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2.00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 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分层解疑知识迁移“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十月革命的主要参加者是谁?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发急发斗争,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n一战灾难二月革命(执行反人民政策)十月革命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群众拥护列宁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练习巩固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A.2月B.3月C.10月D.11月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曲折、长期的斗争。)3、完成《填图册》第2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建议学生.回忆小学时候学过的课文──\n《诚实的孩子》,或者借阅电影故事《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等相关作品,自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5、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把 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斯大林模式的利弊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苏联是怎样成立的?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分层解疑知识迁移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列宁提出和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人文素养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n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2、运用课件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1922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5。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项目时间开始时的重点部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资金来源英国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轻工业(棉纺织)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殖民掠夺、举借外债苏联1928年到1937年重工业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建设运用行政手段高积累多投资教师指出: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很快,具有后来居上的显著特征。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计算到个人,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就很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A、“列宁的思路”\n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斯大林模式)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练习巩固1、完成第10页“练一练·选择题”: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D)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C、乌克兰D、爱沙尼亚2、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时间重大事件1917.3二月革命1917.11十月革命1918~1920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8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6苏联通过新宪法3、完成《填图册》第3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建议学生结合政治科内容,总结学习本课的心得体会:看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切实维护民众的利益等等。5、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n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把 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国际关系的变化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凡尔赛和约》有哪些主要规定?根据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分层解疑知识迁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扩大了自己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人文素养从经济和军事实力两个方面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中宣称的“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教学重点《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结果怎样?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战败。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3、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经过世界大战而变化了的各国实力4、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2、《凡尔赛和约》有哪些主要规定?根据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3、“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n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5、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6、“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7、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战后的“新秩序”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运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再现情景,组织学生阅读、思考、感悟历史。)A、巴黎和会是怎样召开的?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新秩序”。B、原先参加大战的国家在会议上的地位有什么区别?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就是参加会议的27个战胜国的地位也相差甚远。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能作为大会的陪衬。C、在“福煦车厢”里发生过的“换位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的制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法国实施了报复。这说明巴黎和会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D、美国一位当代历史学家说道:“Asthevictoriouspowersdividedupthecolonialterritoriesofthedefeatedpowers,theydevelopedanewrationale.[战胜国在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统治的新理论。]这句话反映出《凡尔赛和约》是怎样处置德国海外殖民地的?它规定战前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E、巴黎和会所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为什么会引发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英、法、美等列强不但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而且公然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特权由日本继承,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2、怎样区别《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体系”?(运用课件演示大战前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配合教师讲解)A、《凡尔赛和约》是巴黎和会上战胜国集团同德国签订的条约;B、“凡尔赛体系”是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首先,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德、奥、匈、保、土五国的疆界因割让而缩小,原俄罗斯、德意志、奥匈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其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统治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它原先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最后,凡尔赛体系还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3、根据17页“动脑筋”:他们为什么这么说?A、女——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nB、.男——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C、提示——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4、根据《凡尔赛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被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他们在太平洋、东亚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所以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这次会议。2、毛泽东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因为它宣称要中国“门户开放”、让列强在中国的“机会均等”。这就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也便利了其它几个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3、“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练习巩固1、完成第18页“练一练·选择题”:以下条约中,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是(C)A、协约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B、《凡尔赛和约》C、《九国公约》D、.协约国同奥地利签订的和约2、列表对比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项目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巴黎和会1919年法国巴黎英、法、美欧洲、西亚、非洲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美、英、日东亚、太平洋地区3、完成《填图册》第4——5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经济大危机》。\n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把 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思考探究综合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讨论分析评价人物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劳动人民因为失业而生活恶化,资本家却为了保持商品价格,宁可销毁商品,不愿救济贫民。这充分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人文素养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罗斯福本人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分层复习)1.会议:A、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B、在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会议2、影响:A、巴黎和会:1919-1920年,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就是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B、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其中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2、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3、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4、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n6、“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繁荣”及其崩溃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在“繁荣”的背后孕育了严重的经济危机。3、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展示插图,辅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综合)A、标志: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B、.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C、灾难: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4、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A、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B、暴露的本性:资本家残忍、资本主义制度腐朽。二、罗斯福新政(演示相关图片等资料,辅助学生讨论分析、评价人物)1、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他也鼓励美国人民:“Theonlythingwehavetofearisfearitself——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根据这些话,你觉得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A、形势需要: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必须寻找出路。B、个人魅力: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克服危机的决心大、办法多,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众望所归。2、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A、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B、实际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4、除了调整工业之外,罗斯福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A、进行改革的其它方面:银行业、农业、公共工程等B、目的: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5、“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nA、效果: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B、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练习巩固1、完成第23页“练一练·选择题”:新政的中心措施是(D)A、兴建公共工程B、整顿银行C、调整农业政策D、国家对工业的调整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3、完成《填图册》第6——7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和19世纪30年代“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把 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思考探究综合“纳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是“法西斯”势力?