾”(超级网虫)1.电子阅读面对面观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优点:电子阅读工具信息存储量巨大;具备网络功能;具有良好的娱乐休闲性;便于携带等。缺点:电子阅读工具辐射较多,对读者视力有不良影响;记忆效果不够好;以浅阅读为主,缺乏深度;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依赖较多的操作技术,不易掌握;工具价格昂贵;缺乏传统文化的韵味。由此可见,由于电子阅读相比于传统阅读有许多的缺点与不足,在很多方面,电子阅读是无法収代传统阅读的,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学习与阅读的需要。课后反將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Z处在于: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导学目标】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和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别。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实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绩,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教学方法桔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桥”。桥是这么简单,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桥。在我国,我们的祖先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距今已一千多年的隋代,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就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桥的一些特点。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弧形(hd)拱桥(gong)匀称(chdn)张爭(zhu6)惟妙惟肖(xiao)••••推崇(chong)和谐(xiQ)桥墩(dun)〔交河(xido)饮涧(jid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巧妙绝伦:(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没有可以相比的。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n惟妙惟肖:这里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匀称:均匀,比例和谐。推崇:十分推重。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1.作者简介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2.说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如《屮国石拱桥》和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分为平实说明文,如《地球是圆的吗》和生动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2)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3)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①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远及近等。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联系,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來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儿种情况:a.从整体到部分;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d.从主要到次要;c.从概括到具体;f.从现彖到本质。\n学出指导一:【把握说明对象三法】①看题目或首尾段;②抓段首、段尾关键句;③归纳总结。注意:事物说明文的题目一般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一般在开头或结尾的总结句交代说明对象。学法指导二:【概括说明对象特征四法】①从文题入手概括;②从开头结尾段概括;③由段意归纳整合特征;④验证答案要点。注意:尽量用原文中的原词与原句作答。学冻指导三:【辨析说明顺序方法】1.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2.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3.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4.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4)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釆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5)说明文的结构:常用的有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6)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本文的说明对彖是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交流点拨】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2.再读课文,概括•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交流点拨】石拱桥:弧形,出现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卢沟桥:石拱相连,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n1.课文最后两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试从文屮提取两句话来概括。【交流点拨】①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②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小结】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合作採克生成能力步骤三理清顺序感知特点小组讨论本文的说明顺序。1.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交流点拨】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接着写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2.默读第四、五段,列出层次,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來写赵州桥的?【交流点拨】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了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3.指名读第六段,提问:这一段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交流点拨】由整体到局部。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交流点拨】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的。5.小结: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交流点拨】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吋,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吋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步骤四品析语言把握方法思考、研讨下列问题。(多媒体投放)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交流点拨】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学比指导四:【举例子的作用分析方法】1.举例子的特征: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先从道理上讲,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2.作用: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3.标志:“例如”,“以什么为例”,''如”等标志性词语。4.格式:举……例子,更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能否调整顺序?)【交流点拨】“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并且对于桥來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n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交流点拨】“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交流点拨】“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圉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当••••时可算”能否删去?)【交流点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4.找11!本文用到的说明方法(多媒体展示)。【交流点拨】(1)引用——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2)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⑶打比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4)墓状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5)作诠释——每两个石拱之I'可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扬阖延I伸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37.4米【附:板书设计】\n一个大拱两肩小拱II八拱圈匀称和谐古朴美观赵州桥1300多年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卢禹桥800多年联常狮态肖相异雕万惟拱固柱姿妙各坚石千惟课后反胳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18【导学目标】1.