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9.50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年级化学简明实用教 案配学案(上册)授课人\n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引入新课。2、新课讲授:(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a.什么是化学? b.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2)引导发现: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3)归纳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4)学习方法:a.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b.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3、活动与作业a.阅读“绿色化学”。b.做学案题。【板书设计】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1)化学是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原子论与分子学说: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道尔顿,阿伏加德罗)(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3.化学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4.提前记忆:化学元素符号(30个):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KCaNaMgAl,ZnFeSnPbH,铜汞银铂金,氧氮碳硫磷,CuHgAgPtAu,ONCSP,氟氯溴碘硅,氦氖氩锰钡。FClBrISi,HeNeArMnBa\n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教学目标】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看物质的种种变化,引入新课。2、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实验1-1[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4]在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3、作业:做学案题。(1)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B.生成沉淀或气体C.发生颜色变化D.发光发热(2)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板书设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观察实验的方法: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反应)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n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物质的变化,引入新课。2、新课讲授:一、介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做实验1-2并讨论。能、易、可、是――――将来时――――性质在、动作、状态――――进行时――――变化[例题]仔细辨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分别说明理由。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B.硫在点燃的条件下能燃烧C.酒精挥发变成了酒精蒸气D.酒精易挥发二、如何学好初中化学?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3、作业:做学案题。【板书设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是: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别是:需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示。3、性质与变化的区别:能、易、可、是――――将来时――――性质在、动作、状态――――进行时――――变化4、如何学好初中化学?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n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教学目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介绍古代炼金术和炼丹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现在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学生实验与思考:[学生阅读]"探究:观察与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生活动]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填写实验报告及学案。3、作业:做学案题。【板书设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探究的方法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 2、燃烧时 3、熄灭后实验探究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入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在空气中___________石灰水在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___________将然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______________取两玻璃片,对其中一片呼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玻璃片上_________呼气的玻璃片上___________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_________\n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教学目标】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实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学案第3题)1.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1)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3)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雾或小水珠。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3.结合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4.总结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总结本课时的内容。三、作业:做学案题。【板书设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氧气、二氧化碳的特性及应用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n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教学过程】学习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1、师生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观看、思考。2、介绍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规则及常见标志。3、演示实验:(1)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试管、药匙、纸槽、镊子。演示实验1-3.(2)液体药品的取用并进行讨论:细口瓶、试管、烧杯。(3)量筒的使用并进行讨论:量筒、胶头滴管、滴瓶、(4)演示实验1-4。4、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实验1-5。(2)给物质的加热:实验1-6。5、连接仪器装置及气密性检查:实验1-7。6、洗涤仪器:实验1-8。7、做作业:学案题。【板书设计】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化学仪器的分类二、常用化学仪器的用途三、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四、药品的使用认识下列仪器:甲乙\n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3、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教学过程】[引言]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介绍拉瓦锡的实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原理:利用化学变化特点,用一种物质同空气反应,若空气无剩余,则空气的成分单一,反之,成分不唯一。具体装置:连通器原理,利用气体消耗后的气压缩小,水面上升,测定空气的成分。注意事项:生成物应该为固体、液体,不能为气体(为什么),测量水面高度时,应等到恢复倒室温时(为什么)。演示实验2-1: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小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讲授]三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见学案表格。[讲授]保护空气:让学生阅读并总结。1、污染物:烟尘,有害气体(CO,SO2,NO2).2、保护措施。[作业]做学案题。【板书设计】:空气的成分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2、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氧化性供呼吸,支持燃烧。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做保护气,冷冻。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做保护气,做电光源,冷冻。3、空气污染物:烟尘,有害气体(CO,SO2,NO2)。\n课题2氧气【教学目标】1、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能按规定进行操作。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提问]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演示实验]注意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实验2-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并总结:氧气能支持燃烧。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填好书上表格。实验2-4.细铁丝与氧气的反应;注意事项。[讨论]填写探究报告。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反应现象:(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2)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4)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小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介绍缓慢氧化。[作业]做学案题。【板书设计】课题2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支持燃烧①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② 硫+氧气二氧化硫③ 碳+氧气二氧化碳④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包括燃烧和缓慢氧化。\n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教学过程】一、实验室制法1、实验2-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2)实验装置(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4)注意事项:a)试管口;b)导气管;c)棉花;d)收集要点;e)结束实验。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2)实验装置及步骤:介绍标准装置及简易装置,学生探究并填表。(3)注意事项:a)漏斗管;b)导管;c)气密性检查。d)先装固体后装液体e)装置优点:控制反应,方便加液。3、总结:(1)发生装置: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制取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2)收集装置: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4)介绍分解反应。二、介绍工业制氧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先蒸发的是氮气。属物理变化。三、作业:做学案题。MnO2——→【板书设计】:课题3制取氧气加热—→过氧化氢水+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n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教学过程】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引入新课]: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闻花香、晾衣服、糖溶解等)。[演示实验]实验3-1:品红扩散实验。(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猜想]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分子是运动的。[探究]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并填写表格。[小结]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提问]1、双氧水蒸发“跑”走的情形与双氧水分解液态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演示]flash动画模拟《双氧水分解的微观变化》。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小结]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的实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质;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三、作业:学案题。【板书设计】:课题1分子的原子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三、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分子。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2、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n课题2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教学过程】一、原子的构成[屏幕演示]原子的构成的动画并讲解原子的结构。[小结]原子的构成,并做学案题。[归纳]对于原子来讲,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不显电性。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二、相对原子质量:[讲述]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用于书写和记忆都不方便,于是科学家就发明了相对原子质量以代表原子的实际质量。[讲述]相对原子质量的规定: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1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993×10-26千克)。相对原子量Ar=≈≈质子数+中子数[计算]氧原子的Ar=[讲解]课本最后的附录就是相对原子质量表,让学生知道如何查表。[作业]学案题。【板书设计】:课题2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核电荷数=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的电子数=原子序数。3、相对原子量Ar=≈≈质子数+中子数\n课题3元素(1)【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本源是什么?古今中外无数的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在不断地研究这个问题,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疑难没有解决,所以这个问题还仍然在探索之中。现今的化学家是如何认为的呢?化学家认为,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呢?二、讲授新课:1、元素阅读课文,理解元素的意义。科学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世上存在的众多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余种。世界上存在的三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讲解:木炭和二氧化碳中都含有碳原子,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化学上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同理核电荷数都是8的原子也属同种元素,称为氧元素。小结:元素概念,见课文(板书)。注意: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阅读课文,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2、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符号(大写+小写)。30个常见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与原子的比较。三、作业:学案题。【板书设计】:课题3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原子的总称。写法:大写+小写2、表示:元素符号 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3、化学元素符号(30个):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KCaNaMgAl,ZnFeSnPbH,铜汞银铂金,氧氮碳硫磷,CuHgAgPtAu,ONCSP,氟氯溴碘硅,氦氖氩锰钡。FClBrISi,HeNeArMnBa\n课题3元素(2)【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阅读课文,理解电子的运动方式及核外电子排布。[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核距离:由近远能量高低:由低高[出示]: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简洁、方便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小结]核外电子排布的一些规律,并说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这三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有什么特点?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哪一部分有关?什么是相对稳定结构。[讲解]离子的形成,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进行讲解。[小结]:离子的定义,表示法,符号的意义,离子化合物,离子与原子的比较。[作业]做学案题。【板书设计】:课题3元素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88结构3、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分类:(e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①金属元素 0