希特勒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这个政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意大利和日本怎样出现法西斯政权?也造成了哪些灾难?执果索因总结归纳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它们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法西斯政权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人文素养必须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1.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等都是犹太裔人。2.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3.犹太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1/3属于犹太人和有犹太血统的人。教学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经济危机发生的年代、标志、特点、影响各是什么?A、年代:1929—1933年B、标志: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波及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nC、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D、影响: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由于工人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资本家却销毁商品,社会矛盾加深教师指出: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特点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也不同。美国总统罗斯福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危机;德、意、日则先后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纳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是“法西斯”势力?2、希特勒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这个政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3、意大利和日本怎样出现法西斯政权?也造成了哪些灾难?4、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它们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5、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产生哪些影响?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纳粹政权的建立(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1、“纳粹”是什么意思?纳粹党命名的目的何在?“纳粹”是德文“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简称。这个党用“纳粹”来命名,是因为当时德国主要民族日尔曼人对一战战败而遭受宰割的屈辱普遍不满;广大人民群众正遭受经济大危机的祸害,所以普遍对现状不满而向往社会主义。“纳粹”党借此命名的目的:①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②获得统治阶级和垄断资本家大力支持。③加紧勾结军队。④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结果使相当一部分人落入了希特勒的圈套,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中的大党。2、为什么说纳粹党是“法西斯”势力?(根据课本图文归纳总结)A、“法西斯”的含义:它原先是拉丁语“一束棍棒”的读音,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现代法西斯专政,指的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B、.德国纳粹党的恐怖统治:①希特勒上台后,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③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④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⑤掀起反犹狂潮。二、反犹狂潮(在演示相关图片的基础上,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学生“动脑筋”)1、德国为什么会掀起反犹狂潮?A、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B、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nC、国际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2、[组织“动脑筋”活动]想出确凿有力的证据,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A、.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等都是犹太裔人。B、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据对美国犹太人的统计,有将近90%的犹太男子和65%的女子受过大学教育,犹太男子中有30%以上获得专业职称和博士学位。C、犹太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1/3属于犹太人和有犹太血统的人。三、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1、意大利和日本怎样出现法西斯政权?也造成了哪些灾难?A、意大利: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墨索里尼实行独裁统治,醉心于对外扩张。B、日本:1936年,日本军部控制政府,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它对国内进步组织残酷镇压,并积极怂恿向外侵略扩张,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日本先后策划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等,使中国深受其害。2、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产生哪些影响?A、形成的主要原因: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联合起来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其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B、产生的影响: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练习巩固1、完成第28页“练一练·选择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B)A、日本B、美国C、德国D、意大利2、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标志性事件意1922年墨索里尼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夺取政权德1933年希特勒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日1936年军部的强硬派军部的强硬派控制了政府3、.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A、建立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对外都需要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巩固统治地位。对内方面,三国都需要加强镇压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对外方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日本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华盛顿会议所受的制约,意大利也醉心于对外扩张。B、历史影响:它们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随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随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也形成了。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4、完成《填图册》第7—8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5、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n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慕尼黑阴谋导致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把 握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探究原因分析实质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企图将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人文素养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课件网址http://www.smldzx.com.cn/article/zwl/js/kejian/9x/9x6.swf图片下载http://www.pep.com.cn/sjlsty1/index.htm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标志性事件意1922年墨索里尼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夺取政权德1933年希特勒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日1936年军部的强硬派军部的强硬派控制了政府2、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A、建立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对外都需要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巩固统治地位。对内方面,三国都需要加强镇压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对外方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日本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华盛顿会议所受的制约,意大利也醉心于对外扩张。\nB、历史影响:它们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随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随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也形成了。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3、教师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其他参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2、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4、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5、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6、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7、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请谈谈你的看法。8、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慕尼黑阴谋(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大肆扩军备战,公开吞并奥地利)2、何谓“慕尼黑阴谋”?(学生标注知识要素)A、.时间:1938年9月B、地点:德国慕尼黑C、人物: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D、要害:采取绥靖政策,在背地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要求,以求得一时的太平。3、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A、他们仇视社会主义苏联,希望以此推动纳粹德国去进攻苏联。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B、他们经济、军事地位受到一战的削弱。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谈战色变。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C、经济大危机使他们国内政局动荡,自顾不暇。而英、法资产阶级一贯蔑视弱小国家,所以就随意地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这是根本原因。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在演示相关图片的基础上,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学生“动脑筋”)1、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是一触即发的。1914年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7月28日\n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后的一周内,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早就揭开了亚洲战场的序幕;后来,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先后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战火越烧越凶猛。1939年9月,德国侵入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①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之前,已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从地理上看波兰处于德国的半包围之中。②波兰和英法是盟国,德国处于法波之间,而波兰实力不如英法。所以希特勒决定先攻占波兰,然后再来解决英法。③波兰又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④为了避免攻占波兰后可能引起英、法和苏联同时出来干涉,所以法西斯德国和苏联于1939年8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切准备妥当,为了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战果,纳粹德国便于9月1日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3、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①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②战术思想陈旧,面对希特勒的突袭战、闪电战,波兰依靠骑兵,法国准备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战和消耗战。③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纳粹德国各个击破。4、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教师示范)A、法国:遭到直接进攻,败亡而降。原因有①虽然对德宣战,但没有采取行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使德军完成了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②战术思想陈旧,只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战和消耗战,而巴黎却被戏称为“不设防城市”。③意大利眼看法国就要失败,赶忙趁火打劫。B、英国:遭到大规模空袭,抵抗到底。原因有①纳粹德国海军实力不及英国,英吉利海峡便成为英国的天然防线。德国无法对英国发动全面进攻,只能通过空中作战。②英国战斗机性能优越和雷达技术先进,英国空军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在战斗中壮大起来。③新任首相丘吉尔领导全国军民坚决抵抗,而且得到了美国的援助。5、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①由于英国人民坚决抵抗,如果再拖延下去,德国的侵略计划就要被打乱了。