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白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1.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苏州园林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轩榭(xudnxie)池沼(zhdo)丘壑(hQ)模样(md)•••••斟酌(zhenzhu6)重峦叠山章(zhdng)相间(jian)嶙峋(linxiin)庸俗(yong)阑干(ldn)镂空(lbu)蔷薇(qidngw@i)•••••回廊(king)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嶙峋:枯瘦的样子。镂空:雕刻岀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点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方案。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重峦叠嗥: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而的创造性构思)。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3.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n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彖如何?【交流点拨】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交流点拨】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文章是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交流点拨】(1)整体:①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②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③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④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2)局部:①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②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③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学法扌M导一:【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分析法】1.明确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总分式(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2.抓中心句及连接词:“首先”“其次”“还”“也”等。学法指导二:【题型: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理清思路弄清顺序1.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说说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第三部分(10):文章的结尾,留有余地,使人不断回味、思索和向往。(总一分一总的特点:1〜2段总说特征,3〜9段分说,10段再总说。)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2)其余同学补充评价。【交流点拨】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n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3)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①学生齐读第4段。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交流点拨】本段先写假山堆壳的艺术,或重峦卷山章,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屮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趾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最后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步骤四品味语言把握特色一、揣摩说明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特点。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交流点拨】“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耍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交流点拨】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交流点拨】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交流点拨】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交流点拨】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n学出指导三:【题型: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的词进行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周密性、科学性。答题格式:不能,“……”词在原句中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了……,删掉了“……”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词,符合实际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6•“有儿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景象,生机盎然,沁人心脾。二、把握说明方法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交流点拨】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②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③引用:“……游览者來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④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儿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儿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⑤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三、探究表达方式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请同学们在文章屮找出除说明Z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交流点拨】1.记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景象。)(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2.议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多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n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鬥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居室设计:当今社会,有人因为久处繁华闹市,生活节奏忙碌紧张,很想拥有一个能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的处所。那么,不妨从苏州园林的设计中借鉴一点灵感,设计一个你喜欢的有自然之趣的居所。来,说说你的创意!【附:板书设计】苏州园林完美的图画大处讲究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细处注意角落画美门窗图案屋室装饰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Z处在于:\n19*蝉【导学目标】1.学习法布尔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他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2.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手法(拟人)一■“风格即人”。3.注意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4.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完成步骤二、三、四。教学方法指导学比指导一:【常考说明方法辨析】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的区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打比方:像、仿佛……;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情景导入生成问題展示图片“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人可以来说下和蝉有关的东西不?(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曙■光女神爱上了一个人类青年,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她向宙斯请求赐给爱人永恒的生命,但是曙光女神忘了请求给那个青年永恒的青春。于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的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爱情的地步。女神的爱情也渐渐的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这只虫子就是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金蚯(qidng)窠(kQ)隧道(sui)涂l§(man)抵御(yd)纤(xidn)M(rui)轧碎(yd)鳍(qi)喧嚣(xido)•••••罅隙(xid)跳蚤(zdo)钺(b6)•••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金嵯:屎壳郎。