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50 KB
  • 2022-08-09 发布

湘版初中美术教案第7课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湘版初中美术教案:第7课运动初中美术教案:第7课运动一、教材分析(初中美术教案:第7课运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造型·表现”领域的阶段目标,运动教材选择了“运动”这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通过本课运动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索美术的表现语言、表现手法,引起学生对运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一些思考。教材运动从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运动的过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教材还通过欣赏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表现动感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对美术的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尝试运用画笔记录舞蹈的运动形态,这一活动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掌握运动的特点,结合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对艺术作品怎样表现运动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尝试演示并画出树叶和纸飘落的轨迹,这一活动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抽象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工具材料,尝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这实际上是对前面所探索、总结出的知识经验在实践中如何加以运用的一个学习过程。“评价建议”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个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的方法参考。“资料库”中选用了一些活动雕塑图片,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这些极具动感而有趣的雕塑,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带给学生新的思考。“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具有动感的造型方式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提供了学习迁移的途径。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本质特点。◆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作语言,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思路1.教学题材教材选择米隆的《掷铁饼者》导入,经典的具象雕塑作品展示了运动中力与美的结合,给人以视觉享受。紧扣本课主题,教材还选用了其他表现运动的雕塑作品,从不同表现的角度和方法进行探讨。结合“活动一”尝试表现,教材安排了绘画作品欣赏。选择了敦煌壁画中表现狩猎场面的一幅作品,流畅的线条、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动感,引导学生感受其神韵,体会其表现手法。同时还展示了法国杜桑的代表作品《下楼梯的女人》,作品把不同时空的状态表现在同一画面上,捕捉出人物下楼梯时的连贯动作,描绘出运动的感觉。两幅绘画作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运动的状态,使学生对美术的表现语言有进一步认识,从而启发学生进行不同的尝试表现。教材选择了一幅摄影作品,拍摄的是一位花样滑冰者的舞蹈形态,要求学生用某些表现手法进行表现。有意识选择这张重动态表现,而缺乏细节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对动态的关注。教材还选用了一些抽象的雕塑作品图片,不同的造型表现出强烈的动感,以丰富学生的表现语言,帮助其创作。教材呈现了一个金属质感的雕塑作品,说明材料与作品表现的关系,加强学生对材料和质感的认识。两幅学生作业侧重于动态的把握,以及对不同材料的选择,难度适合学生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n教材中所选用的一些图片,考虑呈现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信息,老师还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进行补充。通过作品欣赏,能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2.教学组织教师可以收集表现动感的美术作品、体育运动的照片,还可以拍摄一些学生运动的照片。本单元重探究体验,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多呈现学生讨论、研究、尝试的面貌。因此要注重教学的合理组织,以避免教学的无序状态。3.教学策略整个教学过程基本由三个活动串接而成,由描述和记录运动过程的特点及轨迹到画出树叶或纸飘落的过程到运用工具材料制作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第一个部分围绕捕捉运动过程的特点展开。在这里老师可先组织几个学生在教室内做几个运动动作,让学生讨论运动过程的特点,紧接着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作品是怎样表现运动的,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运动特点和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从形体的形状、重心等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画笔记录下某些运动过程的轨迹。在这一部分中,老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美术作品旁的小提示来分析作品,其次要注意课本上选用的作品表现运动的方法和角度都有所不同,最后老师再选择一些轨迹明显的运动让学生来表现。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些思考,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表现运动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造型的意义。第二部分围绕描绘树叶或纸张飘落的过程展开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包括对一些优秀的表现动感的抽象雕塑作品的欣赏。对树叶或纸飘落过程的表现看似与前面记录舞蹈的运动轨迹相似,而实际上它的目的是不同的.描绘舞蹈动作的轨迹目的在于分析、掌握运动过程的特点,而表现树叶飘落的过程则是要让学生学会不借助任何客观形象,直接用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在此,教材呈现出部分抽象的雕塑作品,在对抽象表现手法的认识上,老师要注意联系前一部分分析得出的表现运动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很自然地从对具象作品的分析过渡到对抽象表现手法的理解。第三部分活动,是让学生选取和运用适当的工具材料,尝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这一部分中,老师的引导、启发是学生作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关于材料的选择,老师要打破学生习惯用泥做雕塑的观念,通过对一些不同材质雕塑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掌握各种材质的表现优势,启发学生收集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易于表现的材质,如:铁丝、易拉罐、泡沫、厚纸等。