②即使德军在大不列颠登陆,德军也只能占领英国本土,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将落入美、日等国之手。③当时苏联的战备在不断加强,希特勒既怕苏联强大,更怕英、苏走向联合,所以决定先征服苏联后,再麾师西进。④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打败苏联,德国法西斯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同时又占领和控制了匈、罗、保、南、希等小国。这样,希特勒便可动用14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对苏作战了。⑤选定6月进攻是因为苏联冬季十分寒冷,为了避免拿破仑出征俄国的遭遇,为了在严冬到来之前结束战争,所以在6月22日便开始了闪击行动。6、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日军早已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等等,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n练习巩固1、完成第38页“连线”:德军进攻波兰1938年9月德军进攻苏联1939年9月签署慕尼黑协定1941年6月2、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A、领导坚强:苏联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按战时体制改组党政工作。B、爱国传统:苏联军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祖国,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C、.因地制宜:德军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苏联选择寒冷的冬季展开反攻,充分发挥了环境作用。3、完成《填图册》第9—10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提醒学生预习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的历史作用具有两面性;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把 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意大利投降;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比较概括归纳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怎样保卫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主要战场有哪些?怎样评价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怎样结束?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探究原因分析实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标志各是什么?有何作用?日本投降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但是,它也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人文素养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教学重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战争形势的转折,意、德、日相继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n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迪,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作用,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的认识课件网址http://www.smldzx.com.cn/article/zwl/js/kejian/9x/9x7.swf图片下载http://www.pep.com.cn/sjlsty1/index.htm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①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②被侵略国家的战术思想陈旧。例如,面对希特勒机械化军队的突袭战、闪电战,波兰依靠的只是骑兵,法国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单纯的防御战和消耗战,只能被动挨打。③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纳粹德国各个击破。)2、教师顺势设问:在这种情况下,被侵略各国应当采取什么行动来有效地抗击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疯狂进攻?(也结成联盟,协同作战。)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标志各是什么?有何作用?2、怎样评价雅尔塔会议?3、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怎样保卫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4、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5、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主要战场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怎样结束?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6、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7、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标志各是什么?有何作用?(分层解析)A、形成的基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B、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C、形成的作用: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的有力保证。2、怎样评价雅尔塔会议?(学生标注知识要素)A、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苏军解放全部国土,并从东面向德国逼近;美英盟军粉碎西线德军的抵抗,解放法国并从西面攻入德国。B、地点: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C、人物:斯大林(苏)、罗斯福(美)、丘吉尔(英)D、积极作用:\n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E、消极作用: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二、最后的胜利(在演示相关图片的基础上,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学生“动脑筋”)1、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从苏德双方分析)A、苏联: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B、德国: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国已无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只好改为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其目的是要切断苏联的这条交通命脉,从东南方向包围和夺取莫斯科,同时夺取巴库油田和顿巴斯的煤,以加强德国的战争经济,从而改变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被动局面。2、苏联军民怎样保卫斯大林格勒?军民同仇敌忾——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捍卫斯大林格勒的每一寸土地,工人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仍在生产,生产出的坦克、牵引车一开出工厂就直接投入战斗。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德军主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全歼,纳粹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所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4、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1944年6月,盟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区别于当时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欧洲战场,所以被称作欧洲第二战场。5、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主要战场有哪些?亚洲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其中西欧战场包括诺曼底登陆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6、几乎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同时,反法西斯同盟在哪两个地方也取得转折性胜利?(太平洋的中途岛、北非的阿拉曼)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怎样结束?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运用战争进程动态地图展示)A、阿拉曼战役后不久,意大利投降。墨索里尼在逃跑时被俘,最终死于绞刑。B、1945年4月底,苏军攻占德国首都柏林的国会大厦,希特勒自杀。5月2日,德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C、日本起初拒绝投降,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以及美军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军展开猛烈进攻,苏联也加入对日作战,美国还直接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日本法西斯走投无路了,只好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练习巩固1、完成第42页“练一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是(D)A、1945年2月B、1945年5月8日C、1945年8月15日D、1945年9月2日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在当今世界上,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有效地遏制住恐怖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3\n、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日本的确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而不是受害者。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者。)4、完成《填图册》第11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5、提醒学生预习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n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的原因把 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分析数据列表作图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原因?怎样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制成示意图,对二战后50多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大致的描述?思考归纳探究原因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各自原因是什么?从总体上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什么启示?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人文素养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教学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变化的关系;“通货膨胀”、“新经济”的涵义课件网址http://www.ycccf.com/Soft/ShowClass.asp?ClassID=46图片下载http://www.pep.com.cn/sjlsty1/index.htm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涉及美国的重大事件有哪些?①珍珠港事件后,亚洲太平洋战场的战争。②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作战。③雅尔塔会议后,领导英美盟军参与打败意大利和德国。④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迫使它无条件投降等。教师顺势导入:美国是二战中唯一在欧亚战场同时作战的国家,其领土除了珍珠港遭到空袭外,其它地区不但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因为加紧生产武器和其他战争物资,刺激了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成为战后最富强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原因何在?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原因?2、怎样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制成示意图,对二战后50多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大致的描述?3\n、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各自原因是什么?从总体上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4、你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什么启示?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一、战后的繁荣这个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A、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B、特点: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C、原因: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二、危机和经济调整这个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A、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B、特点:70年代发生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进行调整,经济发展受限C、原因:①经济发展弊端日益显露,受到石油提价的严重打击;②通货膨胀,债务沉重(教师解释:“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意思。)三、新经济的出现1.这个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A、时间: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B、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教师解释:“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C、原因:①改革社会经济;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③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2.