窠:鸟兽做的窝。涂塡: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纤:细小。抽:一种小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鳍:鱼类的运动器官。曝:晒。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匹敌:对等,相称。罅隙:缝隙。腾跃:跳跃。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n倒楣:遭遇不好。(也作倒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1.作者简介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少年吋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这是一篇法布尔的科学小品。科学小吊: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2.简单分析课文结构【交流点拨】开头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统领全文。第一部分:蝉的地穴。(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9〜11)段,写蝉出洞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第二部分:蝉的卵。(12〜13)段,写蝉怎样产卵的:蝉选择产卵的地方、蝉产卵的过程、产卵的数目。(15〜17)段,写纳怎样破坏蝉刚产岀的卵。(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21〜23)段写幼虫落地。(24)段写幼虫挖穴隐藏。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理清顺序1.通读全文,课文两大部分是怎样安排顺序的?【交流点拨】两个部分的说明顺序是按照蝉延续生命的几个过程安排的——先由幼虫到成虫,然后成虫产卵完成繁衍,孵化成幼虫结束,这就是蝉循坏往复的生活史。作者并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入手,介绍这一过程,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体现了本文别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2.课文第一部分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交流点拨】写地穴是按照考察的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幼虫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來写的:幼虫岀穴以后怎样寻求脱皮的地方;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把一步一步发展生长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步骤四品味语言感受诗意1.请说说你认为描写得既生动又准确的段落。(启发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各抒己见。)【交流点拨】写得生动的很多,如第8〜10段,写蝉出洞有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尤其是第10段写蝉最后从壳屮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用一连串的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又如第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对岀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乂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2.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举例说明文屮使用准确的语句。让学生讨论分析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2)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3)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n(1)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2)蝉卵刚产出,虫内立刻就想把它灭掉。【交流点拨】准确性是贯穿于全文的,这5句只是从词语方面进行推敲,不能理解为仅仅这些句子里的词语才准确。比如第7段写幼虫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里面不仅“臃肿”“喷洒”“柔软”“肥重”“压”“挤”等词用得很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建造过程,也很清楚准确。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詡受I加辖I《蝉》这篇课文,没有引用什么材料,完全是靠文艺笔调对•蝉的生长过程进行具体的、甚至是相当细致的描写,來增强它的生动性。这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艺性说明文。拓圍列刪大家知道哪些说明文?其中哪些是科学小品?简单说明下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的区别:如《辞海》是这样介绍银杏的:银杏亦称“白果树”“公孙树”。银杏科。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系孑遗植物,我国普遍栽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可达千余年。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楼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他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种子含有氢氯酸、组氨酸、蛋白质等。【交流点拨】这段关于银杏的说明文只是对银杏的名称、特点、产地,用途等作客观的如实的介绍,全是解说式的语言,把它与郭沫若的散文《银杏》对比,其客观性就显而易见了。【附:板书设计】蝉的地穴幼虫的洞口幼虫的穴道幼虫出穴后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蝉的卵蝉的产卵蝉卵的敌人四年地底下的生活,一个月阳光中的歌唱谍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20*【导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梦回繁华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解决步骤三、四。情景导入生成问題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学生回答)对,《清明上河图》它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梦回繁华》。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咅,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汴梁(bion)题跋(bd)绢本(judn)•••翰林(han)田畴(chou)料峭(qiao)簇拥(c£i)漕运(cdo)舶胪(zhdlu)••••沉檀(tdn)摄取(sh。)遒劲(qid)•••摩肩接踵(zhong)络绎不绝(yi)••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工:善于,擅长。设色:(绘I田i)涂色,着色。田畴:田地,出野。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孔道:必经之道。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3.作者简介《清明上河图》屮国十大传世名画z—,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屮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点拨】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2.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交流点拨】①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荣,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一时期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生平,爱好等。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合作採究生成能力步骤三文本精读理清顺序细读课文第四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交流点拨】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來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②然后再介绍画面屮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顺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I\n詞观,这一紧张的一幕。