其次,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老师可要求学生把具象和抽象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运用,不拘泥于形式,侧重于运动感的表现,允许弱化形象的结构特征。4.教学评价学生作业可参考教材评价建议,采取师评、互评、自评的形式开展,还可以以本年级为单位举办一个小型的雕塑作品展。作业重在对动感把握的评价,至于形体结构应不作为评价的重点,避免学生陷入对结构把握不准的困扰,而丧失了创作的热情。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四、教学选择本单元安排两至三课时的教学时量比较合适。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学,例如在第一部分的处理上可有多种选择:1.做运动,描述运动——欣赏作品——总结表现方法。2.根据小提示图,欣赏作品——做运动,借助小提示图的方法描述运动的特点——总结表现方法。“活动一”的尝试练习,如果有更好的图片,应不拘泥于教材中所附资料照片,以动感强烈、易于表现为原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二”立足于学生对物体运动轨迹和形状的把握,不排除有其他好的教学选择,更利于学生观察。\n五、教学建议I.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可以收集一些表现静态的美术作品、照片,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动态的方法。还可以选择一些第一、二个学习活动的学生作业给学生参考,注意考虑能较准确表现教学意图的作业。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可以从最感兴趣的运动之类话题导入,选择欣赏的图片尽可能接近学生生活,例如学生熟悉的运动员比赛的照片、校运会学生比赛的镜头、或学生运动时的特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播放具有强烈节奏感与动感的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从音乐中加强对运动的理解。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教师演示和学生表演相结合,建议教师演示一些物体运动的状态,或让学生上台示范表演不同的动态,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例如让学生表演舞蹈或体育运动的动作,可以用速写方式记录;用不同的手势舞动彩带,学生观察彩带运动的轨迹等。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无疑能优化教学。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时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连接电脑演示,分析其动作形态、重心,把握运动感产生的特点,有利于创作。当然本单元不强调对媒体的特殊要求,合理地运用教材资料,完全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活动二”环节,可以分组实验,每组用文字和图形的方式记录结果,注意分工明确。学生演示时应调动其积极性,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教案]郭丹老师的教案课目第7课运动年级7年级下册执教郭丹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第一课时)一、设问导入1.欣赏刘翔在第28届夏季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项目中跑的全过程,感受运动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的速度美、动作美、力量美和韵律美。2.设问:在美术创作中可运用哪些媒材?(绘画、摄影、雕塑等。)刘翔在跨栏项目中跑的视频二、具象造型(写实手法)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1.造型手法:具象,写实。具象造型即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客观的现实形象。写实即真实地对事物进行刻画。2.从动作和形体上体现了力量美、形体美以及韵律美。雕塑作品《掷铁饼者》三、具象造型(变形手法)作品《风》作品《风驰电掣》\n1.设问:风给人的感受有哪些?(春风:柔和轻盈;狂风则有力量、有速度……)你将如何运用雕塑的形式表现春风和狂风呢?2.作品欣赏:①《风》整体感受:像春风,柔美。用女性形体来表现柔和和韧性。艺术作品表现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曲线更好地表现了柔和的视觉感受,圆润的体面给人感觉也更柔和。②《风》的具象变形手法:有意识地将形体比例进行了夸张,适当拉长比例使读者更明显地感受到风吹杨柳,柔韧的意境。③《风驰电掣》整体感受:有狂风的力量,速度快。重金属有坚硬和重量感,用水平的长短不一的线来表现,视觉上像重影,而且有高速度之感,用方正的体面给人以浑厚和力量之感。④《风驰电掣》的具象变形手法:作品同样不是完全的写实,而是更概括地塑造了人与物的形和体,运用了简化和夸张的手法,简化体形,夸张重影的线条,使人的注意力转换到速度和力量上。四、思维拓展舞蹈摄影作品欣赏:①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视觉感受:快速的旋转运动,导致照片中的某些部位虚化;头部和上半身后倾,一条腿悬在空中,使体态呈均衡的动态,动作和体态柔美。②引导学生分析,用圆环形可以表现旋转的动态,用圆润的体可以表现柔美的氛围。(3)两幅雕塑作品《旋》的分析。圆润的环状,大小不一的叠加,有强烈的旋转的韵律感。雕塑作品与摄影作品中的不同韵律的比较:前两幅雕塑作品更注重节奏和力量,摄影作品更蕴涵轻盈、柔美之感。舞蹈的摄影图片两幅雕塑作品《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n五、活动开展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表现舞蹈摄影作品中的运动形态和意境。展示学生的作业,自由评价,同时老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品,注重学生对作品意境的表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欣赏雕塑作品《搏》,由学生介绍作品所运用的造型手法,即作品呈现的视觉感受。老师小结:夸张、简化的具象变形手法,呈现出你争我赶的拼搏场面,速度感强烈。雕塑作品《搏》二、几何化变形活动:进一步对《搏》进行简化,用几何形概括地画出运动的速度感。雕塑作品《搏》三、抽象造型1.将弧形的人的身体简化为圆弧形,画面即变成了多个圆的形体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①画面整体造型:抽象造型,即看不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②有规律的圆环形体,垂直地面的多个重复出现,大小、粗细变化,造成了滚动的运动感和节奏感。2.学生解析雕塑作品《五月的风》:水平圆环形体的叠加,以立轴为中心,稳定,同时具有上升的运动感。小结:在抽象的作品造型中,几何形体同样能营造出运动感,如圆环形体竖放时,给人以滚动的运动感,而平行上升的圆环形体则给人以升腾的感受。3.展示多幅由直线形体组成的抽象雕塑,让学生感受,并分两组讨论:直线形体怎样处理能较好地表现运动的感觉?小结:直线形体与地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时,运动的感觉较强烈,发射状的线形和体面均能产生运动感。将《搏》变形后的抽象造型的草图雕塑作品《五月的风》《无题》等抽象造型的雕塑4幅四、练习尝试运用橡胶泥,尝试用抽象的造型手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以小组为单位) \n展示学生作品,对能进行抽象造型的作品多予以鼓励和启发,同时关注没有理解抽象造型手法的学生作业,通过对比,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抽象造型。五、课堂总结雕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具象写实的雕塑,可将生活中的形象立体地真实地再现;而具象变形的雕塑则是作者对生活中的美更强烈地进行诠释;抽象造型的雕塑作品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