、设计表格,归纳二战后50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各自时间和特点:时 间特 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发生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进行调整,经济发展受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战后50多年来兴衰情况周期性变化实力地位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从传统工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再转移到信息产业,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3、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制成一个示意图,并对二战后50多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描述:年 份19501955196519751982198519941999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8.75.66.3-0.8-1.93.33.94\n练习巩固1、完成第50页“练一练”: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C)A、高速度、低通胀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C、信息化和全球化D、高速度、低失业率2、“动脑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两位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你有什么看法?A、女生:战后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B、男生: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C、综合: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④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⑤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两位同学的讨论思路清晰,但表述都有偏失之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是主要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才是根本原因;“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也是重要原因。3、你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4、完成《填图册》第12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5、提醒学生预习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n把 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分析数据列表作图二战后,西欧经济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欧盟”的前身是什么组织?该组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及意义是什么?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概况怎样?主要原因有哪些?思考归纳探究原因到2003年欧洲联盟包括哪些国家?欧洲联盟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西欧相比有哪些共同点?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又一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人文素养培养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教学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教学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和日本的影响如何?德国和日本是二战的两大祸首,它们在发动世界战争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无穷灾害。二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遭到惨败,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欧洲因是二战的主战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教师顺势导入:然而,日本和欧洲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完全医治好战争创伤,实现了被称为“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回味,值得我们深思,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借鉴作用。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二战后西欧经济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2、“欧盟”的前身是什么组织?该组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3、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及意义是什么?4、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概况怎样?主要原因有哪些?5、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西欧相比有哪些共同点?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一、欧洲的联合1、下列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A、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项目年份国别 煤(百万吨)铁(万吨)钢(万吨)1939年1946年1939年1946年1939年1946年英国235193.181178913431290\n法国50.249.3738344795441德国396.9105.517752082373256这反映出二战后初期西欧的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都低于战前水平,其中德国所遭受的战争灾难最为严重,面临着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表时间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1870~1913年2.6%1913~1950年1.9%1950~1970年4.9%二战后的1950~1970年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一百多年里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间段。2、二战后西欧经济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这种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于西欧国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及技术基础,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多种原因促成的。3、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4、“欧盟”的前身是什么组织?“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它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5、有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WesternEuropeancountrieshopedtoboosttheireconomicsandreducethechanceoffuturewarsbyforminganeconomiccommunity.[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说明了“欧共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A、二战结束后,各国都需要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B、当时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西欧各国需要密切互相之间的联系,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6、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及意义是什么?A、经过: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标志着“欧盟”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当时拥有12个成员国;1995年到2003年共有15个成员国;2004年进一步扩展到25个成员国。B、意义:“欧盟”成立后,其成员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7、根据课本插图和有关课文说出:到2003年欧洲联盟包括哪些国家?欧洲联盟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2003年欧洲联盟共包括15个国家:芬兰、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英国、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希腊。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二、日本的崛起1、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道:“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动力。”\n请你把他这段话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结合起来探究: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概况怎样?主要原因有哪些?A、基本概况:①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发展速度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经济水平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0世纪70年代遭受世界经济危机重大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地位得到加强。但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②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部门。B、主要原因: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日本政府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开支小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植,使日本没有承担多少战争赔款,反而得到美国许多贷款。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向日本订购大批军事物资,日本经济受到强烈刺激,迅速繁荣起来。③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正是大胆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精神,带来了日本经济的腾飞和现代化。2、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西欧相比有哪些共同点?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战后西欧与日本都乐于也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点是促使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至始不移地坚持和贯彻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练习巩固1、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C)A、日本B、美国C、欧盟D、德国2、完成《填图册》第13-14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3、提醒学生预习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n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把 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整理线索认识经过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比较成败认识规律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苏联的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知识迁移情感升华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教学难点苏联的解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权力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权力机制领域是“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教师顺势导入: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的逐渐衰弱和思维方式的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3、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4、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5、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A、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nB、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A、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二、苏联的解体1、苏联是怎样解体的?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仓促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增强。B、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C、同年底,叶利钦等人策划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2、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组织学生“动脑筋”)A、男生: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B、女生: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C、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女生说的有道理。“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它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B)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2、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内安定团结等等。3、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①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②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③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④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4、完成《填图册》第15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5、提醒学生预习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n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以1956年匈牙利事件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把 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发展到改革失败,再从局面困难直到发生剧变的过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整理线索理解原因东欧各国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匈牙利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改革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布拉格之春”事件说明了什么?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的情况怎样?原因何在?比较成败总结规律东欧剧变说明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终于发生剧变正视曲折汲取教训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重点 匈牙利的改革教学难点 东欧剧变的原因图片下载 http://www.pep.com.cn/sjlsty1/index.htm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②严重的经济危机;③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社会动荡不安;④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⑤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八一九事件”只是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教师顺势导入:“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不但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而且对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国家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终于酿成东欧剧变。