③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还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步骤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交流点拨】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比如: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此句语言典雅生动,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③“疏林薄雾,农舍m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文中有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当壹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镖堂4供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我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我们对古代生活丰富的想象,这幅2卷人物繁多,场景攵杂,但作者把它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拓阖延I伸I《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探究z处,例如,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揭示社会问题,谏劝'宁徽宗之意,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课外可以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一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附:板书设计】梦冋繁华说明顺序——开卷屮段I后段井然有序说明语言:——平实、准确典雅、生动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谍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第五单元同步作文指导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学生写作,集体评议。精彩导入激发兴趣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例文引路把握特点香烟的自白朋友,你一定认识我。不信?请睁大眼睛瞧一瞧瘦长而圆滑的身材,雪白的皮肤,戴一顶海绵帽子。你说我是香烟?对了,在下正是。(开头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香烟的外部特征,语言幽默诙谐。)我的“作用”确实不小。人们参加社交活动少不了我,我成了男子汉“乞派”的体现;平常办事少不了我,据说不管多难办的事,只要我出面准能成;提神醒脑开通思路也少不了我。甚至只要一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我的身影:屏幕上的那位作家,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苦思索着,桌角的那只烟灰缸里满满堆积着我的残骸——一顶顶海绵帽子。(第2自然段重点写香烟的作用。)实际上,我是由烟草加工而成的,我的体内含有一种叫尼古丁的有毒物质。可别小看它,我们兄弟20个所含的尼古丁量,足以毒死一头强壮的大公牛!人体一旦吸进50至70毫克尼古丁就会死亡。虽然人们吸一支香烟吸收的尼古丁并不会达到使人立即死亡的地步,但长期吸取,就好像慢性自杀一样。不但如此,我的体内还含有多种致癌物质。据现代科学家分析,这些物质会促使人患肺癌、喉癌、食道癌等。有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我的主人们得肺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0倍,得喉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5.4倍,得食道癌的概率比普通人高3.4倍。这些数字,也常常使我胆战心惊。(第3自然段主要写香烟的内部成分,以及香烟的危害。)现在,我的外衣越来越精美,身价也越来越高了。我的足迹踏遍每一个角落。我也时常为自己能够风靡世界,在人类市场上能长盛不衰而骄傲。但是有时我也想,我们明明是在破坏人类的健康,为什么还受到他们如此的青睐呢?亲爱的朋友,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第4自然段写了香烟的发展现状。)【总评】文章先说明香烟的外形特征,再说明其“作用”和内部成分,最后说明香烟的发展的现状。文章抓住事物的特征,说得清清楚楚,生动活泼。文题畏示1.你所在地方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或者,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I韦I绕家乡的建筑特色或者你印象深刻的特色建筑,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2.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不少于500字。【写法指导】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一事物区別于其他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2.确定事物特征的方法: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有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等。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n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机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附:板书设计】说明要抓住特征细致观察查阅资料学会比较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导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2.熟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大意。3.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富贵不能淫》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n【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題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公孙衍(yan)丈夫之冠(guan)女家(R)富贵不能淫(yin)••••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焉:怎么,哪里。命:教导、训诲。戒之:告诫。■正:准则,标准。淫:惑乱,迷惑。3.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女家:指夫家。夫子:指丈夫。谓此之谓大丈夫:称得上,叫做由:遵循。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移:动摇。屈:使屈服。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口:对……说■太守谓谁:为,是■1.古今异义父命Z(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而)■2.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3.通假字女家:女同“汝”,你。4.作者简介\n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n学比指导二:【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荡”:原为动词,激荡,这里用作使动动词,可译为“使……激荡”。2.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候。(《毛遂自荐》)臣:使……称臣。3.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交流点拨】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Z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翻译重点句子。(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交流点拨】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交流点拨】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交流点拨】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交流点拨】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合作探兗生成施力步骤三文本精读深层探究1.熟读课文,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交流点拨】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徳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2.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交流点拨】“居天下Z广居,立天下Z正位,行天下Z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Z,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多壹演练达成目标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孟子关于“大丈夫”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n不少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中,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等,所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光辉形象,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举例说明。【交流点拨】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附:板书设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Z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二课时情景导入生成问題有一个经典故事,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锅里也煮着水,不同的是,水没煮开,青蛙觉得挺舒服:这个热水澡洗得好呀!结果青蛙被煮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在温水中却死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中寻求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咅,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舜(shun)孙叔敖(do)吠由(qudn)•••傅说(yub)鬲(gO)奚(xl)拂士(bi)••••2.记住文中重点词语的词义。发:起,指被任用。吠亩:田地。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狱官。市:集市。空乏:财资缺乏。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扰乱。••恒过:常常犯错误。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而后喻:了解,明白。入:在国内。出:在国外。敌:匹敌,相当。3.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法家拂士:通“弼”,辅佐4.词类活用苦其心志:使…•…痛苦,使动用法劳英筋骨:使…•…劳累,使动用法饿其体肤:使…•…饥饿,使动用法空乏其身:使……资财缺乏,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动用法;••使坚韧,使动用法人恒过:犯错误,犯过失,名词作动词■5.一词多义国国恒亡(国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去国怀乡(国都)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法家拂士(同“弼”辅佐)\n于舜发于吠亩之中(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死于安乐(在)发舜发于吠亩之屮(起,被任用)发于声(显现,显蘇)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11!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提示学生把握句屮的停顿及重音。【交流点拨】(1)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英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教师适时点拨。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交流点拨】屮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难而终于身负“大任”的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帝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归纳出论点。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三文本精读深层探究1.第一段开头列举六个历代名臣成才的故事,共同点是什么?【交流点拨】他们都是经历了一段艰难困顿的生活之后才发愤而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他们都经历过艰苦的磨炼,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2.第一段哪些句子讲述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现在人们常说的哪些话与这个道理相同?【交流点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给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与之相同。3.课文第二段是从哪些方而来说理的?【交流点拨】第二段先提出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岀“闲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4.本文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作具体分析。【交流点拨】排比和对比,对于同一论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阐述,行文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使文章富有气势,例如第①自然段中的排比,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对比。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本文通过陈述丿亦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证明了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安乐可以使人萎靡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因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成功。柘阖延I伸以“我心目中的孟子”为话题,来探究一下孟子究竟是怎样的人。【交流点拨】①孟子是一个讲大义,有气节的人,他坚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原则,从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明了他的处世态度。②孟子是一个仁义之人。“仁政”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他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民本思想。③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准”的宏愿伟志。④孟子还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附:板书设计】22【导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探究文章内涵,把握愚公形象,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2.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学习造就人才——历代名臣成长史——才能从磨\n炼中来一般人成长历程——才能从奋斗中來生于忧患治理国家居安思危——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死于安乐课后反脛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Z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愚公移山愚公精神,敢于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歌曲《愚公移山》。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万仞(伽)冀州(ji)荷担(hQ)箕畚(jlben)孀妻(shuang)••••••始St(chdn)智叟(s6u)穷匮(kul)一厝(cud)雍南(yong)•••••陳断(10ng)邂山北之塞(cheng)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方七百里:面积。迂:曲折,绕远。毕力平险:尽,全。•••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聚室而谋:室,家。谋,谋划,商量。••杂然相许: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献疑:提出疑问。始毗:刚刚换牙。寒暑易节:更替。穷匮:穷尽。苦:愁苦,这里指担心。3.通假字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汝Z不惠(惠:同“慧”,聪明)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4.古今异义年且九十(古义:副词,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n■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扛。今义:莲花。)■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1.—词多义。方方七百里(指面积)■方其远出海门(正当)曾曾不若孀妻弱子(竟)••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固汝心之固(顽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亡今亡亦死(逃走)••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帝感其诚(他的)■其妻献疑(他的)■学比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1.确认排除法。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我们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项都逐一做出正确的判别。或者为了节省时间,不想对每一项逐一进行鉴别,就可采用确认排除法——确认其中几项,排除剩余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联系对照法有的选择题单靠选项本身是难以得出答案的。必须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对照,才能作出判别。3.去同辨异法有的选择题的迷惑性答案与正确答案之间,往往只有细微的差别,因此,对备选答案则须去同辨异。之以君之力(的)■虽我Z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在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n■而面山而居(表示修饰)■何苦而不平(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1.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全书八篇,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辿与智慧。它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听读录音,要求,注意朗读有疑问的地方(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交流点拨】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不懂的地方做记号)3.师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4.再读课文,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屮叙述的故事。【交流点拨】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5.梳理全文的脉络。【交流点拨】故事背景——介绍两座山(面积、高度、地理位置);故事开端——愚公率众移山;故事发展——愚公驳斥智叟;故事结局——移山愿望实现6.按照要求找出下列句子。【交流点拨】愚公移山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収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的精神是: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合作採克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何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交流点拨】这两句话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大,越显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也就越显出愚公的形象的高大。