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匈牙利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改革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2、“布拉格之春”事件说明了什么?3、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的情况怎样?原因何在?4、东欧剧变说明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一、匈牙利的改革1.认真观察地图《二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回答下列问题:A、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在地域上有什么特征?\n由一国扩大为十几国,其中亚洲新建立了4个,东欧新建立了8个。B、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他们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2.匈牙利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改革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A、发生原因:匈牙利人民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的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政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史称“匈牙利事件”。B.改革的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下来。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3、“布拉格之春”事件说明了什么?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说明了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二、东欧剧变1、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的情况怎样?原因何在?A、剧变原因:东欧各国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B.剧变情况:原来的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的国家分裂了,有的国家则走向统一。其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2、东欧剧变说明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产生的影响怎么样?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在下列东欧国家与剧变特征之间连线:南斯拉夫被合并统一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五民主德国一分为二2、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3、完成《填图册》第16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提醒学生预习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n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掌 握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分析比较评价史实你如何认识印巴问题?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认识现象概括线索印度怎样赢得独立?它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如何?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怎样?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古巴怎样捍卫民族主权?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的必然放眼世界明确责任殖民主义体系虽然已经最终崩溃,但是它的消极影响尚未肃清,在当今世界还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而继续努力教学重点 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教学难点 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经历有什么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曾经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2.教师顺势导入: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称作“第三世界”。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所以也简称为“亚非拉国家”。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它们怎样奋起和发展?请阅读课文。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印度怎样赢得独立?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怎样?2.如何认识印巴问题?3.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4.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5.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6.古巴怎样捍卫民族主权?7.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尼赫鲁说:“[WeendtodayaperiodofillfortuneandIndiadiscoversherselfagain.]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nA.“厄运”指什么?(印度遭受英国的殖民奴役。)B.为什么说是“再次发现了自己”?(印度自19世纪中期以来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二战后独立运动高潮是“再次”出现的。)C.“厄运”怎么结束?(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同意印度独立。1950年,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2.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怎样?(印度独立后,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教师补充指出]A.现在的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B.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实施“绿色革命”,取得显著效果。印度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七,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却居世界第二。3.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识图回答)A.独立的国家:巴基斯坦、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亚、韩国、锡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B.经济发展情况:韩国、新加坡(1965年从马来西亚退出)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还有盛产石油的西亚各国经济发展也十分引人注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进行专门的探究。4.如何认识印巴问题?(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伊斯兰教徒]曾在南亚次大陆共同生活了十几个世纪,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47年,英国公布印巴分治方案,使这一地区分裂成以印度教徒为多数的印度和以穆斯林为多数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遗留下宗教矛盾、克什米尔归属等严重问题,致使印巴之间的冲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非洲民族独立浪潮1.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课件展示纲要信号)A.发起:埃及1952年独立,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B.高潮:三十多个国家五六十年代独立C.深入:纳米比亚1990年独立2.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和“自由阅读卡”回答)A.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B.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C.与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倡导、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古巴怎样捍卫民族主权?(运用课件直观展示)A.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B.1956年,卡斯特罗等革命青年展开革命斗争反对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斗争受挫后,他们潜入山区,与农民运动结合,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1959年1月,游击队进入首都哈瓦那,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府,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C.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D.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2.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3.本课史实给了人们什么启示?(教师小结)A.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的必然。B.殖民主义体系虽然已经最终崩溃,但是它的消极影响尚未肃清,在当今世界还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而继续努力。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在下列人物与国家之间连线:纳赛尔古巴尼赫鲁印度卡斯特罗埃及2.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结合地图分析,完成知识迁移)\nA.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它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它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B.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它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大大缩短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C.两条运河主权收回过程的不同点: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是埃及独立后,在1956年直接从英、法收回的。巴拿马运河的主权是巴拿马人民展开不懈斗争,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从美国手中逐步收回的,到1999年才全部收回。3.完成《填图册》第17—18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提醒学生预习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掌 握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分析教材概括现象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如何?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对巴以和平进程做出过贡献的重要人物有哪些?探究根源认识本质中东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中东战争频仍的根本原因吗?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是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其原因既有生存之争,也有意识形态之争;既有当地人的利益之争,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也有现实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的问题之争……人物评价在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以色列的拉宾与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等人为了谋求和平解决都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教学重点 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教学难点 巴勒斯坦问题由来、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图片下载 http://www.pep.com.cn/sjlsty1/index.htm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各诞生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列表比较)名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时间公元前7世纪公元1世纪公元7世纪地点古代印度(尼泊尔)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2.教师顺势导入: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诞生地点都属于“中东”地区。这里为什么叫做“中东”?它们在地里上和历史上有什么特点?现在情况怎样?请仔细阅读课文、插图和相关地图。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如何?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2.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3.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怎样?它们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如何?\n4.中东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中东战争频仍的根本原因吗?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是什么?5.对巴以和平进程作出过贡献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哪些业绩和精神值得纪念?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战火频仍的中东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如何?A.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C.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D.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2.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课件展示表格“四次中东战争”,学生据书进行“接龙”活动)项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时间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战争进程特点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埃及抗击英、法、以以色列突袭阿拉伯国家埃及、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结果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5埃及实现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以色列占领整个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埃及一些地区埃及和叙利亚收复土地面积不大3.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据书归纳)A.直接原因:争夺土地或运河主权,争夺水源等B.