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样的看法呢?【交流点拨】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其次是愚公妻“献疑”:第一,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第二,提岀“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最后是意见一致,立即行动。3.“平险”是如何进行的?除了愚公一家人,还有谁?表明了什么?【交流点拨】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星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4.课文写了两场争论,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比较这两场争论,说说有哪些不同?反映了什么呢?\n【交流点拨】(1)性质不同。愚公妻子,首先是同意(“杂然相许”当然包括“其妻”),智叟却首先是反对。(2)出发点不同。愚公的妻子出于对丈夫的关心,智叟则不同,他是讥笑。(3)气氛不同。与家人的论争气氛热烈和谐,与智叟的论争是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反映了对待困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智叟——逃避困难。愚公——①艰苦奋斗精神;②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③发展变化的观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步骤四品味语言感受形象1.故事的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交流点拨】①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局不仅没有损害愚公的形象,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大山背走,这个神话结尾烘托了愚公的形彖,说明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②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②这种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和自然的矛盾很难克服,只能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征服口然的愿望。2.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交流点拨】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要点有:①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②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多壹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文章在写法上多用对比、衬托。在命名上}口重如比色调。如愚公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有长远眼光,有坚强的教力,思想坚定,有奉献精神;而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他自以为是,傲慢、武断,目光短践,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拓減陡1伸I我们这个吋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交流点拨】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附:板书设计】移山之因:塞、迂移山过程困难(口然)山高路遥工具简单决心之大冲突(人为)其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坚忍不拔移山结局:无陇断焉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n23*周亚夫军细柳【导学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解决步骤三、四。散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槪,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祝兹侯(zl)棘门⑴)毂弓弩(gdu)(nu)按辔(pQi)持兵揖(yl)••••••介W(zhdu)陵乎(ji@)曩者(ndng)邪(yQ)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军霸上(驻军、驻扎)入边(侵入边境)上自劳军(慰问)••棘门军(军营)已而(不久)持满(把弓拉满)••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天子且至(将要)居无何(过了不久)■持节(手持符节)壁门(营垒)为动(被感动)曩(先前)固(必,一定)邪(语气词,表示反问)3.一词多义。军军霸上:驻军、驻扎■上自劳军:军营且天子且至:将要••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汝心之固:顽固谢使人称谢:告知\n••长跪而谢道歉■1.通假字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5.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箸作。《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自由朗读课文。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把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3.师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疑难。4.通读全文,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交流点拨】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学比指导:【文言实词复习的方法】1.通假字辨析,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识记通假字,有利于理解课内课外文言语段。2.古今异义,明确了古今词义的差别,便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不同语境下字词的含义,更好地理解文章。3.一词多义,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4•词类活用辨析,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5.浏览课文,梳理课文结构。【交流点拨】(1)先点明背景,交代因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2)中心段,集中地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点。(3)借文帝之口,赞扬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文本精读深入理解1.最后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交流点拨】“嗟乎,此真将军矣!”2.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交流点拨】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3.课文是怎样刻画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的?【交流点拨】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女口: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n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课文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血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油然而生敬意。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n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屮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吋,“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F1:'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多堂演练达成副标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収富,不屈行而収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取得地位。所以说,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里彩的一笔!周亚夫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來而改变军营规定。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现在,我们将思维的航班从2000年前回溯到现实生活屮,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让你当咱们班的班长,请你借鉴周亚夫的做人原则以及管理方法,谈谈你会怎样承担起班长的职责?怎样团结所有的同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附:板书设计】真将军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手法课后反忍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Z处任于:24诗词五首【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教学方法梧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旨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结庐(山)东篱(H)搔更短(sdo)不胜簪(z^n)燕脂(yan)\n•••••1.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词义。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日夕:傍晚。相与:相伴。浑:简直。胜:能够承受,禁得起。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角:军中号角。玉龙:指宝剑。2.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E园。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吕谷集》。3.背景介绍《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穌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学比指导一:【诗歌朗读的技巧】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准确传达诗歌作者的情感,关键在于控制好声音的高低快慢以及力度气息;前提是对于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有具体的了解和深入的体悟,简言之就是:诗文朗读要传情,高低快慢气力声,人生世事须感悟,篇篇精彩我能行。\n1.大声朗读,用“厂划分朗读停顿。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口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屮/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吋/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琏/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合作探究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生成能力步骤二学习《饮酒》其五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交流点拨】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居所偏僻安静了,在东篱之下釆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伴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2.名句赏析。(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被称为妙手偶得的佳句,试说说其妙处。【交流点拨】这句诗抒写悠闲自得的生活,尽享自然之趣,表现出心灵的超脱世俗和安静平和。(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改为“望”?为什么呢?【交流点拨】不能。“见”字是在悠然中无意所见,人与物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而“望”却似乎有意去看,不能体现诗人悠然心境。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心境?【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正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步骤三学习《春望》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交流点拨】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此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2.名句赏析。(1)试从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上评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的妙处。【交流点拨】诗人在这里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现出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2)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好在哪里?【交流点拨】“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学出指导二:【品析诗词的语言】1.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要传达的情感,分析时要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2.对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分析时要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蕴含丰富”“耐人寻味”等词语。\n1.赏析诗词的句子,首先要分清句子的类型,是写景抒情还是言理,如果是写景,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色等角度赏析,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哲理的感悟性等角度赏析。3・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交流点拨】集屮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步骤四学习《雁门太守行》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交流点拨】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咅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來,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底!2.名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名句的原因。【交流点拨】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來,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3.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交流点拨】表现了守边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多壹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轉I劇刖翔《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为酒后即兴Z作,是他的酒后真言,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春望》前四句写春tl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整首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屮夜,写官军岀其不意的袭击敌人,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课外搜集陶渊明、杜甫、李贺的诗歌赏读。【附:板书设计】饮酒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超凡脫俗,热爱自然洒脱恬淡,追求自由春望望中所见——山河在,草木深望屮所感——花溅泪,鸟惊心望中所思——锋火,家书望中所想——白头,胜簪感世伤时念家悲己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课后反忍查漏补缺\n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二课时赏读《赤壁》《渔家傲》教学方法指导OBOBOBOBOBOBMBflB■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牧的《赤壁》。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折戟(jl)铁未销(xiao)殷勤(yin)嗟(ji@)谩(mdn)•••••2.理解诗词中的重点词语的词义。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星河:银河。殷勤:情意恳切。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徒然。举:高飞。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3.作者简介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品有《樊川文集》,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是屮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4.背景介绍《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渔家傲》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脸,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诵的停顿。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合作探克生成能力步骤二学习《赤壁》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交流点拨】一截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吋如果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操,东吴\n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学比指导三:【化静为动】化静为动是一种写作手法,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运用这种方法塑造的景物形象鲜明,情趣盎然,极有感染力。通常可以采用三种方式来化静为动:1.巧用动词多选用动态动词,形象而贴切地为静物“点晴”,形成一幅活动的画面,静物因之生动活泼。2.将物拟人化以人的各种动作来描写静物,使静物有了人的情感,变得鲜活起来。3.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借其他事物的动态形象来描绘所写静物,能使读者形成动态的视觉感受。2•名句赏析。(1)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的理解。【交流点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的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以小见大,深刻警策。(2)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交流点拨】前两句写兴感Z由,为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做铺垫,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小见大。1.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有何特点?