最严重的后果: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1.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怎样?A.它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地区。(教师补充:西方国家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B.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多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C.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2.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如何?(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这里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3.中东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中东战争频仍的根本原因吗?(地理特点不是根本原因,而是重要因素。由于历史上大国争霸需要控制这个战略要地,才使得这里战争频仍;所以大国争霸才是这里战争频仍的根本原因。)4.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是什么?(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A.大国争霸B.阿以之间的领土争端C.水资源问题\nD.耶路撒冷的主权归属问题(这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地”。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后宣布耶路撒冷为永久首都,巴勒斯坦也宣告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对耶路撒冷的争夺使巴以斗争带有浓重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的成分,它增加了该地区和平进程的难度。)5.对巴以和平进程做出过贡献的重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哪些业绩和精神值得纪念?A.重要人物: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以色列的拉宾和佩雷斯、埃及的萨达特、美国的克林顿等人物都做出了贡献。B.业绩和精神:以色列的拉宾总理对巴勒斯坦作了一些让步,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的曙光,却遭到以色列极右势力成员的刺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联合国争取民族权利与国家独立,但也争取和平,无怨无悔地走过了带有传奇色彩的艰难一生。埃及的萨达特和美国的克林顿努力为巴以双方领导人的会晤牵线搭桥,对中东和平产生了一些正面的影响。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A.英法侵略埃及B.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地区成立C.埃及和叙利亚试图收复失地D.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2.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表现在哪些地方A.重要性:这一地区有苏伊士运河沟通三大洲,并盛产石油。因此,交通地位重要;战略地位重要;经济价值巨大。B.复杂性:①大国插手地区事务,使领土争端问题严重;②历史渊源较深,有当地复杂的民族矛盾、尖锐的宗教斗争等;③当地水资源奇缺,加剧了双方的争夺;④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连续不断的报复性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3.完成《填图册》第19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提醒学生预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n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冷战”政策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冷战”政策表现(“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掌 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概括归纳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苏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美苏争霸怎样开始?美苏争霸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本课哪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当时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分析特点“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美苏争霸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苏在争霸的过程中互有攻守,两国的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影响到双方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特点。反霸维和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我们应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 互有攻守的美苏争霸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怎样?(他们联合打击轴心国法西斯集团。如:1942年发起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配合苏军对德作战,结束欧洲战事;其间举行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确定了对法西斯作战的统一步调;1945年与中国等亚洲国家共同对日作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2.教师根据地图和资料导入: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和苏联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苏外交战略的相互遏制,他们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2.“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苏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3.“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4.美苏争霸怎样开始?5.美苏争霸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6.本课哪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当时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n7.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表,辅导学生阅读和解答,教师讲评,分层解析、归纳概括)冷战政策1.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A.原因: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B.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2.“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课件展示表格,学生“接龙”回答)项目重大事件作用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形成,美国控制了西欧军事成立“北约”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3.苏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先后建立“经互会”和“华约”)4.“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美苏争霸1.美苏争霸怎样开始?(苏联的赫鲁晓夫对外开始争取取得与美国平等的国际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2.美苏争霸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课件展示表格,学生“接龙”回答)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美国领导人肯尼迪尼克松里根重大事件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中美关系正常化、苏军侵入阿富汗苏军撤出阿富汗、西欧和日本崛起、拆毁柏林墙(东欧剧变)争霸特点和实力对比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3.本课哪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当时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斗争,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中国大力援助越南人民战胜了美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苏联1979年占领阿富汗的目的中,不包括(C)A.与美国争夺霸权B.打击反对阿富汗政府的游击队C.与中国改善关系D.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2.以下两位同学中,谁说得对?A.女: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B.男: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C.分析归纳:女同学说得不对,男同学说对了。因为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美苏才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双方进入“冷战”状态,\n“冷战”才含有“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而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所以,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3.《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这些内容标志着(D)A.美苏冷战将要开始的信号发出了B.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形成D.资本主义阵营形成4.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先让学生介绍,后由教师补充)A.危害: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B.表现:①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例如,美国多次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对我国进行诬蔑。②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最为典型的事件是“9·11事件”。5.完成《填图册》第20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6.提醒学生预习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掌 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比较异同认识趋势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有哪些不同?“一超多强”分别指哪些国家?美国为什么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分析特点探究原因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科索沃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反霸维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教学重点 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和科索沃战争的恶劣影响教学难点 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揭露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图片下载 http://www.pep.com.cn/sjlsty1/index.htm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n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2.美苏争霸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结果怎样?A.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20世纪80年代,美国恢复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B.结果: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3.教师导入: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究竟有哪几“极”?对世界产生了哪些新的影响?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一超多强”分别指哪些国家?2.多极化趋势的“极”与两极格局时期的“极”有哪些不同?3.美国为什么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4.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5.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6.科索沃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7.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资料,辅导学生提取信息、分层解析、归纳概括)“一超多强”1.“一超多强”分别指哪些国家?(“一超”是美国,“多强”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由“两极”发展成“多极化”的表现。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多极化趋势的“极”与两极格局时期的“极”有哪些不同?A.具体对象不同: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B.作用影响不同:两极中的“极”只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的“极”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3.美国为什么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A.政治上: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B.军事上,美国拥有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还拥有先进的核武器、生化武器等。C.经济上: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原本就居于世界首位,二战后有了更大发展。4.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A.美国的全球战略:冷战年代的核心内容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冷战后的主旨是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B.对美国全球战略发展趋势的分析:由于美国的霸权野心不断膨胀,它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称霸全世界而为所欲为。它不经联合国同意就动用武力,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这些做法遭到了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所以,尽管美国的霸权野心有可能局部得逞,却不可能最终实现。科索沃战争1.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南斯拉夫剧变后出现的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然后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未经联合国同意就动用武力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进攻。)2.科索沃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A.结局: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迫接受和平协议,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科索沃自治等问题由联合国解决。\nB.