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交流点拨】体裁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步骤三学习《渔家傲》1.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交流点拨】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冋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動问:归宿何处请相告,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2.名句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此句描绘出一种什么景象?【交流点拨】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丽雄伟的景象。3.这首词上片,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上片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丽雄伟的境\n界;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多堂演练达成副标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赤壁》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深刻警策。《渔家傲》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要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拓圖延I仲I课外搜集杜牧、李清照的诗词赏读。【附:板书设计】赤壁折戟兴感之由二乔——发议论感慨以小见大渔家傲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丽雄伟词人的理想和抱负:渴望自由,追求光明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六单元同步作文指导表达要得体【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表达得体,明白怎样做到表达得体。2.锻炼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得体的能精彩导入激发兴趣现实生活屮,我们免不了与人接触。有些人呢,我们喜欢和他说话,愿意与之深交,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觉得他说话好听,我们听着舒服。所以说说话委婉得体就显得非常重力,提高综合素养。【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要。其实写作也一样,表达得体,不仅可以显岀我们写作能力强,而且还可以显出我们综合索养高。那么怎样做到语言表达得体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例丈引路感受技岀感谢信尊敬的领导:您们好!您们的爱心与捐款我如数收到,衷心地感谢您们慷慨解囊和无私帮助,在我困难的时候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相信爱就是幸福的主宰,相信爱就是改变的力量,相信爱会有无限的希望。XX年5月2日,病魔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我被确诊为“肺癌骨转移IV期”,消息传给您们,您们对此十分关心,在此,我及其我家人,向关心和帮助我的徐总、楼总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我本是不幸的,在这人生最灿烂时却要面对病魔折磨,除了精神上的压力,还有经济上的压力,每当我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很低落,甚至想放弃。但我又是最幸运的,当风雨淋湿梦想的翅膀时,当生命发出求救时,有亲人和您们纯洁的爱为我加油,陪我一起面对,每一滴爱心甘露都汇入爱的海洋,真爱瞬间汇聚,您们就是我心灵上的支柱,让我重拾信心,是您们伸出援助之手,让我在困境中看到——生命的曙光、生命的希望。感谢您们伸出仁爱之手,让我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乞和力量!感谢您们伸出博爱之手,让我们全家感受到您们的真情与真爱!感谢您们伸出关爱之手,让我体验了天下一家亲的温暖与牵挂!此时此刻,我唯一能用语言表达的就是感谢,在您们爱的庇护下,我一定坚强面对,我一定不会辜负您们的期望,争取早日康复。谢谢您们真切的问候与祝福!感谢您们慷慨与真爱!祝:您们全家平安、开心、幸福、快乐!此致\n敬礼!XXXXXX年XX月XX日【点评】这封感谢信写作目的非常明确,即向关心帮助自己的领导表达深深的谢意。用语恭敬,言辞诚恳,感情真挚。如:称呼领导为“尊敬的领导”“您们”。多次用“感谢”一词从多个方面表达谢意。还用“衷心”“最真诚”“最崇高”等词表达自己的心情。总Z,是一封表达得体的感谢信。文題畏示1.下面这段话是班长准备的班会发言稿中的一段,写得不够得体,请你试着修改一下。我们班最近变化很大,卫生好了,纪律好了,学习成绩也好了,本月获得了年级“流动红旗”。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我认为主要归咎于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管理很严格,很到位,很负责,我很欣赏,要充分肯定。2.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500字。提示:(1)应介绍发出倡议的背景、目的,这样更让人们理解和信服。(2)明确倡议书的主题,如“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行动”等主题,并提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注意倡议书的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写法指导】生活中难免会需要以书面形式与人交流,比如写感谢信呀,邀请函呀,倡议书呀等等,还有作文要想得高分,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那么,怎样做到表达得体呢?要做到表达得体,首先应考虑写作日的。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言语方式、言语态度。比如耍表示感谢,用语就应该恭敬。若想求得原谅,表达要诚恳。若是反映问题,观点应鲜明,建议要合理。除了考虑写作目的外,还要注意读者对彖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比如对长辈,说话要尊敬;对平辈,用语可亲切;为隆重的场合发言而写的演讲稿应庄重等等。另外,还要注意恰当使用词语和句子。比如去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邀请他人来做客,应用“光临”。又如在书面语中直呼人的姓名时,应在姓名后加上“先生”或“女士”。向人提意见和建议时,应谦虚地说:“我的这些不成熟的看法,请批评指正。”或者“是不是可以从另一方面思考一下?”以上三个方面考虑周全了,我们的语言表达应该说是比较得体了。\n【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附:板书设计】表达得体考虑写作目的注意对象场合注意词句恰当课后反恩、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2.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3.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情景导入生成问題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我们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特别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遗址遗迹现存有50余处,如“古隆中”“春秋寨”“马跃檀溪处”“水镜庄”“庞公祠”等等,而三国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伤”“大意失荆州”等等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明确活动内容。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国务院规定白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4.活动内容: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②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屮请报告;③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二、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1.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2.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3.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1.实地考察申报项H。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坏境。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2.或通过阅读书藉、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包括:a.建筑概述。b.人文、历史价值。c.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拟采取保护措施。4.要求:图文并茂,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四、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1.各小组推举一名“申遗代表”,负责介绍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2.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其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a.协调各小组确定时间及流程。b.制定规则。c.选定主持人。d.撰写串联词。令作採克生成能力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1、2、3、4)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1、2、3、4)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1、2、3)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活动结朿后,以“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文化\n遗产保护的思考。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