恶劣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其间,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名记者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C.评价: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3.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A.美国的意图: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它的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义,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途径。B.危害: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使得美国朝着它的全球战略目标迈进了一步,却给相关地区造成极大损害,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曲折,联合国的作用遭到削弱,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下面关于科索沃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科索沃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首次不经过联合国发动的战争B.科索沃战争以南联盟的胜利而结束C.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受阻D.美国首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2.有人认为北约是为了维护人权和正义才轰炸南联盟的,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这种看法不对,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种行径,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侵犯了南联盟的主权,给南联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3.根据下列材料评价美国的人权观:[材料一]美国在参加和尊重国际人权公约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差的纪录。美国是除索马里之外唯一没有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加入《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国家之一。美国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已经23年,但至今仍未批准该公约。1999年6月8日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签署了《美洲消除对残疾人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而美国是没有在公约上签字的个别国家之一。──《1999年的美国人权纪录》[材料二]有资料显示,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向伊拉克投掷94万多枚贫铀弹,总重量约320吨,对伊拉克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破坏。伊拉克卫生部发布报告指出,伊拉克的癌症患者在海湾战争后大量增加,由1989年的6555人增加到1997年的10931人。──《2001年的美国人权纪录》(辅导学生先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一说明,美国国内仍存在种族歧视、民族不平等问题。“美国在参加和尊重国际人权公约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差的纪录”。材料二说明,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投掷的大量贫铀弹,对自然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破坏。显然,这也是与它标榜的“人权”相违背的。 (接着分析人权幌子背后的真实目的)可见,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最后形成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定信念)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将人权与各种援助甚至互惠性的贸易往来挂钩,不接受把人权作为交往的条件,认为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总之,不能允许美国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为所欲为地称霸世界。4.完成《填图册》第21-22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5.提醒学生预习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n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 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比较异同认识趋势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哪些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哪些利和弊?分析特点探究原因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海尔”公司发展的典型材料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全球意识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教学难点 从利、弊两方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多极化趋势的“极”与两极格局时期的“极”有哪些不同?A.具体对象不同: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B.作用影响不同:两极中的“极”只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的“极”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2.教师导入: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影响下,尽管还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复杂矛盾和冲突。但是各“极”的人民都向往和平、追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于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2.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3.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哪些具体表现?4.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5.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哪些利和弊?6.“海尔”公司发展的典型材料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资料,辅导学生提取信息、分层解析、归纳概括)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2.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A.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B.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nC.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3.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哪些具体表现?A.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跨国公司影响增大,国际分工不断加强;4.组织学生“动脑筋”:下面两位同学分别代表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他们两人办厂时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你看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A.男(发达国家):我们有技术和资金,可我们这里劳动力太贵,又缺乏资源。B.女(发展中国家):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劳动力也多,可我们技术落后,也缺乏资金。C.归纳: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优势互补,使不同国家的经济共同发展——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直接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招商引资,使丰富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5.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六万多家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贸易额的60%,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如果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请你根据他们两人的言论,结合课文思考: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哪些利和弊?A.利: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B.弊:①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②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还将技术水平低、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酿成1997-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2.“海尔”公司发展的典型材料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A.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好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B.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C.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通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开发市场、公平贸易,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D.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下列事件发生于1995年的是(B)A.东南亚金融危机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2.组织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他们两人的说法有没有道理?说说你的看法。A.女:全球化使更多的价廉物美的外国商品进来,国内很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工人工资可能要降低,甚至要失业,不好。B.男:全球化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外技术和投资,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工人工资也能增加。\nC.归纳:他们两人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很全面。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两人所说的结果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若能如此,就会像男生所说,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工人工资。否则,女生所说的结果也是可能出现的。3.完成《填图册》第23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n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掌 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联系实际感知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比较分析认识规律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对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历史使命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教学重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比较项目时间理论标志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牛顿力学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磁学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2.教师导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3.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5.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演示相关图表,辅导学生阅读和解答,教师讲评,分层解析、归纳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B.“催化剂”(社会保证):①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②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③科学技术社会化C.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n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社会。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3.你认为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B.怎样对待克隆技术?(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因为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份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因此,我们应当制订法律或相应的规定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A.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B.范围广——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2.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B.它起源于美国C.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2.科技的高度发达带来哪些负面效应?(例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农药的使用对人体带来危害。再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而且手机的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导航雷达相近,乘客在飞机升降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干扰而使飞机偏离航向甚至坠毁。还有,作为生活必需品,城市家庭几乎家家都有电冰箱、空调器。但由于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不断泄漏,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紫外线对地面的照射强度加大,患皮肤病的人数大量增加等)3.\n面对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我们应当更新哪些观念?(例如,在科技发展中要特别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又如,由于祖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青年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特别重大,必须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等等)4.完成《填图册》第24-25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5.提醒学生预习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德莱塞作品的现实意义、罗曼·罗兰所倡导的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贝克特等现代荒诞派艺术的特点、肖霍洛夫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毕加索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掌 握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人物和代表作“对号入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判断小说《美国的悲剧》主人公克莱德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等待戈多》具有哪些艺术特点?它展现了西方社会什么现象?鉴赏感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你对此有什么感想?《记忆的永恒》中那几块表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觉得达利要以此表达什么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20世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许多人被外部的物质所控制,内心空虚,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极度的空虚感和焦虑感,这种不良情绪积淀到一定程度,便要找机会宣泄,荒诞派艺术就这样在现代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道德升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的各种心态有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一面,必须引起警惕;但也有人道主义和追求进步的一面,其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毕加索等人热爱祖国、提倡人道、维护正义的品格是值得人们尊崇的教学重点 以德莱赛、罗曼·罗兰、贝克特、毕加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 对于荒诞派艺术的理解和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近代俄国哪一位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你能说出他哪些代表作的题目?(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2.请在下列绘画作品和相关作者之间用线条连接起来:《蒙娜丽莎》达•芬奇《向日葵》 《最后的晚餐》梵高\n 3.教师导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从文学、美术方面得到了反映。进入现代以后,随着科技成就日新月异,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所有这一切,也导致了一批杰出的文学美术作品问世。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课文介绍了20世纪欧美文学哪些名著?2.小说《美国的悲剧》主人公克莱德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罗曼•罗兰通过《约翰•克里斯朵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4.《等待戈多》具有哪些艺术特点?它展现了西方社会什么现象?5.20世纪的苏联有哪两位著名文学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6.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你对此有什么感想?7.《记忆的永恒》中那几块表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觉得达利要以此表达什么思想?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演示相关图表,辅导学生阅读和解答,教师讲评,分层解析、归纳概括)文学名著1.课文介绍了20世纪欧美文学哪些名著?国别文学作品作家美《美国的悲剧》德莱塞法《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法《等待戈多》贝克特苏《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2.小说《美国的悲剧》主人公克莱德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小说问世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崇尚伪善的奢谈,并没有好好地去培养青年一代。美国的实利主义,使青年人认为,有了金钱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内。于是,追求财富、贪图享受的虚荣心和利己主义恶性发展,克莱德终于走向自我毁灭之路。小说中所描述的不仅是克莱德的悲剧,也是美国的悲剧。)3.罗曼•罗兰通过《约翰•克里斯朵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A.对于不愿意逢迎时好,敢于反抗暴虐和非正义的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给与了人道主义的同情B.歌颂诚恳朴实的人生态度,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才的压抑4.《等待戈多》具有哪些艺术特点?它展现了西方社会什么现象?(学生阅读体会,教师启发点拨)A.艺术特点:用怪异、离奇、荒诞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B.社会现象:剧中人物无聊的动作和对白都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普通人精神上空虚,对生活无望和麻木,渐已丧失独立、健全的人格,处境尴尬难堪;剧本“等待”的情节也反映了在冷漠的西方世界中,人们十分需要精神寄托。5.“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出自何处?有什么教育意义?A.出处: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B.教育意义:青年人应当具备强烈的事业心,珍惜大好年华,争取有所作为。现代美术1.毕加索说过:“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做出反应。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A.他有哪一件作品最能体现这些思想?(《格尔尼卡》)\nB.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此画描绘了纳粹德国空军在1937年4月26日轰炸西班牙城镇格尔尼卡后的惨状。图中的马在濒死前前蹄抖动着,试图重新站起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匹马是不可屈服的人民的象征。躺在地上手握断剑的受伤战士,表达了人民的复仇决心和决战到底的气慨。一位母亲抱着被炸死的儿子,仰望天空,以愤怒的目光注视着罪恶的法西斯飞机。这幅油画表现了作者对法西斯罪行的控诉,也歌颂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C.你对此有什么感想?(毕加索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他把自己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产生的思想觉悟用画作传达给了人们,引起了强烈、广泛而持久的共鸣。毕加索具有热爱祖国、提倡人道、维护正义的崇高品格,才能够取得这么高的艺术成就。)2.《记忆的永恒》中那几块表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觉得达利要以此表达什么思想?A.特别之处:那几只表从玻璃和金属的硬质变成可以随意弯曲和折叠的软质。它们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搭在平台上,还有一只竟然披在了怪物的身上。B.表达思想:这些钟表在漫长的时间中已经走得疲惫不堪,终于松垮下来,变软了。作品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世界,是20世纪西方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小说《美国的悲剧》作者是(D)A.奥斯特洛夫斯基B.高尔基C.罗曼·罗兰D.德莱塞2.完成《填图册》第26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3.提醒学生预习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第19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爵士乐的起源、发展脉络、演奏特点、影响及好莱坞的兴衰历史掌 握世界现代音乐、电影发展的历史线索与现状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结合欣赏探寻原因爵士乐具有哪些表现特征?美国西部片有什么特征?好莱坞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电影之都”?理解感悟爵士乐是怎样形成的?从爵士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人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电影是怎样诞生和发展的?奥斯卡金像奖由来如何?中国音乐、电影事业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爵士乐是由非洲音乐与欧洲音乐相融合而产生在美国南部的平民音乐,它不仅是一种音乐流派,还是人们精神状态真实的反映;“好莱坞”既是“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也有“世界电影之都”的雅号,与它紧密联系的“奥斯卡金像奖”则风靡全世界。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客观而公正地评价现代流行音乐,从音乐世界体验人生的情感;在了解好莱坞电影发展过程中,形成对美利坚民族性格及精神世界的正确理解;探寻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的原因,激发振兴中国电影的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 爵士乐和好莱坞电影教学难点 理解爵士乐中的情感表达、探寻好莱坞称霸影坛的原因\n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近代欧洲有一位以惊人毅力战胜耳聋带来巨大困难的音乐家叫什么名字?哪一首乐曲标志着他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贝多芬,《英雄交响曲》)2.这首交响曲反映了哪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贝多芬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原打算献给拿破仑,后因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才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3.教师导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说明了除文学和美术之外,人类情感还可以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来宣泄。到了现代,自然科学中的电学、光学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形成了电影、电视等新的艺术形式,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起来了。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爵士乐是怎样形成的?2.爵士乐具有哪些表现特征?3.从爵士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人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4.电影是怎样诞生和发展的?5.好莱坞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美国西部片有什么特征?6.好莱坞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电影之都”?奥斯卡金像奖由来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表,辅导学生阅读和解答,教师讲评,分层解析、归纳概括)爵士乐1.爵士乐是怎样形成的?(运用课件演示历史线索,教师讲解)A.“起源”:非洲(爵士音乐的旋律基础,源自非洲。)B.诞生地:美国南部(17~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北美种植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奴隶思念遥远的故乡和亲人,沮丧、无奈与绝望的情感始终伴随着他们。在田间、在劳动之余,黑奴们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以表达他们孤寂、哀怨的心声。这就是爵士乐的由来。)C.形成过程:非洲特色+欧洲优点(黑人奴隶在保留非洲音乐特色的同时,吸收了欧洲音乐的优点,创造出美国黑人的音乐形式——爵士乐。)2.爵士乐具有哪些表现特征?(演奏者可以即兴发挥,自由自在地演奏。尤其是不规则的切分节奏特点,就好像他们对现实社会不停地敲击,所形成的风格和特色特别丰富多彩。)3.从爵士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人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A.爵士乐在它的故乡非洲没能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的现代音乐流派,是因为那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无法被现代世界所理解。B.而来到美洲的黑人尽管早期受到非人的待遇,但是美国多元文化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无形中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黑人音乐也在演变和发展。随着黑人的解放,他们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掌握成熟的音乐理论和高难度的乐器演奏技巧,最终发挥天赋创造出爵士乐。爵士乐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受到黑人以外世界各地人民的认同,也为黑人赢得更多的理解。C.由此导出结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好莱坞1.电影是怎样诞生和发展的?A.产生:1895年12月28日,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首次把影片放映在银幕上供许多人观看。B.发展:形式上由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功能上由单一的娱乐功能到教育、传播等多种功能。2.好莱坞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美国西部片有什么特征?(教师作些补充介绍)\nA.兴衰过程:20世纪初建立第一家摄影棚,最早拍摄的影片是《基督山伯爵》,无声电影时代的著名喜剧明星是卓别林。20世纪30年代凭借掌握有声电影的专利和来自华尔街的大量投资,垄断了世界电影业。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受电视和欧洲的冲击,跌入低谷。经过对制作技术和题材、制作方法的革新,从20世纪50年代起,重新崛起。B.美国西部片特征:美国人对西部扩张的一种追忆,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个人英雄主义。(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部发现金矿,美国东北部居民大量涌入西部荒原,促使西部经济繁荣发达,但由于法制不健全,强盗歹徒横行,再加上印第安人的反抗,使得移民不得不用枪杆子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就产生了大量火爆浪漫的故事。一开始,常常是善良的白种移民受到暴力的威胁,英勇的牛仔奋起反抗,歹徒略占上风,牛仔救出美女,产生爱情,最后经过殊死搏斗,将歹徒消灭。其间,再穿插一些西部土著印第安人的风情民俗,显得绚丽多彩,热热闹闹,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还导致了牛仔服流行于世界各国,至今长盛不衰。)3.好莱坞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电影之都”?(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归纳)A.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B.推出影星以确立自己的地位。C.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大量投资。D.制作技术、题材、制作方法的不断革新。E.创造出不同的类型片来吸引观众。4.奥斯卡金像奖由来如何?A.全称: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B.第一届:1929年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下面关于爵士乐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A.爵士乐起源于黑人音乐B.即兴演奏使爵士乐形成了多种风格C.爵士乐先在欧洲流行,而后传到美国D.爵士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代表2.除了爵士乐和好莱坞电影外,课本里还提到了哪些娱乐形式?(摇滚乐、迪斯尼乐园)3.完成《填图册》第27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4.建议学生回忆观看过的电影,提出自己对其中某部影片的看法,或者参与亲朋好友关于中国音乐、电影事业的发展应该走什么道路的讨论等等。(教师指出: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对各国电影市场构成了强大威胁,我们必须发展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电影事业来抵御它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